铧强中学高2023级高一(上)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
图1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
2.战国末期法治盛行,荀子面对法律的客观存在及实际价值,予法以独特位置,由此他提出( )
A.天人合一 B.严刑峻法 C.兼爱非攻 D.隆礼重法
3.《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这从侧面折射出魏晋隋唐时期
A.佛教开始传入 B.佛道教广泛传播
C.儒学正统丧失 D.三教合一趋势
4.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立夏勿下雨,犁粑倒挂起”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 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 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C. 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D. 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5.
表1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隋唐 326年 32 29 61
两宋 319年 152 122 274
上表为隋唐、两宋节妇烈女(单位:人)的对照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门第观念深入人心 B. 政府政策影响婚姻观念
理学强化伦理关系 D. 儒学对民间的影响有限
6.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唐代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文化昌盛,富有生机。下列史实中,不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B.贾思勰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C.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带回多部佛经
D.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7.如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ABC处对应正确的是
A.尚书省、三司、三衙 B.中书省、财政、太尉
C.门下省、三司、太尉 D.中书门下、财政、三衙
8.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阁权之重,伻然汉康字辅。”这一现象说明了内阁
A.获得了宰辅的地位 B.取得了中央的权力
C.形成了皇权的威胁 D.实质仍是皇帝专制
9.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表2
① 三衙、知州、汝窑、《四书章句集注》
② 政事堂、藩镇、吴道子、《千金方》
③ 票拟、倭患、白银货币化、《西游记》
④ 宣政院、青花瓷、八思巴字、《农书》
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10.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所做的总结。其中②属于
由于鸦片战争失败 ①,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②,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等③。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
A.历史背景 B.历史叙述
C.历史影响 D.历史意义
11. 2019年11月,圆明园马首铜像由港澳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回到阔别一百多年的家园向世人昭示“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马首最可能流失于
A. 1842年 B. 1856年
C. 1860年 D. 1900年
12.1878年,为解决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清政府成立了直隶开平矿务局,每月出煤五六百吨,除分供各厂、局及中外轮船之用外,兼可顾民用。这一时期,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以台湾基隆、直隶门头沟等地较具规模。据此可知,当时
重工业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 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 发展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 洋务企业助推了经济现代化
13. 一位学者在他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
A. 推动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导致了晚清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C.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致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14.严复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论证“自由为体”的合理性,将自由视为生物进化、人类进步的标志。“民主为用”是指民主政治是自由的产物,是实践自由的理想场地。严复在多篇文章中赞扬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平等、尚贤﹑隆民。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旨在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启民智 B.揭露中体西用的顺序错误
C.用西方的科学民主来改造中国 D.宣扬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
15.以下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与解读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解读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民族平等原则得到了法律认可
B “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之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与被选举之权利” 国家依法组建责任内阁制政府
C 全国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总揽全国政务”“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三权分立机制依法得以确立
D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
16.(28分)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何影响?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并分析如此创新的主要原因。(1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4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基层管理发展趋势及其积极作用。(9分)
17.(12分)高一某历史小组在进行中国近代史专题探究过程中梳理了如下表格
表3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 戊戌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主张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依据上述表格提炼一个主题,针对该主题请你再补充一个历史事件,然后至少选取其中两个事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2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清理出的船载文物,包括大量的瓷器、钱币、丝绸,还有部分金银铜锡、竹木漆器以及动植物遗存等。“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不少瓷器极具异域风格,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南海一号”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2019年8月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工作会,发布了“南海1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9分)
(2)说明“南海一号”对研究南宋历史的史料价值。(6分)铧强中学高2023级高一(上)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答案
1-5CDDBC 6-10BADDB 11-15CDDAC
16.(1)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巩固了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9分)
最主要创新:行省制。原因:疆域辽阔。(6分)
(2)主要特点:官方参与基层管理组织;宗法关系作用重要;三大组织相互关联。(4分)
(3)趋势:中央集权加强。(3分)
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等。(6分)
17. 示例:(12分)
主题:探寻国家出路。补充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论述:近代以来,为改变内忧外患的局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各阶级都在进行国家出路的探索。清政府进行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创办了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教育,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希望通过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救亡图存,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这些探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18 (1)北方长期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制瓷业、纺织业等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等);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等);政府的开明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天然良港;北民南迁的客观推动。(9分)
(2)“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遗址,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高。
“南海一号”的发掘为中国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或为研究两宋时期制瓷、造船、纺织、制钱等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实物史料);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有力证据,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