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jǐ)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á)
C.即更刮目相待(gēng) D.肃遂拜蒙母(suì)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往事耳 见贤思齐焉
B.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卿今当涂掌事 卿今者才略
D.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
4.与“开卷有益”中“卷”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卷土重来 B.手不释卷 C.读万卷书 D.批改考卷
5.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见往事耳( )
A.了解 B.出现 C.看见
(2)孰若孤( )
A.好像 B.比得上 C.似乎
(3)卿今当涂掌事( )
A.沿涂掌管做事。
B.在安徽省当涂县做事。
C.掌权管事。
(4)但当涉猎( )
A.过水去打猎。
B.浏览群书不做深入研究。
C.干涉别人打猎。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A.做 B.对,向 C.认为
6.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对下面各句的对话语气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语气)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习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责怪的语气)
8.下面的句子有几种译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C.吕蒙推辞军中事务繁多。
D.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任务多。
(2)孰若孤?( )
A.谁说你孤单? B.谁说你像我?
C.谁像我(事务多)? D.谁说你像我这样忙?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A.爱卿今天的才干与谋略,比不上住在吴县的吕蒙。
B.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住在吴县的吕蒙。
C.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住在吴县下面的吕蒙。
D.爱卿今天的才干与谋略,不再是住在长江下游的吕蒙。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作者通过记叙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随和、更真实、更生活化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文中“治经为博士”的“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二、语言表达
10.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必需。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吗?
(1)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2)请你写出三个有关读书的成语或典故。
三、综合性学习
11.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200字)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权谓吕蒙曰
②及鲁肃过寻阳
③孰若孤
④肃遂拜蒙母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
15.说明《孙权劝学》文中二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语段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 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曰:”欲书可耳! “原曰:”无钱资。”师日:”童子苟②有志,吾徒③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孤:幼时丧父。②苟:如果。③徒: 白白地,免费地。
16.下列加粗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以为大有所益
A.精益求精 B.开卷有益 C.老当益壮
17.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补全对话。
①孙权劝说道:”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 。“
鲁肃大为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
②老师说:“你想读书就过来读吧!”
邴原说:”可是我没有钱。”
老师说.” , ,不要钱。”
18.两篇文章对话描写都很精彩。请参照示例作批注。
[示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批注:”大惊”既写出了鲁肃对吕蒙进步神速的惊讶,也表现出鲁肃是个爱才敬才之人。
①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师曰:“欲书可耳!”
19.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吕蒙和邴原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卿qīng。B项,邪yé。C项,更gèng。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B
【解析】【分析】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故选B。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C项,两个“今”都是现在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开卷有益”中“卷”是书。 A卷土重来:裹挟带动。 B手不释卷:书 。C读万卷书:量词,册。 D批改考卷:考试用的纸。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5.【答案】(1)A
(2)B
(3)C
(4)B
(5)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1)见往事耳:了解。(2)孰若孤:比得上。(3)卿今当涂掌事:掌权管事。(4)但当涉猎:浏览群书不做深入研究。(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做。
故答案为:(1)A(2)B(3)C(4)B(5)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6.【答案】B
【解析】【分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 。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7.【答案】D
【解析】【分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惊讶态度的回答,表现他对自己进步的自得、自豪的心理,所以语气中应带有自豪,而不是责怪。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语气。朗读时的语气的变化要根据语句表达感情的需要把握节奏。
8.【答案】(1)B
(2)C
(3)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1)以,介词,“用”的意思;(2)若,在这里是“像”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个省略句,应该注意补足成分。(3)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故答案为:(1)B(2)C(3)B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9.【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0.【答案】(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韦编三绝 开卷有益 十年寒窗 汉书下酒(注意“韦编”的书写)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故答案为:(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韦编三绝;开卷有益;十年寒窗;汉书下酒(注意“韦编”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11.【答案】(1)示例:①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②家长强制性管理,学生逆反,反而失去学习兴趣。③教师教学古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2)示例:主动学习在于你要学,而不是要你学,是自我探索知识世界的乐趣所在。知识是宝贵的财富,要靠自己去正确。主动学习让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快速增长起来。总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每天自我主动学习。
【解析】【分析】(1)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示例:①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②家长强制性管理,学生逆反,反而失去学习兴趣。③教师教学古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2)“学会主动学习”的意义:示例:主动学习在于你要学,而不是要你学,是自我探索知识世界的乐趣所在。知识是宝贵的财富,要靠自己去正确。主动学习让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快速增长起来。总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每天自我主动学习。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进行分析、表述的能力。(2)主要考查学生谈主动学习的意义的能力。
【答案】12.对……说;经过;谁;拜别
13.①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有才德的人相别几天后,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14.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因为文章主要突出的是劝,所以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词。不过,吕蒙也有答话,“蒙辞以军中多务”,可见吕蒙开始时对孙权的建议是拒绝的。
15.三国时吴国国君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吴国名将吕蒙: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吴国谋士鲁肃: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12.⑴句意为: 孙权对吕蒙说。
⑵句意为: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⑶句意为: 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⑷句意为: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
故答案为:对……说;经过;谁;拜别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岂,难道;博士,学者;更,改变;见,知道。
故答案为:①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有才德的人相别几天后,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14.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先是告诉他为什么要学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接着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劝说。因为本文为”孙权劝学”,因此要突出孙权的劝说之词,跟我们写文章要有重点一样。因此没有吕蒙的答话是正常的,不过,吕蒙也有答话,“蒙辞以军中多务”,可见吕蒙开始是拒绝的。
故答案为: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因为文章主要突出的是劝,所以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词。不过,吕蒙也有答话,“蒙辞以军中多务”,可见吕蒙开始时对孙权的建议是拒绝的。
15.孙权;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他曾在濡须口一带,乘大船侦探魏军阵容,异常镇定自若。魏军弓箭齐发,箭镞集中在船的一侧。孙权下令掉转船头,再以另一侧受箭,待箭匀船平后再安全驶回。他“博览书传历史”颇有才华。他曾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
吕蒙;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来折节读书,识见精博,渐能克己让人,有国士之风。吕蒙他年轻时,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他一点也不怨恨。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他应该让谁接替顾劭,他推荐蔡遗。孙权见他不念前嫌,十分高兴。
鲁肃;鲁肃是东吴名将,他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较周瑜还略胜一筹;鲁肃恰似一位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显出一副愚相。
故答案为:三国时吴国国君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吴国名将吕蒙: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吴国谋士鲁肃: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答案】16.B
17.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小孩子如果真有志向一心好学;我就免费教你
18.①表现了吕蒙为自己才略的长进颇为自得的心理,也表现出其为人的坦荡,与鲁肃关系之亲密。
②老师被邴原的话所打动,心中对其身世可怜充满怜悯之情,更对其好学之心有成全之意。
19.示例:不管是如吕蒙一样在他人劝说下开始学习,还是如邴原一样内心主动求学,人都应有好学的精神;真正努力学习,人都能得到进步。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⑶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乙文】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说:“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他们都有父母。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心中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塾师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邴原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16.例句中“益” 是好处的意思。“自 以为大有所益”翻译为: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A.“益”,更加。精益求精: (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B.“益”,好处。开卷有益: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
C.“益”,更加。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斗志更坚,干劲更大。
故答案为:B.
17.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是原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译文。根据原文,下一句应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翻译是只是粗略地阅读,了 解历史罢了。②邴原说:“可是我没有钱。”是原文中“原日:‘无钱资。”的译文。根据原文,下一句应是: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翻译为小孩子如果真有志向,一心好学,我就免费教你,不求钱财。
故答案为: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小孩子如果真有志向一心好学;我就免费教你
18.示例中分析了鲁肃的情绪和人物形象特点。根据原文“师恻然曰:’欲书可耳!’”恻然的意思是哀怜,悲伤的样子。老师同情邴原的身世,同时很欣赏他求学的态度,并表示愿意免费教他,这说明老师十分看重人才,富有同情心。
故答案为:①表现了吕蒙为自己才略的长进颇为自得的心理,也表现出其为人的坦荡,与鲁肃关系之亲密。
②老师被邴原的话所打动,心中对其身世可怜充满怜悯之情,更对其好学之心有成全之意。
19.吕蒙是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但很快就有了成效,言谈举止都与之前判若两人;邴原一心好学但是因为家境贫困付不起学费,在得到老师的同情后为他提供免费的教学。这两个人的求学道路虽有所不同,但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也告诉我们,不管是自觉还是被动学习,都要有好学之心。吕蒙通过学习让人对他刮目相看,邴原“一 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这说明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成就。
故答案为:不管是如吕蒙一样在他人劝说下开始学习,还是如邴原一样内心主动求学,人都应有好学的精神;真正努力学习,人都能得到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