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带上她的眼睛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带上她的眼睛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6 17:50: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带上她的眼睛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蒙眬(lóng)   凸现(tū)    跃动(yào)
B.铁镍(niè) 隐没(mò) 心有灵犀(xī)
C.湖泊(bō) 拍摄(shè) 覆盖(fù)
D.高频(píng) 点缀(zhuì) 闲暇(xi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娇小   度假   合拢   安慰
B.脆弱  吟唱  压抑  刺目
C.蔚篮  凝固  寂寞  警报
D.循环  笼罩  地狱  孤零零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就像伯牙和子期,堪称我们交友的典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们都是最好的朋友。
D.5日,石家庄,一场“对面难相识”的浓雾不期而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穿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D.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班主任声泪俱下地讲完他父母援藏的动人故事后,使大家深受感动。
B.李越上课偷偷在课桌下玩手机,王老师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他。
C.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金戈铁马的八百年前的古战场遗址,将部分淹没在长江之中。
D.珠峰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勇敢挑战。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反问)
B.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排比)
C.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比喻)
D.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比喻)
7.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果我们用一颗有求的心面对所有事情,那么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烦恼的盒子。
②我们总是找种种借口去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自私与狭隘。
③我们的烦恼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自私和狭隘。
④学会满足,学会放弃,烦恼就会远离我们。
⑤生活里,我们往往不经意就被烦恼包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⑤②④③① D.⑤③②①④
二、语言表达
8.写作技法:展开合理想象。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想象是创作科幻小说的关键。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小说的结尾,可借鉴《带上她的眼睛》的写法。200字左右。
9.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
人生中难免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海,    ;   ,却只是一根细弱的小草。这个时候,请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只要珍惜自己,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地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我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
我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转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中,小姑娘为何说别拔下小花?
(2)作者带着眼睛让小姑娘领略了有生机的万物,试着反过来想一下,小姑娘的种种表现又会给作者带来什么呢?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②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项,“跃”应读“yuè”;
B项,均正确。
C项,“泊”应读“pō”;
D项,“频”应读“pí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2.【答案】C
【解析】【分析】A.B.D均正确。
C:“蔚篮”应为“蔚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辨析的字词多为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异字。
3.【答案】B
【解析】【分析】A.C.D项均正确。
B:“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成语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析成语的感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答案】C
【解析】【分析】A.B.D项均正确。
C:“还是左拐”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文学常识(标点符号)并学会运用。常考的标点符号有: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它们的作用一定要牢记。
5.【答案】D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A.缺少主语,删去“使”。B.搭配不当,“眼睛”应改为“目光”。C.语序不当,“八百年前”与“金戈铁马”交换位置。
故答案为: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答案】A
【解析】【分析】B项仅是两个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能构成排比。C项不是比喻,这里将闻到的清香说成听到的小夜曲,是通感修辞。D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答案】D
【解析】【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包括课文脉络,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8.【答案】示例:
《太空中的眼睛》续写
又过了些日子,小陆陆又碰见了月亮,月亮阿姨问小陆陆:“小陆陆你找到人了吗?“小陆陆回答道:“找到了。”月亮接着问:“那小陆陆你给我拍了照吗?“小陆陆回答:“已经拍了,月亮阿姨请放心,月球的地下里也埋藏着水。”月亮阿姨情不自禁地说:“小陆陆,谢谢你了!也许这里可能有生命,我们交个朋友吧。”小陆陆说:“好呀!”从此,小陆陆和月亮交上了朋友,有时见面聊一下天,有时见面月亮谈风景,小陆陆谈地球上的风景。所以,月亮和小陆陆成了好朋友。
【解析】【分析】 题干指出《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想象是创作科幻小说的关键。题干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小说的结尾,可借鉴《带上她的眼睛》的写法。字数方面200字左右。 重点是想象的表达方式,考生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其次抓住写作的对象是续写结尾而不是其他。作答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原作情节内容的了解和把握。
故答案为:
《太空中的眼睛》续写
又过了些日子,小陆陆又碰见了月亮,月亮阿姨问小陆陆:“小陆陆你找到人了吗?“小陆陆回答道:“找到了。”月亮接着问:“那小陆陆你给我拍了照吗?“小陆陆回答:“已经拍了,月亮阿姨请放心,月球的地下里也埋藏着水。”月亮阿姨情不自禁地说:“小陆陆,谢谢你了!也许这里可能有生命,我们交个朋友吧。”小陆陆说:“好呀!”从此,小陆陆和月亮交上了朋友,有时见面聊一下天,有时见面月亮谈风景,小陆陆谈地球上的风景。所以,月亮和小陆陆成了好朋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微写作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看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选取必要的表达方式,看是抒情还是说明,还是议论性的文字;是扩写,缩写还是续写?总之,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字数限制等等。
9.【答案】却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解析】【分析】第1空,根据前一句: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 ,这个句式有关联词语“也许”......“却”......,这里已有前半句:也许你想成为大海,转折意味的就应是:却只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第2空,要求填前半句,那就是:也许你想......,根据后半句“却只是一根细细的小草”,那前半句就是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故答案为:
第1空、却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
第2空、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情景补全对话。我们首先要阅读,把握文段脉络,定位句子关系,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还是总结,还是承上启下,第二,要根据语境合理推导,要注意话题、陈述对象的统一,表述句式的一致,最后检查补写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连贯、简洁。
10.【答案】(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解析】【分析】(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是文章的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去往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的这次旅行,是小姑娘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她深知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因此她对草原上的柔弱的、可以被任意采撷的小花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我”之前的生活是“灰色的”“忙碌的”,然而通过这次和小姑娘的旅行,她对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每一缕阳光、每一条小溪、每一阵微风都渴望和激动,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在结束旅行后,会觉察到平常不在意的晚风、鸟鸣、暮色,即使“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说明“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美的感觉。
故答案为:(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把握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再分析这个情节本身的作用,如可能是交代了什么情节,表现了什么,然后分析和前后文的作用,如是不是和后文形成照应或者铺垫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要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
11.【答案】(1)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的母亲。
(2)(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3)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②运用了动作描写,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4)“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解析】【分析】(1)此题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参考答案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的故事。
(2)此题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人物”和“地点”要素可舍去,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事”。参考答案为:①母亲深夜高盆赶鼠. ②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选准句子的赏析点,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本句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秧苗的美,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
(4)此题是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初看是对线索的分析理解,实际上还包括人物形象特征,情感基调、文章主题等多方面的理解,是阅读分析的深层的整体理解,不能留于表面或浅尝辄止,题目的分值3分实际上暗示应多角度思考。参考答案为:“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点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②),叙述母亲因为操持家事,而过早的衰老有了白发;第二部分(③~⑥),回忆四月的一天,我回到家与母亲一起深夜敲盆赶老鼠的事;第三部分(⑦~⑨),叙述父亲病倒后,母亲跪在田里插秧;第四部分(⑩~ ),叙述母亲离世已三年,但我依旧难忘她的白发,抒发我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