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化学试题
请同学们注意:本试卷共三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制作蛋糕时,常会在白色的鲜奶油中加入些许色素混合,使其颜色变化增加美观,而鲜奶油仍维持原本的性质。做好的蛋糕需妥善冷藏,以防止鲜奶油腐坏变质。关于鲜奶油变色和鲜奶油变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两者都不是化学变化
C.只有后者是化学变化 D.只有前者是化学变化
2.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C.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3.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读出液体体积 D.取用液体
4.某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食盐(1g以下用游码),在加入食盐后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A.减少药品 B.移动游码
C.向右盘中加砝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5.有一个带电的离子含有X、Y、Z三种粒子(质子、电子、中子,未依照顺序排列),且X、Y、Z的粒子数目依序为Nx、NY、Nz。已知X粒子的质量最小,关于此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为阳离子,且NY>Nx=Nz,则Z为质子
B.若为阳离子,且NY>Nx=Nz,则Z为电子
C.若为阴离子,且Nx=NY>Nz,则Z为质子
D.若为阴离子,且Nx>NY=Nz,则Z为电子
6.2022年5月10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C37H38N2O6)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下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千金藤素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
C.千金藤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千金藤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若用“口”“△”“○”表示不同种原子,它们相互组合形成下列四种物质,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8.2021年4月《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轴-214,轴-238与轴-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轴-23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B.轴-2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214
C.轴-238与轴-214属于同种元素
D.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轴-214
9.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高出杯沿,而水不会满溢出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D.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1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除去
B.自来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其他粒子
C.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储量有限,要节约使用
11.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质量是相对原子质量的简称
B.两种原子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C.影响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基准是人为规定的,不会影响原子的实际质量
12.乙醇(沸点为78℃)和二甲醚(沸点为-23℃)是两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它们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乙醇和二甲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的化学式都为C2H6O
B.等质量的两者所含C元素质量相等
C.两者化学式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D.两者分子内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导致其沸点差异
13.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C.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两个电子,所以氧元素在含氧物质中一定显负二价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原子、分子理论是重要的科学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人李白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研究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D.用刀切苹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
二、填空与简答题(包括4个小题)
16.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
I.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
(1)分类角度
二氧化碳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微观角度
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二氧化碳:在微观上是由_________________(填符号)构成;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X代表三个氢分子,请画出X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该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3)性质角度
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二氧化碳。
据此推测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变化角度
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并有水生成。
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所利用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对比方法认识臭氧
臭氧(O3),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较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可用作消毒剂。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较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伤害,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根据上述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2)将燃着的木条仲入一瓶久置的臭氧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臭氧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物质的结构不同决定着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
(4)相同质量的氧气和臭氧,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请你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17.原子内部的奥秘
I.原子结构发现史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ɑ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图1是卢瑟福用ɑ粒子轰击金箱的实验现象,请结合现象分析原子内部结构。
图1ɑ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2
(1)大多数ɑ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ɑ粒子就_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ɑ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2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Ⅱ.原子与元素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世瞩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践行了我国“绿色办奥”的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奥会中冰壶机器人的电池选用质量轻且能提供足够能量的锂电池。下图分别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锂、铍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锂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锂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_________________价。动力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请写出氢氧化锂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锂和铍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周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活泼性逐渐减小。由此可以推知:锂的活泼性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铍的活泼性。
(2)冬奥会火炬“飞扬”以氢气作然料,汽车采用氢能源。氢能源的使用符合“绿色办奥”理念,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语言是联系宏观、微观的纽带。
I.请用正确的语言或化学用语填空:
①Mg3N2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碳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③3个氯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④Ca2+中2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
⑤碳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Ⅱ.化学各概念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仿照实例完成下列问题:
实例:若①是水,则②是H2O,③是水分子,④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若①是铝,则②是_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①是氯化钠,则②是_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_______。
III.如图是某些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
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氦气和氖气混合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能表示氮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由图F所示物质转化为图E所示物质可表示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个重要化学变化,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实验室,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19.学习小组走进实验室,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I.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左右两侧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检验b管的气体:打开活塞,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在电解水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能主要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能。
(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II.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源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电源电压分别设定为6伏(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9伏、12伏,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分别为5%、10%,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
电压 反应时间 氢氧化钠浓度 6伏 9伏 12伏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
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
(4)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0.锌是人体健康必须的元素,锌缺乏易导致食欲不振,市售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治疗该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下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
XX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 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 XX制药厂
某患者若一天需补充13g锌元素,则每天应服用多少支该口服液?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化学试题答案
(文字表达式每个2分,重要条件不写的不得分,除了标注外,其他每空1分。)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C 2.B 3.C 4.A 5.C 6.B 7.A 8.B 9.A 10.C 11.A 12.C 13. D 14.D 15.D
二、(66分)
16.(25分)
Ⅰ.(10分)(1)化合物
(2) CO2 C:O=12:32(或3:8)(2分)
(2分)
(3)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4)(2分)
Ⅱ.(15分)(1)常温下,有特殊臭味、淡蓝色、气体(3分,多写、错写1个扣1分;漏写1个扣1分)
(2)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2分)
(3)常温常压下稳定性差,可自行分解(2分) 每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氧分子由二个氧原子构成(或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2分) 化学性质(性质)
(4) 3:2 (2分)
(5)不正确 氧气、臭氧都有氧元素,两者混合组成混合物,而不是单质(2分)
17.(13分)
Ⅰ.(4分)(1)原子核外有较大空间(原子内部有较大空间)
(2) ①不会 ②原子核
(3)C
Ⅱ.(9分)(1)① 4 +1 LiOH ②具有相同电子层数(2分) 大于(2分)
(2)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任何污染(2分)
18.(17分)
Ⅰ.①二氮化三镁(氮化镁) ②C60 ③3Cl﹣ ④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⑤Na2CO3
Ⅱ. ①Al ②铝原子 ③铝由铝元素组成
① NaCl ②钠离子、氯离子 ③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Ⅲ. ①BE (2分) ②C ③A ④(2分)
19.(11分)
(1) 1:2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口,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2分)
(2)电 化学
(3) (2分)
(4)探究电压和氢氧化钠浓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2分)
(5)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 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
三、(4分)
20.(1)中子(1分)
(2)+1(1分)
(3)(1分)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