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0. 纸的发明
第二课时
小组成员间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纸的发明》,看看造纸术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怎样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谈话导入
课文讲解
认真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作用是什么?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文章中心句。
概括指出造纸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课文讲解
认真读课文第2-4自然段,回答:古人造纸的历程有哪些?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我们的祖先最早记录事情的办法。
说明当时人们记录事情是多么费时费力。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字。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字。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转折,强调这种书的不足。
着重强调了这种书笨重、不易携带的特点。
后来我们的祖先记录事情的办法。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博览群书
出口成章
词语积累
写在竹片上的字。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手法,写出了用帛写字的利与弊。
再后来我们的祖先记录事情的办法。
写在帛上的字。
这段话介绍了麻纸出现的时间和麻纸的利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表示转折,强调用麻造纸的缺点。
麻纸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介绍了改进造纸术的时间和人物,以及改进造纸术的依据。
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动作描写,写出了蔡伦造纸的过程和方法。
造纸过程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写这种造纸法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我国的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写出了我国造纸术的传播及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拓展延伸
分析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第5自然段写了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这两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课文结构
纸发明前:甲骨、青铜、竹片、
木片、帛
贡献巨大
纸的发明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课文主题
本课记叙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传播及影响,通过不同时期文字承载物的变化以及造纸术从诞生到改进的过程,叙述了造纸术的优势,赞颂了蔡伦等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阐明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体现了民族自豪感。
随堂小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lù cū cāo ōu zhōu
( ) ( ) ( )
记录
粗糙
欧洲
二、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 方便——( )
粗糙——( ) 便宜——( )
渺小
精致
麻烦
昂贵
三、这些书写材料各有什么缺点?连一连。
龟甲、兽骨 竹片、木片 帛
价钱昂贵、不能普及 笨重、不方便 坚硬
课后习题解析
一、默读课文 ,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参考答案:造纸术发明以前: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写在竹、帛上;西汉时代:发明麻纸,但有弊端;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便宜、实惠、大量制造。
二、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参考答案:西汉发明的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既轻便又好用,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三、选做。
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
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祖父经常给祖冲之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其中张衡发明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祖冲之幼小的心灵。
祖冲之常随祖父去建筑工地,晚上,在那里他常同农村小孩们一起乘凉、玩耍。
天上星星闪烁,在祖冲之看来,这些星星很杂乱地散布着,而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如牛郎、织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时,祖冲之觉得自己实在知道得很少。
祖冲之不喜欢读古书,5岁时,父亲教他学论语,两个月他也只能背诵十几句。气得父亲又打又骂。可是,祖冲之非常喜欢数学和天文。
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起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可是他总觉得这话似乎不对。
第二天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量鞋子的绳子,跑到村头的路旁,等待
过往的车辆。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叫住马车,对驾车的老人说:“让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 ”老人点点头。
祖冲之用绳子把车轮量了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3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量来量去,他发现,车轮的直径确实不是圆周长的1/3。
祖冲之站在路旁,一连量了好几辆马车车轮的直径和周长,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而后,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祖冲之终于通过数学计算,得出圆周长和圆直径的关系了:必然大于3.1415926,而小于3.1415927。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数学家,直到1000多年后,德国数学家鄂图才计算出同样的结果。
他是数学家,第一个把圆周率推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早于欧洲千余年。
印刷术
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早期,人们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所以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秦代统一文字以后,汉字发展迅速。读书人要读正史和经典,佛教、道教教徒中的识字者也要读佛经、道经。这样一来,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显著提高。纸的发明,为社会提供了优质、轻便、价廉的书写材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籍的发展。南北朝是纸写本的繁荣时代,手抄本的盛行,使书籍产量大增,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但是手抄书籍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发展,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隋朝时随着刻划、拍印以及树皮布印花工艺的手工雕刻技术的进步,逐渐由简陋、粗糙的刻划,向复杂、精致、规范的镌刻方向发展,为手工雕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智慧的中国人在实践中发明了印刷术,在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后,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宋仁宗时的毕昇汲取前人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
课后作业
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中国四大发明的资料,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