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6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6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14:30:33

文档简介

考点2 大气运动与降水
(2023·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
1.热力环流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①理清形成过程:两地冷热不均→产生气流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②抓住根本原因:两地冷热不均。
③明确垂直气压分布特点: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①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②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③城市热岛环流: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④“穿堂风”:是在热力环流原理基础上形成、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有助于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和降低室内温度。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影响风速的因素
(2)风的影响
3.理解大气环流带来的影响
(1)影响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使各气压带、风带控制或交替控制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水热特征,从而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影响动物迁徙
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水热条件变化→水草(食物)分布变化→野生动物迁徙。
(3)影响海洋航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会影响洋流的流向,进而对海洋航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海洋航行中应尽可能做到顺风顺水。
(4)影响海洋渔业捕捞
受盛行风影响的海域风浪大,不利于捕鱼作业;受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捕鱼作业;受高气压带影响的海域风浪小,多晴朗天气,方便捕鱼作业。
4.影响降水的因素
考向1 通过“热力环流”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南通模拟)山谷风包括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下谷风和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为“1月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山风转为谷风的时刻约为(  )
A.4:00前后 B.10:00前后
C.17:00前后 D.22:00前后
2.该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是(  )
A.东北-西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西走向
3.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B.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
C.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
D.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
考向2 通过“降水”考查“区域认知”
(2023·广东湛江模拟)我国西南地区某市江山交错,起伏剧烈,多喀斯特地貌,常年多雾。下图示意该市1965~2015年四季降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4~5题。
4.该市降水主要集中在(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5.该市降水从东北至西南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河流 B.地形、光照
C.河流、光照 D.季风、地形考点3 气候
(2021·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柑橘是原产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大致反映了古人对柑橘分布的认识。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
材料二 下图为柑橘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及分布北界示意图。
(1)写出柑橘从我国传播到国外的两种路径。(4分)
(2)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3)从①②③④四线中选出柑橘在日本分布的北界,并简述理由。(6分)
[关键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柑橘是原产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 柑橘喜 气候,耐寒性较差,在我国分布的北界大约位于
图像信息 左图中柑橘的传播路径、柑橘的分布北界;右图中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 柑橘的传播路径有两条,通过 路向西传播,通过 路向南传播;柑橘的分布北界有明显的纬度差异,亚欧大陆东岸分布纬度偏 ,亚欧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偏 ,位于 附近
(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描述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从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阐释其原因。
[设问分析]
第(1)题 据图得出柑橘传播到国外的路径
第(2)题 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主要是纬度差异,柑橘分布的北界主要受 气温的影响
第(3)题 把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和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纬度进行比较
答案 (1)
(2)
(3)
1.气候特征描述
气候 要素 描述方法 常用词 举例
气候 类型 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描述该地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 -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气温 冬夏气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降水 冬夏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多少及降水的季节变化 多或少、干或湿
2.某区域气候干旱的成因分析
降水量(少) 大陆内部:深居内陆,且水汽受沿途山脉阻挡,降水稀少
沿海地区:地处盛行(×方向)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可能)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可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季风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冬季降水偏少
河谷地形:地处河谷,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气候异常:降水少
蒸发量(多) 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中高纬度地区:多大风天气,加剧蒸发,蒸发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保水量(少) 地表裸露,植被少,蒸发加剧,涵养水源能力差
土质疏松(或多石灰岩),下渗强,地表保水能力差
地势陡峻,地表水留存时间短,保水能力差
3.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对自然要素的影响
地理要素 影响
对地形 降水多的地区(湿润、半湿润),以流水作用为主;降水少的地区(干旱、半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大陆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风化作用显著;高纬度、海拔高的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山岳冰川的存在,会形成冰川侵蚀、堆积地貌;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降水极少地区易形成荒漠景观
对 水 文 对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文特征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以冰雪或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受气温的影响较大
对湖泊 内流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湖泊水位低,盐度高,多为咸水湖;外流区,降水多,湖泊面积大,多为淡水湖
对沙漠地 区的水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对海水性 质和洋流 降水多,蒸发弱的海区,盐度低,反之盐度高;风海流的形成是受盛行风的影响,上升流的形成是受离岸风的影响
对生物 (植被、动物) 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类型多样;热量影响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范围;降水影响植被的高矮疏密程度;气温和降水影响雪线和林线的高度变化
对土壤 气候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或腐殖质来间接影响土壤肥力
(2)气候对人文要素的影响
地理要素 影响
对农业 气候影响农业类型、种植制度(熟制、配置、种植方式)
热量影响积温多少,从而影响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
年降水量的多少影响耕地类型(水田、旱地)、作物类型(喜湿、耐旱)、生长状况;降水的时间变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可分为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昼夜温差影响作物品质和糖分积累
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的产量
对交通 气候主要影响交通线如铁路、公路的施工,冬季受低温影响不宜施工,易冻;降水的天气会影响工程的进展,山区在暴雨的天气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干旱地区、热带地区夏季易受高温、酷暑的威胁。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影响青藏铁路施工
对人文 景观  北方四合院→保温、防寒、避风沙;青藏地区墙体厚,穿藏袍→昼夜温差大;西北窑洞→冬暖夏凉;亚马孙河下游“河海”上的浮在水上的木屋;马来西亚海岸防御海啸侵袭建设的高脚屋
考向1 通过“气候的分布”考查“区域认知”
(2023·江苏南京模拟)安徽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通过模式图来探讨地理问题,指导老师绘制了“假想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假想区域气候多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图示月份(  )
A.潘帕斯草原草长莺飞
B.华北平原播种小麦
C.洛杉矶受西风带影响
D.萨赫勒地区草木葱茏
考向2 通过“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连云港模拟)南亚印度河流域,水资源不稳定,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下图示意印度河流域。据此完成3~4题。
3.印度河下游支流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下游区域(  )
A.地势较低平 B.泥沙淤积强
C.流域面积小 D.气候较干旱
4.印度河流域即使处于湿季依然干旱频发,主要是因为(  )
A.冰雪融水少 B.植物蒸腾强
C.降水变率大 D.降水总量少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加强对大气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观念。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天气系统与气候的分布、特点、成因、变化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资料,比较不同区域天气与气候特征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以等压线分布图或生活实例为背景,运用大气运动相关原理解释相关现象,并能对气象灾害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能力 结合图像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必备知识 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2.热力环流与风。 3.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4.气候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征及判读。 5.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大气的受 热过程与 气温 (2022·1月浙江选考)24.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2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大气运动 与降水 (2023·山东地理,17)(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气候 (2021·江苏地理,23)(1)写出柑橘从我国传播到国外的两种路径。 (2)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 (3)从①②③④四线中选出柑橘在日本分布的北界,并简述理由。
天气系统 与气象灾害 (2022·江苏地理)7.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8.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9.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2021·广东地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逆温是近地面气温低于较高处气温,地面附近气温越 ,越有利于逆温的发育
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 黄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冬季 ,空气冷却 ,冷空气在地面集聚
[设问分析]
第1题 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应有利于冷空气的
第2题 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应为一天中地温最 的时刻, 天气利于逆温的形成
第3题 分析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的原因即分析冬季该地地温低的原因
答案 1.  2.  3.
1.大气受热过程的三种辐射
2.利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自然现象
(1)昼夜温差的大小
(2)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气候湿润,水汽不易散发,多阴雨和大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日照时间短,太阳能缺乏。
(3)地面温度的高低
主要看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考虑因素见下表:
因素 具体表现
反射率 反射率大(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吸热少
比热容 比热容大,升温慢,白天气温低(水域>砂石)
(4)气温的高低
角度 因素 具体表现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纬度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气温高
地势 海拔高,大气稀薄,气温低
天气状况 晴天白天光照强,气温高
日照时间 夏季白昼长,气温高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 大气密度 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能力弱,气温低
大气成分 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含量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3.逆温及其影响
考向1 通过“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考查“区域认知”
(2023·江苏南通模拟)英国北威尔士地区出现的“浓雾穹顶”是一种天气现象,与大雾、气流运动、空气湿度等有关。常常是大雾形成后,局地气流运动使大雾形状转化成半球体,类似热气球一样,下图为“‘浓雾穹顶’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浓雾穹顶”中心附近的下垫面可能是(  )
A.热泉池塘 B.裸露基岩
C.茂盛草原 D.厚厚积雪
2.“浓雾穹顶”最可能出现的时间段在(  )
A.春季傍晚 B.夏季子夜
C.秋季午后 D.冬季早晨
考向2 通过“影响气温的因素”考查“综合思维”
降水相态与温度存在密切关系,700 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 ℃时为雨,700 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 ℃时为雪。近地层温度(1 000 hPa以下)在1~2 ℃时,并且750 hPa附近有高于2 ℃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 ℃则为雨夹雪或雪。下图示意我国大致在113°E上的四城市2022年2月21日8时温度及温度平流垂直剖面。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四城市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季风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4.此时,M到N区间气温的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海拔升高 B.冷锋过境
C.云量减少 D.地面辐射减弱
5.降水相态最可能为雨夹雪的城市是(  )
A.宜昌 B.南阳
C.郑州 D.太原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真题研析
关键能力 低 严寒 下沉
设问分析 集聚 低 静稳
答案 1.C 2.D 3.B [第1题,从现象上看,逆温是近地面气温低于较高处气温,地面附近气温越低,越有利于逆温的发育。题目提供的四种地形中,凹型的谷地更易于积累冷空气,冬季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导致底部冷空气集聚,产生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故选C。第2题,辐射逆温是“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的,近地面气温低于高处气温,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其实质是近地面热量的收支平衡问题。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受到地面的影响就越大;逆温发生时,近地面气温低,即地温低。地温最低的时刻一般是日出之前。逆温的发育需要相对稳定的气象条件,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利于逆温的形成;风力小,空气稳定,与周边大气热量交换微弱,更易于冷空气集聚,选D。第3题,逆温的形成是近地面低温的结果,黄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冬季严寒,空气冷却下沉,冷空气在地面集聚,利于逆温的形成,选B。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多发生于中纬度、冷暖空气易于交汇的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冷暖空气难以在此汇聚,A、C错;青藏高原冬季对流运动微弱,D错。]
预测演练
1.A 2.D [第1题,据材料判断,“浓雾穹项”是地面上有释放热能的建筑物或温暖的水池发出热能,热空气上升使大雾形状转化成半球体,故“浓雾穹顶”中心附近的下垫面可能是热泉池塘;裸露基岩、茂盛草原、厚厚积雪水汽蒸发少,不易形成雾,故选A。第2题,“浓雾穹顶”是在雾气较多的条件下,局部气流运动使大雾形状转化成半球体导致的。因此其最可能出现在冬季的早晨,此时气温较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雾,春季傍晚、夏季子夜、秋季午后不易形成雾,故选D。]
3.A 4.B 5.C [第3题,四城市大致位于113°E,自南向北依次是宜昌、南阳、郑州、太原,纬度逐渐增加,造成年均温逐渐减小,选A。第4题,该图是2月21日8时的温度及温度平流垂直剖面,M到N区间等温线较密集,温差大,N所在一侧温度高于M,说明N为暖气团、M为冷气团,2月为冬季,M到N区间气温的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冷锋过境,B正确。该区间内温度垂直变化大,不符合随海拔升高温度递变规律,A错。M到N区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大,天气变化大,则云量较多,C错。地面辐射减弱会导致底层气温较高,不会造成图中所示的气温的垂直变化,D错误。第5题,“700 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 ℃时为雨,700 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 ℃时为雪”,沿700 hPa画水平线,宜昌均大于0 ℃,为雨;太原均低于0 ℃,为雪。南阳和郑州在700 hPa以下有高于0 ℃,也有低于0℃的;南阳在750 hPa附近有高于2 ℃的暖温层,降水相态为雨;郑州在750 hPa附近有低于2 ℃的暖温层,最可能为雨夹雪。]
考点2 大气运动与降水
真题体验
(1)7:00~8:00之间。
(2)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到达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
(3)湖泊地区上空在午后形成相对冷湿的气团,干热的焚风气团到达湖泊附近,与冷湿的气团相遇,形成锋面。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是偏北方向。
预测演练
1.B 2.D 3.C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山风转为谷风的时刻应该是在日出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8:00~次日9:00风向方位角为100°~150°,盛行偏东风,此时为夜晚,应为山风,10:00~18:00当地风向方位角为250°左右,盛行偏西风,此时为白天,应为谷风,选B。 第2题,题意表明,该气象站位于中段山谷,图中示意的山谷风为上、下谷风,上、下谷风与山谷的走向一致。该气象站所在山坡夜晚吹的下谷风为偏东风,白天吹的上谷风为偏西风,因此山谷的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选D。第3题,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显著,说明盛行风比较弱,且18时前后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不会出现18时气温突降,B错误;18时前后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聚集导致谷地气温较低,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使得18时后气温回升,C正确;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
4.B 5.D [第4题,由图可知,该市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和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较少,故选B。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来自季风挟带的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同时该地江山交错,起伏剧烈,多喀斯特地貌,因此该地降水区域差异受地形影响,D正确;河流和光照对该地区降水影响较小,排除A、B、C。]
考点3 气候
真题研析
关键能力 (1)温暖湿润 35°N 陆 海 低 高 40°N
设问分析 冬季
答案 (1)海路、陆路。
(2)西岸分布纬度较高,东岸分布纬度较低。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冬季气候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分布北界纬度更高;东岸受冬季风影响较大,冬季低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北界纬度更低。
(3)③(线)。与我国相比,日本海洋性较强,受暖流影响,分布北界高于35°N;与亚欧大陆西岸相比,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大,分布北界低于40°N。
预测演练
1.B 2.D [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a处闭合曲线为河流源地,说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是低温中心,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a处等温线数值应与相邻的小值相等,因此越往北气温越高,判断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应该在30°S~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B。第2题,结合图示为南半球,与40°纬度基本平行的等温线倾斜方向,可推断该月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为当地冬季,南半球为冬季时,北半球为夏季。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北半球热带草原过渡带,夏半年降水较多,草木葱茏,D正确;潘帕斯草原在南半球,草长莺飞应是春天景色,A错误;华北平原秋末冬初播种冬小麦,夏季收获,B错误;洛杉矶属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时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C错误。]
3.D 4.C [第3题,印度河下游受西南季风影响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不利于河流的发育,所以支流较少,故选D。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河流域湿季受西南季风控制,降水总量较多,但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因此依然干旱频发,故选C。]
考点4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真题研析
关键能力 平原 山地 冷锋 暖锋
答案 1.B 2.D 3.B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西侧是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故B正确;海陆位置的影响应该表现为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趋势,与图示状况不符,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沿海地区,但是图示降温区域不是沿海地区,故D错误。答案选择B。第2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受来自北侧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两处气温迅速下降,形成冷锋,故A、B错误;根据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知,丙处受到来自西北的冷气团和东南的暖气团相遇影响,形成冷锋系统,冷锋表现为锋后降雨,丙处位于冷锋锋前,不会产生降雨,故C错误;丁处受到南侧暖气团和北侧冷气团的相遇影响,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暖锋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出现降水,故D正确。第3题,温带气旋运动的方向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西风急流的影响下自西向东移动,故选B。]
预测演练
1.C 2.B  [第1题,根据材料,暖锋后弯是在温带气旋发展的后期出现冷暖锋分离、暖锋锋区增强而冷锋锋区减弱的现象。只有图b中冷、暖锋位置正常,还没有分离,为温带气旋发展初期;之后两条锋线逐渐分离,距离由小到大,b后应该是c;随后两条锋线会越来越远,为图d;因暖锋越来越强,弯曲的程度越来越大,图a暖锋弯曲最显著,应是温带气旋发展后期,选C。第2题,根据图a中暖锋符号,甲地受暖气团控制,乙地受冷气团控制,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排除①④;从气压场来看,甲位于气旋中心附近,气压较低,乙距气旋中心较远,气压较高,B正确。]
3.C 4.A 5.C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冻雨形成的条件是高空温度小于0 ℃,云层中有冰粒和雪花;云层下温度大于0 ℃,能使冰粒和雪花融化成雨滴;地表温度低于0 ℃时,雨滴与地表物体接触冻结成冰。从图①②③④中等温线位置分布可看出,①②④地面以上均小于0 ℃,冰雪降落时不会融化,只有③图符合冻雨的形成条件,故选C。第4题,根据图③中等温线上的温度值和凸出方向可知,冻雨高空有低于0 ℃的冷气团,低空有低于0 ℃的冷气团,近地面和高空之间有大于0 ℃的暖气团,从而可以推知,造成此次冻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暖气流侵入冷气团,故选A。第5题,冻雨是近地面温度低于0 ℃,半空温度高于0 ℃所致;气象站附近山区此次冻雨历时更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近地面或地表温度低于0 ℃的时间更长,C正确。而水汽含量、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对冻雨的影响不大。故选C。]
微专题3 雾
对点强化
1.C 2.B [第1题,读图分析,图1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各个月份森林雾发生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10~12月,热带雨林雾主要发生在后半夜,而5~8月,在前半夜和后半夜均有雾的发生。10~12月雾发生的频率显著高于5~8月,3~4月雾发生的频率较低。图2为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个月份森林雾发生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在不同时刻均有不同程度的森林雾发生,森林雾发生的频率低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森林雾发生的最高频率多出现在10~12月。同样,在3~4月,下午时段基本没有森林雾发生。所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日持续时间长,季节分配均匀,A、B错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多发生在10~12月,为旱季,C正确;据图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多发生在前半夜或后半夜而不是正午,D错误。第2题,据图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主要出现在前半夜或后半夜,所以主要以辐射雾为主,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层变冷而形成,辐射雾常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阴雨天气不利于辐射雾的形成,B正确;植物蒸腾旺盛,水汽充足,形成雾的时间应为白天,A错误;锋面系统控制,大气稳定的情况下,多出现锋面雾,D错误;海洋气流深入,水汽充足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形成关系不大,C错误。]
3.D 4.A 5.C [第3题,读图可知,在我国东部地区有低压槽分布,11月为冬季,盛行西北风,西侧冷空气向东推进,在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在冷锋前暖空气抬升,水汽凝结形成大雾,故大雾将出现在浙江北部地区,D正确;内蒙古东部、新疆南部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B、C错误;西藏中部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不利于形成雾,A错误。第4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将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易形成雾;加上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加剧上升气流,故导致该地出现浓雾的主要因素是气象和地形,故选A。第5题,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随着气温升高,水分蒸发,雾就会消散了。一天当中,0~2时、6~7时气温低,A、B错误;9~10时,气温升高,水汽蒸发,雾开始消散,C正确;15~16时气温开始回落,D错误。]
6.(1)重庆冬季雾日空间分布不均;长江和嘉陵江沿线及低海拔地区雾日较多,离两江沿岸越远,海拔越高,雾日较少(中西部地区多,东南和东北部地区少)。
(2)夜间盛行山风,长江及嘉陵江蒸发的水汽在山风作用下辐合上升,冷却形成雾。
(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随着大气污染物增多,空气中凝结核增加,雾日增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大气污染物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减缓了地面热量散失,导致雾日减少。
微专题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
对点强化
1.B 2.C 3.A [第1题,梅雨雨带形成于副热带高压脊以北,并随着副热带高压脊移动而移动,脊线西伸北进越强,入梅和出梅时间越早,A错误,B正确;脊线西伸北进越强,雨带在长江流域停留时间越短,梅雨期越短,C错误;梅雨因副高形成,存在区域在脊线以北地区,D错误。所以选B。第2题,由图可知,6月27~28日,浙江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少,气旋控制下降水比较多,A错误。高压脊纬度位置没有太大变化,雨带并未南移,B错误。读图可知,高压脊线位于浙江省附近,高压控制该区域,强度较大,盛行下沉气流,故出现晴朗天气,C正确,D错误。 第3题,从图中可知,7月11日副热带高压脊线的纬度位置已经移动到37°N以北,则此时江淮地区的降水不再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带来,同时结合7月11日前后几天的降水情况看,该日降水明显增多具有突发性而不具备持续性,因此结合选项,受台风影响的可能性较大,A正确,C错误;受单一冷空气控制不会形成降水,B错误;高压脊控制下不会形成降水,D错误。]
4.A 5.D [第4题,根据材料“副高的位置常用588线包围的区域表示,588线是指500 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 880米”,读图可知,7月20日某时刻500 hPa等压面在三江平原出现的高度为5 880米,A对;珠江三角洲大于5 880米,B错;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均小于5 880米,C、D错。第5题,读图可知,台风烟花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上,A错;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气旋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B错;未来几天台风烟花将向偏西方向移动登陆,C错;受副高影响,郑州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导致郑州形成暴雨天气,同时,台风烟花的登陆,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助推了郑州暴雨的水汽输送,D对。]
6.B 7.A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年度我国南方城市大多缺雨、北方城市降水多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且位置偏北,我国锋面雨带向北推进快,B正确。第7题,春季地表物质疏松,且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易发生强沙尘天气,A正确。]
8.(1)
INCLUDEPICTURE "G:\\2023\\二轮\\成盘\\大二轮 地理(江苏)\\学生用书Word版文档\\答案精析\\13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G:\\2023\\二轮\\成盘\\大二轮 地理(江苏)\\学生用书Word版文档\\答案精析\\131.TIF" \* MERGEFORMATINET
(2)四个雨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北侧。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北进,而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成的降雨带也随之逐渐北上。
(3)2022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5、6月偏强,此时副热带高压脊被冷空气阻挡在我国南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夏季较往常干旱;待9、10月冷空气偏弱时,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持续干旱。微专题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
1.位置
副热带高压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它通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在太平洋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北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压单体,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简称副高。在副高区内,由于气流下沉,一般云雨少见、气温偏高、天气炎热;而副高西侧边缘的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易出现降水天气。夏季,副高强度大、范围广,冬季,强度减弱,范围缩小。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变化,对我国天气、旱涝和台风活动影响很大。
2.副高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
(1)正常规律: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副高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
时间 副高脊线位置 雨带位置
4、5月 15°N~20°N 4月登陆华南,5月到南岭
6月中旬 20°N~25°N 雨带到达江淮地区,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华南则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
7月中 下旬 25°N~30°N 雨带到达华北地区,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江淮地区梅雨结束,伏旱开始;华南地区台风明显活跃)
7月底至 8月初 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 华北、东北
8月下旬 自北向南迅速撤退 华西秋雨(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
9月上旬 回撤到25°N附近
10月上旬 回撤到20°N以南
(2)异常年份
①副高强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进快,夏季风北移速度快,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南方雨季变短,降水变少,易出现北涝南旱。
②副高弱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进慢,夏季风北移速度慢,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南方,导致南方雨季延长,降水增多;而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3.副高与台风的关系
(1)影响台风的形成
副高南侧纬度低,海水温度高,能为台风提供足够的热量;台风是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副高是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二者势力上是此消彼长,垂直方向气流相互抑制。因副高是大尺度天气系统,空间规模极大,台风尺度小,势力相对较弱,所以一般是台风受副高的影响更大:距离副高近的区域,气压、气流均有相互抵消的趋势,台风很难形成;只有低压系统势力很强大、距离副高稍远一点的南部海域才利于台风的形成。
(2)影响台风的移动
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上取决于副高四周的引导气流:如果副高西伸并加强,或者台风发生在副高南部边缘,台风就在东南风引导下沿副高南侧西行;如果副高东退或断裂,台风就可能在高压的西缘或裂口处转向北行,当绕到高压北部边缘,在西南风影响下,就向东北移动。
(2023·湖南永州模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化主要表现为北进南退和西伸东退,其位置和强度与我国江淮梅雨期入梅、出梅及梅雨强度关系密切。下图是“某年6月7日~7月12日浙江省降雨量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位置和西伸脊点经度位置的逐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梅雨期和副热带高压脊线叙述正确的是(  )
A.脊线西伸北进越强,入梅时间越迟
B.脊线西伸北进越强,出梅时间越早
C.脊线西伸北进越强,梅雨期越长
D.梅雨因副高形成,存在区域和脊线基本重合
2.6月27~28日,浙江省天气状况的原因可能是(  )
A.受气旋控制 B.雨带南移
C.盛行下沉气流 D.副热带高压较弱
3.该年7月11日浙江省降雨量较大,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受台风影响 B.受冷空气控制
C.受梅雨影响 D.受高压脊控制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和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在气象预报中,副高的位置常用588线包围的区域表示,588线是指500 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 880米。下图示意7月20日某时刻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该日郑州出现大暴雨)。据此完成4~5题。
4.此时,处于副高控制的地形区是(  )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5.图中台风烟花(  )
A.生成于东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未来几天将向东北方向移动
D.助推了郑州暴雨的水汽输送
2021年度城市天气之最榜单中,雨最猛城市—郑州,一天降下了常年将近一年的雨;最缺雨城市—云南大理;最风沙城市—包头。完成6~7题。
6.该年度我国南方城市大多缺雨、北方城市降水多的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的影响
B.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C.北方热带气旋生成多
D.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7.该年度强沙尘天气最可能出现在(  )
A.3、4月 B.7、8月 C.9、10月 D.1、2月
8.(2023·福建三明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2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5、6月偏强,9、10月偏弱,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偏短,出现了罕见的夏秋连旱。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有着密切关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和冷空气强度。下图示意正常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南退与雨区位置。
(1)在图中找出我国正常年份梅雨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2分)
(2)归纳图中四个雨区共同的位置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3)从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动角度,说明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连旱的原因。(6分)微专题3 雾
1.雾的形成条件
2.雾的分类
按成因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和锋面雾等,具体如下:
类型 形成 举例
辐射雾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气层变冷而形成的雾 陆地上常见,常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
平流雾 温暖潮湿的空气经过冷的海面或陆面,低层空气遇冷水汽凝结而成 寒流洋面上的雾,我国沿海春夏季节的海雾
蒸汽雾 当冷空气流经比其温度更高的暖水面时,暖水汽的饱和蒸汽压大于冷空气的饱和蒸汽压,水汽源源不断地从暖水面蒸发,与冷空气混合,在冷却的过程中凝结而成为蒸汽雾 暖流洋面上的雾;深秋或初冬的早晨河面、湖面的轻雾
上坡雾 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冷却,水汽凝结而产生的雾 在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东部经常出现
锋面雾 发生于锋面附近,暖气团的降水落入冷空气层时,冷空气因雨滴蒸发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在锋面底部凝结而成 我国江淮一带梅雨季节常常出现锋面雾
(2023·江苏南京模拟)为研究森林雾的特性,科学家选择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样地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对两地森林雾的发生频率与时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下图示意两处样地森林雾不同时间发生频率。据此完成1~2题。
1.与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相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  )
A.日持续时间长 B.季节分配均匀
C.多发生于旱季 D.多发生于正午
2.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  )
A.植物蒸腾旺盛,水汽充足
B.大气热量散失,气温较低
C.海洋气流深入,水汽充足
D.锋面系统控制,大气稳定
(2023·江苏苏州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2021年11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预警。下图为“2021年11月13日20时我国近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3~5题。
3.未来将处于我国主要雾区的是(  )
A.西藏中部 B.内蒙古东部
C.新疆南部 D.浙江北部
4.气象台预报甲地将有浓雾出现,导致该地出现浓雾的主要因素是(  )
A.气象和地形 B.植被和城市
C.气象和植被 D.地形和城市
5.雾区大雾开始显著减轻的时间最可能是次日(  )
A.0~2时 B.6~7时
C.9~10时 D.15~16时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山城”重庆多雾,研究发现重庆的雾冬季清晨多。大气污染物与雾的形成有关并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热岛效应会阻碍重庆冬季雾的发展。下面图1示意重庆冬季平均雾日分布,图2示意1973~2015年重庆地区冬季雾日数的变化。
(1)归纳重庆冬季雾日空间分布规律。(6分)
(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冬季重庆雾的形成过程。(4分)
(3)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重庆冬季雾日变化的原因。(6分)考点4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2022·江苏地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1~3题。
1.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2.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北美部分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地区的地形特征: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中部为广阔平坦的 ,东部为低矮的
图像信息 ①图中降温区的分布。 ②图中等压线及天气系统 ①降温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东西部地区无降温区,据北美的地形可推知东西部为山地,对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②图中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甲、乙位于冷锋锋线附近,丙位于 锋前,丁位于 锋前
[设问分析]
第1题 可根据影响气温的因素及北美的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第2题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暖锋雨区所在的位置
第3题 结合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和本区的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答案 1.  2.  3.
1.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关系的两大技法
(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①冷锋:大风、降温、阴雨天气。
②暖锋或准静止锋:连续性降水。
③台风(气旋系统):沿海地区狂风、特大暴雨天气。
④高压控制:晴空万里。
⑤锋面气旋:低压槽控制区域多降水。
⑥高压脊: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
(2)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①冬半年冷锋活跃,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也多是由冷锋带来的。
②暖锋在我国活动范围较小,它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季主要出现在华南地区、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
③7、8月长江流域出现的伏旱是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结果,冬季北方地区常受亚洲高压控制。
④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出现在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⑤我国常出现的准静止锋
2.锋面气旋
判读 应用
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
确定南北半球 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为北半球,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上图中根据所示风向可判断为北半球
确定冷暖气团 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是暖气团
确定锋面类型 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的东侧锋面均为暖锋,西侧均为冷锋,即“东暖西冷”
确定降水区域 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
确定移动方向 北半球锋面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锋面顺时针方向运动,即“北逆南顺”。如上图所示锋面逆时针方向移动
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考向1 通过“天气系统演化过程的判读”考查“地理实践力”
(2023·浙江温州模拟)暖锋后弯是指在温带气旋的发展后期,出现冷锋和暖锋分离,暖锋锋区增强,冷锋锋区减弱的现象。下图示意某年5月某次暖锋后弯的发展过程。完成1~2题。
1.此次温带气旋发生的过程是(  )
A.c-b-d-a B.c-d-a-b
C.b-c-d-a D.b-d-a-c
2.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图a中甲→乙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向2 通过“气象灾害”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苏州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示意我国南方某气象站经历的一次冻雨天气气温(℃)变化过程。研究发现,此次冻雨天气是冰雪降落至0 ℃以上的大气层融化,到达近地面与0 ℃以下的地表物体接触冻结而成。完成3~5题。
3.出现冻雨天气的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造成此次冻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暖气流侵入冷气团 B.冷气流持续影响
C.冷气流侵入暖气团 D.暖气流持续影响
5.监测发现气象站附近山区此次冻雨历时更长,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水汽含量 B.植被覆盖度
C.地表温度 D.土层厚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