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6 13: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5 黄河颂
“黄河”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颂”表明诗歌内容是歌颂黄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黄河大合唱》,积累“狂澜”“屏障”“浩浩荡荡”等常考词语。
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重点)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难点)
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重点)
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创作背景
光未然(1913—2002)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在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巅( ) 劈( ) 气魄
狂澜( ) 浊流 宛转
屏障( ) 哺育( ) 榜样
浩浩荡荡 一泻万丈( ) 滋长( )
读读写写
diān
意为“波浪”,左边为“氵”。

lán
pínɡ

字词清单
xiè

( )屏障
( )屏息凝神
( )屏营
多音字
( )九曲连环
( )歌曲



意为“惶恐的样子(多用于奏章、书札)”。
( )坚强
( )勉强
( )倔强

qiánɡ
qiǎnɡ
jiànɡ
( )臂膀
( )膀肿
( )膀胱

bǎnɡ
pānɡ
pánɡ

pínɡ
bǐnɡ
bīnɡ
表“戏曲、歌曲、歌谱”之意时,读qǔ;其余情况读qū。
读jué。
浮肿。
【记少余多法】“屏”表“遮挡、遮挡物”之意时,读“pínɡ”;其他大部分时候,读“bǐnɡ”。
形近字
障( )屏障
嶂( )重峦叠嶂
彰( )表彰
zhànɡ
巅( )山巅
颠( )颠倒
diān
宛( )宛转
婉( )婉约
【形旁辨字法】 有水(氵)起波澜( ),有纹(文)色斑斓( ),有言(讠)传谰( )言。
zhànɡ
zhānɡ
diān
wǎn
wǎn
注意左边为“阝”,意为“用来遮挡、阻碍的东西”。
lán
lán
lán
澜( )狂澜
斓( )斑斓
谰( )谰言
lán
lán
lán
词语集注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宛转:蜿蜒曲折。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意为“(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时,同“婉转”。
也可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也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
气魄:侧重于“魄”,魄力,胆识,强调在处理事情时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作风。
气概:侧重于“概”,气度,风度,强调在对待重大问题或在紧急关头时表现出来的精神、态度、举止、气势等。
你们班准备拍摄《黄河颂》的短视频,请你帮忙完成脚本设计。
镜号 景别 拍摄角度 画面内容 对应歌词
1 全景、远景 俯拍 在高山之巅远望黄河奔向东南。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2 特写 平拍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3 全景 黄河蜿蜒曲折地流向远方。
4 远景 俯拍 黄河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贯穿中原大地。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黄河波涛汹涌,掀起狂澜。
俯拍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感知诗意
内容是赞扬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在歌颂黄河之前,诗人先对其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描绘出黄河的什么特点?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近镜头特写
波涛汹涌
俯瞰全景式总写
蜿蜒曲折
纵向描写
源远流长
横向展开
贯穿中原
①自然特点:奔向东南-----结成九曲连环
②地理特点:从昆仑山下-----劈成南北两面
③历史贡献:啊!黄河-----发扬滋长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作者又从哪几个角度歌颂黄河的?
摇篮
屏障
臂膀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这一尾声起升华主题的作用。
诗人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我们要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拥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黄河以其巨人的形象、豪壮的气魄和不可摧毁的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
“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再读诗歌
朗读形式:
朗诵词
望黄河
颂黄河
结尾
领读
齐读
男女混搭分组读
齐读
朗读技巧:
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之间应停顿,以示区别。“望”重读,以示引领后面的内容。“啊!黄河!”三次朗读语气逐步增强。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要重读,读出力量感。
赏析诗歌
阅读文章时对关键的词句、段篇,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了解批注
诗句的内容
“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转入“颂”。直抒胸臆。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层次结构、抒情方式
修辞的表达效果
语句的表达效果
课本批注示例
感知诗意
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对诗中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词句进行批注,来品析黄河的形象。
①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②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修辞的表达效果)
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抒情方式)
这句是近镜头特写,动词“掀起”表现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澎湃”“万丈狂澜”表现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对诗中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词句进行批注,来品析黄河的形象。
①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赏析诗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保护中华民族;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对诗中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词句进行批注,来品析黄河的形象。
②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修辞的表达效果)
示例:用“啊!黄河!”的句式,直接抒发了诗人热爱、赞颂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并且这一句式反复出现,把作者的情感逐步推向高潮,体现出文章的内容层次。
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对诗中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词句进行批注,来品析黄河的形象。
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抒情方式)
采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你是伟大坚强,
你一泻万丈,
……
否。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所表达的情感。突出了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精神的决心,以及对黄河强烈的赞颂之情。
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历史时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诗人为什么要去尽情地赞颂黄河?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历史时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诗人为什么要去尽情地赞颂黄河?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和意志,从而激发中华儿女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来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
思维导图
望黄河形象
颂黄河贡献
学黄河精神
波涛汹涌、蜿蜒曲折、
源远流长、贯穿中原
哺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保卫中华民族的屏障
激励民族精神的榜样
伟大坚强、一往无前
奋斗的精神
不屈的意志
歌词(主体)
朗诵词——点明要歌颂黄河
本诗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主旨归纳
(一)李白诗歌中的“黄河”意象
“黄河”作为意象常常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主要承载以下几种情感:
情感 例句
抒发 家国 之思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寄远》(其六)
拓展延伸
情感 例句
隐含 仕途 情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其一)
寄托 万丈 豪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qiānɡ)进酒》
(续表)
(二)凉州词(其一)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远眺边城的感受。大河滔滔,黄水似从白云间泻落;高山“万仞”,山上矗立着的“一片”边城,显得卓拔而又孤独。笛声似乎也在“怨杨柳”,又以“何须怨”委婉宽解,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虽极力渲染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颓丧消沉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豁达的胸怀。
直抒胸臆
  《黄河颂》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鲜明而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请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赞美长江的文字。
语言运用
[写作策略] 运用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方式时,最好采用第一人称,再借助排比、呼告等修辞手法或感叹句,来抒发情感。
[写作实践] 千万年来,这长江之水日夜不停地滋润着脚下这片土地,冲刷着我们民族粗壮的筋骨!她是那么富有,那么宽厚;那么深邃,那么绵长;那么充满活力,那么磅礴大气!我们赞美长江,她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她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
运用排比、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情感强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