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合检测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合检测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17 09:0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 年秋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
生物学
生物学测试卷共 2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以下反应能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A.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B.肝糖原的合成
C.性激素和受体的识别 D.乳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形成乳酸钠
2. 题 2图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组织细胞 组织液中的物质返
回血液循环系统
毛细淋巴管
组织液中的物质进
入淋巴系统
毛细血管 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
题 2图
A.由图可看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
B.图示显示全身的细胞外液形成了一个整体
C.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血浆中的蛋白质可以进入组织液
D.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 京东原副总裁蔡磊罹患“渐冻症”,用药四年后病情首次改善。“渐冻症”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
等完全正常,但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
直至呼吸衰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损伤的神经根据其发出的中枢分类应属于交感神经
B.患者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是病灶扩展到大脑
C.患者肌肉逐渐无力,不能运动是因为传出神经元受损
D.患者用药有成效是因为该药能修复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
4. 题 4 图表示人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一种反射过程。“衣领综合征”指的是动脉血压正常时,过高过
紧的衣领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使人 头晕甚至晕厥,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心血管中枢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心脏和血管
刺激
动脉血压升高 动脉血压下降
正常动脉血压
(动态平衡)
题 4图
A.动脉血压升高时,神经调节能使其快速恢复正常
B.动脉血压升高会使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细胞 Na+大量内流
C.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作用
D.“衣领综合征”使人头晕甚至晕厥是反射启动后引起血压升高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1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5. 为证明聪明能干的雄鸟更能吸引异性,科研人员利用多组虎皮鹦鹉(每组包括 1只雌鸟、2只雄鸟)按以下流
程进行了研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雄鸟 横杆 透明板 雌鸟 木板 门洞 雄鸟 雌鸟在优选区停留
时间较长一侧的雄
初选 鸟称作雌鸟的“青
睐者”,另一只称
优选区 中立区 优选区 作“落选者”。
训练 避开雌鸟,单独对“落选者”进行为期一周的自主开箱取食训练。
一周后,将各组3只虎皮鹦鹉再次移入初选装置,雌鸟观察“落
再选 选者”和“青睐者”取食过程后,在原“落选者”一侧优选区
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原“青睐者”。
A.初选时应将两只雄鸟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
B.“落选者”经过培训后能够打开箱子取出食物,属于非条件反射
C.为使实验更严谨,应增设一组实验,排除食物本身对雌鸟的影响
D.实验用多组鹦鹉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6. 生理学的研究史中,狗、家兔、鸡都是良好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此时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而不给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
铃声是无关刺激
B.班廷和贝斯特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以用来治疗狗的糖尿病
C.科学家用家兔做实验验证了家兔发育出雌性器官需要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当信号缺失时,发育
出雄性器官这一假说
D.摘除公鸡睾丸,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植入睾丸,观察性状变化,此实验运用了减法和加法原理
7.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记忆力也是我们学习能力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题 7图是德国著名心理学
家艾宾浩斯基于研究绘制的著名艾宾浩斯曲线(遗忘曲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记忆的数量(%)
100
80
60
40
20
5 10 15 20 25 30 天数
题 7图
A.学习和记忆需要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30天后还能被记忆的数量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反复运用、重复强化、理解记忆可以延缓遗忘率
D.不同人的遗忘曲线可能不同,年轻人可能比老年人的遗忘率大
8. 医学上将体温(肛门内温度)持续在 35℃以下的疾病称为“低温症”,落水、雪埋等意外情况可能导致
机体出现低温症,常见于婴幼儿、老人。轻度低温症,可表现为不自主颤栗、外周血管收缩、注意力下
降等症状,下列有关体温调节及轻度低温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在副交感神经的控制下,外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
B.老人、婴幼儿易出现低温症是因为神经系统对外界变化敏感度差,调节能力较弱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2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C.低温症时不自主颤栗是人体通过行为调节产生更多热量来维持体温
D.轻度低温症患者注意力下降是神经系统受到不可逆损伤所致
9. 题 9图表示人体通过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细胞 5
① ②
破伤风杆菌外毒素 细胞 1 细胞 2

细胞 3 细胞 4 ④ 物质 a
分泌
题 9图
A.细胞 2、细胞 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 2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B.物质 a主要分布在血清和淋巴液中,细胞 3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
C.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可以被细胞毒性 T细胞彻底消灭
D.机体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时,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风险
10.器官移植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会存在免疫排斥问题。调节性 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
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调节性 T细胞数量由Mcl-1 蛋白和 Bim 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
定(如题 10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im蛋白 Mcl-1T 蛋白数量减少 调节性 细胞 数量增加
题 10图
A.过敏反应与Mcl-1 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
B.调节性 T细胞功能性衰竭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过高
C.筛选出调节性 T细胞并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免疫排斥
D.与注射免疫抑制剂相比,通过调节性 T细胞数量来调节免疫功能,效果可能更理想
11.阳生植物受到周围植物遮蔽时,茎伸长速度加快,使株高和节间距增加,叶柄伸长,这种现象称为避阴
反应。光敏色素使植物感知被周围植物遮蔽,引起避阴反应的部分调控机制如题 11图所示。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遮蔽胁迫
红光/远红光的比值减小
作用于
光敏色素
促进
抑制
生长素 赤霉素 D蛋白
促进 抑制
茎杆伸长 避阴反应
题 11图
A.只在阳生植物的分生组织的细胞内分布着光敏色素
B.遮荫胁迫时,红光/远红光比值减小,此信号直接调节茎秆伸长
C.赤霉素既可促进茎秆伸长,又可缓解 D蛋白对避阴反应的抑制作用
D.生长素和赤霉素都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茎秆伸长的
12.骨骼肌的收缩受运动神经元支配(如题 12图所示)。神经激活后,信号通过 T-小管向下深入肌肉。位
于肌纤维膜上的 DHPR受体蛋白感应去极化(以细胞膜为界,一般细胞的内部具负电性,这种极性程度
的减弱称为去极化)信号,并开启肌浆网(Ca2+存储点)终端处的 Ca2+通道蛋白 RYR1。Ca2+从肌浆网
内被释放进肌纤维浆,进而刺激肌原纤维节收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3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AP 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
肌纤维膜
RYR1
DHPR 肌浆网
T-小管
肌纤维浆
Ca2+肌原纤维节
题 12图
A.刺激运动神经元,肌肉收缩是典型的条件反射
B.静息状态时,肌纤维浆的 Ca 2+浓度低于肌浆网内侧
C.K+通道打开,K+大量流入是产生去极化的重要原因
D.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膜形成的神经-肌肉突触,只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13.调查法是了解生物数量、种类、生活环境等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方法正确但调查结果较实际
值偏大的是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田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
B.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C.抽样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表层吸取培养液时没有震荡
D.黑光灯诱捕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14.某地区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4个月。题 14
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下列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题 14图
A.该种群 2月份至 6月份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B.若引入该种群的天敌,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若大量诱杀种群中的雄性个体,可能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
15.为调查某地区发生火山爆发后第 25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比较了发生火山爆发前的原始林群落
(S1)和发生火山爆发 25年后的恢复群落(S2)的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有机物总量),
调查结果如题 15 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60.0 54.6
50.0 S1 S2
40.0 36.0
30.0
20.0
12.9
10.0 8.5 3.4 2.1
0.0
草本 灌木 乔木 植被类型
题 15图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4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植被生物量(g/m2)
A.火山爆发后,S2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S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
C.S2群落演替过程最终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
D.S2群落今后的演替过程中草本生物量将下降
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
16.(10分)
2020年,《自然》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名为“受行为影响的脑活动调控体液免疫应答”的文章,
开拓了神经免疫学新方向。这类免疫调节机制简称“脑-脾神经轴”,如题 16图所示。回答问题:
题 16图
(1)CRH神经元激活可导致肾上腺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最终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说明机体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
(2)去甲肾上腺素作为 (填“激素”或“神经递质”),与 T细胞上受体结合,此时 T细
胞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 。
(3)乙酰胆碱是一种常见的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使后膜产生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
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 的过程。
(4)据图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中所起的作用是 。
17.(13分)
甲流病毒(IAV)是一种 RNA包膜病毒。其表面存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2种糖蛋白,血凝素帮助病毒识
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而神经氨酸酶促进病毒的包膜(类脂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后释放病毒基因组。
回答问题:
(1)甲流病毒具有包膜,推测该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方式类似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的 ,
过膜层数为 。
(2)人体感染甲流病毒后,激活 B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是 。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3)臭灵丹是云南一带著名的民族草药,为研究臭灵丹对甲流病毒感染后炎症反应的影响,中医学家们进行
了相关探究:体外实验用甲流 H3N2毒株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一段时间后,检测 16HBE细
胞中两种细胞因子 IL-6、IP-10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IL-6mRNA IP-10mRNA
正常对照组 1.00 1.01
感染模型组 3.52 83.18
奥司他韦组 2.80 44.17
臭灵丹组 0.48 8.20
注:奥司他韦可以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对甲型流感有显著治疗效果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5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臭灵丹对甲型流感 H3N2 (填“有”或“无”)治疗效果。原因是 。
②奥司他韦对甲型流感有治疗效果的原因是 。
18.(12分)
题 18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
激素(其中⑤由下丘脑直接分泌释放)。回答问题:
A ② 血糖浓度下降
下B ③ 血糖浓度上升
丘C ④

⑤ 维持体温
⑥ 甲状腺 ⑦
D

E 尿量减少
题 18图
(1)图中 C、E代表的器官或细胞分别是 、 ;①⑥代表的激素分别是 、 。
(2)寒冷条件下,增加的激素是 (用图中数字作答)。
(3)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会启动三条调节途径降血糖:
i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 细胞。
ii血糖作用于 (填神经中枢名称),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相关
细胞。
iii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作用于相关细胞。
(4)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
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
19.(12分)
研究人员为探究乙烯和赤霉素(GA)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用乙烯和赤霉素(GA)处理水稻种子,
测量萌发后第 4天水稻的初生根长度,结果如题 19图 1所示。回答问题:
7
6
5
4
3
2
1
0
对照组 乙烯 GA 乙烯+GA
题 19图 1
(1)由实验结果可知:乙烯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 作用,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2)研究者对对照组进行的处理是 ,据图分析乙烯和GA对初生根生长作用效果 (填
“协同”或“拮抗”)。
(3)研究显示土壤的机械压力会增加植物体内乙烯含量,乙烯还可通过脱落酸影响初生根生长,请根据
所学知识完善题 19图 2部分植物激素调控水稻初生根生长机制的模式图(在横线或方框中填上激素
名称或影响因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环境因素[ ] (+)
初生根生长
(+)
(+) (-) 细胞分裂
细胞伸长
题 19图 2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6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初生根长度(cm)
20.(8分)
为研究某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
数目(题 20图 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 2)。回
答问题:
25
20
自养类群
15
10 优势种A
5 异养类群
0 优势种H
0 30 60 90 120 150 180210240 8 30 80 120 190 240
时间(天) 时间(天)
题 20图 1 题 20图 2
(1)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原因是 。
(2)由图 1可知,石块上微生物的演替规律是 。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
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 相似。
(3)由图 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 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
(填“变大”或“变小”)。判断依据是 。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7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新增物种(种)
2023 年秋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
生物学参考答案
1~5 DDCDB 6~10 CABAA 11~15 CBADB
1. D。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在消化道内进行,消化道属于外环境,肝糖原的合成在细胞内进行,性激素是脂质,
其受体在细胞内。
2. D。依图可知图中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环境是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全身的细胞外
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过敏反应时,血浆蛋白会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
境进行物质交换。
3. C。运动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患者肌肉逐渐无力,不能运动是因为体内的传出神经元受损,用药有成
效也应该是运动神经元被修复;患者呼吸衰竭的原因是其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呼吸肌运动障
碍导致无法完成呼吸作用;交感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渐冻症”患者几乎全身所有肌肉都逐渐无
力和萎缩,故不仅仅是内脏传出神经受损,躯体运动神经同样受损。
4. D。由图可知,动脉血压升高会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后经神经传至心血管中枢,后续调节
过程使血压下降,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的特性;神经细胞兴奋时,Na+大量内流;通过神经调节使
血压恢复正常,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体现了负反馈调节作用。
5. B。实验用多组鹦鹉且在初选时将两只雄鸟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使实验更严谨,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
“落选者”经过培训后能够打开箱子取出食物,这是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6. C。科学家用家兔做实验验证了家兔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信号缺失时,发育
出雌性器官这一假说。
7. A。学习和记忆需要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30天后还能被记忆的相当于
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8. B。外周血管收缩受交感神经控制;体温调节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老人、婴幼儿易出现“低温
症”是因为其对温度变化不敏感,产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不佳,丢失的热量太多,致使体温下降;
低温症时不自主颤栗是人体通过肌肉收缩产生更多热量来维持体温,不属于行为调节; 轻度低温症
患者注意力下降是神经系统受影响,而非不可逆损伤,此时可通过覆盖厚毛毯、适度补充温热食物等
方式帮助低温症患者康复。
9. A。据图可知,细胞 1、2、3、4、5分别为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 T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 B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8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细胞,物质 a是抗体,故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 2 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物质
a 主要分布在血清和淋巴液中,B 淋巴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不能被细胞毒性
T细胞彻底消灭;机体无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依赖的是免疫监视功能。
10.A。调节性 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数量由Mcl-1 蛋白和 Bim 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其
中Mcl-1 蛋白可使调节性 T细胞数量增加,免疫抑制功能增加;该蛋白活性被抑制时,抑制功能减弱,
会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调节性 T细胞功能性衰竭,免疫抑制功能减弱,可
能会导致免疫功能过高。
11.C。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赤霉
素既可促进茎秆伸长,又可缓解 D蛋白对避阴反应的抑制作用;在调控避阴反应过程中,生长素和赤
霉素具有协同作用,都是促使细胞伸长生长。
12.B。刺激运动神经元,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由于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后,开启肌浆网(Ca2+存储点)
终端处的 Ca2+通道蛋白 RYR1致使 Ca2+从肌浆网内被释放进肌纤维浆,故静息状态时,肌纤维浆的 Ca2
+浓度低于肌浆网内侧;去极化是 Na+ 通道打开,Na+大量流入而形成的;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
膜形成的神经-肌肉突触,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13.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田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珙桐是
珍稀植物,数量稀少,故应采用逐个计数法;抽样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表层吸取培养液时
没有震荡会导致结果较实际值偏小;黑光灯诱捕法是调查趋光性昆虫的实验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
富度时,利用的是土壤动物的避光性。
14.D。图中 2月份衰老个体占比较 6月份少,成熟个体占比下降,未成熟个体占比上升,说明该种群 2月份
至 6月份死亡率小于出生率;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随季节更替而变化,但性别比例根据题图无法判断;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使得种群
的出生率大大降低,使幼年个体数量少而衰老个体数量多,呈现出衰退型年龄结构。
15.B。S2群落是在火山岩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S2群落演替时间较短,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生物
量均低于 S1群落,随演替的继续进行,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火山喷发前的 S1群落水平,故 S2群落今后
的演替过程中草本生物量将增加,S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提
高;群落演替受到温度、水分等因素影响,不一定都能发展到森林阶段。
16.(10分)
(1)神经-体液-免疫(2分)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9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2)神经递质(2分) 效应器(2分)
(3)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2分)
(4)刺激 B细胞增殖分化(2分)
解析:
(1)图表示的是下丘脑CRH神经元通过信息分子作用于脾神经,脾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一种神经递质),
其作用于T细胞,使T细胞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B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进而对体液免疫做出调节。
体现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CRH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 T细胞,此时 T细胞相当于神经调节的效应器。
(3)根据图中所示,图中的 T细胞为辅助性 T细胞,其分泌的乙酰胆碱,属于细胞因子,乙酰胆碱在该免疫
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 B细胞增殖(分裂)和分化
17.(13分)
(1)胞吐(1分) 0(1分)
(2)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细胞结合,病原体和 B细胞接触(2分) 防御(2分)
(3)有(1分) 奥司他韦有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感染细胞中 IL-6、IP-10mRNA 的表达,而臭灵丹的降低
效果更加显著(3分)
奥司他韦可以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1分),阻止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2分),从而对甲流起治疗作

18.(12分)
(1)肾上腺(1分) 肾脏(1分) 抗利尿激素(1分) 促甲状腺激素(1分)
(2)④⑤⑥⑦(2分)
(3)B(2分) 下丘脑(2分)
(4)反馈调节(2分)
解析:
据图可知,A、B、C、D、E 分别指胰岛 B细胞、胰岛 A细胞、肾上腺、垂体、肾脏;①~⑦分别是抗
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寒冷情
况下④⑤⑥⑦这四种激素分泌都增加。血糖浓度升高直接作用于胰岛 B细胞,促进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
多;血糖浓度升高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支配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
19.(12分)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10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1)抑制(1分) 与对照组相比,乙烯组相同时间内初生根长度短(2分)
(2)用等量清水处理(2分) 拮抗(1分)
(3)如图,各 2分
环境因素[土壤机械压力] (+)
初生根生长
(+)
(+) (-) 细胞分裂
乙烯 脱落酸 细胞伸长
解析:
对比图中初生根的长度,乙烯组低于对照组,GA组高于对照组,且乙烯+GA组初生根的长度低于 GA
组,说明乙烯抑制根的生长,GA促进根的生长,二者为拮抗作用;由题意可知,土壤的机械压力会增加植物
体内乙烯含量,表现为促进,乙烯还可通过脱落酸影响初生根生长,脱落酸表现为抑制作用,故基于表图中
的“+”表示促进,“-”表示抑制。可完成上图。
20.(8分)
(1)初生演替(1分) 裸石上没有土壤条件(1分)
(2)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增加(1分),之后趋于稳定(1分)
环境条件(1分)
(3)变小(1分) 与初期优势种A的圆圈面积相比,120天后的优势种A圆圈面积较小(2分)
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生物学) 第 11页 共 11 页
{#{QQABaYyAggCAAAJAARhCQQUKCAAQkAECCIoORAAMMAAAwA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