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葫、芦、藤、谢”等生字,正确书写“棵、谢”等生字能区分“棵”和“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3.借助图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葫、芦、藤、谢”等生字,正确书写“棵、谢”等生字能区分“棵”和“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出示:青青藤儿满架爬,藤上开满雪白花。瓜儿长长茸毛生,横看竖看像个8。谁猜出来了?(生:葫芦)
没错,就是葫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叫《我要的是葫芦》。同学们,观察葫芦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1)关注部首:都是草字头
(2)关注发音:“芦”单独一个字读第二声,当它和“葫”手拉手成为好朋友时,“芦”要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葫芦。
(3)拓展部首相同的轻声词。“葫芦”是一个部首相同的轻声词,你还知道哪些部首相同的轻声词吗?眼睛、葡萄、狐狸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葫芦有许多用处,你知道吗?展示葫芦文化。(可以当水瓢、做葫芦丝乐器、制作工艺品。)这样的葫芦你喜欢吗?(喜欢。)从前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故事吧!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64页,大声朗读课文。
2.读之前老师给大家明确几点阅读提示:①圈一圈,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②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朋友们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已经读完了。)
3.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生字游戏:摘葫芦。你能成功摘到葫芦吗?(开火车读)
4.小朋友们真厉害,摘了满满一筐葫芦。下面老师要升级难度,这儿还有一组词语宝宝呢,你敢挑战吗?
一棵葫芦 生了蚜虫 慢慢地
多么可爱 快治一治 一个一个都落了
请你把这些词语朋友送回括号里,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从前,有个人种了( )。一开始小葫芦长得( ),后来叶子上( ),邻居劝他( ),他不听。结果小葫芦( )地变黄了,( )。
齐读。
三.着眼“葫芦”,感受喜爱
1.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棵葫芦。
出示: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瞧,“棵”是个生字宝宝,你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呢?它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呢。(颗。)你能区分他们吗?
出示:一( )种子 一( )葫芦苗
一( )黄豆 一( )草
一( )珍珠 一( )松树
小结:“颗”是形容小而圆的东西,而“棵”是形容植物的。
2.感知葫芦的生长顺序
过渡:这棵葫芦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呢?请你读一读第一小节,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预设;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1)师生一起种葫芦,感受生长特点
我们一起来种葫芦吧!首先,要搭好一个架子,架子上爬满了细长的——葫芦藤。(师板画。)(出示词语葫芦藤,生跟读。)你仔细观察一下“葫芦藤”这三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预设:都是草字头、都是上下结构、(师遮住草字头)都是形声字。
你看,这个葫芦藤又细又长,所以我们课文中说:细长的葫芦藤。齐读:细长的葫芦藤,注意“的”要读轻声。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藤呢?(预设:西瓜藤、葡萄藤、南瓜藤)
(2)感受绿叶的茂盛
我们继续来看葫芦的生长过程。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师贴两片树叶,提问:帖得对吗?)生上黑板贴。
点拨:通过这位同学的演示,我们明白了“长满”是叶子长得多、茂盛的意思。让我们把“长满了绿叶”放回文中,读好这个句子。
(3)感受形容词让描写更具体
开出了雪白的小花。(师板贴小花)
对比朗读:①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
②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雪白的小花。
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细长的”让我们知道葫芦藤是又细又长的样子,“雪白的”写出了小花的颜色:像雪一样白。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遍。
拓展积累:谁也能用这样的词语说一说生活中的其他事物。
细长的( ) 茂盛的( ) 雪白的( ) 可爱的( )
( )的天空中飘着( )的气球
( )的池塘里开满了( )的荷花。
(4)“谢”字教学。接着,花谢了。什么叫“花谢了”,这里的“谢”是我们平常说的“谢谢、感谢”的意思吗?(生:不是)谁上黑板演示“花谢”?(生演示,移掉小花。)通过这位同学的演示,我们就能明白“谢”是花掉落,从藤上掉下来的意思。
让我们把“谢”放回文中,读好这个句子。
花谢以后,藤上长了几个小葫芦。(板贴小葫芦)
(5)了解小葫芦的生长顺序
你们瞧!这样一棵有藤、有叶、有花、有果实的葫芦就长好啦!你现在明白葫芦的生长顺序了吗?请你选一选。
出示练习:小葫芦的生长过程是( )
A.长叶——结果——开花
B.长叶——开花——结果
C.结果——开花——长叶
3.感受小葫芦的喜爱
这些小葫芦怎么样啊?(预设:很可爱。)(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能用这个句子来夸一夸小葫芦吗?
(指名读)你读得还不够可爱,谁能读得更可爱些?你能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吗?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学着他的样子来夸一夸小葫芦。小朋友,再观察,这里的标点是——感叹号,从这个感叹号中你体会到了种葫芦人对葫芦的什么情感?(预设:喜欢、喜爱之情)
②你还从文中哪一句体会到这种喜爱之情呢?(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从哪里看出那个人喜欢葫芦?(预设:每天。)每天是什么意思?(天天。)他大晴天去,刮风下雨天也去,一天不落,而且一天不光看一次,要看几次,说明这个人实在是太喜欢葫芦了,心里只要葫芦。你能读出这种喜爱之情吗?(这位小朋友读得真棒,他重读了“每天”“看几次”。)
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送回第一段中读一读,读出小葫芦的可爱,读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4.引读激趣
小葫芦这么可爱,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夸几次。
早上,他去看小葫芦,开心地说:________
中午,他去看小葫芦,美滋滋地说:________
晚上,他去看小葫芦,兴高采烈地说:________
四.汉字书写
过渡语:小朋友们学得真好,老师要奖励大家玩一个小游戏:拍手读儿歌。
一棵小葫芦,种在后院中。
藤条细又长,满满绿叶青。
雪白小花开,花谢葫芦挂。
多么可爱啊!主人真喜欢。
小朋友们真厉害,读得真好。小葫芦也为你们鼓掌。瞧,它还带来了两个生字宝宝呢。(棵—谢)
1.写汉字时,要“三看”。一看结构与宽窄;二看高低与穿插;三看关键笔画。
2.生说一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3.星级评价一星级:书写能准确。二星级:写出结构美。三星级:写好关键笔画。
五.课后留疑
最后,种葫芦的人得到他要的葫芦了吗?(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