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喧嚣 一拍既合 修润(rùn) 哺育(fǔ)
B.恳切 无遐及此 炽痛(zhì) 草率(shuài)
C.仰幕 锋芒毕露 污秽(huì) 亘古(gèng)
D.拖沓 迥乎不同 斑斓(lán) 譬如(pì)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人品好,待人厚,律己严,诲人不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七年级4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著名作家张中行笔下的叶圣陶先生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D.无论是个人技术方面,还是团队协作方面,他都能做到以身作则。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这里给人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C.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6.下列关于《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虽然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B.本文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但是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
C.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与“简洁”,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他的主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D.在文风方面,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
7.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
二、综合性学习
8.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茉小莉所在的七(1)班要开展以“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定于2023年6月20日早上第四节在班级开展。请帮助茉小莉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想邀请善于研究对联的王老师来做“对联与生活”主题讲座,茉小莉代表班委写了一份邀请函,内容如下图。
你认为邀请函里有一处结构助词使用有误,请在横线上指出并改正:① ;你还发现划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判断病句类型,并把改正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病句类型:② ,应改为 。
(2)关于邀请函的内容,班委们还进行了如下讨论。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小莉,我觉得邀请函第一段写得不错,不过邀请函还应该介绍清楚我们这个活动的时间以及王老师需要做的事情。
小莉:哦,说得对,可以把“特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改为① 。
小文:我同意。我听说王老师最近挺忙的,不一定会答应,为了提高成功率,我觉得还需要再加点内容,但我想不好加什么,你们有好的想法吗?
小莉:有道理!我觉得可以在最后一段的第一句后加上② 。
(3)在活动中,茉小莉负责欣赏广告词的环节,她发现××牌汽车的广告词特别好。请赏析这则广告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车”。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回答个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 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9.为了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品质选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10.选文第一段“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此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11.文中加点的两处“悲伤”,含义是否相同?
1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很现代的叶圣陶
彦 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
(3)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一拍既合”应为“一拍即合”,“哺”应读“bǔ”;B项,“无遐及此”应为“无暇及此”,“炽”应读“chì”;C项,“仰幕”应为“仰慕”,“亘”应读“gèn”;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符合句意。
B、“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用来形容初中生不恰当。
C、不耻下问: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符合句意。
D、以身作则: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符合句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素数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要查字典。要想正确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
3.【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句式杂糅,删去“的籍贯”或“人”。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句子中的引用为独立引用,句末的感叹号应在引号的里面。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5.【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最大问题是有效地真诚沟通,而沟通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语言了。掌握好说话技巧,学会说话得体,有助于促进交际。说话得体,首先要做到语气委婉,不生硬,用词一定要正确,注意人物的身份。A:说话太生硬。B寒舍是称自己的家。“光临寒舍”是客人到自己家来时的欢迎语。C表达得体。D“不耻下问”用错了,注意身份,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有助于促进交际。
6.【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本文是以记叙为主,结合议论。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7.【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排序。阅读所有的句子,③紧接上文提问,①承接③谈从实际出发的重要,④②谈接近实际的办法。⑤承接②;正确语序为:③①④②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8.【答案】(1)潜移默化的中的“的”改为“地”;语序不当;沉浸于欣赏对联时,我们读的是文字,观的是人事、内化的是情志。
(2)特邀您6月20日上午第四节来给我们做“对联与生活”主题讲座;我们全体同学真诚期待您的到来
(3)采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广告将宣传的东西融入中国古诗当中,利用古诗,再做更改,表明XX车路路畅通无阻,人人都用XX车,读来顺口,听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播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一般用“地”前面的词语形容“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这里“潜移默化”是修饰动词,所以应该用“地”;逻辑顺序一般是先读文字再观情志,所以正确顺序是沉浸于欣赏对联时,我们读的是文字,观的是人事、内化的是情志。
⑵本题考查写邀请函。邀请函首先有格式要求,请柬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标题即用大字书写的“请柬”两字,在第一行中间,或者占用一页,当作封面,称谓即被请者的单位名称或姓名,另起一行或一页顶格书写,姓名之后写上职务、职称等,其次是正文要求,正文应写清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要求,并用“敬请参加”、“敬候光临”、“敬请届时光临”等语结束,落款即发函者的署名与发函日期,所以第一段应加上时间“ 6月20日上午第四节 ”和事件“做‘对联与生活’主题讲座”;最后一段应该加上真诚的客气邀请话“我们全体同学真诚期待您的到来”;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广告词也是一种句子运用,是指在广告中使用的文字或语言,旨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进销售,广告词通常具有简洁、生动、易记、有吸引力、有说服力等特点,以便更好地传达广告的主题和产品的特点,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促进销售的目的,广告词的含义取决于广告的目的和产品的特点,可以是描述产品特点、强调品牌形象、传达品牌理念、提供促销信息等。“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车”这则广告词采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广告将宣传的东西融入中国古诗当中,利用古诗,再做更改,表明XX车路路畅通无阻,人人都用XX车,读来顺口,听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播。
故答案为:潜移默化的中的“的”改为“地”,语序不当,沉浸于欣赏对联时,我们读的是文字,观的是人事、内化的是情志;特邀您6月20日上午第四节来给我们做“对联与生活”主题讲座,我们全体同学真诚期待您的到来;采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广告将宣传的东西融入中国古诗当中,利用古诗,再做更改,表明XX车路路畅通无阻,人人都用XX车,读来顺口,听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播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句式杂糅;具体方法: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是否存在过度修改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写邀请函。邀请函又叫请柬,也称请帖,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参加某些重大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它不仅表示礼貌庄重,也有凭证作用;具体要求有两个方面:格式要求,请柬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标题即用大字书写的“请柬”两字,在第一行中间,或者占用一页,当作封面,称谓即被请者的单位名称或姓名,另起一行或一页顶格书写,姓名之后写上职务、职称等,如“同志”、“先生”、“教授”、“经理”、“主任”等,正文应写清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要求,并用“敬请参加”、“敬候光临”、“敬请届时光临”等语结束,落款即发函者的署名与发函日期;请柬的形式要美观大方,不可用书信纸或单位的信函纸草草了事,而应用红纸或特制的请柬填写,所用语言应恳切、热诚,文字须准确、简练、文雅。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一般都是赏析文章中精妙的句子,一般可以从关键词语含义、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描写角度、结构作用等方面去理解,一般情况下,赏析句子,先找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描写角度或关键词语含义,然后说出其作用,最后说出表达情感。
【答案】9.描画标点、修润文字、送客、回信
10.表现了叶圣先生 一丝不苟的作风,严禁的治学态度。
11.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而伤感;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12.过渡,“文字之外”承接上文,“日常交往……宽厚待人”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具体事例。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是人+事,即人物+与此相关的事例。 平时学生应牢记解题的技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提取关键字词,以点带面的去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对文本的解析概括能力。
(2)本文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面对此类题目,学生应首先理解描写性句子的含义,接着判断是在环境气氛、 人物性格、 主题思想哪一方面起到了作用。
(3)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字词句的含义一般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应对这样的题型,学生应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4)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首先看句段的位置,一般三个位置,开头、结尾、中间。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是:结构方面1、总结全文。2、引起下文。3、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 内容方面 1、开篇点题。2、提示文章中心。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4、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5、为下文买下伏笔或者铺垫。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1、总结上文,点明主旨。2、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但应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其次,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句段的作用,不能只写作用空洞地描述。
9.文章第第一段“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讲述了先生描画标点。
文章第第一段‘’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讲述了先生修润文字。
文章第第二段“ 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讲述先生送客。
文章第三段“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讲述了先生回信。
故答案为:描画标点、修润文字、送客、回信
10.先生认真仔细到,连标点都要自己修改。这个细节正表现了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严禁的治学态度。
故答案为:表现了叶圣先生 一丝不苟的作风,严禁的治学态度。
11.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第一处的悲伤,是先生为我的境遇而悲伤,第二处的悲伤是说,作者感叹像叶圣陶先生一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为此感到悲伤。
故答案为: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而伤感;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12.首先提取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该段文字位于中间段,结合上下文判断此句是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文字”承接上文先生描画标点、修润文字。“日常交往”引出下文先生送客、回信的事件。
故答案为:过渡,“文字之外”承接上文,“日常交往……宽厚待人”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具体事例。
13.【答案】(1)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有活力做铺垫。
(2)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爱国,希望祖国繁荣。
(3)已过耄耋之年,精神仍健旺,保有气派和风范;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4)示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解析】【分析】(1)叶圣陶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很多人对这样一个伟人非常好奇,他到底长什么样子,作者彦火也不例外,他在1979年初秋与叶圣陶第一次见面,以前是只闻其名,现在终于见到真人了,其实叶圣陶已经九十三岁了,作者描写当时叶圣陶先生的外貌及精神状态,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对叶圣陶先生有个总体印象,叶圣陶先生虽然已经九十三岁了,但是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一点也不像这个年纪的人,这也为下文叶圣陶非常有活力做铺垫。
(2)因为叶圣陶先生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于是我就写信向他求一幅墨宝,没想到叶圣陶先生竟然托友人真给我捎来了一幅他誊写的一幅书法作品。 从作品来看,叶圣陶九十多岁了,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这充分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作者还把这幅作品比作是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其实这也是对叶圣陶先生的高度赞美。书法的内容来看,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热爱爱国,希望祖国繁荣。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⑶ 从“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已过耄耋之年,精神仍健旺,保有气派和风范;从“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说明叶圣陶先生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从“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 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⑷ 本题要求概括叶圣陶创作的特点,根据这一筛选标准,从文章第七段中筛选出相关语句并分条概括即可。这些语句有“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故答案为:⑴ 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有活力做铺垫。
⑵ 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爱国,希望祖国繁荣。
⑶ 已过耄耋之年,精神仍健旺,保有气派和风范;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⑷ 示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点评】⑴ 本题考查分析肖像描写作用的能力。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⑵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⑷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