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后分层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后分层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7 18:52:02

文档简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一部分真题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真题能力提升
1.(2023下·广西·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掌握着庄园法庭的司法权,他们对庄园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在这种体制下“被缩成了一个阴影而己”。这反映了在封君封臣制度下( )
A.封君封臣义务的相互性 B.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C.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 D.君主制遭到一定限制
【答案】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反映了”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的欧洲。材料的主旨是中世纪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即封建领主在自己领地内权力大,国王“被缩成了一个阴影而已”,这表明国王受到一定限制,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之一,封君封臣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封臣权利和义务的具有相互性,A、B、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项。
2.(2023下·山东·高一统考期中)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出现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主均附庸的关系,都是从属关系。领主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领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这表明( )
A.国王作为领主成为最高的统治者 B.封君与封臣间形成契约关系
C.缴纳贡物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提 D.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根据材料“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出现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主均附庸的关系,都是从属关系。领主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领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之间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领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说明封君与封臣间有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形成一种契约式关系,B项正确;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排除A项;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是缴纳贡物的前提,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封君封臣的政治制度,没有体现庄园经济组织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上·湖北孝感·高二校联考开学考试)1066年“诺曼底征服”后,西欧大陆的封君封臣制度被引入英国,根据这一制度,遇到战事,国王的封臣应该率领与其土地面积相应数量的骑士为国王服额兵役40天,如果封臣不履行军役那么国王就要对他征收盾牌钱。从查理一世起,除了盾牌钱之外,国王还征收罚金,理由是贾医不服军役因而导致战场上缺少指挥官。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论证当时英国( )
A.国王权利的加强 B.国家财政收入的匮乏
C.贵族势力的衰落 D.对外殖民战争的频繁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66年以后(英国)。根据材料“如果封臣不履行军役那么国王就要对他征收盾牌钱。从查理一世起,除了盾牌钱之外,国王还征收罚金,理由是贾医不服军役因而导致战场上缺少指挥官”可知材料体现出骑士应为国王服役,且国王可对不服军役的封臣征收盾牌钱,这体现了王权的加强,A项正确;国王征收盾牌钱和罚金并不等同于国家财政收入匮乏,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王权的强化,未涉及贵族势力衰弱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不体现英国的对外殖民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下·甘肃·高一民勤县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教皇英诺森三世认为,教皇是耶稣的代理人,其权力接受于上帝,皇帝和君主都应臣属于教皇,由教皇授予世俗权力。教皇的这一观点折射出,中世纪的西欧( )
A.封建等级制度十分地森严 B.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
C.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D.教权和王权相互依存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教皇是耶稣的代理人,其权力接受于上帝,皇帝和君主都应臣属于教皇……”,可以看出在中世纪西欧,教皇权力很大,教皇的权力凌驾于国王权力之上,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教皇的权力,无法得出等级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教皇权力的描述,无法反映其“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教皇权力高于世俗王权,并不是相互依存,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下·河南开封·高一校联考期末)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佩戴着双头鹰徽记的索菲娅公主,她来自拜占庭帝国。伊凡三世认为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当然继承人,便仿照拜占庭帝国国徽,制定了双头鹰国徽。这反映出( )
A.俄罗斯与拜占庭政治体制相同
B.拜占庭对俄罗斯有深远影响
C.俄罗斯与拜占庭宗教信仰一致
D.俄罗斯完全照搬拜占庭文化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72年(拜占庭、俄罗斯)。根据材料可知,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国的公主,而且仿照拜占庭帝国的国徽设计了自己国家的国徽,这说明拜占庭帝国对俄罗斯有很大影响,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应该说俄罗斯的与拜占庭的政治体制有相同之处,但是相同的说法夸大史实,排除A项;材料无法推断俄罗斯与拜占庭宗教信仰情况,排除C项;D项完全说法绝对化,应该说俄罗斯文化受拜占庭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下·四川成都·高一校联考期末)11世纪初期,法兰西西部的伯爵威廉曾答应为其封臣雨果物色一位妻子,但之后又不允许雨果结婚。他不让雨果继承其应得的土地,当其他人想要夺取雨果的土地时,他也没有提供帮助。最后,雨果违抗了伯爵。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君与封臣之间( )
A.互有权利义务 B.以土地为核心
C.矛盾无法调和 D.以血缘为纽带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多次不义之举违背了双方之前的契约,最后封臣不得不违抗封君,这说明双方应该互有权利和义务,A项正确;B项描述本身无误,但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能体现材料全部,排除B项;矛盾无法调和说法绝对,排除C项;封君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下·浙江·高一校联考期中)民族主义思想是近代欧洲才出现的。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导致中世纪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 )
①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②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③独立的民族教会出现 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欧中世纪。根据“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都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之下权力分散,王权软弱有关。同时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首先认为自己是教徒,①②④C项正确;③独立的民族教会出现是在宗教改革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BD项。故选C项。
8.(2023下·辽宁丹东·高一统考期末)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形成了权利和义务关系。但当时也有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此可知,这一制度( )
A.可能会导致分裂割据局面 B.确认了封建主对土地所有权
C.使封君封臣关系完全固定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形成了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政治制度是封君封臣制度,特点是严格的等级性,层层效忠,但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可能会导致分裂割据局面,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所有权,排除B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经济层面,无法得知政治制度与自然经济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3下·江西南昌·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西欧中世纪后期,原先庄园中的很多设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部分地主认为“把土地出租,收取租金比储藏粮食承担腐烂和火灾的危险要好得多”。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其他贡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庄园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 B.商品交易活动趋于活跃
C.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 D.大学兴起解放人们思想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据材料“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其他贡赋”,可知反映的变化是地主放松对农奴的人身控制,根据唯物史观可知,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进步,商业的繁荣,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地主主动释放农奴,要求农民使用货币支付地租,而庄园经济的弊端主要是农奴的积极性不高,这不是地主放松人身控制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是材料反映现象的结果,因果颠倒,排除C项;大学兴起的主要影响是对自然科学的推动,地主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3下·福建莆田·高一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中)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通过森严的宗教戒律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这表明教会( )
A.推动了思想解放 B.束缚了人性发展
C.受世俗国家控制 D.支持城市的自治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基督教会用宗教戒律严格控制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表明教会束缚了人性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基督教会阻碍而非推动了思想解放,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会与世俗国家关系的信息,排除C项;支持城市的自治与“教会通过森严的宗教戒律控制着他们(居民)的精神生活”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3下·江苏淮安·高一校联考期中)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
A.天主教会的地位变化 B.王权演变过程
C.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D.封建领主权力变化过程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18世纪(西欧)。通过分析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只有西欧王权符合示意图中曲线变化,具体分析如下,在8世纪至13世纪,西欧中世纪社会教权势力强大,而王权势力弱小, 13 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神权,西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形成和发展,王权势力有所上升,最后在17、18世纪到来后,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国陆续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世俗王权再次走向了低谷,B项正确;天主教会在8世纪至13世纪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这与曲线的走向不符,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瓦解,8世纪欧洲早进入了封建社会,排除C项;封建领主权力的下降应该是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这与曲线走向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3下·云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体制大都采取共和政体,其基本特征是执政官民选,实行任期制,有的城市还建立了公民大会、议事会和执政官的三级代表制。民选的官员处于封建等级制度之外,他们得到的报酬是薪俸而不是被授予土地。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各主要城市普遍采用了这种共和自治的政府形式。14世纪时,英格兰的城市也陆续取得经民选市长和市政官的特权。
——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后期,在罗马法的复兴热潮中,意大利的法学家巴特鲁斯重新解释了罗马法,他从法律的角度为城市自治辩护,认为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使立法权力的“自由民族”,可以自己制定法规,并且按自己的方式组织政府。城市是“自我之君主”,可以选择自己的政治统治方式。
——摘编自[意大利]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中世纪城市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法学家巴特鲁斯关于城市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影响。
【答案】(1)特点:大多实行共和制;官员由民选产生;官员实行任期制;一些城市实行代表制。(答出两点即可)
(2)内容:城市享有自主权;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城市可以选择自己的管理方式。(答出三点即可)
(3)影响: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大都采取共和政体”概括得出大多实行共和制;根据材料一“其基本特征是执政官民选,实行任期制”概括得出官员由民选产生;官员实行任期制;根据材料一“有的城市还建立了公民大会、议事会和执政官的三级代表制”概括得出一些城市实行代表制。
(2)内容:根据材料二“他从法律的角度为城市自治辩护,认为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概括得出城市享有自主权;根据材料二“城市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使立法权力……可以自己制定法规……”概括得出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根据材料二“城市是‘自我之君主’,可以选择自己的政治统治方式”概括得出城市可以选择自己的管理方式。
(3)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斗争,城市由领主的统治变为自治,冲击了农奴制度,有利于城市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发展需要实用人才,城市兴办大学,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国王希望扩大领地,与封建主斗争,与城市存在共同利益,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因此城市自治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多方面促进西欧社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13.(2023上·高二课时练习)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这本质上反应了( )
A.农奴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B.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C.中古西欧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D.农奴不在依附于农奴主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材料表明庄园的农奴和之前的奴隶相比,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而是有一些自主性,表明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奴在土地上的权益,不能整体说农奴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排除A项;根据所学中国西欧在庄园经济时期是封建社会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农奴只是和之前相比在土地上有了一些自主性,但还是依附于农奴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山东日照·统考二模)中世纪后期的欧洲,人们认为智慧的最高形式是沉思性美德,范围限于精神存在的知识和对上帝的沉思。14-15世纪,人们认为智慧应当是投身行动生活,“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在天堂,行动生活在所有方面都比沉思生活更可取。”这一转变的社会动力来自( )
A.世俗封建主 B.市民阶级
C.宗教改革者 D.民主主义者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中世纪后期的欧洲,人们认为智慧的最高形式是沉思性美德,范围限于精神存在的知识和对上帝的沉思。14-15世纪,人们认为智慧应当是投身行动生活,‘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在天堂,行动生活在所有方面都比沉思生活更可取。’”可知,11、12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形成,这些城市以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为主,从事这些活动的手工业者、商人构成了城市中的主要阶层市民阶级,B项正确;世俗封建主向国王效忠,是世俗封臣,与材料中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者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打破天主教会的束缚,但是不反对宗教,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C项;民主主义者主张由人民进行统治,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3·广东湛江·统考二模)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西欧,商人如果不加入行会就不得在本城经商。13世纪时,西欧行会最普遍、最发达的是在一些一万多人口的中等城市,而在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口岸大城市,行会却并不普遍。这说明当时的西欧行会( )
A.具有垄断贸易特征 B.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C.鼓励开展海外探险 D.充当基层自治机构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行会。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欧,商人如果不加入行会就不得在本城经商。13世纪时,西欧行会最普遍、最发达的是在一些一万多人口的中等城市”可知,在中世纪的西欧,商人不加入行会将不得在本城市经商,说明行会具有在城市贸易中的垄断地位,A项正确;西欧行会垄断城市的贸易,控制资本并管理劳动,故其不可能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海外探险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行会做为基层自治机构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4·吉林白山·统考一模)在13、14世纪,商品货币关系在向农村渗透,封建领主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便把庄园中原实行的劳役地租普遍改变为货币地租,同时,领主们还允许庄园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C.说明庄园制经济走向崩溃 D.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瓦解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4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13--14世纪时,西欧的封建领主把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允许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这使西欧中世纪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瓦解,D项正确;14、15世纪时,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排除A项;题干材料内容是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城市自治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封建农奴制逐步瓦解,未涉及庄园经济走向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
17.(2023上·高二课前预习)按照西欧的封建原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以处理封臣间的纠葛,处分违法者并收取罚金。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其中,大部分是保护封建主利益的,只有一小部分案件涉及有人违反全村利益,不遵守公共规则。这表明,当时西欧封建国家( )
A.司法权力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 B.具备了民族国家的特征
C.封君封臣之间权力与义务模糊 D.权力分散且王权较软弱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由于王权一度衰微,加之社会文化落后,法律十分混乱,而司法更是混乱不堪。在国家司法权衰落之后,通行的是封建的司法制度。因此材料“按照西欧的封建原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以处理封臣间的纠葛,处分违法者并收取罚金”反映的是王权衰微,司法落后,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西欧的司法权是依附行政权的,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国家无关,强调的是王权衰微,司法混乱,排除B项;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君封臣之间权力与义务是明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8.(2023上·河北邢台·高三校联考期中)1164年,英王亨利二世通过《克拉伦登法》,规定:凡涉及教职人员的案件,国王法庭有权审理。但是,这一规定遭到宗教界的否定。1170年,尽管亨利二世不得不向罗马教廷表示放弃对教职人员的世俗审判,但英国教会仍享有向罗马教会申诉的权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封建分裂割据加剧 B.君主专制制度已形成
C.宗教信仰更加虔诚 D.王权与教权矛盾加深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64年和1170年(英国)。据材料可知,面对教皇的教权至上原则,以王权为代表的世俗权力竭力反击,虽然遭到宗教界的否定而失败,还是取得一定成果,加强了世俗王权,可以体现王权与教权矛盾加深,D项正确。英王亨利二世通过司法改革,加强了世俗王权,排除A项;16世纪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英国建立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的程度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9.(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如图为1215年签署的英国法律文件,文件规定不经臣民们一致同意,国王不得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这些规定体现了
A.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B.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C.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 D.王权有限原则
【答案】D
【详解】根据“文件规定不经臣民们一致同意,国王不得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可得出国王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议会主权,排除A项;材料中的议会由贵族组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是集体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20.(2024上·河北保定·高三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公元12 世纪时,西欧城市与农村的分工日益明确,乡村以从事农业为主,而城市则成了贸易和手工业的主战场。与中世纪早期的乡村工业完全是为了满足庄园内部自身的需求不同的是,12世纪时庄园工场的工匠已可向外面的顾客出售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封建庄园制度已趋于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 世纪的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制总的来说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封建主和农奴自身的生活需要。材料所述现象助推城乡经济联系或互补性的增强,有利于瓦解封建自然经济,使封建庄园制度趋于崩溃,A项正确;材料只是出售农产品,并不能表现真的能依此获利,所以不能得出获利丰厚,排除B项;材料中不仅涉及农业方面,还有对城市的描述,排除C项;城市自治前提包括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体观念和自治意识、自由和平等观念、民主和法治精神、市民阶层力量的增强等,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22上·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的斗争进行得最有声势。他培养市民出身精通罗马法的专家,排挤司法机关里的神职人员,夺回司法权;禁止法国金钱银币出境,限制教皇财政收入;召集首次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取得国内各等级的最大支持。此举( )
A.意在剥夺教皇对宗教的控制权 B.有利于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推动法国城市开始取得自治权 D.标志着欧洲等级君主制确立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的法国。材料表明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从司法权、财政权和立法权等三个方面进行斗争,使得王权有所强化,有利于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显示,法王腓力四世的措施意在削弱教权,加强王权,而非剥夺教皇对宗教的控制权,排除A项;法国城市开始取得自治权是11—12世纪,与题干中的“14世纪初”不符,排除C项;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而非标志着欧洲等级君主制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2.(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12世纪,欧洲封建贵族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金钱已经开始腐蚀领主与封臣的关系,贵族与国王对封臣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商队和领薪官员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主要因为
A.封君封臣制度的解体 B.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
C.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D.商业革命的发生扩展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12世纪,贵族和国王“对商队和领薪官员的依赖越来越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市民为取得城市的自治权,他们或者用金钱来赎买封建主,或者用金钱来支持王权,B项正确;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于15世纪开始解体,排除A项;地方割据势力膨胀会导致王权的衰落,材料与“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没有关系,排除C项;商业革命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
23.(2023上·重庆·高三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从11、12世纪开始,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启了迁移的进程。即使有法庭明令,但农奴们仍怀揣着获得城镇当局庇护的希望,冲破庄园的各种限制。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的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马克思说,中世纪的城市是由“获得解放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这些现象( )
A.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B.促进封建剥削关系走向瓦解
C.强化了英国封建君主的权威 D.提高了庄园农奴生产积极性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据题意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庄园中的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迁移,这就使得传统的庄园经济无法维持,封建剥削关系被迫走向瓦解,B项正确;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人口减少,原有的封建关系被迫瓦解,但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出现,排除A项;这些现象主要是促进了封建关系走向瓦解,并不是在强化英国封建君主的权威,排除C项;这一现象使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并不利于提高庄园农奴生产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
24.(2023上·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根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答案】变化:一批古罗马城市复苏;众多工商业城市兴起。
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加快庄园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有利于城市自治;促进了大学的兴起。等等(任意3点)等
【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第一小问,关于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据材料“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可知,一批古罗马城市复苏;据材料“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可知,众多工商业城市兴起。
第二小问,关于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据材料“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可知,城市兴起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可知,城市兴起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据材料“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兴起加快庄园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据所学可知,城市的兴起不仅提高了城市领主的经济实力,这会有利于城市的自治,同时还会王权的加强奠定了基础;据所学可知,城市的兴起会促进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的兴起。
试卷第12页,共13页
试卷第1页,共13页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一部分真题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真题能力提升
1.(2023下·广西·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掌握着庄园法庭的司法权,他们对庄园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在这种体制下“被缩成了一个阴影而己”。这反映了在封君封臣制度下( )
A.封君封臣义务的相互性 B.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C.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 D.君主制遭到一定限制
2.(2023下·山东·高一统考期中)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出现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主均附庸的关系,都是从属关系。领主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领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这表明( )
A.国王作为领主成为最高的统治者 B.封君与封臣间形成契约关系
C.缴纳贡物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提 D.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3.(2023上·湖北孝感·高二校联考开学考试)1066年“诺曼底征服”后,西欧大陆的封君封臣制度被引入英国,根据这一制度,遇到战事,国王的封臣应该率领与其土地面积相应数量的骑士为国王服额兵役40天,如果封臣不履行军役那么国王就要对他征收盾牌钱。从查理一世起,除了盾牌钱之外,国王还征收罚金,理由是贾医不服军役因而导致战场上缺少指挥官。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论证当时英国( )
A.国王权利的加强 B.国家财政收入的匮乏
C.贵族势力的衰落 D.对外殖民战争的频繁
4.(2023下·甘肃·高一民勤县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教皇英诺森三世认为,教皇是耶稣的代理人,其权力接受于上帝,皇帝和君主都应臣属于教皇,由教皇授予世俗权力。教皇的这一观点折射出,中世纪的西欧( )
A.封建等级制度十分地森严 B.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
C.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D.教权和王权相互依存
5.(2023下·河南开封·高一校联考期末)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佩戴着双头鹰徽记的索菲娅公主,她来自拜占庭帝国。伊凡三世认为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当然继承人,便仿照拜占庭帝国国徽,制定了双头鹰国徽。这反映出( )
A.俄罗斯与拜占庭政治体制相同
B.拜占庭对俄罗斯有深远影响
C.俄罗斯与拜占庭宗教信仰一致
D.俄罗斯完全照搬拜占庭文化
6.(2023下·四川成都·高一校联考期末)11世纪初期,法兰西西部的伯爵威廉曾答应为其封臣雨果物色一位妻子,但之后又不允许雨果结婚。他不让雨果继承其应得的土地,当其他人想要夺取雨果的土地时,他也没有提供帮助。最后,雨果违抗了伯爵。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君与封臣之间( )
A.互有权利义务 B.以土地为核心
C.矛盾无法调和 D.以血缘为纽带
7.(2023下·浙江·高一校联考期中)民族主义思想是近代欧洲才出现的。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导致中世纪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 )
①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②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③独立的民族教会出现 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23下·辽宁丹东·高一统考期末)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形成了权利和义务关系。但当时也有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此可知,这一制度( )
A.可能会导致分裂割据局面 B.确认了封建主对土地所有权
C.使封君封臣关系完全固定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9.(2023下·江西南昌·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西欧中世纪后期,原先庄园中的很多设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部分地主认为“把土地出租,收取租金比储藏粮食承担腐烂和火灾的危险要好得多”。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其他贡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庄园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 B.商品交易活动趋于活跃
C.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 D.大学兴起解放人们思想
10.(2023下·福建莆田·高一莆田第二十五中学校考期中)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通过森严的宗教戒律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这表明教会( )
A.推动了思想解放 B.束缚了人性发展
C.受世俗国家控制 D.支持城市的自治
11.(2023下·江苏淮安·高一校联考期中)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
A.天主教会的地位变化 B.王权演变过程
C.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D.封建领主权力变化过程
12.(2023下·云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体制大都采取共和政体,其基本特征是执政官民选,实行任期制,有的城市还建立了公民大会、议事会和执政官的三级代表制。民选的官员处于封建等级制度之外,他们得到的报酬是薪俸而不是被授予土地。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各主要城市普遍采用了这种共和自治的政府形式。14世纪时,英格兰的城市也陆续取得经民选市长和市政官的特权。
——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后期,在罗马法的复兴热潮中,意大利的法学家巴特鲁斯重新解释了罗马法,他从法律的角度为城市自治辩护,认为城市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城市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使立法权力的“自由民族”,可以自己制定法规,并且按自己的方式组织政府。城市是“自我之君主”,可以选择自己的政治统治方式。
——摘编自[意大利]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中世纪城市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法学家巴特鲁斯关于城市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影响。
13.(2023上·高二课时练习)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这本质上反应了( )
A.农奴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B.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C.中古西欧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D.农奴不在依附于农奴主
14.(2023·山东日照·统考二模)中世纪后期的欧洲,人们认为智慧的最高形式是沉思性美德,范围限于精神存在的知识和对上帝的沉思。14-15世纪,人们认为智慧应当是投身行动生活,“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在天堂,行动生活在所有方面都比沉思生活更可取。”这一转变的社会动力来自( )
A.世俗封建主 B.市民阶级
C.宗教改革者 D.民主主义者
15.(2023·广东湛江·统考二模)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西欧,商人如果不加入行会就不得在本城经商。13世纪时,西欧行会最普遍、最发达的是在一些一万多人口的中等城市,而在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口岸大城市,行会却并不普遍。这说明当时的西欧行会( )
A.具有垄断贸易特征 B.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C.鼓励开展海外探险 D.充当基层自治机构
16.(2024·吉林白山·统考一模)在13、14世纪,商品货币关系在向农村渗透,封建领主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便把庄园中原实行的劳役地租普遍改变为货币地租,同时,领主们还允许庄园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C.说明庄园制经济走向崩溃 D.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瓦解
17.(2023上·高二课前预习)按照西欧的封建原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以处理封臣间的纠葛,处分违法者并收取罚金。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其中,大部分是保护封建主利益的,只有一小部分案件涉及有人违反全村利益,不遵守公共规则。这表明,当时西欧封建国家( )
A.司法权力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 B.具备了民族国家的特征
C.封君封臣之间权力与义务模糊 D.权力分散且王权较软弱
18.(2023上·河北邢台·高三校联考期中)1164年,英王亨利二世通过《克拉伦登法》,规定:凡涉及教职人员的案件,国王法庭有权审理。但是,这一规定遭到宗教界的否定。1170年,尽管亨利二世不得不向罗马教廷表示放弃对教职人员的世俗审判,但英国教会仍享有向罗马教会申诉的权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封建分裂割据加剧 B.君主专制制度已形成
C.宗教信仰更加虔诚 D.王权与教权矛盾加深
19.(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如图为1215年签署的英国法律文件,文件规定不经臣民们一致同意,国王不得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这些规定体现了
A.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B.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C.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 D.王权有限原则
20.(2024上·河北保定·高三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公元12 世纪时,西欧城市与农村的分工日益明确,乡村以从事农业为主,而城市则成了贸易和手工业的主战场。与中世纪早期的乡村工业完全是为了满足庄园内部自身的需求不同的是,12世纪时庄园工场的工匠已可向外面的顾客出售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封建庄园制度已趋于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21.(2022上·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的斗争进行得最有声势。他培养市民出身精通罗马法的专家,排挤司法机关里的神职人员,夺回司法权;禁止法国金钱银币出境,限制教皇财政收入;召集首次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取得国内各等级的最大支持。此举( )
A.意在剥夺教皇对宗教的控制权 B.有利于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推动法国城市开始取得自治权 D.标志着欧洲等级君主制确立
22.(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12世纪,欧洲封建贵族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金钱已经开始腐蚀领主与封臣的关系,贵族与国王对封臣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商队和领薪官员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主要因为
A.封君封臣制度的解体 B.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
C.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D.商业革命的发生扩展
23.(2023上·重庆·高三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从11、12世纪开始,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启了迁移的进程。即使有法庭明令,但农奴们仍怀揣着获得城镇当局庇护的希望,冲破庄园的各种限制。随着人口流动和农村移民的到来,英国涌现了大约300个城镇。马克思说,中世纪的城市是由“获得解放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这些现象( )
A.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B.促进封建剥削关系走向瓦解
C.强化了英国封建君主的权威 D.提高了庄园农奴生产积极性
24.(2023上·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根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