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983年开始,经过38年的建设和完善,在吉兰泰盐湖北部构建了“四带一体”的综合立体防护体系(图1)。2020年测得不同防护带内土壤养分均有增加(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带一体”的综合立体防护体系由北向南合理布局的是( )
A.流沙固阻带、防风阻沙带、封沙育草带、盐湖防护林带
B.流沙固阻带、封沙育草带、盐湖防护林带、防风阻沙带
C.流沙固阻带、封沙育草带、防风阻沙带、盐湖防护林带
D.防风阻沙带、流沙固阻带、封沙育草带、盐湖防护林带
2、关于不同防护带内土壤养分增加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湖防护林带的土壤养分增量在不同深度均为最大值
B.防风阻沙带的土壤养分增量均高于封沙育草带的增量
C.流沙固阻带与盐湖防护林带的土壤养分增量大体一致
D.不同防护带的土壤养分增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经过38年的营建,该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土壤养分增量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提供枯枝落叶少
B.土壤结构松散,持水能力差,不利于养分蓄积
C.盐湖土壤呈酸性,植物生长缓慢,养分积累少
D.围湖造田等不恰当的人类活动,消耗土壤养分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2003~2017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环境变量(以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研究变量)与经济变量(人均GDP)数据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03~2017年的人均GDP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质量开始好转的时间是( )
A.2005年 B.2007年 C.2010年 D.2017年
5、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质量转好的原因是( )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②资源消耗不断减少
③清洁生产技术进步
④废水等污染物排放不断减少
⑤环境保护趋于严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酒泉桥湾变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北部通道上的特高压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核心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输电通道输送的电力类型及桥湾变电站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分别是( )
A.核电:干旱,水资源短缺 B.火电:气候高寒,严重缺氧
C.风电:多大风,沙尘天气多 D.水电: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多
7、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
A.保护输入地的生态环境 B.促进资源产地的能源消费转型
C.促进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 D.促进资源同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治沙首选机械沙障(采用柴、草、树枝、黏土、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蔽物),而治沙种子萌发率被视为生物治沙的前提和保障。选取4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种子为对象,研究三种不同积雪覆盖条件(自然降雪、加倍降雪和去除积雪)对荒漠化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图为不同积雪覆盖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与室内萌发率比较图。萌发率是指萌发种子数和总种植种子数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研究人员进行多种积雪覆盖变化对照实验,最主要是考虑到当地( )
A.降雪年际变化大 B.降雪季节变化大
C.气温年际变化大 D.气温季节变化大
9、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若在该地选择人工种植方式治沙,应优先选择的植物种类是( )
A.白梭梭 B.心叶驼绒藜 C.刺沙蓬 D.雾冰藜
被称作陕西省“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
A.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
C.需修筑的隧道长 D.水源地污染严重
11、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B.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多 D.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莫高窟地区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的最大威胁。莫高窟山崖顶部是一片平坦的荒漠,自东向西为砾质戈壁带、沙地带。在沙地铺设砾石而成的人工戈壁,能有效减少沙尘在莫高窟崖顶的堆积。图为莫高窟地区综合防护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莫高息地区综合防护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方格固沙提高风沙流搬运沙尘能力
B.莫高窟地区风沙危害的主害风向是西风
C.沙漠铺设砾石降低了风沙流搬运沙尘的能力
D.窟区防护林带增加沙尘在莫高窟崖顶的侵蚀
13、“A”字形尼龙阻沙网治沙效果好的原因不包括( )
A.阻沙网可以截断部分来白鸣沙山的风沙
B.阻沙网的斜边栅栏具有导沙功能
C.阻沙网可以截留和吸收水分,有利于植被的恢复
D.平行横向栅栏具有阻拦戈壁就地起沙的作用
2023年4月12日,海口市举办“推动以竹代塑促进绿色消费”论坛,相关领导和嘉宾在讲话中指出,竹子韧性好、可塑性强,生长周期短,种植便捷化,具有替代塑料的天然优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在我国,大力发展“以竹代塑”的主要经济优势在于( )
A.南方竹林面积广大,原料丰富 B.竹制品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C.有竹制品制作使用的科技基础 D.国家大力推广,政策优势明显
15、大力推进“以竹代塑”,在生态保护上的益处是( )
A.减少植被砍伐和破坏 B.推进降碳减污和扩绿
C.支持和帮助乡村振兴 D.提高塑料制品的品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大同火山群是我国第四纪火山群之一。已知的有30多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和阳高县境内,火山活动过程中产生大量黑色的浮石(比重小能浮于水面),大约在十万年前黄土开始覆盖,大多火山在黄土之下,部分在外力作用下出露于地表。下图为大同地理示意图(左图)和大同火山岩出露图(右图)。
(1)推断浮石能浮于水面的原因并分析形成过程。
(2)描述火山岩出露的地质过程。
(3)据材料推测近十万年来火山结束喷发后至今当地气候总体变化趋势,并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其理由。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欧洲大陆的古冰盖开始消融,易北河在下游形成深切河谷。目前,易北河下游河谷已经成为北海近岸海域海底的水下峡谷,该处水下峡谷具备良好的沉积条件。图示意易北河流域的位置。
(1)分析末次冰期晚期易北河下游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
(2)与末次冰期相比,分析现今易北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及成因。
(3)推测易北河口的水下峡谷利于沉积的条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耕地压力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在满足粮食生产情况下耕地资源紧张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受粮农比(即粮食播种面积与农作物总面积的比值)、人均耕地、粮食单产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省素有中国“三大粮仓”之一的美称,其粮食安全问题对全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下图示意2020年江苏省耕地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其中苏北的淮安耕地压力指数最低。
(1)描述江苏省耕地压力的空间差异。
(2)分析淮安耕地压力指数最低的原因。
(3)简述江苏省为降低耕地压力,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粉笔制作过程是先将石膏等原料混合,加水调匀制成薄浆,然后迅速浇入金属模具各孔内,待凝固后拆开模具,取出粉笔露天晒干即成。
湖北应城盛产优质石膏。刘垸村(如图)是制作粉笔的专业村。20世纪50年代,刘垸村部分村民通过家庭作坊开始制作粉笔,利用农闲时间挑着担子、拉着板车到周边地区兜售。1988年,该村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文具品牌商和贸易商开展合作,开始大规模生产粉笔赚取加工费,生产粉笔的农户一度达到300多家,生产的教学粉笔行销全国。2016年7月,该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粉笔产业损失严重。近年来,该村逐步整合粉笔家庭作坊,建设大型粉笔厂,打造以生产销售为主、乡村旅游休闲体验为辅的粉笔特色小镇。
(1)说明20世纪50年代刘垸村粉笔生产采用家庭作坊的原因。
(2)分析1988年起刘垸村大规模生产粉笔的有利条件。
(3)推测对刘境村粉笔产业影响最大的水文灾害,并结合图文信息说明判断理由。
(4)简述粉笔特色小镇建设对刘垸村粉笔产业发展的影响。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纳特龙湖东非大裂谷底,是东非著名的浅水盐湖,湖水来自埃瓦索恩吉罗河和含丰富矿物质的温泉,其水温可达50℃。高盐碱湖水是大量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盐湖周边高度盐碱化的土壤以及湖面上挥发的有毒气体不适合大多数生物存活,却成为火烈鸟的“天堂”。火烈鸟在盐湖中部露出水面的高地建巢,每年有几十万只幼鸟在这里出生。
材料二:下图为纳特龙湖地理位置。
(1)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纳特龙湖湖水高盐碱度的原因。
(2)分析纳特龙湖有利于火烈鸟繁殖的条件。
(3)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人建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观鸟游客。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四带一体”的综合立体防护体系地处吉兰泰盐湖北部,因此紧挨着盐湖的是盐湖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位于最南端,而最外围应该多流沙,因此为流沙固阻带,封沙育草带主要是以草为主,结合图上信息可以得出防风阻沙带的表层养分增加量仅次于盐湖防护林带,且图上有一个防护林植被相对高大,故推测防风阻沙带里含有一些灌木,沙棘等植被。因此四带一体的防护林体系从北往南应该是流沙固阻带、封沙育草带、防风阻沙带、盐湖防护林带,故选C。
2、答案:D
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盐湖防护林带的土壤养分增量在20—40cm土层时比防风阻沙带的养分增加量要少,因此并不是均为最大值,A错。防风阻沙带的土壤养分增量在40—60cm土层时低于封沙育草带的土壤养分增量,B错。流沙固阻带的土壤养分增量在各土层明显低于盐湖防护林带的土壤养分增量,C错。从图上可以得出,各个防护带的土壤养分增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据图中纵坐标数字可知,经过38年的营建,各土层的养分增加量都比较小,但该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地表植被增多,提供枯枝落叶较38年前增加了很多,A错。该地土壤为风沙土,其土壤结构松散,持水能力差,不利于养分蓄积导致土壤养分积累少,B正确。盐湖土壤呈碱性,且该地建立防护林体系来保护盐湖,因此人类活动少。CD错。正确选B。
4、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以及图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曲线可知,2007年前,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呈增长趋势,2007年后,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环境质量开始好转,所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质量开始好转的时间是2007年,B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C
解析:图中人均GDP整体呈增长趋势,资源消耗增大,不会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洁生产技术进步,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政策对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趋于严格,所以环境质量转好,①③⑤正确,②错。资源的消耗增大,区域人口增长,废水等污染物排放不一定减少,但排放的标准提高,④错。故选C。
6、答案:C
解析:酒泉气候干早,河流径流量小,可排除水电,D错误;我国核电站分布多靠近东部能源市场,因此不可能是核电,A错误;由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可知,该通道输送的是清洁能源,可排除火电,B错误,酒泉气候干早,位于西北地区,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利用风能发电,但多大风和沙尘天气,不利于电站建设,C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时增加了资源输出地的收入,促进资源同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D正确。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可以促进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资源产地的能源消费转型、保护输入地的生态环境,但不是最重要的意义,ABC错误。故选D。
8、答案:A
解析:不同年份降雪量不同,地表积雪厚度差异大,春季融雪后土壤水分差异大,会影响到种子的萌发,研究人员进行种子萌发率研究时,进行多种积雪厚度对照试验才能更清楚的了解不同情形下种子萌发率的差异,A对,C错: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后种子萌发与其他季节的热量、水分条件无关,B、D错。故选A。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白梭梭、心叶驼绒藜、刺沙蓬和雾冰藜,在三种不同积雪覆盖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较高,但与自然降雪相比,只有刺沙蓬、心叶驼绒藜在去雪处理后种子萌发率上升。治沙不但要考虑种子萌发率还需要考虑全球变暖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整体降雪量下降,而刺沙蓬去雪处理后种子萌发率最高,C对,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水工程的劣势。汉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汉江径流量丰富,水源地可调水量充足;调水线路主要在秦岭南侧,气候湿润,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量较小;汉江水源地工业较少,污染小;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为秦岭,引汉济渭工程需凿通秦岭,工程量大。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调水工程的影响。引汉济渭工程只能缓解渭河平原水资源紧张状况,而不能解决缺水问题;从汉江引来的水可能使渭河平原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土壤盐碱化;武功段在渭河的中游河段,引汉济渭工程是调水入渭河下游,故对武功的径流量没有影响;引汉济渭工程缓解了渭河流城缺水的状况,可以有效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12、答案:B
解析:草方格固沙可降低风沙流搬运沙尘能力,A错误;由材料可知,莫高窟地区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的最大威胁,说明风沙流来自莫高窟地区西侧鸣沙山,可推测莫高窟地区风沙危害的主害风向是西风,B正确;搬运沙尘的能力由风速决定,铺设砾石减弱的是起沙量,没有降低风沙流搬运沙尘的能力,C错误;窟区防护林带可以降低沙尘在莫高窟崖顶的侵蚀,D错误。故选B。
13、答案:C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莫高窟地区风沙危害的主害风向是西风,“A”字形顶点指向西,尼龙阻沙网可以在主风向上截断部分鸣沙山的沙源,起到阻沙作用,A正确,不符合题意;“A”字形两个斜边与主导风有较大的交角,斜边栅栏具有导沙功能,可以减少风沙对莫高窟的影响,B正确,不符合题意;“A”字形尼龙阻沙网内没有植被生长,C错误,符合题意;平行横向栅栏与西风基本垂直,具有阻拦戈壁就地起沙的作用,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我国南方大片竹林为“以竹代塑”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材料,为产业提供稳定的条件,A正确;竹制品多以手工制作为主,相比机械化规模生产的塑料制品不一定价格便宜,B错误;有竹制品制作使用的科技基础、国家大力推广的政策优势均不是经济优势,CD错误。故选A。
15、答案:B
解析:“以竹代塑”可以促进竹林大片发展,扩大植被面积,减少塑料使用,节省能源资源,推进降碳减污和扩绿,B正确;”以竹代塑“需要砍伐大量竹林,A错误;支持和帮助乡村振兴、提高塑料制品的品质并非是生态保护上的益处,CD错误。故选B。
16、答案:(1)浮石内部有大量气孔,重量轻,所以能浮于水面;由于岩浆中含有大量挥发性气体,火山喷发过程中,大量气体散逸出来,岩浆冷却快,产生大量气孔。
(2)地质时期,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结形成火山岩;火山喷发后,风力沉积形成大量黄土掩埋火山;后经流水侵蚀导致部分火山岩出露。
(3)气候变化:先变为冷干后变为暖湿(或先变干后变湿);原因:火山结束喷发后有大量黄土覆盖,说明此时外力作用以风力沉积为主(西北季风从西北内陆带来大量黄土沉积),此时气候以冷干为主,所以气候先变为冷干;现在有部分火山出露,说明黄土沉积后,流水侵蚀作用强,此时气候为暖湿,所以气候后变为暖湿。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山活动过程中产生大量黑色的浮石为玄武岩,内部有大量气孔,重量轻,所以能浮于水面;由于岩浆从地下喷涌出地表后,由于受到压力相比起地下已经大大减少,岩浆中的气体成分扩散逃逸,所以冷却形成的岩石一般有小气孔,密度也较小。
(2)火山岩石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由岩浆的冷却和结晶过程形成的,地质时期,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结形成火山岩;由于外力作用的原因,十万年的时间,风力沉积,黄土开始覆盖,大多火山在黄土之下,部分在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出露于地表。
(3)气候变化:先变为冷干后变为暖湿(或先变干后变湿)。
原因:火山结束喷发后西北季风从西北内陆带来大量黄土沉积,说明此时外力作用以风力沉积为主,来自西北内陆的风以冷干为主,所以此时气候以冷干为主,所以气候先变为冷干;现在有部分火山出露,说明黄土沉积后,流水侵蚀作用强,空气湿度也在增大,同时火山灰作为养料,区域原本受创的植被也在恢复,此时气候为暖湿,所以气候后变为暖湿。
17、答案:(1)末次冰期晚期,随着气温升高,欧洲大陆古冰盖刚开始消融;由于当时海平面仍处于较低位置,河流下游落差大,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形成深切河谷。
(2)末次冰期易北河的补给由雨水和冰雪融水组成;受冰雪融水补给的影响,河流春汛、夏汛明显;现今易北河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全年较均匀)流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3)水下峡谷位居易北河入海口处,河流带来了丰富的沉积物;加上其地处浅海大陆架,水浅浪小,泥沙容易持续沉积。
解析:(1)深切河谷是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流水下切侵蚀的强弱与流量、流速有关,说明当时易北河流量大、流速快。末次冰期晚期,随着气温升高,欧洲大陆古冰盖刚开始消融,易北河流量加大;此时气温仍较低,两极及高纬高山地区冰川储量仍较大,当时海平面仍处于较低位置,使得河流下游落差大,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形成深切河谷。
(2)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形式有关,因此本小题主要从易北河的补给类型进行分析。末次冰期,冰川开始消融,易北河的补给由雨水和冰雪融水组成;受冰雪融水补给的影响,河流春汛、夏汛明显;现今冰川已消退,易北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易北河流域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全年较均匀,)流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3)流水沉积是指流水搬运的物质,遇到障碍或者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物质逐渐沉积。利于沉积的条件主要从物源、流速、沉积环境稳定等角度进行分析。水下峡谷位居易北河入海口处,易北河从陆地带来了丰富的沉积物;水下峡谷地处浅海大陆架,水浅浪小,流速减慢,利于物质沉积;因水浅浪小,不易受风浪、海浪的侵蚀,泥沙容易持续沉积。
18、答案:(1)全省耕地压力空间差异大;总的来说,由南向北压力降低;苏南压力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低。
(2)苏北地区的淮安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耕地挤占较少;外出务工人员多,常住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大;农业科技水平高,土壤深厚肥沃,水热充足,粮食单产高。
(3)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耕地面积;明确耕地用途,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适当提高粮农比;提高复种指数。
解析:(1)据图可知,江苏省耕地压力指数从小于0.60到大于1.21.差异大;压力指数从南向北减小;苏南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小。
(2)耕地压力指数受多种因素影响。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低,且江苏因农业发展条件较好被称为粮仓,粮食播种面积较大,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适宜,土壤深厚肥沃,农业科技水平高,粮食单产高。
(3)江苏省降低耕地压力主要从影响耕地压力指数的因素,粮农比、人均耕地、粮食单产等方面阐述。从人均耕地来说,要注意人口数量的问题,还要保证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适当提高粮农比和复种指数等等。
19、答案:(1)生产过程简单,技术门槛低;销售范围较小,市场需求有限,生产时间灵活,可兼顾农事活动。
(2)位于石膏产区,原料丰富;发展较早,有大量熟练、廉价的劳动力;距火车站、国道近,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3)洪涝。理由:该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图示地区河道弯曲,而道路笔直,说明该地区地形平坦;该村位于河流凹岸,暴雨期易受洪涝影响。
(4)利于打造品牌,开展规模化营销,提高利润;利于改进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利于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利于提高产业抗灾能力,稳定生产。
解析:(1)20世纪50年代刘垸村粉笔生产采用家庭作坊的原因应从技术要求、市场、灵活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1988年起刘垸村大规模生产粉笔的有利条件应从原料、劳动力、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3)对刘垸村粉笔产业影响最大的水文灾害应结合图文信息进行推测并说明判断理由。
(4)粉笔特色小镇建设对刘垸村粉笔产业发展的影响应从品牌、规模、成本、创新、抗灾等方面进行归纳叙述。
20、答案:(1)火山灰和火山熔岩被风化侵蚀,随地表径流汇入湖泊,增加盐碱物质;富含矿物的温泉从地下带来大量的矿物质进入湖泊;火山温泉使湖水水温升高,加上湖泊地处热带,湖水蒸发旺盛,使水体中的盐碱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该湖为内流湖,没有外泄通道,盐碱物质难以排出。
(2)盐湖盛产藻类,食物充足;湖中滩涂裸露,为火烈鸟提供筑巢地;湖水浅,便于小火烈鸟觅食;有毒湖水阻挡天敌,提供了安全的屏障。
(3)赞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不赞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观鸟为新型旅游形式,吸引的游客数量有限;可能破坏鸟类生存环境;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
解析:(1)从河流补给和地表径流的角度来看,纳特龙湖是一个依靠周边河流及火山温泉补给的内流湖,盐碱物质随地表水、火山温泉等汇入湖泊;火山温泉使湖水水温升高,从蒸发的角度来看,该地地处热带,蒸发旺盛,使水体中的盐碱物质浓度不断升高;从排水的角度来看,该湖为内流湖,没有外泄通道,盐碱物质难以排出等使得湖水盐碱度高,盐分不断在湖泊中富集,湖水盐碱度高。
(2)读材料“小火烈鸟主要栖息在咸水湖泊、沼泽等浅水地带,并以水中藻类为食”、“高盐碱湖水是一些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可知,该湖水盐碱度高,盛产藻类,给小火烈鸟提供充足的食物;“旱季时,湖泊有60%—70%的面积干涸,成为一个个互不相连的水洼”,湖中滩涂裸露,为小火烈鸟提供理想的栖息地。“湖水有高盐碱、高毒性的特点”,周围高盐高碱的环境,阻挡肉食动物,没有天敌,生长环境安全。
(3)评价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理由支持观点;可从当地旅游业的开发条件和影响两方面分析,有利开发条件和对当地有利影响为支持理由;不利的开发条件和对当地不利影响为不支持的理由。若赞同,理由是当地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交通、住宿、餐饮设施,可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劳动力就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赞同理由是: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当地经济不发达;观鸟为新型旅游形式,吸引的游客数量有限,市场不大;大规模开发,会破坏环境,可能破坏鸟类生存环境;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市场距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