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寒假预习专题:空气
一、单选题
1.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吸管吸饮料 B.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进人体内
C.吸盘挂钩 D.吸尘器
2.为了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胜哥”演示了压扁易拉罐实验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过程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实验开始时,在易拉罐中加少量水,是为了加热时能在罐内产生大量水蒸气
B.将易拉罐开口朝上浸入水中可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C.易拉罐被压扁是因为内部气压变小,大气压作用于易拉罐
D.将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是为了使水蒸气迅速液化
3.小科在寒假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大气压的存在:覆杯实验 》,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小科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最后易拉罐变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C.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D.易拉罐被压扁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4.小科看到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个有趣的科学视频,如图所示,当玻璃瓶慢慢下移,最后罩住蜡烛瓶口浸入水中后,烛焰逐渐变小,最后熄灭,过一段时间,冷却到室温,则( )
A.瓶内、外水面始终不动
B.瓶内水面低于瓶外水面
C.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
D.瓶内水面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瓶外水面
5.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60mL的大试管、量程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等实验器材(如图),将足量白磷放入试管后,放开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等到试管冷却后,观察现象。实验中( )
A.6mL刻度处 B.8mL刻度处 C.12mL刻度处 D.18mL刻度处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可用于充填飞艇和气球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8.如果没有空气,下列运动无法进行的是( )
A.跑步 B.跳伞 C.跳绳 D.跳远
二、填空题
9.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2)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
(3)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 。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字母填空: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①可用来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②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 。
11.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月球表面 (选填“有”或“没有”)大气,所以月球上 (选填“有”或“没有”)风。
三、实验探究题
1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邱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5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人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简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邱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可看到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向左移动到 mL。
(3)若不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成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停留在 ml处。
(4)若按小邱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如 。
13.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过量红磷点燃后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可以看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
(1)水自动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如果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其原因可能是 。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没塞紧瓶塞
C.没夹紧止水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插入燃烧匙速度太慢,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3)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四、解答题
14.同学们用硬纸片托装满水的塑料杯来探究大气压的特点(如图)。
(1)小科将杯口朝不同方向,硬纸片都不掉落,说明了 。
(2)小明认为硬纸片不掉落的原因是水粘住,请你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证明小明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
15.某校科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了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一会儿白磷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结论和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白磷被引燃,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大小怎样变化?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通过观察注射器中的水剩余的体积得出了“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则注射器中剩余水的体积应为 ?
五、综合说理题
16.小红周末从某微视频APP上刷到了一个科学小实验:首先,往水桶内倒入少量的酒精;
然后,摇晃桶身,以便酒精均匀沾在桶内壁上;接着,从瓶口点燃酒精;最后,待酒精燃烧完毕后,用手按住瓶口。先猜测一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并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用吸管喝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饮料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口中,故A不合题意;
B.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射进人体内,依靠活塞对药液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于是大气对吸盘产生较大的压强,故C不合题意;
D.吸尘器工作时,吸尘器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于是灰尘在大气的压强下进入吸尘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实验开始时,在易拉罐中加少量水,是为了加热时能在罐内产生大量水蒸气,这样在遇到冷水后里面的水蒸气液化会导致气压变化巨大,从而使其变瘪,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将易拉罐开口朝上时,由于外面的空气会迅速进入罐内,因此不会出现变瘪的情形,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易拉罐被压扁是因为内部气压变小,大气压作用于易拉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将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是为了使水蒸气迅速液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2)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
(3)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
(4)根据形变的种类分析。
【解答】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这时罐内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离开易拉罐后,温度下降,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这就是看到的白雾。用橡皮泥堵住罐口后,里面的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体积缩小,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故A正确,而B、C错误;
易拉罐被压瘪后,将发生塑性形变,即使打开橡皮泥,它也不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将瓶内气压与瓶外气压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瓶子罩住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流入瓶内,最终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一针筒空气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需多向石灰水中通入空气,人呼吸时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A.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一针筒空气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一针筒空气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C.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以使更多二氧化碳接触澄清石灰水,由此得出结论,符合题意;
D. 人呼吸时会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注射器活塞移动,补充减少的氧气体积分析。
【解答】实验时选用了60mL的大试管,则氧气体积为60毫升,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磷燃烧消耗氧气体积为12毫升,实验结束后,试管内减少12毫升的气体,注射器活塞向移至12毫升刻度处。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以及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是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几乎相同,因此不能用于充填飞艇和气球,故A错误;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物越多,即空气质量越差,故B正确;
C.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C错误;
D.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运动与空气是否有关即可。
【解答】跑步、跳绳和跳远,都与空气无关,故A、C、D错误;
跳伞时,人和伞之所以不会直接撞向地面,是因为受到空气的阻力,故B正确。
故选B。
9.【答案】(1)气体受热膨胀;水进入集气瓶,补充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
(3)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红磷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会使气压减小;放出的热量使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由于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前者,所以瓶内的气压是增大的。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减小。打开夹子后,烧杯中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从而使瓶内气压增大,最终气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烧杯中水的体积的减小量等于瓶中氧气的体积,根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
(3)根据铁丝在空气中是否可燃分析解答。
【解答】(1)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气体受热膨胀,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水进入集气瓶,补充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为:V1-V2;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10.【答案】a;d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①可用来急救病人的气体是氧气,故选a;
②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稀有气体,故选d。
11.【答案】没有;没有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表面的环境情况分析。
【解答】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月球上没有风。
12.【答案】(1)装置气密性好
(2)10
(3)6
(4)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等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白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
(1)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注射器活塞左移至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注射器活塞左移至刻度处;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若不使用弹簧夹,可能导致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等。
故答案为:(1)装置气密性好;(2)注射器向左移动到10mL;(3)注射器活塞停留在6mL处;(4)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等。
13.【答案】(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2)A;B
(3)不能
【知识点】误差分析;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分析;
(2)根据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会使测得结果偏小分析;
(3)根据测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药品需只能与氧气反应分析。
【解答】(1) 水自动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中。
(2) 使用的红磷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完全消耗,使结果偏小,A正确;没有塞紧瓶塞,装置漏气,会使结果偏小,B正确; 没夹紧止水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会使结果偏大,C错误; 插入燃烧匙速度太慢,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使结果偏大,D错误。
(3) 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使装置内减小的体积不止氧气的体积,所以不能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答案为:(1)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2)AB;(3)不能。
14.【答案】(1)大气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2)在杯底钻一个孔 (或将装置放在钟罩内,并抽气),观察纸片是否掉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方向的知识解答;
(2)如果硬纸片是因为水粘住而不下落的,那么在杯底打孔后,会有外面的空气进入杯内,此时纸片也不会下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小科将杯口朝不同方向,硬纸片都不掉落,说明了:大气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2)小明认为硬纸片不掉落的原因是水粘住,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证明小明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在杯底钻一个孔 (或将装置放在钟罩内,并抽气),观察纸片是否掉。
15.【答案】(1)不支持
(2)先变大后变小
(3)(约)4mL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即氧气支持燃烧,既然白磷没能全部燃烧,那么说明剩余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在白磷燃烧的过程中,消耗氧气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气压增大量大于消耗氧气引起的气压减小量,因此锥形瓶内气压增大,气球变大。反应结束后,不再有热量产生,则锥形瓶内温度下降,而气压减小,则此时气球的体积减小,据此确定气球的体积变化。
(3)首先用锥形瓶内空气体积×1/5计算出氧气的体积,也就是注射器内进入瓶中水的体积,最后用原来注射器内水的体积减去这个数值即可。
【解答】(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白磷被引燃,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3)注射器中水的体积:。
16.【答案】矿泉水桶会变瘪 酒精燃烧放出热量使桶内空气受热膨胀溢出,用手按住瓶口后,桶内空气冷却,使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桶被压瘪。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酒精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
(2)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比较桶内外气压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水桶的形状改变。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46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4.0(52.2%)
主观题(占比) 22.0(47.8%)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62.5%)
主观题(占比) 6(37.5%)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3(18.8%) 12.0(26.1%)
解答题 2(12.5%) 5.0(10.9%)
实验探究题 2(12.5%) 8.0(17.4%)
综合说理题 1(6.3%) 5.0(10.9%)
单选题 8(50.0%) 16.0(34.8%)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93.8%)
2 容易 (6.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大气压强的存在 15.0(32.6%) 1,2,3,4,14,16
2 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21.0(45.7%) 5,6,7,9,12,13,15
3 空气的利用 12.0(26.1%) 7,8,10,11
4 误差分析 4.0(8.7%) 1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