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乐府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认识木兰的形象。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朗读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而且学生大多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有所了解,对学生来说,在此前提下学习这样一首乐府诗歌,不论从学习兴趣、情感期待还是从基本方法上都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面对节奏感强的《木兰诗》,兴趣还是非常高的,比较喜欢诵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人物分析能力,应该能结合课文具体文字对人物进行评价。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把自己“浸泡”在作品氛围中,调动起体验和想象,理解诗句含义,寻找木兰的英雄气概。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 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按照木兰的行踪,寻找木兰的英雄气概究竟在哪里。
第一环节:学习导入:我的学生告诉我,说木兰是一个英雄。你认为是不是?那木兰的英雄气概究竟体现在哪里?咱们一起重走木兰走过的路,去发现一下真实的木兰。
第二环节:寻找木兰的行踪。按行踪寻找木兰的英雄气概。
1.在家里
(1)结合“唧唧复唧唧”和“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分析木兰的叹息声,体会木兰的矛盾心理。
(2)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句读出了什么?
师:我们读这句,哪些词重读?为什么?
生:重读“昨夜”“大”“十二”“卷卷”,读出前线战事吃紧。
师:木兰最终决定替父从军。思考体现了木兰的哪些品格。(坚定、孝顺、勇敢、有担当)
师小结:这个决定太难做出来了,在矛盾纠结中,最终是理智战胜了感情,木兰毅然选择替父从军。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们看看木兰,替父从军有可能是替父赴死,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正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吗?这是真英雄。
2.出征路上
(1)结合“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这句,让学生发现在重复的句式中,只变换了个别地点。学生读出路途远、晓行夜宿、行军速度快。
(2)师:我们来想象一下,木兰这样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子,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初次离家,且是奔赴战场,早晨辞别爹娘时会是什么心情?想一想,你独自出远门时的场景。
(3)教师创设情境,离家越来越远了。暮宿时,一天都在急速行军,木兰很累了。学生发现木兰辗转难眠,体会木兰心里在想什么。理解诗句“不闻爷娘唤女声”。
(4)师:耳边听到的是什么?为什么只听见黄河流水声和胡骑嘶鸣声?想想咱们在什么时候只能听见一种声音,别的声音听不到。小结:木兰一旦选择坚持前行,虽然有畏惧,仍然深入虎穴,义无反顾,奔赴战场,勇毅前行。这也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3.战场上
师:在军营中木兰又会面对怎样的环境挑战?为啥选择写夜晚军营的苦寒?理解环境的苦寒,体会木兰的品格。(刚强勇毅)
师:战场上刀光剑影,木兰又会面对怎样的危险?战争惨烈,旷日持久烘托出什么样的木兰?抓住“百战”“十年”这两个词语,理解战争惨烈悲壮和旷日持久,体会木兰的品格。(英勇善战)
小结:在艰苦环境中,木兰百炼成钢;在战争中,木兰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从中更体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4.朝堂上
(1)师:天子论功行赏,给予高官厚禄,想想自己会怎么做?
(2)师:木兰做出了与常人怎样不同的选择?(木兰淡泊名利,喜爱平凡生活。)
小结:面对可汗的丰厚赏赐,木兰毅然辞官还乡。木兰在高官厚禄面前低调转身,回归自我,是淡泊名利的女英雄。这也体现了大丈夫的另一个标准“富贵不能淫”。
5.回到家中
(1)师:她的家人又是怎样迎接英雄归来的?诗中表现了家人什么心情?家人隆重的迎接,体会全家对木兰的思念、敬重的情感。
(2)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征战沙场多年,回家的木兰是什么心情?哪些行动表现了她的心情?木兰回家的一系列动作,体会木兰恢复女儿装的喜悦心情。
(3)木兰做了什么?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对伙伴的坦言,看到坦荡真诚的木兰。小结:木兰荣归故里,欢欢喜喜回家,急急切切打扮,回到女儿最初的模样,过平凡的生活,这才是随心所愿。木兰也和《论语》中的颜回一样安贫乐道。这也表现了大丈夫的第三个标准“贫贱不能移”。
师总结:从每一幕场景中我们找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就表现在一次又一次超越常人的抉择中,每一次抉择都来源于她的勇敢和担当。这就是奇女子,这就是伟丈夫!师:看木兰的做法,总是让人出人意料。但是最终让人感到敬佩。这也就是他超越了那个时代。甚至超越了我们这个时代,让同时代的人。甚至我们这些后人,另眼相看。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第二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探究三”提出的问题。
2.假如要拍一部题为《木兰》的电影,请你设计一幅海报,你会选取《木兰诗》中的哪幅画面?为什么?
第三板块: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对木兰诗的学习,我们对乐府叙事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同学们课下自主阅读乐府双璧中另一璧《孔雀东南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