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解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解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20:4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解答题专题训练
1.2023年9月7日2时1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3星发射升空。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回答。
(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这里属于 气候,降水 (多/少),为航天发射提供了良好的气象条件。
(2)图中山脉甲是 ,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东段大致与此山脉重合。
(3)下列四幅图中,属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气候类型的是( )。
A. B.C. D.
(4)四大基地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影响太原与文昌两地气温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影响太原与酒泉两地降水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距海远近 C.经度位置 D.地形地势
(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原位于半湿润地区 ②西昌位于暖温带地区 ③酒泉位于非季风区 ④文昌位于热带地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3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读图回答。
2022年末人口数量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单位及人口数
省区名 人口数(万人) 面积(万KM2)
广东省 11346 17.97
山东省 10247 15.79
河南省 9605 16.7
四川省 8341 48.6
江苏省 8029 10.72
(1)从折线图中获悉,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逐年变 (快或慢),2022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说明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比2021年有所 (增加或减少)。
(2)若按省级行政单位统计,2022年末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有 省和 省。
(3)表格中五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江苏省人口密度约为 人/平方千米。
(4)你认为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原因是什么 (至少一点) 。
3.读我国部分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我国四大主要工业基地,其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填代号),其核心城市是 。
(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从海陆位置看,都在 地区,便于原材料和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3)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地带,河流两岸工业中心众多是因为河流具有 和 的作用。
4.读“我国农业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农业类型布局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类型以 业为主,东西部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2)我国耕地类型南北差异明显,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北大致以 为分界线,其中该线以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但是有规律,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 。
5.读图“黄河和长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 ,长江发源于 ,注入东海。
(2)长江中游和下游河段的分界点是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上、中、下)游。
(3)长江支流众多,其中最长的支流C ,长江因航运便利,水运发达,被称为“ ”。
(4)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的 (地形区名称),治理黄河关键是治理泥沙,所以在中游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5)黄河的①③河段中,每年的秋冬季和春季会出现 现象,形成冰坝阻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6.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图1长江和黄河流域图;图2黄河某河段剖面示意图;图3:中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白鹤滩水电站地处长江上游,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水电站2022年完工。
(1)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支流众多,其最大支流是 江。长江从 至湖口是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中下游水流平缓,江面开阔,航运价值高,有“ ”之称。
(2)图1中④区域是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 (地形区),该地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种植业区。
(3)读“图2”,此图为黄河下游的 河,成因是黄河中游河段流经了图1中的③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河下游经常发生水患,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
(4)对图3所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和黄河流经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阶梯分界线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a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小浪底
C.甲山脉以南部分河流冬季会结冰
D.白鹤滩水电站地处长江的中游,以发电为主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公司生产的番茄果汁深受人们喜爱,该公司总部设在杭州,它的原材料番茄来自G省级行政区,G省区是我国番茄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发展G省区番茄制品系列产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材料二:如下图。
(1)图中①、②、③所示铁路干线中,经过武汉的是 (填数码)。
(2)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中关村位于 工业基地。
(3)从上海运输2万吨钢材到天津,应选择 运输,该运输方式的优点是 。
(4)甲图为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的名称是 工业基地。请你分析该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5)若有一批番茄浓缩原料汁要从G省区经铁路运往公司总部进行深加工,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京沪线和沪杭线。
(6)乙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适宜发展林业的是 (填字母)地;适宜种植花卉蔬菜的是 (填字母)地,理由是 。
8.地理小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等活动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方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1为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万年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图3为天封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
(1)周末,同学们跟随老师去该地考察,他们一起来到甲地附近的停车场。请为师生们设计登上华顶峰的路线,并解释这样设计的原因。
(2)景点铜壶、观瀑亭位于 ,景点华顶寺位于 。(填写山体部位名称)
(3)比较万年寺与天封寺(图2和图3比例尺相同),规模较小的寺庙是 ;内部相对高度较大的寺庙是 。
(4)师生们在野外考察时,如遇山洪、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时应如何避险?请为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
9.2023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用地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我国的耕地危机日益突出,人均耕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0.2公顷降至目前的0.09公顷,耕地总面积已经逼近国家规定的18亿亩(即1.2亿公顷)红线。
材料二:图1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图2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
(1)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土地类型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其中①以 (水田/旱地)为主,②主要分布在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南,其主要位于我国干湿地区中的 区。
(2)图1中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为 ,主要分布的地形类型是 和丘陵。
(3)我国土地类型齐全,由图2可以看出可利用土地中的 比重最大,适宜发展畜牧业。
(4)土地资源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受破坏,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1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中央非常重视河流生态环境的整治: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从2016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工作会议,并多次考察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读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沿线一度生态环境堪忧,从上、中、下游来看,应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是 游河段;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处,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极容易造成长江入海口处的 (“水污染”或“泥沙淤积”);图中①代表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为 ,是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2)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
①支流多,干支流通航里程长②无汛期、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③中下游水流平缓,水量大④长江沿线经济发达,货物运输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黄河在上游塑造了② 平原,一般来说,外流河越往下游其径流量越大,但曾经黄河流经该平原时水量明显减小,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蒸发量大”或“引水灌溉”)。
(4)黄河的主汛期在夏季,但是每年的初冬和初春季节③河段会出现阶段性水位猛涨的情况,给防洪带来巨大的隐患,该处出现的这种灾害性水文现象是 。
(5)我们常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明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泥沙主要来自图中的( )
A.河源至河口段 B.河口至桃花峪段 C.桃花峪至入海口段 D.渤海
11.2000年以来,“黄河清”的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黄河水变清是生态治理、气候变化、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示意黄河流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从河口镇到陕县河段含沙量大幅 (填增大或减小),主要原因是流经土质疏松的 (地形区),加上该区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 季,地表易受侵蚀,水土流失严重。桃花峪以下河段,含沙量显著减小,形成了地 (填上或下)河。
(2)黄河中游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 大,水流速度快;且有多条支流汇入, 也较大,因此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3)黄河水变清的原因,从生态治理来看,是黄河中游地区采取的 等措施,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从气候变化来看,可能是中游地区降水减少,导致河流水量减小,携带泥沙的能力 (填变大或变小)。
12.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环渤海地区可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图1为环渤海地区示意图,图2为京津冀地区各类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量统计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环渤海地区覆盖了五个省(区)2个直辖市,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区域内包含辽中南和 两大工业基地,连接两个工业基地的铁路线是 。
(2)辽中南工业基地曾以 (轻/重)工业为主,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3)读图2,区域内的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以 和医药制造业为主,其迅猛发展的原因有 。
A.高等学府众多,科研人才密集B.森林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
C.人口城市密集,多廉价劳动力D.平原面积广阔,适合修建厂房
13.读“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山脉都是东西走向的是( )
A.昆仑山、阴山、秦岭 B.昆仑山、横断山、秦岭
C.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秦岭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2)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 高原和 盆地。
(3)图中太行山脉东侧的地形区为 ,西侧的地形区为 。
(4)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
(5)图中我国大部分河流大致都是自西向东流入 洋,这说明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14.读“我国工业基地及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北向南A、B、C、D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其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 (填字母),我国最著名的重工业基地的是 (填字母)。
(2)A工业基地的10万吨钢材运往D工业基地,最廉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运输。
(3)图中连接B、C两工业基地的铁路干线是 线。
1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稳中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农业为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工业基地的发展也为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奠定根基,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工农业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地区之间的沟通,降低了运输成本,扩大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发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①A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②B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C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④D是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基地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一位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后,感慨万分地说:“中国真是个自然风光差异大的国家啊!在短短的十天中,我没有登高,就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判断这位外国游客乘坐的火车途经铁路干线是( )(选择填空)。
A.陇海一兰新线 B.京哈一京广线 C.宝成一成昆线 D.浙赣一湘黔线
(3)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为 (名称),该基地以 市、南京市和杭州市为核心城市,利用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制造业和广大市场带动周边的经济蓬勃发展。
(4)棉花喜温好光,适宜生长在沙性土壤,图中我国东部的棉田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和 流域。优质的棉花成熟后通过便捷的铁路② 线送往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进行布匹和服装的制造,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使得其服装质优价廉,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成衣出口基地。
(5)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工业基地的合理布局和发展壮大。通过资料分析,你认为我国沿海的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优势有哪些 (请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至少两条)
16.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盆地名称。A ,B 。
(2)E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上,山脉K的名称 ,其西侧高原的名称是 。山脉M呈 走向。
(3)高原C和H以 山脉为天然界线。
(4)F山脉处在我国地势 的分界线上。
(5)H地形区的特色民居有 ,D地特色美食有 。
17.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塑造了三个平原,其中C是 平原,D是 平原。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词描写了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该河流发源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
(3)自河口到桃花峪,黄河干流年平均含沙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填“上”“中”或“下”)游河段。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 (填“减慢”或“加快”),正因如此,导致黄河桃花峪以下河段最显著的特点是 。
18.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和“我国夏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们的家乡酒泉市主要位于 (干湿地区)。
(2)由图可知B是我国 区(季风区/非季风区)。
(3)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 (夏/冬)季风带来的降水,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 洋的 季风(风向)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据此推断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自 向 递减。
(4) 是对中国农业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夏季风的推进影响着中国河流汛期的长短,中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5)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这体现出了中国气候具有显著的 特征。
19.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浪底水利枢纽年均输沙量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发源于 高原,最后注入 海。
(2)黄河中下游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其泥沙主要来自③—④河段流经的 高原。这些泥沙在下游河段沉积,人们被迫加高堤坝,形成“地上河”。
(3)黄河自古多忧患,凌汛是其忧患之一。左图中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①—②和 (填数字序号),主要是受 (单选)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4)保护母亲河,治沙是关键。请根据右图说说我国人民治理黄河的成果。
20.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春节期间,广州的小明外出旅游,体验大美中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出发时,小明的家乡繁花似锦,春意盎然。到达北京后,小明发现这里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具有 的特点。影响这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和冬季风。
(2)左图的A、B、C、D四条曲线中,表示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3)根据右图中的某地气温、降水状况判断,该地气候具有 的特点,属于 气候类型,位于E、F、G、H四地中的 地。
参考答案:
1.(1) 温带大陆性 少
(2) 秦岭 800
(3)D
(4) A B
(5)C
2.(1) 慢 -0.5 减少
(2) 广东 山东
(3)749
(4)我国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降水丰富,易于发展农业,经济水平较高等。
3.(1) 丙 上海
(2) 三 沿海
(3) 航运 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4.(1) 畜牧 400
(2) 秦岭—淮河 小麦
(3)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1) 渤 唐古拉山
(2) 湖口 上
(3) 汉江 黄金水道
(4) 黄土高原 植树造林(种草),开展水土保持
(5)凌汛
6.(1) 汉江 宜昌 黄金水道
(2)河套平原
(3) 地上河 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或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4)A
7.(1)②
(2)京津唐
(3) 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
(4) 长江三角洲 工业基础好, 消费市场广阔, 水陆交通便利等。
(5)陇海—兰新线
(6) A B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靠近消费市场等
8.(1)路线设计如下图。
该路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分布较为稀疏,坡较缓,爬山较省力。
(2) 山谷 山脊
(3) 天封寺 天封寺
(4)下雨时不要在河道逗留,尤其是下游,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暴雨时或连日暴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陡峭的山坡附近,以防发生山体崩塌;遭遇滑坡时,以向两侧高处跑为最佳;泥石流发生时不能沿泥石流方向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向其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9.(1) 旱地 湿润
(2) 林地 山地
(3)可利用草地
(4) 可再生 耕地
10.(1) 上 水污染 三峡(工程/水利枢纽)
(2)D
(3) 河套 引水灌溉
(4)凌汛
(5)B
11.(1) 增加 黄土高原 夏 上
(2) 落差 水量
(3) 植树种草 变小
12.(1) 京津唐 京哈线
(2) 重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3)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A
13.(1)A
(2) 青藏 柴达木
(3)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4)大兴安岭
(5) 太平 西高东低
14.(1) C A
(2)海洋
(3)京沪
15.(1)D
(2)B
(3)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上海
(4) 长江 京广
(5)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就近市场、劳动力充足,政策支持
16.(1) 柴达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2) 二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一西南
(3)横断
(4)第二、三级阶梯
(5) 竹楼 火锅
17.(1) 宁夏 河套
(2)一
(3) 中 减慢 形成地上河
18.(1)干旱地区
(2)非季风区
(3) 夏 太平 东南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4) 干旱 珠江
(5)大陆性
19.(1) 青藏 渤
(2)黄土
(3) ⑤—⑥ A
(4)由图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年均输沙量减少可以得出,通过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减轻了,黄河的含沙量减少了。
20.(1) 南北温差大 纬度位置/纬度
(2)C
(3) 夏季炎热多雨(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或: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且集中在夏季】 亚热带季风 H
答案第4页,共7页
答案第1页,共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