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声(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7 09: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声
一、单选题
1.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二次声音,其道理是(  )
A.这是回声的原因
B.这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快的原因
C.这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慢的原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如图是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判断行进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乐音
B.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盲人在耳内形成听觉
3.4月16日是“世界噪音日”,法律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其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4.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小科在寒假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耳和听觉》,深刻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6.王熙凤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贾母判断一定是“凤辣子”来了。贾母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7.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过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二胡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8.海巡船配备有一种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声波具有能量
D.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9.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播放歌曲的音响前,会发现烛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广播操声音一响起,同学们就知道该到操场做操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0.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   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   。
11.我们每天都在感受声音,请你思考一下下面几种声音现象:
(1)如图甲,手拨动压在桌子边的尺子,听见有声音发出。保持塑料尺振幅不变,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选填”音色”或“音调”)发生改变。
(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子中,不断抽气,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结论是在实验基础上加以   得出的。
(3)如图丙,眼镜店中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说明声音具有   。
12.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音人耳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第12题 第13题
13.地震每年都在发生,曾经在环太平洋海域地区发生多次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救援工作中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填“超”或“次”)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如图是一个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能用于清洗,是因为其具有   。
14.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   的原理,从   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
15.为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小曙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   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乙所示,用小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叫作“共振"。这一现象可以验证   可以传声(选填“音叉”“小槌”“乒乓球”或“空气”);
(3)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产生的声波也会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模型
四、解答题
16.为了测量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科和小宁进行了实验。用卷尺量出操场上钢制单杠横杆的长度L,小科用小铁锤在横杆的一端轻击一下,小宁在这根横杆另一端听打击的声音并记下时间差Δt,但他们的实验却未能成功。(已知:①只有当两个声音相隔时间大于0.1秒时,人耳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②空气中的声速ν1为340米/秒;③钢中的声速ν2约为5000米/秒)
(1)请你帮助小科补充完整计算公式Δt=   (用所给字母表示)。
(2)若要完成该实验,时间差至少需要大于0.1秒,则所选钢管的长度至少为   米(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因此先听到是从钢管传来的,后听到的是从空气传来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其三要素为响度,音调和音色。
【解答】A. 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噪音;
B.地砖振动发出声音;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D. 盲人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的知识判断。
【解答】4月16日是“世界噪音日”,法律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3)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4)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波传递信息;②声波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波形图中波峰的疏密表示频率大小,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表示振幅大小,波形图的细节特点表示音色,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乙和丁的疏密程度相同,即三者音调相同。甲、乙、丙的波峰到波谷的距离相等,即振幅相同,那么响度相同。甲、丙、丁的波形图细节相同,即三者的音色相同。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点有: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音色表示声音的特色;
【解答】贾母判断一定是“凤辣子”来了,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音色;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主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种特性。音调主要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响度主要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乐音指使人身心愉悦的声音。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B错误;
C.拉二胡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次声波的定义判断;
(2)根据响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判断;
(4)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判断。
【解答】A.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类听不到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佩戴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能量;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利用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播放歌曲的音响前,会发现烛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广播操声音一响起,同学们就知道该到操场做操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0.【答案】无规则振动;空气;能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噪声对人造成的危害分析解答。
【解答】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能量。
11.【答案】(1)音调
(2)推理
(3)能量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图甲中,保持塑料尺振幅不变,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尺的振动快慢发生变化,即发出声音的频率发生改变,即声音的音调会发生改变。
(2)图乙中,不断抽气,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随着介质的减少,传播的声音越来越轻,由此可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眼镜店中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利用了声音具有能量。
【解答】(1)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尺的振动快慢发生变化,即发出声音的频率发生改变,声音的频率影响音调;故答案为:音调。
(2)图乙中不能抽成真空,所以根据不断抽气,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推测假如抽成真空,声音会消失;故答案为:推理。
(3)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消耗能量,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答案为:能量。
12.【答案】超声波;765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2)声音经过的距离是海豚到鱼群距离的2倍,根据s=计算即可。
【解答】(1)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超声波;
(2)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s=。
13.【答案】次;能量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人类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次声波,可以传递很远。
(2)声音的利用:①声音传递能量;②声音传递信息。
【解答】(1)地震每年都在发生,曾经在环太平洋海域地区发生多次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救援工作中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2)如图是一个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能用于清洗,是因为其具有能量。
14.【答案】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人耳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声源处减弱。
【解答】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不能传声的原理,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5.【答案】(1)振动;响度
(2)空气
(3)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2)根据题意分析传播声音的介质即可。
(3)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解答】(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那么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2)敲击右边的音叉时,声音通过空气传递能量给左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振动从而引起乒乓球的跳动,则这个现象可以验证空气可以传声。
(3)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产生的声波也会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类比法,故选B。
16.【答案】(1)L/ν1-L/ν2
(2)36.5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算出两次传播的时间,作差后即为其时间差;
(2)利用上述公式将时间差代入即可。
【解答】(1)t1= L/ν1 ,t2= L/ν2 ,故 Δt=L/ν1-L/ν2 ;
(2)当Δt=0.1s时,代入上述式子可知,L=36.5m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48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4.0(50.0%)
主观题(占比) 24.0(5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62.5%)
主观题(占比) 6(37.5%)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6(37.5%) 25.0(52.1%)
解答题 1(6.3%) 2.0(4.2%)
实验探究题 1(6.3%) 5.0(10.4%)
单选题 8(50.0%) 16.0(33.3%)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1.3%)
2 容易 (18.8%)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8.0(16.7%) 3,8,14
2 声音的特性 13.0(27.1%) 2,5,6,7,8,11
3 超声波与次声波 13.0(27.1%) 8,11,12,13
4 声音的产生 17.0(35.4%) 2,4,10,15,16
5 声音的传播 28.0(58.3%) 1,4,9,10,11,14,15,16
6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4.0(8.3%) 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