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寒假预习专题_水的组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寒假预习专题_水的组成(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7 09: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寒假预习专题:水的组成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
C.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a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连接的是负极
2.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试管溶液中的溶质量减少 B.甲试管中未溶解固体的量增加
C.乙试管溶液中的溶质量增加 D.乙试管中未溶解固体的量增加
3.电解水过程由如图步骤的模型构成(图中●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完整表示电解水过程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4.小科在寒假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电解水 》,知道了水的组成。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而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一种物质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③水以液态和气态存在④有许多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度相同
C.气体M、N的质量比为1: 2
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6.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7.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的简易装置图。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探究水的组成
8.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C.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9.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负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两个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一样
D.正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更大
二、填空题
10.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1)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是温州人民的“大水缸”,从文成珊溪水库调水到瑞安,主要是对   的改变。
(2)图2是电解水简易装置,小科通过实验,知道水是由   组成,其中检验在阳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
(3)课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对水的电解实验装置进行了创新改进(图3),对比图2和图3,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有哪些?(至少写出1条)   。
(4)图4是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写字母)
11.小科利用一杯水、铅笔和电池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老师的建议下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白醋后,顺利完成了实验。
(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   。
(2)与电源   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3)写出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
12.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小灵为探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t
(水的电解信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对比①、③可得出结论   ,据此,对比实验②、④可知,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   。
A55.7 B.51.5 C.38.8 D.34.4
(3)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
13.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b 管与电源    极相连产生气体。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 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1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   极。
(2)两种气体中能点燃的是   (填“A”或“B”)气体。
(3)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 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填“可燃性"耿“叻燃性”)
(4)实验前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5)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   。
15.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   原子和   原子,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原子   。
16.
(1)水是由   和   组成的,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2)电解水后,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考查电解水实验,要理解水电解装置及电解过程中的现象,电源正极为氧气体积少,负极为氢气体积多;
【解答】A.甲体积多为氢气,所以A错;
B.甲乙试管气体是体积比为 2:1 ,所以B错;
C.实验说明谁是有氢和氧组成的,C错;
D.a连的是阳极,产生氧气,所以为电源正极,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试管底部的晶体会溶解,则甲试管里溶液质量增大。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那么会析出晶体,则乙试管溶液质量减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分析判断。
【解答】电解水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表示水的电解过程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组成,性质、状态等的认识判断。
【解答】①根据化学式H2O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一种物质,故①正确;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霜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故②正确;
③在自然界中,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故③错误;
④有许多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的2倍,则M为氢气,N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与负极相连的产生气体M,故A错误;
B.通电后,生成氢气的速度大约是氧气速度的2倍,故B错误;
C.气体M、N的体积之比为2:1,故C错误;
D.检验M、N分别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A错误;
B.从变化上分类:由于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则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过氧化氢的组成的认识判断。
【解答】A.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下可以转化为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它能够燃烧,但是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则负极和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之比为:2:1,故C错误;
D.正极端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是生成氢气体积的一半,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1)地表径流/d
(2)氢和氧;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气体,若复燃则为氧气
(3)不接触氢氧化钠溶液,操作安全
(4)bca
【知识点】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发生改变,而原子不变。
【解答】(1)水库的建立会改变地表的水流情况,所以对地表径流有影响。
(2)电解水实验结论是水由氢和氧组成。因为氧气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
(3)相较而言避免了与液体接触,操作更加安全。
(4)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再组合成新的分子。
11.【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负
(3)水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纯水不导电,自然界水含有其他可以导电的杂质,所以可以导电。
【解答】(1) 白醋含有醋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2)正氧负氢,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为1:2,氢气体积更大,故与负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12.【答案】(1)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
(2)当溶液浓度相同时,溶液温度越高,水电解速度越快;D
(3)随着电解的不断进行,溶液温度升高,浓度不断增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水电解生成氢气,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越短,则电解水的速度越快;
(2)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①③中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②注意分析温度和浓度对水电解速度的影响即可。
(3)随着水的电解,溶液浓度不断增大,据此分析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通过比较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①根据数据可知,①③中浓度相同,温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 当溶液浓度相同时,溶液温度越高,水电解速度越快 。
②实验④比②中溶液温度高,浓度大,因此反应速度肯定会比②中快,即时间会比②中短,那么小于36.2s,故选D。
(3)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其中原因:随着电解的不断进行,溶液温度升高,浓度不断增大。
13.【答案】(1)正
(2)氢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氢气和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管中气体体积小于a管,则b管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则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 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
14.【答案】(1)负
(2)A
(3)带火星木条复燃;助燃性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气体的性质解答;
(3)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和性质解答;
(4)水是绝缘体,本身不能导电,在水中加入酸或碱后,其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它们的浓度越大,水的导电能力越强。
(5)根据氧气和氢气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解答。
【解答】(1)根据图2可知,甲气体的体积大于乙气体的体积,则甲为氢气,乙为氧气。因为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所以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2)两种气体中,只有氢气能够被点燃,故选A。
(3)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氧气中,能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木条复燃, 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助燃性。
(4)实验前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5)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15.【答案】氢;氧;氢;氢;氢气;氧;氧;氧气;分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氧气。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6.【答案】(1)氢;氧;氢原子;氧原子
(2)2∶1
(3)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水和水分子的组成知识解答;
(2)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解答;
(3)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为原子,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解答】(1)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电解水后,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65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8.0(27.7%)
主观题(占比) 47.0(72.3%)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9(56.3%)
主观题(占比) 7(43.8%)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7(43.8%) 47.0(72.3%)
单选题 9(56.3%) 18.0(27.7%)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2.0(3.1%) 2
2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0(3.1%) 2
3 水循环 5.0(7.7%) 10
4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65.0(10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