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寒假预习专题:熔化与凝固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2.图示是一些小冰块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min 时,小冰块的温度为 0℃
B.t2 时刻后,小冰块变成气态
C.t1 到 t2 期间正在不断吸热
D.t1 时刻前小冰块为有部分熔化
3.在严寒的冬季,怡臣同学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4.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南极的最低气温—83℃,在南极考察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拿铅锅来煮沸水银
5.在 0℃的环境中,把一块 0℃的冰投入到一杯 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只有冰有一部分熔化
C.只有水有一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6.关于物质熔化与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B.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C.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凝固时要放热且温度一直下降
7.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8.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 (填“液化”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当糖浆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时,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9.小科在寒假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熔化与凝固》后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加热25min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10.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水的凝固点是 。
11.如图所示,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开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时 min。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人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的冰将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水结的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应选用以下哪一种量程的温计 _______。
A.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
B.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为什么测得的盐水凝固点不相同呢?对比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毫升,小明加了1汤 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于是他们又做了如下实验:配制了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并测出他们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他们做出的猜想是: 。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如何变化 。
(4)为了更加准确的找到盐水最低的凝固点对应的浓度,你该如何操作? 。
1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在第 1 至 5min 这段时间内,该物质 处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2)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加热条件始终不变)
(3)如图所示是北方湖面结冰的示意图,当时气温是零下8摄氏度,则B点的温度是 。
14.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经过多次实验后,根据实验收集的多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乙中 (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2)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四、解答题
15.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解答】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故B错误;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故C错误;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0min 时,小冰块的温度为 -5℃ ,故A错误;
B.t2 时刻后,温度开始上升,此时冰块全部熔化为水,故B错误;
C.t1 到 t2 期间正在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冰块正在熔化,故C正确;
D.t1 时刻前小冰块的温度还没有达到冰块的熔点,因此冰块不会熔化,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现象,本题中的雪是由水造出来的,据此分析.
【解答】解:
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物质在熔点和沸点之间为液态;
(2)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判断;
(3)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比较铅的熔点和水银的沸点高低即可。
【解答】A.酒精的熔点为-117℃,沸点为78℃,而80℃>78℃,此时它为气态,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而-83℃<-39℃,此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故B错误;
C.-39℃为水银的熔点,如果它为固态,那么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如果它已经为液体,那么吸热温度升高,故C正确;
D.铅的熔点为328℃,水银的沸点为357℃,由于357℃>328℃,那么水银沸腾时铅为液体,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和继续放热;
(2)热传递的条件:两个物体间有温度差。
【解答】0℃是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由于外界温度也是0℃,因此水无法向外放热,那么水无法凝固;冰无法从外面吸热,因此无法熔化,则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A、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B、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D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A不符合题意;
B、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B不符合题意;
C、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符合题意;
D、 晶体凝固时要放热但温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的熔化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晶体有熔点,即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晶体熔化前,晶体的温度不断升高,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熔化;放出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当糖浆放出热量变成固态时,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9.【答案】甲;232;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晶体在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3)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后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物质甲在吸热过程中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为晶体;
(2)甲在232℃时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它的熔点为232℃;
(3)该晶体在15min时开始熔化,在36min时结束熔化,因此25min时正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
10.【答案】相同;0℃;0℃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晶体由液态变成固态时的温度和由固态变成液态时的温度为同一温度,因此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根据水的熔点和凝固点解答。
【解答】(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
11.【答案】(1)晶体;10
(2)变多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根据甲图确定凝固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然后相减即可。
(2)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该物质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熔点,因此该物质为晶体。该物质保持温度不变的时间从10min~20min,那么它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耗时:20min-10min=10min。
(2)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2℃,图乙烧杯中的该物质正在熔化,则它此时的温度为-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将其放入该物质中后,其中的水能够向外放热从而凝固成冰,因此试管内的冰将变多。
12.【答案】(1)A
(2)-4
(3)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合理即可);先降低后升高
(4)分别配置浓度在18%---24%之间且相差1%的7烧杯盐水测出它们的凝固点,并进行分析对比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1)被测量的温度应该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内,根据盐水的凝固点判断;
(2)液体在凝固时,虽然不断的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液体的凝固点;
(3)①根据表格确定探究的变量即可;
②根据表格分析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变化的规律。
(4)表格中盐水的浓度变化间隔为3%,可以将其减小为1%,逐一测量它们的凝固点,然后比较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盐水的凝固点都低于0℃,因此温度计的测量的最低温度应该在0℃一下,即选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故选A。
(2)根据图像可知,小明所测盐水的温度保持-4℃不变,因此盐水的凝固点为-4℃。
(3)①根据表格可知,盐水的浓度在不断发生改变,则猜想为: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②根据表格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4)为了更加准确的找到盐水最低的凝固点对应的浓度,我们应该这样操作:分别配置浓度在18%---24%之间且相差1%的7烧杯盐水测出它们的凝固点,并进行分析对比。
13.【答案】(1)固液共存
(2)CD
(3)0℃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熔化后为液态;
(2)加热时间越长,则吸收的热量越多,根据图像比较加热加热时间大小即可;
(3)根据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分析。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1~5min内时,该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应该处于熔化过程,那么为固液共存。
(2)根据图像可知,AB段从-4℃升高到0℃时吸热1min,CD段从0℃升高到4℃时吸热2min,则: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吸收的热量较多(加热条件始终不变)。
(3)根据图片可知B点为冰和水接触的位置,而二者能够共存的温度为0℃,因此B点的温度为0℃。
14.【答案】(1)A;4
(2)试管中的水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3)寻找普遍规律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保持温度不变的时间就是熔化时间。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可能为计算平均值减小误差,也可能是寻找普遍规律,根据实验的设计目的解答。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B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晶体,因此A是冰,熔化过程经历:6min-2min=4min。
(2)当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与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此时试管内的水就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因此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15.【答案】(1)-20℃~102℃;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先降低后又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盐水的凝固点分析判断;(2)根据表格中盐水的凝固点和盐水的浓度分析得出结论;(3)凝固点低的盐水冷藏效果较好;(4)在 积雪上洒盐水可以使积雪的熔点降低。
【解答】解:(1)由表格中知盐水的凝固点的最低值为-18℃,所以所选的温度计的量程为 -20℃~102℃ ;
(2)由表格中的数据知: 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先有0℃降到-18℃后随着浓度的最大由升高;
(3) 冷藏盒中的药品 时,选择凝固点较低的好;
(4)在 积雪上洒盐水可以使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
故答案为:(1) -20℃~102℃ ;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 先降低后又升高 ;(3) 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 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1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4.0(47.1%)
主观题(占比) 27.0(52.9%)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9(60.0%)
主观题(占比) 6(4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4(26.7%) 19.0(37.3%)
解答题 1(6.7%) 5.0(9.8%)
实验探究题 3(20.0%) 13.0(25.5%)
单选题 7(46.7%) 14.0(27.5%)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6.7%)
2 容易 (6.7%)
3 困难 (6.7%)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6.0(11.8%) 12
2 熔化与熔化现象 10.0(19.6%) 1,2,5,8
3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5.0(9.8%) 15
4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18.0(35.3%) 7,9,11,13,14
5 凝固与凝固现象 8.0(15.7%) 3,12
6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0(3.9%) 4
7 熔点和凝固点 23.0(45.1%) 4,5,6,9,10,1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