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湘潭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6 12: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湘潭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模拟
语 文
(满分:150分 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选自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有删改)
材料二: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气,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皆此之谓也。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论语》说:“过犹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
(选自沈致远《水的哲学》,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指出了“儒”字的真正要义。
B.都江堰采取因势利导的办法,通过顺应自然的方式对水进行调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生物进化史上关于生物起源的所有定论,都承认了水在生物起源的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
D.《易经》对变化的理解和阐释,意味着我们祖先可能就是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的哲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B.水的柔性启发人们为人处世要有弹性,正如谚语所说“无可无不可”。
C.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
D.中国文化里,儒道都有以水喻道的传统,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弱德之美”的一项是( )(3分)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中央领导人谈治国理政》一文中强调:“一个国家最美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青年人!当代青年干部当以水为师,涵养水德,争做‘若水青年’。”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我们“以水为师”的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 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 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 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B. 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 “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 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8. 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以下5小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②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删改)
[注] 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②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B.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C.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D.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的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首领的位置传给尧。
C.“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
D.“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立即趋前”。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写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孟子认为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原因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14.孟子为何不主动到朝廷见齐王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君平:指汉代的严遵,字君平,他在四川成都隐居,以占卜为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蚕丛是传说中远古时代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便是代指入蜀的道路。
B.颔联“起”“生”二字写蜀道的狭窄、高峻,且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感。
C.“秦栈”是指秦地的客栈,在春天繁茂树木的簇拥下,别有一番情趣。
D.此诗与《蜀道难》虽有长与短、雄奇与婉丽之别,却俱得蜀道之神韵。
16.有论者认为“升沉应已定”是说这位朋友在官场上不得志。请从诗中提取可能的证据,予以论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3小题,6分)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们常说《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西游记》一百回,《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 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不但易于作者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也可以体现出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形式带来的美感,与小说的内容 ,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接的对联。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不是雕虫小技,而是 ,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对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契合。这些类似于对联的偶句总是出现在小说的正文之前,读者一看了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如果统观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回目是章回小说内容的概括,许多古文内容也可以借用回目来概括。请你从所供古文名篇中任选两个,依据其内容补写回目。(4分)
(1)《项脊轩志》:一株枇杷饱含伉俪两厢爱,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三寸巧舌纾国难,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用贤才刘邦化险为夷,____________________
20.许多回目本身就可以当作言辞优雅、意境生动的名联来欣赏。下面选取了《红
楼梦》三个回目,请你从中任选一个,概括该回目所涉及的情节,并赏析其表达
效果。(4分)
(1)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2)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3)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的特点,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信阳市引导当地茶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当前出口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 ① ,为持续推动信阳绿茶开拓国际市场注入新动能。古有张骞携茶出使西域, ② 。河南绿茶专列的开行,让信阳茶走出国门,走茶旅融合之路,为乡村振兴助力。古往今来,茶叶不仅是流通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专列出口信阳茶叶,能更好地以茶为媒传播文化、共谋发展,拓展信阳的 世界“朋友圈”。正可谓:“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开拓茶旅融合大格局。”
小茶叶连接大生产,茶叶里有大文章。信阳绿茶借助“一带一路”走向世
界,既是政策的指引,又是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中国茶文化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阳本就山清水秀,相信信阳市的这一大手笔,必将让“ ③,看红看绿看蓝天”的魅力信阳迎来崭新的春天。
21.在上文横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为了更好推广信阳毛尖,当地政府征集宣传信阳毛尖的广告。请你根据材料相关内容拟一则广告词,要求:①突出毛尖茶叶的特点;②运用对称句;③不超过14字。(3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南省湘潭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模拟语文答案
【答案】1.C 2.C 3.A
首先,前三段以丰富的例证先后诠释了“儒”和“水”的共同特性是“柔”,并阐释以水喻道的意义;然后分析论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柔”的个性之间的渊源阐释中国人处世的方式;最后,将古典技术与现代技术对比,并以都江堰为例,证明古典技术的“柔性”特点,收束全文。
5.①水具有至柔至刚的特性。②水的形态万千,阐明万物皆变的哲理。③水的结构简单,揭示出宇宙复杂源于简单的哲理。④水不走极端,滋养万物而不争,具有包容性。⑤水孕育万物具有普惠性。
【解析】1.C“生物进化史上关于生物起源的所有定论”错误,材料二原文最后一段说“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有关生物起源的各种学说有待验证,不是定论。故选C。
2.C.“都认为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错误。原文是“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可见文中是说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深谙复杂源自简单的道理,并非“……越简单应用越广阔”。故选C。
3.“弱德之美”按文中意思大致包含这些内容:在承受压力时坚持理想、坚韧不拔、外圆内方、一以贯之的美。A.是抒写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没有体现“弱德之美”。B.意为遭遇困顿意志却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体现“弱德之美”。C.意为经受风霜雨雪的无数次击打,却依然无畏无惧坚韧刚强,体现“弱德之美”。D.意为在雪的暴虐之下,松不仅承受压迫还挺直起来体现了“弱德之美”。故选A。
【答案】6. D 7. A
8. ①渲染寒冷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9. 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D.“……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错误。由“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可知,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错误。从文章来看, “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也参与其中,和其他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
【答案】10.C 11.B 12.B
13.(1)齐国人没有拿仁义与齐王谈论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
(2)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自然发展而不会妄加干预。
14.孟子认为,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要有事情商议,就会(亲自)前去请教有德行的臣子,而自己具有道义和仁德,并不比拥有爵位和财富的人缺少什么,所以齐王应该亲自来请教自己,而不是召见自己。
10“无他”为固定句式,意为“没有其他的(原因)”,其前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管仲且犹不可召”中,“管仲”作“且犹不可召”的主语,二者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相关历史、文学、文化常识,可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这些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官职变迁、姓名称谓、科举礼仪、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等,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判断正误。
B项,“舜将首领的位置传给尧”错误,应为“尧将首领的位置传给舜”。
故选B。
1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找出原文中相关段落内容并进行翻译,最后与选项内容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判断正误。
B项,“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中景子认为礼就是“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所以赞同“父子主恩,君臣主敬”。
故选B。
13.(1)第一个“以”,用、拿;“与”,和、跟;“岂”,难道;第二个“以”,认为。(2)得分点“是以”、“贵”、“复”
1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找出原文中相关段落内容并进行翻译;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答案。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中“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等内容可知,孟子认为,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怠慢的臣子,如有要事商议,不能用召见,而要(亲自)前去请教。而他自己拥有道义和仁德,就是君主不能召见的臣子,所以齐王如果真心想请教,应该亲自前来,所以拒绝主动到朝廷见齐王。
参考译文:
孟子将要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患了感冒,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能让我见到您吗?”
孟子回答说:“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堂上去。”
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辞说有病,今日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
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
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
孟仲子答道:“昨天大王有诏令,他由于患病,不能到朝堂上去。今天病好了些,就匆忙到朝堂上去了,我不知道是否到了。”
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阻拦孟子,告诉他:“请一定不要回来,到朝堂上去!”
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家去歇宿。
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感爱为关键,君臣关系以恭敬为关键。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
孟子说:“啊!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拿仁义与齐王谈论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他们在心里说‘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罢了。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的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
景子说:“不,我不是说这个。《礼记》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起身,君王召唤,臣子不等马车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齐王,听了君王的诏令却不去了,这大概与礼的规定不符合吧。”
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他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他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遗憾什么呢?’不符合义,难道曾子会说吗?这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是一样、年龄是一样、德行是一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德行更尊贵的,怎么能有了其中一样(爵位)而轻视另外两样(年龄、德行)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就(亲自)前去请教。君王尊尚德行和乐行正道,不能像这样便不值得和他有所作为。因此,商汤对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统一了天下;桓公对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而称霸诸侯。当今天下各国土地大小相当,德行也不相上下,没有谁能够超过别人许多,这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君主喜欢以听从自己的人为臣,而不喜欢以能教导他的人为臣。商汤对伊尹、桓公对管仲,就不敢召见。管仲尚且不可以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我呢?”
15.C C.“指秦地的客栈”错误,“秦栈”指古代入蜀之道,山路险峻,往往须架木而渡,名曰栈道。
16.
(1)“不必问君平”,即不必问卜,若有升迁的希望或可问卜,不必问卜,恰说明朋友升迁无望或被贬谪。
(2)第三联写蜀道上动人的美景,含有对朋友不得志的劝慰之情。
(3)“升沉”可作偏义复词解,表示沉于下僚。
(4)从标题和前两联看朋友是离开政治中心长安而入蜀,贬谪的可能性比较大。(5)首联“崎岖不易行”,是借蜀道行进之难,来感慨仕途之难。
17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18.参差不齐 匠心独具 相映成趣
19.(1)百年老屋承载儿孙几世情 (2)一言利辩化干戈 (3)拒良谋项羽纵虎归山
20.(1)“花解语”指袭人情真意切劝慰宝玉爱惜自己明德上进,“玉生香”指宝黛二人情投意合笑诉情话。此回目中用叠词“切切”“绵绵”表现人物情感,细腻传神。
(2)分别指薛宝钗花园戏蝶与林黛玉葬花两个情节。回目中“杨妃”描绘出薛宝钗容貌妩媚、体态丰腴的特点;回目中“飞燕”形容林黛玉容貌秀美、姿态轻盈的特点。回目暗用典故,既委婉含蓄地点出了人物的特点,又富有诗意。
(3)指贾环在父亲贾政面前说哥哥宝玉的坏话,贾政一怒之下用板子狠命责罚宝玉这一情节。回目抓住“小”与“大”的反差,将贾政对宝玉一贯以来的不满、失望,以及贾政的专制、冷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准情节得2分;抓住回目的表达特点并正确赏析,得2分)
21.(6分)①茶叶出口逆势突围 ②今有专列载茶驶出国门 ③品山品水品茶叶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
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2.(3分)示例:一盏毛尖茶,茗香千万家。
评分建议:内容2分,句式1分,意思对即可。
23.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
“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这个不存在理解障碍,因为数理化定理天天用。
“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这个存在理解障碍,因为学生大多会自由替换成“法则”“法规”“教条”“常规”等。
在王夫之的名言中,“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哲学态度。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很多不变的原理和规律,但并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和策略。
进而联想,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应对变化的挑战。如果我们只追求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就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失去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思考,寻找灵活的方法和策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