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
3.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
5.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学习目标
建康
南京
长安
西安
长
江
河
黄
渤
海
东
海
海
南
北
周
陈
隋
隋灭陈路线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定都长安,建立隋朝。
(1)过程:
(2)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1.隋朝建立:
(1)背景:
(2)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
秦朝 西晋 隋朝
一、隋的统一
公元580年春,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太后父亲的身份总理朝政,控制了北周最高军政大权。
(隋文帝)“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高祖纪》
3.隋文帝的统治: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创立三省六部制)
(1)隋文帝励精图治,勤勉治国;
(2)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
(隋文帝)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zè (太阳偏西)。 ——《旧唐书》
4.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相关史事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 40 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 18 米,最深的达 12 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
思考:隋炀帝真的为了看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江南之为国盛矣……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梁·沈约《宋书》
开运河是为了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隋文帝与独孤伽罗的次子。史书称其“美姿仪,少聪慧”。公元604年7月继位,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1)目的:
①加强南北交通【直接原因】
②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原因】
(2)时间:
605年起,陆续开凿
(3)人物:
隋炀帝
(4)历史地位: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一条:
二千:
三点:
四段:
五水:
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全长2700多千米
中心洛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概况: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否定
肯定
时间 河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8年 永济渠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6)影响:
①积极影响: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影响:
耗费国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夏商周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
科举制
(血缘/嫡长子)
(举荐/贤孝品行)
(门第/士族垄断)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下中、下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上上、上中、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理解?
(1)士族独占上品,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阶级矛盾加剧;不利于中央集权。
1.背景: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2.含义:
3.确立过程: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隋朝下令九品以上的地方官,都由中央任命,每年由吏部考核。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后又命各州每年送三人到中央参加考试。
——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思考:科举制和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1.选官的标准:
选官的标准从只注重门第(家族名望)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即凭才能做官;
2.选官的权力:
选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高门权贵的子弟:
寒门学子: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朝廷):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
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
失去选官的权力
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才
科举制对不同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1)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影响:
四、隋朝的灭亡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材料研读(P4)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营建东都洛阳
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
1.原因:
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②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三次出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③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1.原因:
(1)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直接原因: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结果: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3.启示:
①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得民心者得天下;
③统治者要历行节俭、体恤百姓;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秦、隋两朝的对比
比较项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统一意义
制度创新
伟大工程
灭亡原因
对后朝 的影响
二世而亡(15年)
二世而亡(38年)
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第一次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的分裂割据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长城、灵渠
大运河
暴政
暴政
为继之而来的西汉王朝提供借鉴,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及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为继之而来的唐朝提供借鉴,唐朝前期几位君主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
隋
朝
的
统
一
与
灭
亡
统一全国:589年,灭陈
建立与统一
建立:581年、杨坚、长安
注重学识考试选才
隋文帝
隋炀帝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度
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
开通大运河,沟通南北
繁荣
强盛
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暴政亡国(618年)
1.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有四个场景。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C.灭陈统一全国 D.下令在洛阳一带修建国家粮库
2.隋朝时期出现广建粮仓的现象,著名的粮仓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这反映出隋朝 ( )
A.政治安定 B.国家富足 C.吏治清明 D.以民为本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 )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B.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D.为了南粮北运
课堂练习
B
B
A
4.“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5.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 )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 )
A.隋炀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通
C.营建东都洛阳 D.农民起义的爆发
D
D
A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在中央和地方任高官。
材料二 科举制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门第; 材料二:才能。
(2)科举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也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平时吃饭穿衣服都很简朴,后妃也不许穿华丽的衣服。太子杨勇用金玉装饰自己的铠甲,文帝知道后严厉批评他:“自古以来的帝王,从没见过奢侈华贵而能长治久安的。你身为太子,应当以节俭为重。”
(1)隋文帝统治时期采取的哪些措施使国家出现了统一安定的局面 依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从隋文帝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学习:从隋文帝身上可以学到节俭的良好习惯。
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隋炀帝不恤民力,奢侈无度,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3)对比以上两则材料,你从隋朝的兴亡中认识到什么
认识: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