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一:辨析常考标点符号提升练
(解析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①: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②,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
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③,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禅——浑浊的官场,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审时度势的经营者。
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来到泰州的,他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地,试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但是,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孔尚任穿透现世的浮华看穿了它溃烂的核心。于是,孔尚任挖掘出了一个讲述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的故事,并将之纳入一个悲剧性的国破家亡主题中。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第二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品质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大家随着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念起来:“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异常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我发现邮袋又重了许多——除了新收上来的一叠作业本,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①息息相关;②无足轻重;③讳莫如深 2.D 3.孔尚任挖掘出了一个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的故事,并将之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文段中作者想要表达泰州与孔尚任的名字关系非常密切,故可以填入“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
第二空,从“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可知,他的官职已经与他在戏剧界名声没法相比了,故可以填入“无足轻重”。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第三空,从文中“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惮”可知,孔尚任将写《桃花扇》的事情隐瞒的很紧,即使是在诗文信札中都没有透露信息。故可以填入“讳莫如深”。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文中第二处破折号的作用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总结上文;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义的转折;
D.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讲述……模式”搭配不当,改为“采用……模式”。
二是语序不当。“悲剧性的国破家亡主题中”语序不当,改为“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历经多年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动人歌谣,这是一个的人间奇迹!奇迹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的煌煌伟业,伴随着多少奉献和牺牲!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有着扶贫工作者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他们怀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助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上的丰收催生了精神上的硕果。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群众的精神风貌,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大增。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将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的奋斗姿态,我们定能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永垂青史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
B.孜孜以求 彪炳史册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
C.孜孜以求 永垂青史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D.孜孜不倦 彪炳史册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2.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被称为“乐府双璧”。
B.李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难”。
C.学习《氓》要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D.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答案】1.B 2.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语境是说中国人民追求的梦想,应用“孜孜以求”。
第二处,永垂青史,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前者指人,后者可以指事业,此处是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应使用“彪炳史册”。
第三处,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此处是形容脱贫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应使用“焕然一新”。
第四处,一往无前,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此处是形容无所阻挡的奋斗姿态,应使用“一往无前”。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引号表引用。
A.特定称谓。
B.强调。
C.引用。
D.特殊含义。
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①的存在,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②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通过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使人们达到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为原生态乡土文化③,又要为新生态乡土文化④。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全方位的延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人们可以根据云不同的形态判断天气。
C.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秋”,这故都的秋味。
D.“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答案】1.①独一无二;②弥足珍贵/不可替代;③保驾护航;④开疆拓土 2.通过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人们达到了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的目的。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有“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强调独特性,可填“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只此一个,别无其他。比喻最突出或极少见,没有可比或相同的。
②语境有“无价之宝”,强调宝贵和无法取代,可填“弥足珍贵/不可替代”。不可替代:指某人或某物是不能够用他人或他物来进行代替的。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
③语境有“保护第一”“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强调要保护原生态乡土文化,可填“保驾护航”。保驾护航:保护某事物能让其能正常发展。
④语境有“创造新的东西”,强调要为新生态乡土文化开拓空间,可填“开疆拓土”。开疆拓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成分残缺,“通过……使”连用造成主语残缺,可删掉“使”;
成分残缺,“达到”缺少宾语,可在最后加“的目的”。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全方位的延承”引号表强调。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强调;
D.表示引用。故选C。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人体会遵循一种名为昼夜节律的运作机制,每24小时经历一次睡眠—清醒的循环。这个内置的“时钟”会根据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来校准自己。例如,每当夜幕降临、自然光线减少时,身体就会遵循昼夜节律___A___。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可以帮助人体进入睡眠—清醒循环中的睡眠阶段。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动物、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适应环境变化。
当我们入睡后,身体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体温、心率以及大脑活动都会___B___。睡眠阶段也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并再生的阶段,身体会分泌各种生长激素,用以修复、替换受损或死亡的细胞。睡眠阶段还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强化并巩固记忆力。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甚至有助于大脑清理白天清醒状态下积累的有毒物质。
睡眠不足可能会有致命危险。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用啮齿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睡眠不足会给生物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实验中,研究人员满足了小鼠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也排除了任何可能导致小鼠死亡的物理原因,只是不让它们睡觉。研究发现,在被完全剥夺睡眠11—32天后,实验小鼠不是已经死亡就是处于濒死状态。
1.请在文中A、B两处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句子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能有“即兴”)
B.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C.他说得好:“来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D.她的身体实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答案】1.A.开始分泌褪黑素 B.产生相应的变化 2.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结合前文“这个内置的‘时钟’会根据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来校准自己”及后文“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可以帮助人体进入睡眠—清醒循环中的睡眠阶段”可知,此处说的是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引起褪黑素的变化,故此处可填“开始分泌褪黑素”。
B处,结合“身体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可知,不同的周期会引起体温、心率以及大脑活动的变化,故此处可填“产生相应的变化”。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不合逻辑。并列不当,动物就已经包含了鱼类和昆虫,不能并列使用,所以应删去“动物”一词;
二是结构混乱。“物种有……节律”和“……适应环境变化”两个结构杂糅,直接删去“适应环境变化”即可枝。
故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修改为: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文中句子“研究人员满足了小鼠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的括号属于句内括号,表示解释说明。
A.属于句外括号。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
B.属于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C.属于句外括号,标示引语的出处。
D.是句内括号,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来的考古发掘遭遇的难题让我们感觉人类对古文明①,人类仍需要不断探索。远古时期,人类一次次走出非洲,流散于世界各地,最终形成了以世界五大文明为代表的人类古文明。人类古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童年时代的人类文明,②都是农业文明,都成长于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
在欧亚大陆,这些犹如星星点点的绿洲的古文明,周边游牧部族总是威胁着它们,也许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会给游牧部族导致灾难,也许是因为这些游牧部族对文明国家财富的垂涎。在绵亘东西的北方草原上、在公元前二三千纪-这一特定的时空领域,发生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民族大迁移,人们追逐着水草、追逐着食物流动,前赴后继,③。然而东西流动只是表象,南下侵入文明城邦或国家才是目的。世界五大古老文明,在印欧人民族大迁徙的冲击下,或焕发生机、④(印度与中东),或“孤苦伶仃”、以待新生(地中海的希腊),或交融互补进而发扬光大(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的三处括号作用相同,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推行“三证”(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堵住了油料漏洞。
B.他非常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
C.她打开信封,拿出了一张信纸,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亲爱的阿夷(姨),您好!”
D.我默认天意的安排,现在我开始占有这种安排,开始相信一切安排已是最佳。(《鲁滨孙漂流记》)
【答案】1.①知之甚少 ②无一例外 ③络绎不绝 ④涅槃重生 2.在欧亚大陆,这些犹如星星点点的绿洲的古文明,总是遭受着周边游牧部族的威胁,也许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会给游牧部族带来灾难,也许是因为这些游牧部族对文明国家财富的垂涎。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后文“人类仍需要不断探索”可知,人来对古文明的了解较少,可用“知之甚少”。知之甚少:对某方面知道的太少。
第②空,语境中说的是早期的人类文明都是农业文明,故应选用“无一例外”。无一例外:没有一个超出常例之外。表示全都如此。
第③空,语境中说的是迁徙的人们接连不断,故应选用“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
第④空,根据语境中的“在印欧人民族大迁徙的冲击下”和“焕发生机”可知,此处应选用“涅槃重生”。涅槃重生:指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
一是结构混乱,“这些犹如星星点点的绿洲的古文明”后面如果是“周边游牧部族总是威胁着它们”,导致结构混乱,主语不明确,“周边游牧部族总是威胁着它们”改为“总是遭受着周边游牧部族的威胁”。
二是搭配不当,“导致”的意思是“使产生,促成”,和后面的“灾难”搭配不当,故应将“导致”改为“带来”。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三处括号均表示注释内容。
A.表示注释内容。
B.表示补加的文字;
C.表示订正的文字;
D.表示出处。故选A。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一条鱼在鱼缸里地游啊游,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我们知道。鱼缸为鱼提供了生存条件,也为他划定了生活的边际。人也一样。条件无处不有,逆境也。不是吗?没房子的时候,你总想有一个房子。可一旦有了房子,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屋顶为你遮挡夜晚的阵雨,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汽车被发明,是人为自己制造的条件,但汽油短缺同样让我们。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问号作用与材料中问号作用一致的一项是( )
A.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B.药店骤增:是喜是忧?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呢?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作修改,但不得改变原意。
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事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
【答案】1.自由自在(或身心愉悦)无处不在(或无处不有)举步维艰(或寸步难行) 2.A 3.无论是谈判还是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或不仅是…而且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后文提到鱼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可知鱼在鱼缸里应该是自由欢快地游啊游,故填“自由自在”。“自由自在”的意思是没有拘束﹑安闲舒适的样子。
第二空,前文提到“条件无处不有”,可知逆境也处处存在,故填“无处不在”。“无处不在”的意思是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
第三空,前文提到“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但汽油短缺……”,说明“我们”遇到了艰难情况,故填“举步维艰”。“举步维艰”的意思是形容已陷入十分艰难的处境。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中的问号表示反问。
A.表示反问。
B.表示选择问。
C.表示设问。
D.表示一般疑问。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无论是谈判谈恋爱”,关联词语残缺,应改为“无论是谈判还是谈恋爱”;
第二处,“这不仅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这不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或“这不仅是因为人世故,而且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
七、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我们伤感地承认,在江南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这悲剧是因了二胡那注定属于流浪的本性,还是因了那太多流浪灵魂的挥洒?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A.各个学科的学习资料都领到了吗,这位新来的同学?
B.你什么时候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请尽快给我答复。
C.直升机及时营救“中国天眼”科学家,难道只是偶然吗?
D.“孽根祸胎”贾宝玉心里装的到底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问号是在选择问句中放在句末表疑问。
A.倒装句中放在句末表疑问。
B.连续问句中表疑问。
C.反问句中表肯定语气。
D.选择问句中放在句末表疑问。
故选D。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很多人会出现过敏症状。春季过敏症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指鼻子接触外界过敏原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出现的一些临床症状,如鼻痒、流涕,鼻塞。预防过敏性鼻炎最好的方法是①,比如戴口罩、远离花粉等。过敏性哮喘也是繁花盛开的春季常见过敏症之一。②,敏感人群会引发哮喘;此外,尘螨、宠物毛等进入气管也会引发。预防过敏性哮喘,要避免过敏原的暴露,还要防止烟雾、粉尘等的直接刺激。春季,一部分人群会出现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瘙痒,原因主要有:吸入性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注射性过敏原等。如果出现严重过敏症状,③,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例句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原因主要有:吸入性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注射性过敏原等。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C.幸福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D.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C 2.①远离过敏原
②吸入花粉
③要及时就诊治疗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中的冒号作用是表示提起下文。
A.引出说话内容。
B.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C.表示提起下文。
D.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句,后文说“比如戴口罩、远离花粉等”是远离“花粉”这个过敏原、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方法,因此可填:远离过敏原。
第二句,前文说“过敏性哮喘也是繁花盛开的春季常见过敏症之一”,可见引起过敏性哮喘的一种原因就是和吸入花粉有关,因此可填:吸入花粉。
第三句,句前是“出现严重过敏症状”,句后是“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见该句说的是应去医院就诊,因此可填:要及时就诊治疗。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文中两个冒号用法不同,请分别说明。
2.请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第一处表示引起下文,第二处表示总结上文。 2.此时的林祥嫂陷入极度悲哀中,已变得麻木,无法表露悲哀。 3.原文更具表现力,将“空的”单独成句,强调祥林嫂挨饿时间之长;“下端开了裂”单独成句,强调祥林嫂在外流浪时间之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用法的能力。
第一处冒号表示引起下文,下文内容是对“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的解释说明;第二处冒号表示总结上文,是对“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的总结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理解“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这句话的意思,要结合前面的对祥林嫂外貌的描写。这句是比喻句,把祥林嫂的神色比作木刻。在这三次肖像描写中,第一次描写是“我”见到的祥林嫂的最后一面,是她在临死之前的绝望写照;这句话形容出了祥林嫂在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和人们的冷漠之后的极度的悲哀,此时的林祥嫂陷入极度悲哀中,已变得麻木,无法表露悲哀。这样的悲哀已经将她折磨得没有人样了,仿佛是一个木刻的死人。这时候,她的灵魂是空洞的,被封建礼教、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束缚得濒临死亡的边缘。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改后的句子不好。原文更具表现力,原句前一分句把定语“一个破碗”和“空的”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了祥林嫂穷困潦倒的境遇,尤其是“空的”,更表明了已是在挨饥受饿中度日,强调祥林嫂挨饿时间之长;原句后一分句把定语“下端开了裂”独立出来,意在强调祥林嫂过着乞讨的生活为时已久。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答案】1.(1)翻天覆地(2)不可企及(3)身临其境(4)一览无余 2.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由“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为现实”可知,此处是说博物馆发生的巨大变化,修饰“变化”,且要体现“变化巨大”,由此可以想到“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
第二处,结合“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此处是说因时空限制而远到无法触及,由此可以想到“不可企及”;“不可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第三处,结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处是说借助高科技,人们会产生如同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由此可以想到“身临其境”等词语;“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第四处,结合“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可知,此处是说借助虚拟技术让妇好墓葬全部收入眼底,由此可以想到“一览无余”;“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开阔或事物简单明了,一下就能全都看到。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
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且语序不当,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特殊含义。
B.表突出强调。
C.表特殊含义。
D.表特殊含义。
故选B。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4.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5.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6.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答案】4.①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③“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④“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 5.示例一:①处,两个逗号将“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突出了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
示例二:②处的两个逗号将时间状语“半天”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突出“闭住口”的时间之长,凸显了狂风的猛烈和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 6.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染强化、描摹性。文中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显然比“处、微、早”在语意表达上更能强化文意。
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处处”,意思是“到处”“各个地方”“所有地方”,文中“处处显出干燥,结实”是说便道上到处都是干燥、结实的,而“处”意为某个地方,“处处”显然比“处”的范围广。如“微微”,意思是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是程度副词,两个“微”叠用形容程度更轻,文中“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是说黑土发黄的色彩很浅,在程度上比“微”更轻。如“早早”,比常时为早,很早,是时间副词,文中“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是说祥子拉车的时间很早,两个“早”叠用比“早”更能凸显时间之早。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从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逗号的表现力。
①处,“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描述祥子在狂风中拉车的状态,“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是祥子逆着狂风拉车时的动作,叙述时如果中间不做停顿或仅用顿号做停顿便会显得动作连贯,减弱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感,但用两个逗号将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做较长的停顿,则更能够显出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
②处,“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是祥子在狂风中的状态,使用两个逗号将“半天”从句子中独立出来,使这一时间状语更加突出醒目,强调祥子在狂风下“透不出气”“闭住口”的时间之长,而忍了半天才打出一个嗝,也凸显出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分析两处“像……似的”的含义﹐需先结合画波浪线句的前后句分析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比品味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可知,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故此处的“像……似的”具有否定意味,表示我们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此处的“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
(2)结合前文“凉风飕进他的袖口”可知,祥子此时全身冷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像……似的”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一:辨析常考标点符号提升练
(原卷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①: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②,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
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③,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禅——浑浊的官场,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审时度势的经营者。
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来到泰州的,他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地,试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但是,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孔尚任穿透现世的浮华看穿了它溃烂的核心。于是,孔尚任挖掘出了一个讲述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的故事,并将之纳入一个悲剧性的国破家亡主题中。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第二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品质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大家随着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念起来:“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异常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我发现邮袋又重了许多——除了新收上来的一叠作业本,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历经多年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动人歌谣,这是一个的人间奇迹!奇迹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的煌煌伟业,伴随着多少奉献和牺牲!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有着扶贫工作者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他们怀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助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上的丰收催生了精神上的硕果。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群众的精神风貌,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大增。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将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的奋斗姿态,我们定能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永垂青史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
B.孜孜以求 彪炳史册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
C.孜孜以求 永垂青史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D.孜孜不倦 彪炳史册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2.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被称为“乐府双璧”。
B.李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难”。
C.学习《氓》要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D.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①的存在,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②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通过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使人们达到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为原生态乡土文化③,又要为新生态乡土文化④。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全方位的延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人们可以根据云不同的形态判断天气。
C.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秋”,这故都的秋味。
D.“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人体会遵循一种名为昼夜节律的运作机制,每24小时经历一次睡眠—清醒的循环。这个内置的“时钟”会根据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来校准自己。例如,每当夜幕降临、自然光线减少时,身体就会遵循昼夜节律___A___。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可以帮助人体进入睡眠—清醒循环中的睡眠阶段。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动物、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适应环境变化。
当我们入睡后,身体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体温、心率以及大脑活动都会___B___。睡眠阶段也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并再生的阶段,身体会分泌各种生长激素,用以修复、替换受损或死亡的细胞。睡眠阶段还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强化并巩固记忆力。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甚至有助于大脑清理白天清醒状态下积累的有毒物质。
睡眠不足可能会有致命危险。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用啮齿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睡眠不足会给生物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实验中,研究人员满足了小鼠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也排除了任何可能导致小鼠死亡的物理原因,只是不让它们睡觉。研究发现,在被完全剥夺睡眠11—32天后,实验小鼠不是已经死亡就是处于濒死状态。
1.请在文中A、B两处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句子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能有“即兴”)
B.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C.他说得好:“来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D.她的身体实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来的考古发掘遭遇的难题让我们感觉人类对古文明①,人类仍需要不断探索。远古时期,人类一次次走出非洲,流散于世界各地,最终形成了以世界五大文明为代表的人类古文明。人类古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童年时代的人类文明,②都是农业文明,都成长于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
在欧亚大陆,这些犹如星星点点的绿洲的古文明,周边游牧部族总是威胁着它们,也许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会给游牧部族导致灾难,也许是因为这些游牧部族对文明国家财富的垂涎。在绵亘东西的北方草原上、在公元前二三千纪-这一特定的时空领域,发生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民族大迁移,人们追逐着水草、追逐着食物流动,前赴后继,③。然而东西流动只是表象,南下侵入文明城邦或国家才是目的。世界五大古老文明,在印欧人民族大迁徙的冲击下,或焕发生机、④(印度与中东),或“孤苦伶仃”、以待新生(地中海的希腊),或交融互补进而发扬光大(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的三处括号作用相同,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推行“三证”(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堵住了油料漏洞。
B.他非常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
C.她打开信封,拿出了一张信纸,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亲爱的阿夷(姨),您好!”
D.我默认天意的安排,现在我开始占有这种安排,开始相信一切安排已是最佳。(《鲁滨孙漂流记》)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一条鱼在鱼缸里地游啊游,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我们知道。鱼缸为鱼提供了生存条件,也为他划定了生活的边际。人也一样。条件无处不有,逆境也。不是吗?没房子的时候,你总想有一个房子。可一旦有了房子,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屋顶为你遮挡夜晚的阵雨,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汽车被发明,是人为自己制造的条件,但汽油短缺同样让我们。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问号作用与材料中问号作用一致的一项是( )
A.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B.药店骤增:是喜是忧?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呢?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作修改,但不得改变原意。
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事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
七、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我们伤感地承认,在江南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这悲剧是因了二胡那注定属于流浪的本性,还是因了那太多流浪灵魂的挥洒?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A.各个学科的学习资料都领到了吗,这位新来的同学?
B.你什么时候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请尽快给我答复。
C.直升机及时营救“中国天眼”科学家,难道只是偶然吗?
D.“孽根祸胎”贾宝玉心里装的到底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很多人会出现过敏症状。春季过敏症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指鼻子接触外界过敏原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出现的一些临床症状,如鼻痒、流涕,鼻塞。预防过敏性鼻炎最好的方法是①,比如戴口罩、远离花粉等。过敏性哮喘也是繁花盛开的春季常见过敏症之一。②,敏感人群会引发哮喘;此外,尘螨、宠物毛等进入气管也会引发。预防过敏性哮喘,要避免过敏原的暴露,还要防止烟雾、粉尘等的直接刺激。春季,一部分人群会出现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瘙痒,原因主要有:吸入性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注射性过敏原等。如果出现严重过敏症状,③,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例句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原因主要有:吸入性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注射性过敏原等。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C.幸福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D.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文中两个冒号用法不同,请分别说明。
2.请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4.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5.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6.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