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课件(新版)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课件(新版)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22 09: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作者:阎伯理)岳阳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名。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学习目标
1、 掌握 “名”、“隅”、“尝”等常见文言实词和“于”、“以”、“其”等常见文言虚词。
2、欣赏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3. 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
自学指导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自读自译,划出不懂之处,向老师请教。
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角落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 于此,遂以 名楼。”
曾经 休息 到 介词,用 动词,命名
译文:《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3、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记载 无义
译文: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4、观其耸构 巍峨,高标嶐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矗立的楼宇 高大雄伟的样子 高耸的样子
靠着 临近 古代建筑的飞檐 门
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
5、坐窥 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 之 最也。
看 城乡 山川胜迹 的 最美的事物
译文: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耸构巍峨,
高标lóngzōng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 于此,遂以 名楼。”
3、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4、观其耸构 巍峨,高标嶐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5、坐窥 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 之 最也。
互动交流1、本文依次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内容?
2、文中介绍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哪一句?
3、本文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
4、黄鹤楼的美景由哪个字总领。

第一层(1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层(2—3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第4)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①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
②也为本文的主旨服务,为下文埋下伏笔。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由“观”字总领 5、找出描写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特点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外观:“耸构巍峨,高标巃蓯,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建筑结构:“重檐翼馆,四闼霞敞”6、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和建筑结构特点,具体描写登楼所见的句子是哪一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 7、黄鹤楼最大的特征是“高”,作者是如何表现它的这一特征的呢?请联系原文相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①“耸构巍峨,高标巃蓯” (对偶)中的“耸”“高”“巍峨”“高标”都是高的意思,直接写出了黄鹤楼“高”的特点。
②“上倚河汉”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楼高,直入云霄。
③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对偶)写“我”的登楼观感,景物尽收眼底,云烟随手可拍,间接地表现了楼高。9、本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侧面写出了黄鹤楼的地位价值。“亦荆吴形胜之最也。”8、文中有一个既是议论又是感叹的句子,是哪一句? 10.黄鹤楼与哪两个建筑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请写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 岳阳楼、滕王阁。
示例: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耸构巍峨高标巃嵏上倚河汉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高大:雄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评价)(特点)引用、对偶、夸张中心思想 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交代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比较在内容上与本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文主要介绍黄鹤楼的雄伟高大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突出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崔颢的《黄鹤楼》重在表现诗人对仙去楼空,岁月不在的茫茫世事的慨叹和思乡之情。当堂练习9、对偶,极力铺陈黄鹤楼的高大雄伟。
10、不好。用神话传说能给黄鹤楼增添神秘的色彩,突出这座楼的不同寻常之处(1分),这既为下文伏笔,又表现了本文的主旨(1分)。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作业 1、完成同步探究
2、复习巩固加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于 园张岱同学们,你们知道苏州最著名的是什么吗? 是的,是园林,每年都有很多的中外旅客来到苏州,目的就是为了看园林。作为苏州人,就让我们来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介绍一下苏州的园林吧!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能解释、翻译句子
2、了解本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筑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碟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张岱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明末清初文学家。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中,在国破家亡后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书,抒发了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今天,我们学的《于园》就出自于他的《陶庵梦忆》。
作品信息
瓜洲原有于园,建于明万历年间,该园设计为园中园。入园为一水面,须经湖心岛才能进入内园。湖心岛以湖石堆叠,幽阴深邃,山洞曲折,上岸经回廊,有大厅,过一两依亭,一面为水,一面可入后园,有一四面亭,后为大型墙山,体现“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的意境。再沿廊往西,是一水榭,与外部西林隔水相连,可望而不可即。于园虽小,但体现曲折幽深,山奇水秀,尽现园中园的精华。1、读一读比一比 朗读要领:(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注意停顿(3)读出情境(4)读出感情
自学指导加油啊! 2、同桌互相合作,结合注释、工具书、手中现有资料疏通文意门钥 绝壑 槛 螺蛳
深邃 啾唧 颓然 碧窈yàohèjiànsīsuìjiū jītuíyǎo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水边停船之处 名作动 建筑园子
译文: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不是 名作动 投名帖
译文: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3、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 之。
我 殷勤招待 人称代词 我们
译文: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4、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奇特的,罕见的
译文: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5、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上,以实奇。
栽种 沿着、顺着 因为
译文: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6、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临近 陡峭的山沟 因为
译文: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7、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栏杆 因为 深邃
译文: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8、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 碧窈。
草木茂盛的样子 好像 舒坦的样子 碧绿幽远
译文: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9、瓜洲诸园亭,俱 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众、各 都 凭借 显扬、有名声 到 心感不满
译文: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互动交流一:研读第一段1、于园并非人人都能进去,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证明?为什么?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一句告诉我们:
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子,一般人则不能。可以看出这座园子不同寻常,主人不肯轻易示人,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感。
2、这一段中,还有哪一句也照应了“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这句话呢?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
这既照应了“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一句,又说明了这次游园机会的难得。

小结: 从侧面告诉我们这座园子的耗资巨大、不同寻常和这次游园机会的难得。 互动交流二:研读第二段1、看看它究竟奇在何处? (找出关键句)
“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
2.文中从哪几处描绘了磊石呢?(找出方位名词)
“前堂”、“后厅”、“卧房槛外”。
3.它们各自奇在何处? (可抓住文中具体字词,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挥。
4.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哪一处景致?
“再后一水阁”
5.它让人产生一种怎样的意境?
置身山林之中,回归大自然,惬意,心旷神怡 6、作者是怎样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来营造富有诗意的意境? 写于园磊石之奇,前堂不留空隙,突出了意境之“实”。后厅则组成一种空灵的意境,而卧房后的沟壑,意境幽阴深邃,水阁则使人仿佛置身于深山茂林之中。因此,整篇文章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7、文中“坐其中,颓然碧窈”之后能否加一句“以……奇”?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①可以加。这样与前文“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句式保持一致,使行文更加流畅,层次更加清晰。
②不可以加。“再后一水阁”的景色并不属于“奇在磊石”的范畴,不能与前文“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并列。 8、本语段的语言清新空灵,既传神又极有表现力,请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以赏析。 示例:①“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②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水阁临架水上的姿态,“蒙丛”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小河、灌木、鸟禽等景物动静结合写出幽远的意境。9、瓜州的园林亭榭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认为“至于园可无憾矣”瓜洲的园林亭榭特点是:都拥有巧夺天工的假山;
“无憾”是因为于园又是瓜洲园林中的佼佼者。 (第二部分) 水阁 小河
② 奇在水阁 水阁一带
灌木丛 禽鸟

③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
第一部分(第1段):所在地(瓜洲)、主人身份(“富人”)和进园的缘由(同知携余往) “实奇”: 前堂石坡① 奇在磊石 “空奇”: 后厅池塘
“幽阴深邃奇:卧房槛外游于园所见所闻由前到后的空间顺序中心思想 这篇短文,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当堂练习 有人说选文最后一句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这一句应该删去吗?请说说理由。不能。瓜洲众多园林和于园一样,凭借假山而出名,而于园更是诸园中的佼佼者。
这一句赞颂了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和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9、……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1分)
理由:第一层写于园奇在磊石;第二层写了水阁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
10、瓜洲的园林亭榭特点是:都拥有巧夺天工的假山;
“无憾”是因为于园又是瓜洲园林中的佼佼者。6、BE
8、后厅临大池 卧房槛外 再后一水阁
例:上倚河汉,下临江流,由上至下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黄鹤楼的高大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先写黄鹤楼整体形象,再对建筑结构具体描写,由整体到局部,或者说由远及进对黄鹤楼进行介绍。
9、⑴这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写登楼的感触,悠闲自在地一“坐”,城乡之景便尽收眼底,身微“俯”手轻“拍”,云雾之仙气便尽揽入怀(1分)。这两句虽未说楼高,但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矗立在读者的眼前(1分)。
⑵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水阁临架水上的姿态,“蒙丛”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1分)小河、灌木、鸟禽等景物动静结合写出幽远的意境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作业 1、完成同步探究
2、复习巩固加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3、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 之。4、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5、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上,以实奇。
6、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7、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8、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 碧窈。
9、瓜洲诸园亭,俱 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