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词性_短语类型、单复句))大单元整合 课件(共71张PPT)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语法(词性_短语类型、单复句))大单元整合 课件(共71张PPT)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6 14:3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1张PPT)
飞奔2024
怎么飞
起点很重要
初中
你好
第1课
语法基础知识初体验
主讲人:XX
无法控制
一位外国留学生在大陆某地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我与贵国语文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关系一样,我很爱它,却又无法控制它。”
语法真的会让人无法控制吗?当然不是,只要我们了解了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律,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汉语的演变过程:
字— 词 —短语 — 单句 —复句 —多重复句
那么,什么是语法呢?
语法就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目 录
CONTENT
1
2
3
4
语素

短语
句子
1
语素
语素是什么鬼?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备用单位,有的可单独成词,如人、民、葡萄等。
示例分析:凡哥坐在沙发上看武xx文和刘moumou在黑板上跳舞。
这是一个较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凡│哥│坐│在│沙发│上│看│武│x│x│和│刘│m│m│在│黑│板│上│跳│舞 。
切分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语素
两个
特点
一是切分成最小的、不能再分割了;
二有意义(在不同语境中意义可能也会发
生改变)
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看车”
中国老师带领十来位外国留学生,步行去动物园看熊猫、狮子、老虎等动物,离开学校大门得过一条很宽的马路,疾驶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呼啸
而过。老师嘱咐过马路的外国学生大声说:“看车,看车!”没想到,几位外国学生立即停住脚步,傻乎乎地注视着来往的车辆。
你知道问题出在哪了吗?
原来在这个语境中,老师说的“看车”,是注意来往的车辆,确保安全的意思。可是外国学生却理解为“观看、注视车辆”。
2


我懂你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分为实词、虚词。
七年级需要学会辨识词类,特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以及副词、介词和连词
早点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上写着‘早点’两个大字,这就是在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呢。”
你知道这位洋人是因为什么而闹出这个笑话吗?
因为对“早点”的词性了解单一了
意思
老笑话关于“意思意思”
某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如下: 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
方便
某日,一个对中文略知一二的老外去某工厂参观。
半路当中,厂长说:“对不起,我去方便一下。”
老外不懂这句中文,问翻译:“方便是什么意思。”
翻译说,“就是去厕所。”
老外:“哦……”
参观结束,厂长热情地对老外说:“下次你方便的时候一起吃饭!”
老外一脸不高兴,用生硬的中文说:“我在方便的时候从来不吃饭!”









拟声



词的分类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和代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方位名词: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人物名词:
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事物名词: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时间名词: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
世纪等;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具体名称
抽象名词:友谊 立场 观点 思想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确数:如、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程度副词:很、极、非常、太、过等;
时间副词:已、刚、才、将、要等;
范围副词:都、全、总、只、仅等;
情态副词: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语气副词: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重复副词: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
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
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介词口诀: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
修饰动形要记牢。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连词: 既…,又 既… ,也 又… ,又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递进连词: 不但…,而且 不仅…,还
尚且(况且)…,何况
转折连词: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因果连词: 因为…,所以 由于… ,因此
既然…就
选择连词: 或者…,或者
是… ,还是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假设连词: 如果… ,就 即使…,也
纵然…,也
条件连词: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不
不论(无论不管) …,都
注意
助词
的、地、得
着、了、过
(结构助词)
(动态助词)
附着在词、短语的后面,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
语气词
吗、呢
的、了
啊、吧、呀
(询问语气)
(陈述语气)
(祈使或感叹语气)
(附着在词语、句子的末尾,表示语气)
感受词性
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同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
名词:一生、论语、孔子、弟子、对话
动词:使、想起
代词:他、我
数词:一
量词:段
副词:自然
助词:的、了
2、那个戴墨镜的人静静地等待着,还不时用指尖轻轻地敲着桌面。
名词:墨镜、人、指尖、桌面
动词:戴、等待、敲
代词(指示):那个
介词:用
助词:的、地、着
连词:还
副词:静静、不时、轻轻
3
短语
短语和短语的类型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等并列组成的短语。
如:老师和同学(名+名)
调查研究(动+动) 培养和提高
庄严肃穆(形+形)
我和你(代+代)
四面八方(数量+数量)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后面词的意义是主体。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

我的老师(代+名)
一个顾客(数量+名)
伟大的人民(形+名)
昨天的事(名+名)
前进的步伐(动+名)
定语+中心语(名、代)

小心观察(形+动) 慢慢地吃
更加坚定(副+动) 突然发现
这么走(代+动)
一步一步地走(数量+动)
非常壮观(副+形) 相当迅速
状语+中心语
(动、形)
动宾短语
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
主谓短语
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 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后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

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
漂亮极了。
短语擂台大赛
判断下面的短语类型
天气睛朗 发挥作用 仔细翻阅 丰功伟绩
扫得干净 美好回忆 甜言蜜语 打击敌人
舒活筋骨 认真讲解 歌咏春天 黑得发亮
差得很远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并列短语
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并列短语
后补短语
后补短语
后补短语
4
句子
读一读,笑一笑,悟一悟
从前有一个叫小王的人,不会写的字都用O来写,有一天,他爸爸生病了,他写了一封信。
内容:亲爱的老O,听说你生O了,你要好好养O,不要随便下O。你亲爱的儿子王O。
因为爸爸不认识字,就让邻居来读,邻居以为O是蛋,就高声念到:亲爱的老蛋,听说你生蛋了,你要好好养蛋,不要随便下蛋。你亲爱的儿子王蛋。
爸爸听后,当场晕倒。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单句的句子结构
例如: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这件事 对于一般见异思
迁的人,对于一般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无出路的人,是 一个极好的值得反省的事件。








[
]
[
]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句子六种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 ” 划在主语下面
谓语:“—— ” 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 划在宾语下面
定语:“()” 用在定语前后
状语:“[ ]” 用在状语前后
补语:“〈〉” 用在补语前后
句子成分作用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
——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
定语:美丽的校园
( 美丽)的校园
状语:例1:安静地学习
[安静]地学习
例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修饰关系
补语:
1、 去一趟
去〈一趟〉
2、高兴得跳了起来
高兴得 〈 跳了起来〉
3、这张报纸好极了
这张报纸好〈极〉了
1、主语:就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如:
回家的感觉 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战士们英勇顽强。你是学生。
3、宾语:是动词中心词支配的对象,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如:
大家喜欢游泳。他给我一本书(双宾语)

4、定语:是名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的”是定语的标志。如:
(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村子。
注意:定语后置。如:
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5、状语:是动词、形容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副词、形容词、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和短语充当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如: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介宾短语)
6、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数量词和短语可以充当补语。“得”是补语的标志。如:
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的”是定语的标志词
“地”是状语的标志词
“得”是补语的标志词
再次回顾:
主谓宾,定状补
主要成分主谓宾
修饰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
牢牢记住别忘记!
句子成分分析实例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 — ~~~~~
(全体) 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 —— ~~~~~
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
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句例:
1、今天星期六。
——— ————
2、今天是星期六。
——— — ~~~~~~~~~
3、说话[要]简洁〈一些〉。
——— ———
4、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 ——— ~~~
句子成分
小结:图示句子的基本成分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句子主干 主语 谓语 宾语
句子枝干 (定语) [状语] 〈补语〉 (定语)
例 句 美丽的 画眉 高兴地 唱 起了 婉转的 歌曲。
①分析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
②围绕主谓宾找定状补
万能公式:【状语】,(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 <补语> + (定语)宾语
口诀:主谓宾和定状补,句子成分分清楚,定语位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
领属+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
句例:(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
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
句例:[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语法知识
——复句
复 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复句的类型
并列关系:平列式、对比式
承接关系:按顺序叙述
递进关系:分句之间表示意义上层进
选择关系:或此或彼、非此即彼、选一舍一
转折关系:重转式、轻转式
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前果后因
假设关系:前句假设,后句是假设的结果
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无条件
复句的组成
(1)主谓句+主谓句
(2)主谓句+非主谓句
(3)非主谓句+非主谓句
看关联词
并列关系复句:
(1)单用:也、又、另外、同时、一面、一边、另一面
(2)配对:既…又…;不是…而是…;又…又…;也…也…;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
递进关系复句:
(1)单用:不但,不仅,不光,并且,甚至,并,更,何况,况且,还,甚至于
(2)配对:不但(不光,不仅)…,而且(并且,还,也,甚至)…
尚且(况且)…何况…,不…反而…
选择关系复句:
(1)单用:或者、或是、还是
(2)配对:要么…要么…;宁可…也要…;也许…也许…;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宁愿/宁肯)…;
因果关系复句:
(1)单用:因为,由于,因此,所以,因而,从而,以致,致使,可见,既然
(2)配对:既然…就(那么、那就)
eg:既然你来了,就好好学习
转折关系复句:
(1)单用:但、却、然而、不过、只是、反而、不然、只不过、虽然、虽说是、但是
(2)配对:虽然(尽管、虽说是、虽说、固然)…但是(但却)…
假设关系复句:
(1)单用:如果、假如/设/使/若,倘若,要是,不然,否则
(2)配对:如果(假如/设/使、倘若,要是)…
就(那么、便、则)
即使(众然、即便、众使)…也…;再…也…
条件关系复句:
只要(一旦)…就(便) 只有…才…
没有…就没有… 除非…才(不、否则)
无论(不管)…都…
承接关系复句:
首先…然后… …接着…
单、复句的区别
1、几个单句形式连用,在结构上互不包含,即互不作句子成份,是复句。
1、如果某个单句形式(主谓短语)甚至是复句形式作句子中的某个成份,是单句
例一
1、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倚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
2、夜,皎洁的月光。
3、肉香,油多。
——以上为复句
4、作物同病菌进行斗争,情形是复杂的。
5、他们分明地感到:天下已经没有自己的份,现在是在毁别人的、烧别人的、杀别人的、抢别人的。
——以上为单句
单、复句的区别
2、主语承前省或蒙后省的几个单句形式之间,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隔开,是复句。
2、只有句中没有逗号隔开的并列关系的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才是单句。
例二
1、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正义,爱和平。
2、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3、想到自己不久就要一个人在世界上了,欧也妮便跟父亲格外亲近,把这感情的最后一环握得更紧。
4、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以上为复句
5、他的手又黑又脏。
6、他出门看了看天。
——以上为单句
单、复句的区别
3、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但并非所有的复句都使用关联词语。
3、也有在单句中使用关联词语的,关联词语连接的是句子成份而不是分句。
例三
1、天才的学者并不停留在这一点上,他让自己的思想远远走到前面去。
2、海水碧蓝碧蓝的,蓝得使人心醉,我真想变成一条鱼,钻进波浪里去。
——以上为复句
3、就是脚扭伤的小李,也在大厅里苦练。
4、无论在哪里,他都用自己的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
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
7、应用这种罗盘,即使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以上为单句
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就是复句里有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又是由复句构成的。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上高空。
2、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清清楚楚地写出来,甚至也不努力把这种思想清清楚楚地说出来,那么这种思想实际上只是处于混沌的状态中。
3、但是,人可以被处死,书可以被烧毁,而真理却是杀不死、烧不毁的,它愈来愈发出灿烂的光辉。
4、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项任务。
5、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答案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上高空。 条件 转折
2、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清清楚楚地写出来,||(递进)甚至也不努力把这种思想清清楚楚地说出来,|那么这种思想实际上只是处于混沌的状态中。 假设
3、但是,人可以被处死,||(并列)书可以被烧毁,|(转折)而真理却是杀不死、烧不毁的,||(并列)它愈来愈发出灿烂的光辉。
4、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并列)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条件)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转折)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项任务。
5、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转折)但终于没有进学,|||(并列)又不会营生;|(因果)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承接
谢谢观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