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太空一日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太空一日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6 17:49: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太空一日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炽热(chì) 轮廓(kuò) 模拟(mú) 五脏六腑(fǔ)
B.遨游(áo) 严谨(jǐn) 稠密(chóu) 千钧重负(jūn)
C.瞬间(shùn) 概率(lǜ) 烧灼(zhuó) 耐人寻味(nài)
D.舷窗(xián) 屏息(bǐng) 摩擦(mó) 惊心动魄(pò)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持续三天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我如释千钧重负,浑身轻松。
B.这部小说的结尾真是耐人寻味啊。
C.我屏息凝神地搭着积木,生怕它倒了。
D.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对答如流。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拟人)
B.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那种小碎纹一样。(比喻)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比喻)
D.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设问)
6.下列关于课文《太空一日》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侧重于议论,指出登月是人类跨出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是人类的一次巨大飞跃。
B.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C.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D.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这一伟大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7.下列有关《 太空一日 》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起飞阶段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惊险和意外。
B.杨利伟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坚毅果敢的品质、严谨科学的态度和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
C.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全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D.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正面主景图案为国徽。
②下方刊年号“2015”。
③背面主景图案为“神舟九号”近轨对接航天器。
④其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二、语言表达
9.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不断发展,为国人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为此,班级开展了“关注航天,分享骄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描述标识]小明同学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做成海报贴在教室内,请你仔细观察并发挥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标识。
10.七年级某班开展“星河灿烂,北斗闪耀”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科技动态]某小组发布了一则科技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至此,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全部发射入网,以北斗命名的中国自主研发导航系统,正在以硬核科技的实力把“光芒”洒向中国大地,馈赠世界人民。据介绍,我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国家用上了北斗系统。
三、综合性学习
11.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将就“手机的使用”开展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阐明探究目的。
主题:   
目的:   
(2)请你根据你所确定的探究主题写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
(3)请你用排比句就正确利用手机向同学发出倡议。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②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③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了一通,平稳之后我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
④距离地面5公里时,飞船抛掉防热大底,露出缓冲发动机。同时主伞也有一个动作,它这时变成双吊,飞船被摆正了,在风中晃悠着落向地面。
⑤飞船距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声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⑥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⑦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⑧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12.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含义。
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   。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这段过程”具体指什么。
15.俄罗斯航天员为什么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我”回来后为什么却讲了?
16.阅读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有删改)
(1)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划线的词。
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
(3)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模” 是多音字,在“模拟”中“模”应读mó。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D
【解析】【分析】A.B.C项均正确。
D:“对答如流”指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反应快,口才好。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成语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析成语的感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BCD.正确。
A.“ 神舟五号 ”应用单引号标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4.【答案】D
【解析】【分析】A.属于搭配不当,把“消除”改为“控制”;故A不正确。
B.属于不合逻辑,用词不当,将“一倍”改为“一半”;故B不正确。
C.属于搭配不当,将“春天的江城”改为“江城的春天”,故C不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5.【答案】B
【解析】【分析】考查修辞方法。B该项只是两种纹路的比较,不是比喻。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答案】A
【解析】【分析】A.有误,本项中侧重于议论主要指最后阿姆斯特朗的评论,是片面的。应是: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7.【答案】A
【解析】【分析】A.有误,起飞阶段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①起领句,点明说明对象;④②③分说,按上、下、背面的顺序。因此排序为: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9.【答案】答案示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体造型像汉字“中”,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火箭腾空时的烈焰。标识的右下方有“中国载人航天”六个大字。
【解析】【分析】图片主体部分像是中国汉字“中”,整体看起来与空间站的基本形态相类似,中间部分又像火箭腾空而起的造型,体现航天特色。图片的右下方是“中国载人航天”六个汉字。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体造型像汉字“中”,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火箭腾空时的烈焰。标识的右下方有“中国载人航天”六个大字。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而言是图片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10.【答案】示例: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导语通常概括了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可据此拟写。此题可根据导语“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拟写标题为: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故答案为: 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点评】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11.【答案】(1)示例:对初中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帮助学习(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①示例:大多数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和同学、朋友聊QQ、聊微信;
②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玩游戏;
③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看电视消磨时间。(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示例:同学们,为了学习查资料,我们可以用手机;为了亲情不疏远,我们不要玩手机;为了视力得保护,熄灯不能碰手机。(用到排比,符合主题要求即可)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综合探究的能力,明确探究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阐明探究目的能力,比如:探究主题:对初中生使用手机的看法。探究目的: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帮助学习。(2)此题考查学生依据确定的探究主题写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的能力。比如:①示例:大多数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和同学、朋友聊QQ、聊微信;②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玩游戏;③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看电视消磨时间。(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及运用的能力。示例:同学们,为了学习查资料,我们可以用手机;为了亲情不疏远,我们不要玩手机;为了视力得保护,熄灯不能碰手机。
【点评】此题考查综合探究的能力;明确探究主题、探究目的,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排比句的掌握及运用的能力。
【答案】12.yú;忧虑
13.杨利伟乘坐的飞船平安落地。
14.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
15.俄罗斯航天员是担心新手们害怕。“我”是为了让自己的战友们有思想准备,告诉他们不用紧张,那很正常。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字音字义。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何事”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可以找出指代内容的,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最后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进行回答。
12.本题考查字音字义。无虞,wú yú,没有忧患、顾虑。不必担心。虞:忧虑。
1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①-④段写杨利伟乘坐的飞船落向地面的过程,⑤-⑧段写飞船平安落地。可概括为:杨利伟乘坐的飞船平安落地。
14.本题考查学生对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研读第①段可知,“这段过程”指的是后面的内容,即“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据此分析提炼作答即可。
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②段“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可知,俄罗斯航天员是担心新手们害怕。结合“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可知,“我”是为了让自己的战友们有思想准备,告诉他们不用紧张,那很正常。
16.【答案】(1)用比喻的手法,把母亲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②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
(3)文中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之事令“我”震撼,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运用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打电话给我,而结尾写我主动打电话给母亲,这样写更好地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
【解析】【分析】(1)本文标题的作用可按上面的提示逐一思考。本文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通过讲述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①此题语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作用一般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形象,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本题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②文中的“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
(3)本题中“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意思是: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的事情。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要想做好此类题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具体解答时应结合语境分析。本题示例一:运用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示例二:运用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
故答案为:(1)用比喻的手法,把母亲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②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
(3)文中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之事令“我”震撼,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运用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打电话给我,而结尾写我主动打电话给母亲,这样写更好地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
【点评】(1)本文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文章标题的作用主要有: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交代写作顺序。交代文章主题、情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①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此类题型,学生可以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特点。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解答时要注意参照其各自特点来进行分辨判定。然后围绕其作用来归纳概括人物的特点。
②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词句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中词语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从而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
(3)本 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要先做好此类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所谓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要把词语放入原句中,然后找出双引号里的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仔细体味、揣摩,理解词语的含义。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重要的信息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构思和写作方法的分析能力。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记叙的顺序等方面去考虑。其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