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提高)2024学年苏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8讲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提高)2024学年苏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7 09:40:12

文档简介

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提高)
【考纲要求】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4、知道物体的惯性;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 一是该物体确 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 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 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 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 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考点二、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要点诠释:
1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 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 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
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 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考点三、二力平衡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这两 个力就叫做一对平衡力。
要点诠释:
1 .二力平衡的条件
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考点四、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类型一、平衡状态的判断
经典例题1:下列四幅图中,,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使系统仍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B.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C.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答案】A
【解析】解:
根据轻绳子只能提供拉力的特点和对点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可知,图甲、乙、丁中的不能用绳子代替,故CD错误;
因轻杆通过铰链连接,说明杆产生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则甲中可以用绳子代替,而乙不行,丙可以,丁可以,故A正确,B错误。
故选:。
根据轻绳与带铰链轻杆的施力特点结合平衡条件即可做出判断。
轻绳只能提供拉力不能提供支持力,带铰链的轻杆即可产生拉力也能提供支持力且弹力方向沿着杆。
举一反三1-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运动的速度和运动时间所构成的图象如下,其中能表示 物体受平衡力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D
【解析】解:物体受平衡力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B符合题意;
C、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先变大后边小,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物体受平衡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类型二、平衡力
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用大小为的水平拉力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使其在水平地面上以匀速运动,当物体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保持不变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平拉力与地面对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对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
C. 若以匀速运动,拉力将变大
D. 地面对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
【答案】D
【解析】解:
因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绳子向左的拉力和对向右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对水平向右摩擦力,故B错误;
又因对的摩擦力和对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所以,对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
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对的摩擦力、地面的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由力的合成可得:,
则地面对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故D正确;
由水平拉力与地面对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所以,若以匀速运动时,水平向左对的摩擦力、地面的摩擦力均不变,则拉力将不变,故C错误。
故选:。
物体静止和物体做匀速直线匀速时均处于平衡状态,对两者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判断出受力情况,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的合力为零得出对、地面对的摩擦力、拉力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得出对的摩擦力和对摩擦力的大小关系,要注意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平衡力的辨别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应用等,正确的判断各力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举一反三2-1:如图所示,斜劈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体放在上,和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画出了和的受力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和是一对平衡力
C. 、的合力与是一对平衡力
D. 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辨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容易混淆,注意区分: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是一个受力物体,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受力物体,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
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
A、如图所示,和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受力平衡,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和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因此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物体在、和和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因此这四个力是一组平衡力,所以、的合力与、的合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因为是对的支持力,是对的压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类型三、牛顿第一定律
经典例题3:小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起始端的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在木板表面上做实验时,若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小华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做本实验获得可靠的证据。
本实验中,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它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说明运动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上面的探究,当篮球飞行到空中点时,如图所示,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消失了,则篮球的运动轨迹是______选填图中数字。
【答案】相同高度;相同;不需要;匀速直线;不需要;。
【解析】为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需让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
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可以说明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无需要重新实验;
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当篮球飞到空中点时,若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篮球将沿原来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沿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相同高度;相同;不需要;匀速直线;不需要;。
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本实验中,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据此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此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及实验结论得出方法,要注意推理法的应用。
举一反三3-1:对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该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B.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虽然不能做出来,但是可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因此该定律是正确的
C.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是可以做出来的,因此该定律肯定是正确的
D. 选用优质的实验器材,一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
【答案】B
【解析】解: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其原因是生活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该实验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经分析、合理的科学推理得出的规律,是有意义的。
故选:。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规律;它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的意义,注意体会什么是理想实验,同时记住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类型四、牛顿第一定律
经典例题4:车沿路面直线运动,球初始相对车静止,如图为先后拍的两张照片,能导致球从甲变成乙的是( )
A. 车始终匀速向西运动
B. 车向西运动时减速
C. 车向东运动时加速
D. 车向东运动时减速
【答案】D
【解析】【分析】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本题考查了惯性知识的应用,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
车沿路面直线运动,球初始相对车静止,
A、当车始终匀速向西运动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小球不会向东摆动,故A错误;
B、当车向西运动时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会向西摆动,故B错误;
C、当车向东运动时加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会向西摆动,故C错误;
D、当车向东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会向东摆动,故D正确。
故选:。
举一反三4-1: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处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本题中水面发生了变化,这属于惯性现象,所以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惯性知识去分析。
【解答】
由图可知:水面向右倾斜。水面发生倾斜的原因是由于水具有惯性。
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杯子会随列车一起向右运动,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
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杯子会随列车一起向左运动,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杯子会随列车突然停止,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杯子会随列车突然停止,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左运动,所以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
故选D。
类型五、力与运动的关系
经典例题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离地足够高的点以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上升后到达最高位置点,随即竖直下落到地面点,它运动的总路程为,已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抛出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请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小球从点抛出到刚接触地面点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随路程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
【答案】如答图乙所示
【解析】小球在段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空气阻力不断减小,合力减小,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小球做减速运动,小球运动到点时的瞬时速度为零;小球在段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随着速度的增加,合力在减小,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小球做加速运动,速度达到时,小球运动的距离大于;小球在点时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相平衡;小球在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最低点.
举一反三4-1: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球和弹性很好的轻质橡皮筋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与探究:让一系于橡皮筋一端的小球从某悬挂点的正下方点由静止释放如图甲所示,整个下落过程中,橡皮筋所受弹力与小球下落高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球下落的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该轻质橡皮筋每受到的拉力就伸长,经测量小球从点下落到、、三点的距离分别为:,,。
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小球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当橡皮筋的伸长量最大时,小球的速度为____选填“”、“”或“”,此时,小球处于____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实验中所用小球的重力为____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先增大后减小;;非平衡;
【解析】【分析】
此题是一道信息题,题目中给出一个新的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结合信息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橡皮筋在拉伸过程中小球所受力情况,由此分析判断其速度变化;
小球下落中橡皮筋拉伸量最大时,小球速度为,而后在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
当重力等于弹力时,小球的速度是最大的,根据最大速度时的弹力求解。
【解答】
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橡皮筋逐渐发生弹簧形变,橡皮筋弹力由小变大,当重力大于弹力时小球受合力向下,小球加速下落;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小球受到合力为,速度达到最大;当弹力大于小球重力时,合力向上,小球开始做减速运动。由此可知小球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小球下落中,当弹力大于重力后减速下落,当橡皮筋伸长量最大时,小球速度减小为,小球受力不平衡,所以处于非平衡状态;由于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会向上运动;
由图可知,在处时小球的速度是最大的,重力等于弹力;此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为,橡皮筋每受到的拉力就伸长,则弹力为;所以小球的重力为。
故答案为:先增大后减小;;非平衡;。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平直的水平路面上运动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 )
A. 甲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 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C. 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 甲、乙、丙物体都不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B
【解析】【分析】
平衡状态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然后根据物体运动的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再判断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此题考查了对平衡状态和物体运动图象的认识,难度不大。
【解答】
由图可知甲物体做加速运动不处于平衡状态,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丙物体做减速运动,不处于平衡状态。
故选B。
2.用如图装置研究二力平衡时,在轻质塑料片两端的细绳上挂等重的钩码,手放开塑料片后,可观察到塑料片将( )
A. 向左下运动
B. 向右上运动
C. 仍静止不动
D. 转过一定角度
【答案】C
【解析】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图中位置虽然二力看起来是斜的,但依然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故松手后保持静止。
故选:。
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要深刻理解二力平衡的内涵,不要死学知识。
3.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解:、由图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作用在弹簧测力计和木块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
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作用在地面和木块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
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题。
4.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现象可能会发生的是( )
A. 保持静止状态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继续来回摆动 D. 做匀速圆周运动
【答案】A
【解析】【分析】
根据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来判断,即然不受力了,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做其他运动,根据秋千在最高点时的运动状态,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外力消失一瞬间时的状态。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是易错点,要记住物体不受任何力时,要保持刚一失去所有力的一瞬间的运动状态,只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性。
【解答】
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在刚刚不受力时如果静止,则表现为静止状态,在刚刚不受力时如果运动,不论是怎样的运动,其结果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刻是静止的,所以此时不受任何力了,要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故选A。
5.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瓶,水中有个气泡和金属球。突然向右水平抽动瓶子时,相对瓶子而言,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
B. 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
C. 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
D. 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
【答案】B
【解析】解:因为水和金属球具有惯性较大,需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当突然向右水平抽动瓶子时,水和金属球向瓶子的左方运动,因为气泡的质量小、惯性小,所以水会将气泡挤向瓶子运动的方向,即右方,因此,我们会看到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分别考虑水、金属球和气泡的惯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也就是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同体积的水、金属球和气泡比较,金属球的质量最大、水的质量其次、气泡的质量最小,则根据惯性的大小可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惯性大就是运动状态不易改变,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6.下列给出了几种事例,其中利用惯性的是( )
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
判断某一现象是否利用了惯性,主要看物体是否在这一现象中由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被利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有时我们要利用物体的惯性,有时我们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哪些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解答】
从树上掉下的苹果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
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利用了惯性;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撞击时,锤柄停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而套在锤柄上;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是利用惯性这样才能跳得更远一些;
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综上分析利用惯性的是.
故选C.
7.在物理学中,力和运动正确关系的得出,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历经二千多年。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拉力的作用下,从开始,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乙。对于这个过程力和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时,若,则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也为
C. 从到的过程中,力在逐渐增大
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为
【答案】D
【解析】由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可知,物体在内速度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当时,,由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可知,此时物体静止,静摩擦力等于拉力,由于物体没有滑动,滑动摩擦力为,故B错误;由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可知,以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大小相等且大小保持不变,故C错误;物体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故D正确。
8.假设实心球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跟球体半径与球体速度的乘积成正比。现有密度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和丙从高空由静止下落,三球的半径关系为,若三球匀速到达地面的速度分别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其中球体的体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为动态变化问题,要注意从题目中找出力与速度的关系,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明确物体做匀速运动是解题的关键。
由题意:实心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正比球体半径与球体速度的乘积,分析球下落时的受力情况及力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球运动情况。
【解答】
解:
三球匀速到达地面时,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阻力,二力平衡,;
由题意可知,阻力,
又知,故
而,,

联立解得:,
因为三球的半径为,且,
根据可知,;
故B正确,ACD错误。
二、填空题
9.某同学在站在升降电梯里受电梯的支持力为和重力为当电梯从底层由静止开始向上加速时,______;当电梯向上减速停下来时,______G.当电梯在较高楼层由静止向下加速运动时,______;当电梯向下减速停下来时,______G.。上述四种情况属于______是非平衡状态。
【答案】 非
【解析】解:电梯向上加速时,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人对电梯的压力大于重力,人对电梯的压力等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所以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即;
当电梯向上减速停下来时,电梯中的人处于失重状态,人对电梯的压力小于重力,人对电梯的压力等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所以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小于重力,即;
当电梯在较高楼层由静止向下加速运动时,电梯中的人处于失重状态,人对电梯的压力小于重力,人对电梯的压力等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所以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小于重力,即;
当电梯向下减速停下来时,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人对电梯的压力大于重力,人对电梯的压力等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所以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即;
上述四种情况人受力不平衡,属于非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非。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电梯的压力;
当电梯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运动时,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人对电梯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当电梯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运动时,电梯中的人处于失重状态,人对电梯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据此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压力和支持力的关系,判断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有一定难度。
10.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的水平力作用在物块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若将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为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但是注意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都是根据平衡力的知识间接得出。
此题应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速度等无关。
【解答】
在甲图中,物体在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受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即摩擦力为; 以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则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为; 若将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物块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摩擦力仍为。
故答案:;。
11.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战略军用大型运输机运。运作为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
若运在飞行中空投救灾物资,为了能使物品落到目标处,应该________选填“提前投”或“飞到目标正上方才投”
有一架运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每隔从飞机上投掷一包救灾物资.当有三包救灾物资落下且未落至地面时,若不计空气的阻力和风力的影响,则这三包救灾物资在空中运动的正确位置排列是( )
小明想进一步研究空投物资是如何下落的,于是向老师请教。老师展示了一套研究物体平抛运动的仪器和一幅相应的频闪照片,其中小球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是平抛运动。观察照片可以发现,两个小球是相同时间高度相同,所以空投物资落地时间是取决于________选填“飞行高度”或“飞行速度”。
老师肯定了小明的猜想,解释道:平抛运动比较复杂,可把它看成既在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同时又在水平方向在向前运动。请你仔细观察照片并结合牛顿第一定律,猜想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________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答案】提前投;

飞行高度;
匀速直线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投物资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形分析;
根据惯性进行分析;
由图像可知竖直自由下落和平抛运动的小球相同时间下落高度相同,由此可分析空投物资落地时间跟高度有关;
分析图中中小球在水平方向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关系,可知小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形。
【解答】
若运在飞行中空投救灾物资,投出的物资由于惯性还会向前运动,为了能使物品落到目标处,应该提前投;
三包救灾物资落下且未落至地面时,由于惯性物资会在水平方向跟飞机保持相同速度、相同方向向左运动,因此图是救灾物资在空中运动的正确位置;
由图可知自由落体和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相同时间下落高度是相同的,因此空投物资落地时间是取决于飞行高度;
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小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相同,因此猜想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2.如图所示,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了“追尾”,虽然后面车的司机紧急刹车,仍撞击了车,车撞击车的力______车撞击车的力选填“”、“”、“”,“追尾”后,车驾驶员受到______选填“安全气囊”、“安全带”、“汽车头枕”的保护。
【答案】 汽车头枕
【解析】解:
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时,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撞击时车对车有力的作用,同时车对车也有一个力的作用,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车驾驶员由于受到汽车头枕的保护,撞击时车加速运动,车驾驶员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相对于车向后运动,受头枕保护未严重受伤。
故答案为:;汽车头枕。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是一切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在交通安全中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惯性知识可对题干中的现象做出解释。
本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用惯性来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实例,对描述的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13.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如图为某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过程中所受地面支持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____;他在____选填“”、“”或“”时刻获得向上的最大速度。
【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的应用、物体所受合力的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正确理解图中力的大小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支持力等于重力;
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方向向上,运动员的重力方向向下;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加速;合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减速;
,,运动员所受合力向上,运动员向上加速;其速度增大。
,,运动员所受合力向上,运动员继续向上加速;其速度增大。
,,运动员受到合力向下,由于惯性运动员还是会继续向上运动但是向上的速度会减小。
【解答】
运动员下蹲后、蹬伸前处于静止状态图中这段时间,其受力平衡,重力和支持力平衡,二力的大小相等,则由图象可知运动员的重力:;
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方向向上,运动员的重力方向向下;
由图象可知:
内,,运动员所受合力向上,运动员向上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
内,,运动员所受合力向上,运动员继续向上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
内,,运动员受到合力向下,由于惯性运动员还是会继续向上运动但是向上的速度会减小;
所以,过程,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增大;是减速,故时刻获得最大速度。
故答案为:;。
三、实验探究题
14.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如图甲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假如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 用序号来表示;
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字母;
A.是事实,是推论,是假设 B.是事实,是推论,是假设
C.是事实,是推论,是假设 D.是事实,是推论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由______ 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的______ 表现出来;
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______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______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______ 不变。
【答案】 相同的高度 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 控制变量 压力大小 粗糙程度
【解析】解:斜面实验中,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可以让小球到达水平面上时保持相同的初速度;如果斜面光滑,则小球不受阻力作用,会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然后逐渐减小斜面的倾角,发现小球仍然会达到原先释放时的高度;那么可以推断,若将斜面变为水平面,那么小球为了达到原先释放时的高度会一直运动下去,所以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即实验步骤是;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假如右侧斜面没有摩擦,小球将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当变成水平放置,小球将为了达到那个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而一直滚动下去,属于理想化的推理。故属于可靠事实的是;是推论,是假设,B正确;
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阻力越大,小车滑行距离越小,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小车滑行距离越大,因此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表现出来;
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先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相同的高度;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控制变量;压力大小;粗糙程度。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根据题目所示实验操作,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分析实验步骤,然后找出实验事实、假设与推理,然后答题。
小车受力大小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在小车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小车所受阻力越大,小车滑行距离越小,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小车滑行距离越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大小,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
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保持一个量不变,再研究其余量的关系,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本题主要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有机渗透对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体验与应用,本题同时考查了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的应用,是一道中考常见题。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提高)
【考纲要求】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4、知道物体的惯性;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
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 一是该物体确 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 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 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 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 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考点二、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要点诠释:
1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 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 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
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 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考点三、二力平衡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这两 个力就叫做一对平衡力。
要点诠释:
1 .二力平衡的条件
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考点四、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类型一、平衡状态的判断
经典例题1:下列四幅图中,,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使系统仍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B.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C.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 图中的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举一反三1-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运动的速度和运动时间所构成的图象如下,其中能表示 物体受平衡力的图象是( )
A. B. C. D.
类型二、平衡力
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用大小为的水平拉力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使其在水平地面上以匀速运动,当物体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保持不变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平拉力与地面对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对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
C. 若以匀速运动,拉力将变大
D. 地面对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
举一反三2-1:如图所示,斜劈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体放在上,和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画出了和的受力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和是一对平衡力
C. 、的合力与是一对平衡力
D. 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类型三、牛顿第一定律
经典例题3:小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起始端的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在木板表面上做实验时,若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小华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做本实验获得可靠的证据。
本实验中,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它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说明运动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上面的探究,当篮球飞行到空中点时,如图所示,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消失了,则篮球的运动轨迹是______选填图中数字。
举一反三3-1:对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该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B.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虽然不能做出来,但是可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因此该定律是正确的
C.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是可以做出来的,因此该定律肯定是正确的
D. 选用优质的实验器材,一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
类型四、牛顿第一定律
经典例题4:车沿路面直线运动,球初始相对车静止,如图为先后拍的两张照片,能导致球从甲变成乙的是( )
A. 车始终匀速向西运动
B. 车向西运动时减速
C. 车向东运动时加速
D. 车向东运动时减速
举一反三4-1: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类型五、力与运动的关系
经典例题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离地足够高的点以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上升后到达最高位置点,随即竖直下落到地面点,它运动的总路程为,已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抛出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请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小球从点抛出到刚接触地面点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随路程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
举一反三4-1: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小球和弹性很好的轻质橡皮筋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与探究:让一系于橡皮筋一端的小球从某悬挂点的正下方点由静止释放如图甲所示,整个下落过程中,橡皮筋所受弹力与小球下落高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球下落的速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该轻质橡皮筋每受到的拉力就伸长,经测量小球从点下落到、、三点的距离分别为:,,。
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小球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当橡皮筋的伸长量最大时,小球的速度为____选填“”、“”或“”,此时,小球处于____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实验中所用小球的重力为____不计空气阻力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平直的水平路面上运动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 )
A. 甲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 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C. 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 甲、乙、丙物体都不处于平衡状态
2.用如图装置研究二力平衡时,在轻质塑料片两端的细绳上挂等重的钩码,手放开塑料片后,可观察到塑料片将( )
A. 向左下运动
B. 向右上运动
C. 仍静止不动
D. 转过一定角度
3.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现象可能会发生的是( )
A. 保持静止状态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继续来回摆动 D. 做匀速圆周运动
5.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瓶,水中有个气泡和金属球。突然向右水平抽动瓶子时,相对瓶子而言,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
B. 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
C. 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
D. 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
6.下列给出了几种事例,其中利用惯性的是( )
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
A. B. C. D.
7.在物理学中,力和运动正确关系的得出,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历经二千多年。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拉力的作用下,从开始,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乙。对于这个过程力和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时,若,则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也为
C. 从到的过程中,力在逐渐增大
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为
8.假设实心球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跟球体半径与球体速度的乘积成正比。现有密度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和丙从高空由静止下落,三球的半径关系为,若三球匀速到达地面的速度分别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其中球体的体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某同学在站在升降电梯里受电梯的支持力为和重力为当电梯从底层由静止开始向上加速时,______;当电梯向上减速停下来时,______G.当电梯在较高楼层由静止向下加速运动时,______;当电梯向下减速停下来时,______G.。上述四种情况属于______是非平衡状态。
10.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的水平力作用在物块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若将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为______。
11.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战略军用大型运输机运。运作为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
若运在飞行中空投救灾物资,为了能使物品落到目标处,应该________选填“提前投”或“飞到目标正上方才投”
有一架运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每隔从飞机上投掷一包救灾物资.当有三包救灾物资落下且未落至地面时,若不计空气的阻力和风力的影响,则这三包救灾物资在空中运动的正确位置排列是( )
小明想进一步研究空投物资是如何下落的,于是向老师请教。老师展示了一套研究物体平抛运动的仪器和一幅相应的频闪照片,其中小球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是平抛运动。观察照片可以发现,两个小球是相同时间高度相同,所以空投物资落地时间是取决于________选填“飞行高度”或“飞行速度”。
老师肯定了小明的猜想,解释道:平抛运动比较复杂,可把它看成既在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同时又在水平方向在向前运动。请你仔细观察照片并结合牛顿第一定律,猜想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________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12.如图所示,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了“追尾”,虽然后面车的司机紧急刹车,仍撞击了车,车撞击车的力______车撞击车的力选填“”、“”、“”,“追尾”后,车驾驶员受到______选填“安全气囊”、“安全带”、“汽车头枕”的保护。
13.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如图为某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过程中所受地面支持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____;他在____选填“”、“”或“”时刻获得向上的最大速度。
三、实验探究题
14.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如图甲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假如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 用序号来表示;
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字母;
A.是事实,是推论,是假设 B.是事实,是推论,是假设
C.是事实,是推论,是假设 D.是事实,是推论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由______ 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的______ 表现出来;
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______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______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______ 不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