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风成地貌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风成地貌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7 13:4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风成地貌
第2章 第2节
风成地貌:
主要分布在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
流水地貌:
主要分布在湿润和
半湿润地区
第三站
第二站
课标解读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呈现】
1.观察风成地貌景观图,了解风成地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风成地貌、风沙活动的形成原因。
3.结合案例,学会有针对性分析防沙治沙措施,解决区域性实际地理问题。
【课标解读】
0 2
风积地貌
目录
011
流水侵蚀地貌
031
风蚀地貌
风沙活动的危害和防治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
磨蚀作用: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一、风蚀地貌
一、风蚀地貌
观察图片,说出图片所示的地貌类型。
风蚀蘑菇
石窝(风蚀壁龛)
雅丹地貌
一、风蚀地貌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上下宽窄相近,称为风蚀柱。它可单独耸立,或者成群分布。
一、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1. 由风蚀柱变成的;
2. 近地表气流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弱;
3. 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
1. 强大的风力: 动力条件是关键因素
2. 丰富的沙源:沙漠地区或多沙的河谷、湖岸、海岸。
3. 风向多变。
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
风蚀蘑菇的形成因素
一、风蚀地貌
风蚀壁龛的形成原因:
白天岩壁接受日晒升温膨胀,夜间冷却收缩,岩壁表面风化剥离;
风吹蚀、磨蚀疏松岩面,形成许多浅小凹坑;
风沙再沿凹坑钻磨,使凹坑不断加深扩大,逐渐发展成风蚀壁龛。
风蚀残丘
风蚀洼地
风蚀沟槽
雅丹地貌
风蚀柱
[地理中国]: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一、风蚀地貌
雅丹地貌——风蚀垄槽
垄脊
沟槽
沟槽
垄脊
风向
风向
风向
风向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沟槽和垄脊相间排列的地貌。
一、风蚀地貌
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河湖相沉积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
初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大风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使地面裂隙发育;
青年期:雨水冲刷和盛行风沿裂隙侵蚀较软岩层,形成风蚀沟槽;
成熟期:风蚀作用加强,沟槽加宽加深,形成风蚀土墩和风蚀凹槽。
一、风蚀地貌
思维构建
风蚀作用
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
磨蚀作用: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
物体进行 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风蚀地貌
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
风蚀蘑菇
风蚀壁龛
风蚀柱
风蚀残丘
风蚀沟槽
雅丹地貌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
定义
形成
探究P48
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
1.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
2.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还会出现哪些与风力作用相关的地表形态?
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物后沉积。
风蚀地貌(如戈壁、风蚀蘑菇等)和风积地貌(如沙丘)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
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D
C
风积地貌
Wind-deposition landform
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
二、风积地貌
中国沙漠分布图
沙丘
二、风积地貌
类型
按流动程度
固定沙丘
流动沙丘
按形态
横向沙丘
新月形沙丘、抛物线形沙丘
纵向沙陇
其他
金字塔形、蜂窝状、星状等
二、风积地貌
按流动程度分:流动沙丘与静止沙丘
流动沙丘构造
固定沙丘构造
流动沙丘是单向斜层理构造。
流动沙丘景观是—种位置可移动的沙丘构成的景观。因地表植被稀少,在风力作用下沙丘易于顺风向前移动,在风向前方形成新沙丘。
固定沙丘为多层弧形层理构造。
沙粒不断地从迎风坡向背风坡搬运,在重力的作用下堆积,在沙丘内部形成与背风坡倾斜方向一致的斜层理。
二、风积地貌
按形态分:
金字塔形沙丘
格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链
沙垄
二、风积地貌
风向
风向
迎风坡
背风坡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
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新月型沙丘
二、风积地貌
根据沙丘形状和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二、风积地貌
思维拓展 风沙活动的形成条件
1.物质条件——沙源
2.动力条件——大风
(1)外地输沙:上风地带→风沙活动区(风力搬运);
中上游地区→风沙活动区(流水搬运)。
(2)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
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1)区域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
(2)区域地形特征:平坦的地形或水域、山地中的峡谷或河谷(狭管效应)。
(3)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候干旱少雨、地表干燥;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4)植被稀少,缺乏植被保护。
  P69 金字塔沙丘在许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风成地貌,其形态特殊,稳定少动,分布广泛。通过分析与实验模拟,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他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个棱面的星状沙丘。依据祁连山北侧的甘肃敦煌鸣沙山上金字塔沙丘形成模式图(如图,箭头代表盛行风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沙源更丰富 B.风力更强
C.体积更大 D.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
D
  P69 金字塔沙丘在许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风成地貌,其形态特殊,稳定少动,分布广泛。通过分析与实验模拟,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他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个棱面的星状沙丘。依据祁连山北侧的甘肃敦煌鸣沙山上金字塔沙丘形成模式图(如图,箭头代表盛行风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2.模式图中,显示金字塔沙丘的形成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B
(2019 广西) 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 )
A.两翼均有植被 B.分布区的风向固定 C.迎风坡都较陡 D.不会存在同一地区
4. 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 东风 B. 西风 C. 南风 D. 北风
5. 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丁 D. 乙、丙
B
B
D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由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如图),该沙丘有逐年“长高”的趋势。
(1)推测丹娘沙丘的沙源。
(2)分析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
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洪水期上中游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平坦的河床处堆积,枯水期江心洲(河床)的泥沙裸露,为沙丘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
①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经过江面,受阻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
②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活动的危害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活动的治理
防治措施: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植树种草、设置屏障等。
【思考】为什么植树种草可以防治风沙,说说其原理。
植被降低风速,削弱风力侵蚀(防风),促进沙尘堆积(阻沙);植被根系具有巩固沙土(固沙)作用。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活动的治理
治理措施
工程
阻沙
固沙
设置沙障阻挡风沙
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生物
组织管理措施
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恢复自然植被)
合理利用水资源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规模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课后思考
2007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 1 142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据调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 200余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沙源丰富的路段。这些路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 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害。
(1)说出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石方格沙障使原本较为平缓的沙面增加了微地形起伏,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近地面的风力,减少近地面的输沙量。高立式沙障是以栅栏的形式设置的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
(2)议一议,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各主要起什么作用?
风沙作用于路基时,会产生路基风蚀。路基本身又是风沙前进的障碍物,可以导致风速降低,在线路上形成漩涡,致使沙粒无法前进而在路基附近堆积,掩埋铁路线。
  P425马卡迪卡迪盆地地处非洲博茨瓦纳北部,为多条内流河的汇水中心,地质历史时期曾是广阔的湖泊。盆地中部地势低洼。沙源、动力、植被、沙丘表面物质等因素能够影响沙丘的侵蚀和堆积,进而影响沙丘的形态及流动性。沙丘集中区西部和东部沙丘的流动性有较大差别。如图为马卡迪卡迪盆地位置图。据此完成3~5题。
3.马卡迪卡迪盆地沙丘的沙源来源于(  )
①河流带来的松散沉积物 ②古湖床沉积物
③岩石风化物 ④纳米比亚西部沙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马卡迪卡迪盆地沙丘集中区位于盆地(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A
B
5.随着气候暖干化,预测沙丘集中区东部和西部沙丘流动性的变化趋势(  )
A.东部沙丘趋于流动,西部沙丘趋于固定
B.东部沙丘趋于流动,西部沙丘趋于流动
C.东部沙丘趋于固定,西部沙丘趋于固定
D.东部沙丘趋于固定,西部沙丘趋于流动
D
课堂小结
定义 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风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风积地貌 沙丘
空间分布总体特点 常见于干旱和沙漠地区,风力为主而形成
典型分布区 中亚、中东、我国西北等地
风沙防治措施 草方格沙障、防护林等
【地理视频】雅丹地貌VS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区别
气候 外力作用
丹霞地貌
雅丹地貌
湿热
干燥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丹霞地貌
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