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环境与国家安全(5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九 环境与国家安全(5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14:31:12

文档简介

考点2 生态脆弱区与国家安全
(2022·山东地理)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
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
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
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2.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
①灌丛草地 ②草甸沼泽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硬叶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大面积的原始雨林遭受破坏,森林发生逆行演替,被 、草本所取代
图像信息 各种景观范围的变化 “分散林地和农场”“退化斑块”的范围都有明显 ;“林地”与其他景观面积是此消彼长,表现为明显
各种景观的空间格局 “分散林地和农场”与“退化斑块”都分散在“林地”之中,原始雨林 化
[设问分析]
第1题 对比不同年份的图像,观察不同景观的范围变化对 的影响
第2题 从演替方向来说,森林演替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与进展演替相反,逆行演替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群落朝结构 、稳定性下降的方向退化的过程
答案 1.  2.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项目 内容
生态退化的原因 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
生态退化的表现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生态退化的危害 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危害是逐步累积的 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威胁国家生态安全
措施 实施生态修复 自然恢复 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如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
人工修复 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生物措施是通过恢复植被实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如植树造林。工程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通过一系列建设工程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如修建梯田
建立自然保护区 意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考向1 通过“生态问题”考查“区域认知”
(2023·山东潍坊模拟)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区域的汶川县、理县、茂县是我国十分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水系。下表为“汶川县、理县、茂县气候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县(市) 海拔(米) 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毫米) 年蒸发量(毫米)
年 1月 7月
理县 1 887.5 11.4 0.6 20.8 590.6 1 585.6
茂县 1 590.1 11.2 0.4 20.8 493.3 1 332.4
汶川县 1 448.5 12.7 2.4 21.9 553.8 1 858.1
1.该生态脆弱区具有原生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 ②地貌 ③水文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岷江上游河谷山麓基带植被主要是(  )
A.山地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荒漠灌木丛
考向2 通过“自然保护区”考查“区域认知”
3.(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图为洱海流域水系图。
材料二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湖,平均湖深10.2 m,总容量为25.3亿m3。西洱河是其唯一天然出湖河流,多年平均出湖水量6.97亿m3。洱海流域旱雨季节分明,旱季降雨量约占全年10%,其水质在雨季来临后快速变差,污染源以农业和城镇生活为主。
材料三 洱海流域是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养殖的主产区。近年来,当地大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科学划定洱海生态红线和黄线,将流域由内到外依次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洱海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1)简析洱海水质在雨季来临后快速变差的自然原因。(8分)
(2)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提出减少洱海污染源的主要措施。(6分)
(3)简述将洱海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的目的。(4分)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增进学生对国家环境安全战略和总体安全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分析我国环境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说明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措施;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阐释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区域认知: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关键能力 结合图文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必备知识 1.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及防治;污染物跨境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生态退化的危害、生态修复与建立自然保护区。 4.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2023·新课标全国文综,37)(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生态脆弱区与国家安全 (2022·山东地理)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全球气候变化 (2023·湖南地理)5.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6.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 7.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
考点1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2023·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下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4分)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6分)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4分)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8分)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6分)
1.污染物跨国转移
污染物跨国转移能够将环境污染的影响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污染物跨国转移有以下几种方式:
要素 污染物跨国传输 废弃物跨国转移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主导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来源 某国家排放的污染物 某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
转移方式 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 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 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
2.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原因及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转移原因 转移影响
自然因素 空气和水的自然流动 没有明确的目的地,邻国或周边地区都有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人为因素 发达 国家 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 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①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②损害具有长期性,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③损害具有全球性,污染物得不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发展中国家,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会对全球环境造成损害。 ④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
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较高,污染型企业失去发展空间
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
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
环保法规不健全,不法经营者违法走私
3.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应对措施
项目 内容
污染物跨国 传输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
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对一些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
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有冲突与合作两种方式 环境安全冲突是指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或政治、经济、外交等敌对行为,甚至军事冲突,使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影响
环境安全合作是指各国均严格遵守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双边协定,不以邻为壑;一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国与受害国要密切合作,联合应对突发的环境安全危机,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胁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
考向1 通过“突发环境事件”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盐城模拟)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某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装有约1 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有毒物质形成一条70千米长的微红色污染带并向下游流去。事故造成约160千米范围内的大量鱼类死亡,约48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而不能饮用。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下图示意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据此完成1~2题。
1.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受害国包括(  )
A.德国、法国、比利时
B.荷兰、德国、法国
C.瑞士、法国、卢森堡
D.奥地利、瑞士、德国
2.1986年的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
A.既属于突发环境事件,又属于污染物跨国传输事件
B.造成污染物跨国传输,但不会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
C.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冲突是唯一的应对方式
D.瑞士是责任国,应当负责整个莱茵河的污染处理工作
考向2 通过“污染物跨国转移”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3·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联考)2023年2月24日,为期两天的太平洋岛国论坛特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斐济闭幕,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成为与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据此完成3~4题。
3.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的实质是(  )
A.监管制度缺失 B.环境安全降低
C.转移治理责任 D.无视公众健康
4.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①持续性原则 ②阶段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共同性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考点3 全球气候变化
(2023·湖南地理)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
A.金属及金属制品 B.化工制品
C.机械制造产品 D.电子产品
2.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  )
A.环境成本高 B.人力成本高
C.营销成本高 D.研发成本高
3.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  )
①扩大国际市场 ②提高创新能力 ③强化产业升级 ④承接产业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影响 表现
生存空间的丧失  
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
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
受其他国家波及
2.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考向1 通过“温室气体排放”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3·江苏南京模拟)控制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我国全面落实减排政策与行动。图1为“2000~2019年我国不同地区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分时段累计排放量统计图”,图2为“2000~2019年我国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逐年排放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2000~2019年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
A.华北占比增加 B.华东占比变化最大
C.Ⅰ类变幅最大 D.全国总量快速下降
2.为了减少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最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是(  )
A.《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B.《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C.《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考向2 通过“碳排放”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3·广东湛江模拟)农田生态系统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既能引起碳排放,同时又能引起碳固定,而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是指碳排放量与碳固定量的差值。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大量农资投入也带来了温室效应和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面临着严峻挑战。下图示意河北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碳排放总量。据此完成3~4题。
3.河北省玉米季比小麦季灌溉碳排放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玉米播种面积减少,作物需水量减小
B.玉米植株高大,土壤水分蒸发量小
C.玉米生长季水热同期,灌溉频率较低
D.玉米种植技术先进,节水效果显著
4.为降低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压力,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  )
①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降低灌溉频率 ②培育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③改变轮作熟制,提高农田固碳效应 ④实施农田长年休耕,降低农田利用强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专题九 环境与国家安全
考点1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真题体验
(1)冬季占比高,夏季占比低。
(2)夏季气温高,湖水温度高,浮游生物量多(内源类有机物多);降水多,河流挟带大量腐殖质进入湖泊(外源类有机物多)。
(3)湖水更新慢(流速慢),已积累的外源性有机物多(腐殖质多或可供降解的有机物多、有机物沉积多)。
(4)洪水期不泄洪时,入湖洪水挟带腐殖质多,直接增加湖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含量;湖中的腐殖质可分解出大量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
洪水期泄洪时,进入湖泊的有机物含量少,下泄的湖水有机物含量多(或排出的有机物多);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
(5)淮河注入洪泽湖,夏季入湖水量大;湖底高于周围地面,防洪压力大(蓄洪能力差);调峰(泄洪)频繁(次数多),且持续时间长(洪期长或汛期长)。
预测演练
1.B 2.A [第1题,读图可知,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主要受影响的国家是莱茵河干流流经的瑞士、法国、德国和荷兰,其中瑞士是责任国,法国、德国和荷兰是受害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不在受污染的河段流经区域,故选B。第2题,据材料可知,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既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又属于污染物跨国传输事件,A正确;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经莱茵河跨国传输,严重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B错误;污染物跨国传输将环境安全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可能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方式有冲突和合作两种,C错误;一旦发生跨境污染事件,各国都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非只由责任国处理污染,D错误。]
3.C 4.B [第3题,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表面上看是对核污染水排放的监管制度缺失,无视公众健康,会导致环境污染,降低环境安全,但是实质是将污染转嫁给别国的行为,转移治理责任,C正确。第4题,日本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海会污染海域,不利于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违背了持续性原则,①正确;阶段性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②错误;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海以转移治理责任,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公平发展,违背了公平性原则,③正确;共同性原则强调国际合作,④错误。故选B。]
考点2 生态脆弱区与国家安全
真题研析
关键能力 灌木 增加 减少 碎片
设问分析 生物 简单
答案 1.B 2.A [第1题,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内,分散林地和农场、退化斑块的数量及面积在增加,A错;退化斑块散布在林地中,降低了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C错;退化的林地越来越多,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D错;林地完整性降低,中间被退化斑块占据,阻断了林地之间的联系,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连通性下降,选B。第2题,克罗斯河国家公园的本底是热带雨林景观,局部退化区域大多位于定居点周边,明显是人类活动不合理导致雨林被破坏发生的生态退化,生态退化一般是向生态效益差的方向逆向演化,树木被低等级的灌木、草类植被替代,①②正确,选A。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均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树种。]
预测演练
1.A 2.D [第1题,该生态脆弱区具有原生脆弱性,说明不是人类活动导致。由表中数据可知,岷江上游河谷地区,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土壤水分含量少,该处河谷为干热河谷;另外,该地还位于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因此该生态脆弱区具有原生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和地貌,水文和土壤因素则受制于气候和地貌,非主要因素,故选A。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处河谷为干热河谷,形成森林的水分条件不足,因此山麓基带植被应为荒漠植被,故选D。]
3.(1)旱季降水少,入湖径流极少;雨季来临后,大量农业退水、生活污水汇入洱海;洱海湖泊水更新时间长(污染物净化速度慢);气温高,藻类繁殖快。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绿色生态种植;发展精准农业(化肥、农药减量)、有机农业;科学划定畜禽禁养、限养区;畜禽粪污收集处理。
(3)实施有效管理与评估;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考点3 全球气候变化
真题体验
1.D 2.A 3.B [第1题,读图可知,乙国出口的产品中,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因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电子产品,选D。第2题,读图可知,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低于乙国,即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甲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多于乙国,材料信息表明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因此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环境成本高,A正确;根据两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判断,甲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明显低于乙国,因此甲国的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和研发成本均应低于乙国,B、C、D错误。第3题,读图可知,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明显低于乙国,技术投入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提高创新能力,②符合题意;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环境成本高,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强化产业升级,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③符合题意;扩大国际市场、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承接低端产业转移)均不能提高投入产出效果,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预测演练
1.B 2.A [第1题,读图1可知,华东占比从21%下降到17%,占比变化最大,选B。第2题,结合各选项,只有《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与农业源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选A。]
3.C 4.A [第3题,由图可知,河北省玉米季比小麦季灌溉碳排放量少,主要是由于玉米生长季为夏季,水热同期,灌溉频率较低,C正确。第4题,为降低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压力,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降低灌溉频率,减少灌溉碳排放;培育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肥料碳排放,①②正确。熟制和气温有关,难以人为改变;实施农田长年休耕,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③④错误。]
微专题20 湿地与盐碱化
对点强化
1.D 2.B [第1题,材料信息显示,互花米草秸秆密集、地下根茎发达,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海岸并快速扩张,使得原有湿地景观特征和栖息地结构发生巨大改变。结合图可以看出,互花米草引种后,该海岸地带光滩面积缩小,植被覆盖率提高,D正确;互花米草引种后,潮间带盐沼受到互花米草阻挡,面积缩小,水沙交换受阻、湿地蓄水量减少、海岸线受侵蚀减弱,A、B、C错误。第2题,互花米草引种后,该海岸地带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减轻海岸侵蚀,B正确。]
3.A 4.B [第3题,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比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化学原料,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至少需要四处场地,比工业化的污水处理厂占用的土地更多,B错误;相对于一年四季都可以不间断作业的污水处理厂,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净化能力也有季节差异,污水处理速度也较慢,C、D错误。第4题,引进外来物种容易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不合理;芦苇是湿生物种,在河道中可以快速生长并蔓延开来,达到修复水生植物的目的,B合理;扩大养殖规模可能会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造成环境污染等,C不合理;清除全部河滩,会让生物失去栖息地,裸露的河床也会因失去生物保护而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不合理。 ]
5.D 6.B [第5题,据图可知,该类人工湿地有较大面积的水面,占用土地多,①正确;地表水面受降水、蒸发、冻结等自然环境影响,除污效率季节变化较大,④正确;该人工湿地的投资较小,运行成本较低,②错误;该类人工湿地主要依赖自然水面的自净能力,污染物去除效率低于污染处理厂等方式,③错误。故选D。第6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该类人工湿地具有净化水中污染物的作用,可以降解乡镇生活和生产污染,②正确。有较大面积的水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地小气候,改善局地生物多样性环境,④正确。①③都不属于生态效益。故选B。]
7.(1)
(2)该地地势低平,易积水,地下水埋藏较浅;距海近,容易发生海水倒灌;蒸发较强。
(3)这些盐碱地改良前只能生长草本植物;栽种草本植物覆盖地面,可以减少地表蒸发,降低土壤盐碱化速度,从而改良土壤;之后种植灌木,使土壤进一步改良,最后种植乔木,提高了乔木的成活率,乔木根系发达,深入地下,可以有效减缓地下水位的上升,为草本和灌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形成了生态良好的植物群落。
8.(1)2011年前后。湖泊水位下降;湖泊水量减小;盐度略降低。
(2)2011年前:流域内大气降水与冰雪融水通过库赛河注入湖泊,消耗以蒸发为主,两者大体相当,湖泊面积稳定。
2011~2012年:受卓乃湖湖水外溢影响,河流补给量大增,补给大于消耗,湖泊面积迅速扩大。
2012年后:库赛湖外溢,湖泊水位下降,上游来水量与湖泊排水量大体相当,湖泊面积逐渐趋于稳定。
(3)抬高湖区周边地下水位,加剧土地盐碱化;增加溃堤风险,增加洪涝风险;湖岸侵蚀加剧,湖岸崩塌风险提高;淹没周围陆生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微专题21 生态文明
对点强化
1.D 2.C [第1题,传统稻田养螺时间为稻田水量充足的夏季,秋冬季稻田排水后,田螺无法正常养殖;由于田螺缺水时有钻泥的习性,还会造成捕捞困难。开挖螺沟后,秋冬季节可以在螺沟内保存水源,为田螺生长、越冬提供适宜的环境。因此稻田中开挖螺沟是为了改善田螺的生长环境,目的不是改善稻田的条件,A、B排除,D正确。田螺的天敌是鸟类,开挖螺沟后,会使田螺更容易暴露,增加了鸟类对田螺的威胁,C错。第2题,生态循环是营养物质和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之间流动的过程,是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进水区、出水区只在环境和微生物之间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相对来说最简单,排除A、B;螺沟区包括环境、田螺、微生物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比较复杂;水稻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植物,所有环节在此区域都参与了生态循环过程,因此最为复杂,选C。]
3.D 4.B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Ⅱ区域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为平原灌溉农田;Ⅲ区域位于贺兰山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水分条件较好,发育森林灌丛草原;Ⅰ区域水分条件最差,为荒漠草原。选D。第4题,Ⅱ区域为平原灌溉农田,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应注重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选B。]
5.B 6.A [第5题,根据图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体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和生物循环,促进了地理物质要素流动,①②正确,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地球重力势能和太阳辐射能,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第6题,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遵循环境演替规律,只有在生态系统遭受难以自我恢复的破坏时,选择人工修复,A错误,符合题意。加强整体保护,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之间的协同均是合理的保护和治理措施,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1)云南光、水、热条件充足;地形相对高差大,垂直气候资源丰富;多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政府提供了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人口众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环境优美,少数民族风情多样。
(2)因地制宜,种植业多样化,发展多种经营,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药材等;种植养殖结合,发展循环农业;对农产品深加工,进行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业基地与特色文化相融合,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微专题20 湿地与盐碱化
1.湿地
2.盐碱化
(2023·北京海淀区模拟)互花米草秸秆密集、地下根茎发达,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海岸并快速扩张,使得原有湿地景观特征和栖息地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下图示意江苏盐城海岸互花米草对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互花米草引种后,该海岸地带(  )
A.与海洋连通性增强 B.湿地蓄水量增加
C.海岸线受侵蚀后退 D.植被覆盖率提高
2.推测海岸地带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生物栖息地 B.减轻海岸侵蚀
C.调节河流径流量 D.改善当地气候
(2022·6月浙江选考)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源的流程图”。完成3~4题。
3.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4.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
(2023·江苏无锡模拟)表面流人工湿地是指污水在基质层表面以上,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适合于乡村、中小城市及非点源污染治理。下图是“表面流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此类人工湿地的突出特点是(  )
①占用土地面积相对较大 ②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③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高 ④受季节影响相对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此类湿地在我国西北干旱乡镇地区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①美化环境和休憩娱乐 ②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 ③提供动植物农副产品 ④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暑假,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小组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到黄河三角洲(下图)进行研学考察。黄河三角洲地处莱州湾与渤海湾之间,是中国面积最大、最年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口三角洲之一,受自身条件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200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各种政策,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化进行治理。下表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面积和比例数据。
类别 年份
2006 2012 2017 2020
非盐碱化 面积(km2) 2 921.61 2 965.70 3 060.77 2 976.00
占比(%) 58.15 59.10 60.94 59.20
轻度盐碱化 面积(km2) 298.39 203.46 111.27 97.99
占比(%) 5.94 4.05 2.22 1.95
中度盐碱化 面积(km2) 14.12 8.81 5.74 4.19
占比(%) 14.12 8.81 5.74 4.19
重度盐碱化 面积(km2) 753.27 789.58 707.17 428.03
占比(%) 14.99 15.73 14.08 8.51
盐土 面积(km2) 341.85 617.44 854.98 1 314.54
占比(%) 6.80 12.30 17.02 26.15
(1)根据表格数据,以扇形图的形式绘制一幅2020年黄河三角洲各类土壤占比的统计图。(4分)
(2)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考察发现,重度盐碱化土壤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旧址和现黄河入海口。李老师介绍这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请简述其原因。(4分)
(3)据当地居民介绍,黄河三角洲上一些盐碱地“乔木难活,灌木难长,而草本植物相对长势较好”。科研人员据此先种植草本覆盖地面,之后引种灌木,最后引种乔木,打造了“草本包围灌木,灌木包围乔木”的“包围式”植物种植模式,形成了生态良好的植物群落。阐释在盐碱地采用“包围式”植物种植模式的合理性。(8分)
8.(2023·江苏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受人类活动干扰小,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系统脆弱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强烈。近年受某次强降水影响,青藏高原腹地的卓乃湖湖水发生溃决外溢,使得原本相对独立的四个内陆湖水系(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卓乃湖—盐湖流域。下图为可可西里卓乃湖—盐湖流域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1989~2019年卓乃湖—盐湖流域湖泊面积变化情况。
(1)据材料推断卓乃湖外溢年份,并简述卓乃湖外溢前、后短期内水文特征变化。(4分)
(2)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说明图示时段库赛湖面积变化过程。(6分)
(3)若盐湖保持面积呈扩大趋势,简析其可能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4分)微专题21 生态文明
(2022·广东地理)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2023·江苏南京模拟)下图为“宁夏局部区域生态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Ⅰ、Ⅱ、Ⅲ区域景观分别为(  )
A.森林灌丛草原 平原灌溉农田 荒漠草原
B.森林灌丛草原 荒漠草原 平原灌溉农田
C.荒漠草原 森林灌丛草原 平原灌溉农田
D.荒漠草原 平原灌溉农田 森林灌丛草原
4.Ⅱ区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
A.进行生态补偿,强化调节服务
B.注重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供给服务
C.合理利用水源,提升支撑服务
D.封育改良牧草区域,凸显文化服务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下图)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据此完成5~6题。
5.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所体现的地理学原理有(  )
①水循环在山水林田湖草沙间进行,带动物质循环 ②生物循环在山水林田湖草沙间进行,促进物质循环 ③地球重力能不在山水林田湖草沙间能量流动中起作用 ④太阳辐射能是山水林田湖草沙间能量流动的主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于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坚持自然恢复为辅、人工修复为主
B.加强整体保护,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
C.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D.加强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之间的协同
7.(2023·江苏盐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云南乌蒙山区多山地多河流,城镇化率较低,是地理上的高原、经济上的低谷,居于此区的先辈们发明了山体分段种植的立体农业模式,但多属于粗放型,效益较低。为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乌蒙山区开发了立体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模式。下图示意创新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1)分析云南乌蒙山区立体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优势条件。(4分)
(2)归纳云南乌蒙山区立体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