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6 17:53: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hè) 校补(xiào) 排衙(yá) 气冲斗牛(dòu)
B.窥探(g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兀兀穷年(wù)
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
D.弥高(mí) 迥乎(jiǒng) 深宵(xiāo)锲而不舍(q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科罗的建筑与加勒比地区的风格迥乎不同,是当地西班牙和荷兰风格相交融的唯一现存的例证。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3.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他并没有先“说”,而且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C.遵义市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觉得不满意便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因为有事想要请教,昨日登门拜访敝人您,可惜您不在,只能等下次了。
6.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
B.文章结构严谨,作者用闻 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本文的语言平实含蓄,但富于感情和诗意美,读起来极具感染力。
7.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烙印》《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闻一多因目睹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二、语言表达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了丰富的龙凤文化。龙以腾云驾雾、遨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以展翅翘尾、五色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zhào,开始)端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材料三: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文史中国》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三、综合性学习
9.学习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后,学校开展以“说和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2)请选取一个你熟悉的名人,仿照下面的句式赞美他。
示例: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
(3)有人认为闻一多的“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做法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学会“推销”自己,争取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四、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⑩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选文前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1.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三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2.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①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②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③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④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⑤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⑥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⑦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⑧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⑨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⑩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工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13.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14.文章第③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15.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16.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
17.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A. “校”读jiào,“斗”读dǒu;B. “窥”读kuī;C.正确;D. “锲”读qi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使用正确;
B:气冲斗牛:此处形容将士们气势很盛。使用正确;
C: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使用正确;
D: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不合语境,此处应用“淋漓尽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档用错对象、复冗赘、谦敬错位、 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把句号放在引号里面;
B:把两个顿号改为逗号;C无误;
D:把“说”用双引号引起来。强调说和做;
故答案为:C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主客颠倒,将“他对我”改为“我对他”;
B:关联词使用不当,下句“他‘做’ 了”与上句“他没有先‘说’是转折关系,将“而且”改为“但”;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安全”;
故答案为:D
【点评】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衡量, 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 、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B项正确。
A:项语言生硬,
C:项不够和气,
D“敝人”是对自己的谦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考生平时应注意说话要得体,要符合身份、语境,注意说话要恰当,语气要适当。
6.【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有误。文章的语言特点是精致凝练,生动形象,而不是“平实含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含了教材、结构、细节描写、语言特点等知识点,考生需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作答,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判断。
7.【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烙印》是臧克家的诗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答案】中华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材料一主要讲从古至今,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了丰富的龙风文化。 材料二主要讲龙凤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发祥和开端。材料三主要讲龙凤文化是一种民俗文化,也是情感认知。综上所述,可知中华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故答案为:中华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9.【答案】(1)活动一: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活动二: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2)(示例)他,是音乐的先锋。他,是灵魂的先驱。(贝多芬)
(3)(示例)“做了也不一定说”体现的是闻一多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这种精神和美德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现在的年轻人“推销”自己,也应在“做”的基础上再“说”;否则就是吹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的。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形式。遇到这种类型题,可以从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知识讲座、猜灯谜、读书报告会、征文比赛、名著推荐会等中选择合适的写上去即可。(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选择自己熟悉的名人,按照“他,是……的……。他,是……的……”的句式仿写,内容一定要是赞美性质的。(3)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围绕“为社会做贡献”这一中心,从辩证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即可。
故答案为:⑴1、活动一: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2、活动二:举办以“说和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⑵ 他,是音乐的先锋。他,是灵魂的先驱。(贝多芬)
⑶ “做了也不一定说”体现的是闻一多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这种精神和美德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现在的年轻人“推销”自己,也应在“做”的基础上再“说”;否则就是吹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活动环节的设计。为某个主题设计环节时,环节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环节名称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
⑵仿写句式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衔接的句子。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比较突出对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考查。其基本原则为:话题一致、结构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
⑶本题考查了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要把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还要有理有据,表达看法时要有条理。
【答案】10.承上启下(不用阐述理由)原文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三个段落明显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学者,启示下文革命者。
11.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发表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12.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0.本题考查过渡段和句的作用。选文第①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这是承接上文,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②段“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引起下文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第③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启发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和学者的不同,引起下文;因此,选文前三段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 承上启下(不用阐述理由)原文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三个段落明显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学者,启示下文革命者。
1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概括“说”和“做”的几件事,不能漏掉其中一面。第⑧段“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可知他:起稿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第⑨段“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可知: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痛斥敌人;第 段“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可知: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发表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1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句子注意句中的关键词以及前后文的语境。“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里指的是他做学问时不说,有了成就也不说、不自夸,更加注重“做”出学问、做出成果,表现踏实勤奋的精神;“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是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从第 段“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和“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可知:这个“说”,实际上也是“做”。他宣传革命,当然要“说”,也用行动去“做”,他的言行是一致的,表现他宣传革命、积极斗争的精神;“说”与“做” 是统一的。因此这两者是不矛盾的。
故答案为: 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答案】13.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地场景,表现了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们干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做铺垫。
14.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
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
15.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16.①拯救自然地急迫心情;②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③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④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
17.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界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这段写出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内容,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句子作答。
(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主旨。这句话为最后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主旨,分析时,需结合全文内容来作答。
(4)本题考查词语含义、语句的赏析知识。①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语境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具体含义。②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句子所写方法,然后结合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赏析题目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题目的本义,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
13.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内容上,第二段了人类消失后动物的生存状态,表现了他们的自由与鲜活。在结构上,这一段紧承上一段所说“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又引出下文“我们干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所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14.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句中含义即可。一切的本义不难理解。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的一切既包括人类的活动,也包括动物的活动,结合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描述可提炼作答。
1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手法,然后结合手法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是对小草钻出地面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钻出地面的谨慎,重回地面的欣喜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16.本文详细的刻画了人类消失后动物和植物是如何一点点占领地球的,这些都是由于人类肆无忌惮的对地球进行破坏造成的,本文最后一句话“时间再没有时间“是说再出没有属于人类的时间了,这里面既有作者拯救地坏的急切心情,也有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无奈,还有对地球现状的痛惜,所以对人与自然和谐丰处的期盼。
17.题目的本义不难理解,结合文本理解其含义时,可从动植物和人类两个方面来分析,对于动植物来说,消除人类痕迹,占领地球是最大的事情,对于人类来说,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保护自然,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最大的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