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8《黔之驴》课件(新版)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18《黔之驴》课件(新版)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22 09: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黔之驴》 柳宗元寓言,寓意于言,就是说把道理赋予一个故事。这种文学体裁,通常以故事的形式或拟人手法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在很多寓言故事中,驴最初的形象是吃苦耐劳、踏实能干的,但自从柳宗元写了《黔之驴》之后,它就变成了蠢驴,这一形象被世人笑了一千多年。生平: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终官柳州刺史,所以人又称柳柳州。  
经历:曾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曾先后被贬永州和柳州。
成就:代表作《三戒》(寓言)(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永州八记》(山水游记)、大量诗歌(如《江雪》)。
评价: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并称为“韩柳”。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能初步翻译全文。
2、体会文中生动的动作和心理状态描写的词语,分析两个寓言形象。
3、了解文章的寓意。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黔 好事者 窥 骇
遁 噬 狎 不胜
跳踉 憫然 ? 船载qián hào kuī hài dùn shì xiá shēngliángyìn hǎnzài 1、对照文本,结合注释,互相翻译。
2、在疏通文句基础上,基本理解文意。

精读文本互动交流一翻译注意点   翻译古文,首要的是要掌握“补”、“顺”、“选”、“活”四种方法。
补——添补加主语、宾语、介词、量词等成分,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
顺——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选——一词多义翻译时,必须结合语言环境和事理逻辑选择合适的义项。
活——对于一些古今异义词要用现代词汇替换。翻译小技巧(2)蔽林间窥之译:(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它(驴子)。补:添 加 成 分(1)至则无可用,放之(于)山下译: …… 就把它放在山下。(3)莫相知=莫知相

译: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顺:调 整 语 序活:替 换 词 汇(4)驴不胜怒,蹄之。
译: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解词:好,喜欢。船,用船,“载”的宾语“之”省略。以,连词,相当于“而”。
译文: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位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2、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解词:则,却。“放之”后省介词“于”,之,代词,代驴。
译文: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解词:之,代词,代驴。然,……的样子。以为神,“以之为神”的省写,以为,把……当作。
译文: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物。
4、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 相知。解词:避,隐蔽,躲藏。窥,偷看。稍,渐渐。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的样子”。
莫:通常解释为“没有什么”“没有谁”,这里解释为“不”。
相:用在动词前,相当于代词“之”。“莫相知”,即“莫之知”,这是古汉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用法。这里的“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不是双方互相的意思。
译文: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5、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 且噬己也,甚恐。解词:骇,害怕。遁,逃。以为,认为。且,将要。甚,十分。
译文: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6、然 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解词:然,表转折,可是,但是。往来:来来往往地。者:表示揣度的语气。
译文: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本领似的。
7、益 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解词:益,渐渐,逐渐。习,熟悉 。其,代词,代驴。搏,击,扑。
译文:(老虎)渐渐地听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8、稍近益 狎,荡 倚 冲冒,驴不胜怒,蹄 之。解词:稍,渐渐。益,更加。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 蹄,名作动,用蹄子踢。之,代词,代老虎 。
译文:(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9、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解词 :因,因此。之,代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止,只,仅。
译文: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10、因 跳踉大??掀浜恚?∑淙猓?? 去。解词:因,于是。跳踉,跳跃。 ? ,怒吼。尽,吃光。乃,才。去,离开
译文:于是老虎一下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分析文本 1、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老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
 2、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心理的词并概括其形象。
 3、找出文中描写驴子的词并概括驴的形象。互动交流二惧 驴识 驴吃 驴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找出文中写虎动作的词,并作分析蔽、窥
远遁
近之、视之、近出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跳踉、断、尽、去急于摸底、好奇害怕
恐惧
反复试探、小心谨慎
工于心计、逼其露底
成竹在胸、干脆果断2.再从文中找出描写虎动作的语句并对心理、动作作分析。心理1、以为神
2、莫相知
3、以为且噬己也
4、觉无异能者
5、终不敢搏
6、技止此耳动作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远遁
往来视之
又近出前后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以为神、 2、以为且噬己也害怕 3、觉无异能者,终不敢博 细致观察而又谨慎对待4、技止此耳 心中有底,窃喜心理为驴的外形迷惑而心生畏惧 动作1、蔽林间窥之好奇,急于摸底而又害怕2、远遁害怕3、近之、视之、近出、
荡倚冲冒一再试探、生性胆大、工于心计4、跳踉、断、尽、去干脆利落、志得意满。
分析请用词语概括虎的形象:
机智勇敢
细心机警
大胆谨慎
工于心计蹄之庞然大物一鸣形体声音绝招貌似强大
本质虚弱
外强中干
蠢笨无能
黔驴之技3.找出文中描写驴子的词并概括驴的形象。黔驴之“技”一鸣;一蹄 形象写出驴在“庞然”
的形体掩盖之下的平庸技
能。所以,它被老虎吃掉
也就不足为奇了。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我觉得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大家能猜得出吗?蔽林间窥之
“蔽” “窥” 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我觉得换任何一个字都不恰当。谈谈你对这个有趣的
小故事的理解吧!驴被虎吃的角度明在写虎,暗在写驴,揭示作者创作意图:以虎衬驴,以驴为戒,用寓言形式揭露官僚贵族貌似强大,实则腐败无能的本质 “铁扇公主虽然是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胜了。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小妖精或日本驴子的。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

毛泽东1942年9月7日
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虎吃掉驴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其它角度:如
要坚持不放弃,
要知己知彼,
不要虚荣和卖弄,
要正确估计对手
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文中的成语喻仅有的一点本领用完了。外表上庞大的东西。1、有好事者 ( )
觉无异能者( )
2、虎见之 ( )
往来视之 ( )
3、益习其声 ( )
断其喉 ( )
4、虎因喜 ( )
因跳踉大喊( )
5、甚恐( )区别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的人语气助词它,指驴它,指驴它,它的,指驴它,它的,指驴因此于是十分恐惧解释下列字词: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以为且噬己也????
憫然?,莫相知。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把…当作) (?认为?) (…的样子) (然而,但)(将要) ?特殊用法:☆???稍出近之????   
☆??驴不胜怒,蹄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尽其肉,乃去 ? 古义:?(?靠近?) (?踢?) (?用船?) (止——只)(?离开?)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4、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 相知。5、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 且噬己也,甚恐。6、然 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7、益 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8、稍近益 狎,荡 倚 冲冒,驴不胜怒,蹄 之。 9、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10、因 跳踉大??掀浜恚?∑淙猓??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