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_平面镜(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_平面镜(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7 09:2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专练]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寒假预习专题:平面镜
一、单选题
1.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大小不变,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2.我们都知道猴子不能捞起水中的“月亮”,关于水中“月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缩小的虚像
B.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大于井的深度
C.水中的月亮是缩小的实像
D.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的深度
3.如图是通过车内后视镜(平面镜)观察到后方汽车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看到的汽车的像是实像
B.该后视镜对光线不会产生会聚作用
C.当后方车靠近时该后视镜中的像会变大
D.能从后视镜观察后方汽车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4.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她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5.如图,交于P点的三条光线a、b、c.在交点P前放置一平面镜,有关三条反射光线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同一点
B.三条反射光线可能会发散
C.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P点
D.三条反射光线是否相交由镜面角度决定
6.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  )
A. B.
C. D.
7.小科在寒假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平面镜》,深刻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厚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把蜡烛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D.镜子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只正在燃烧的蜡烛
8.耳、鼻、喉科医生在诊病时经常要戴额镜,额镜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群明湖畔的北京冬奥会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以敦煌飞天壁画为设计灵感,主体就像”飞天”的飘带,这是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比赛的场地。跳台高60m,全长164m。请回答:
(1)平静的群明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飞天”飘带是由于光的   (填 “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
(2)地面上跳台最高点与其对应湖面下跳台”最高点”的距离为   m。
10.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平面镜前立有一硬杆。
(1)画出硬杆顶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
(2)若杆在2 s内右移1 m,杆移动的速度是   m/s,杆的像相对镜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移动时,杆的像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如图是小宁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则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   ,小宁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   m.
12.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填 “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3)若光斑B向左移动,说明水位_   (填“上升”或“下降”)了 。
13.如图,0.7m高的卡通狗坐在平面镜前0.2m处,它在镜中的像与它之间距离是   m。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它   (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若将平面镜绕固定点O向右缓慢翻转90°,此过程中,卡通狗鼻尖A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 到O点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或“先变大后变小”)。
14.小敏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离他自己在镜中的像   m,当她慢慢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小丽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图   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正确做完某次实验后,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正确的是   。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四、解答题
16.如图甲所示,是小姚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姚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姚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17.
(1)如图所示,A′B′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如图所示,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平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物距减小,根据“物像等距”可知,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减小,那么像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减小。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像的大小始终等于人的大小,即保持不变,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则水中的“月亮”是天空月亮在水中平面镜成像。
AC.水中的月亮是等大的虚像,故A、C错误;
BD.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空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判断。
【解答】A.所看到的汽车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该后视镜为平面镜,对光线不会产生会聚作用,故B正确;
C.当后方车靠近时该后视镜中的像始终等于车的大小,即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能从后视镜观察后方汽车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而反射光线必须借助法线和入射光线才能找到,据此确定作图步骤的先后顺序即可。
【解答】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她作图的步骤有: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那么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④。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 先画出点P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P′,假设该点有一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P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分析。
【解答】如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在P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先画出点P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P′,假设该点有一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P点。连接发光点和入射点,可得相应的入射光线,根据光路是可逆 的,原来三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P'。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反射定律和作图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OC为反射光线,但是它的箭头方向弄反了,故A错误;
B.OC为反射光线,但是它的没有箭头,故B错误;
C.首先通过发光点S作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另一侧找到像点S,接下来连接S'O并延长,镜面外OC就是对应的反射光线,且箭头方向正确,故C正确;
D.S'O在平面镜以内,不是实际的光线,应该用虚线,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2、实验中用较厚的玻璃板会使蜡烛成两个像,一般用薄一点的玻璃板;
3、玻璃板一般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可以使蜡烛与像完全重合。
【解答】A、 为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厚的玻璃板 ,错误,应该用较薄的玻璃板,A错误;
B、 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可以使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方便实验,B正确;
C、 把蜡烛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错误,像应该也是面镜,C错误;
D、 镜子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只正在燃烧的蜡烛 ,是燃烧蜡烛的虚像,D错误。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
【解析】【分析】凹面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耳、鼻、喉科医生在诊病时经常要戴额镜,利用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可以将外面的光线反射进入被检查位置,使里面更明亮,看起来更清晰,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1)反射
(2)120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等大的虚像,2、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1)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飞天”飘带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跳台高60m,说明跳台最高点到镜面的距离为60m,根据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湖面下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60m,因此地面上跳台最高点与其对应湖面下跳台”最高点”的距离为60m+60m=120m
故答案为(1)反射 (2)120
10.【答案】(1)
(2)0.5;左;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
(2)根据公式计算杆移动的速度。根据“物像等距”判断像距的变化,进而判断像的运动方向。根据“物像等大”分析像的大小变化。
【解答】(1)首先通过A点做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镜面左侧找到像点A' 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若杆在2 s内右移1 m,杆移动的速度是。杆向右移动,那么物距变大,根据“物像等距”可知,此时像距增大,即杆的像向左移动。根据“物像等大”可知,此时杆的像大小会不变。
11.【答案】上;0.6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物像等距”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左右颠倒而上下不变。因为视力表中的符号开口向上,因此平面镜中的像也是开口向上。
(2)根据图片可知,平面镜到人的距离为2.2m,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人的距离为5m,那么像到平面及的距离为:5m-2.2m=2.8m。根据“物像等距”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8m,则L=2.8m-2.2m=0.6m。
12.【答案】(1)虚
(2)6
(3)上升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计算;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作图即可。
【解答】(1)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则A点在水中成的像是虚像;
(2)A点与水面像距3m,根据“物像等距”可知,它的像A'到水面的距离也是3m,则A与A'的距离为:3m+3m=6m;
(3)如下图所示,若光斑B向左移动,说明水位上升。
13.【答案】0.4;能;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物像等距”的规律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和特点判断;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
【解答】(1)由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当卡通狗到镜面的距离为0.2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0.2m,它在镜中的像与它之间距离是0.20m+0.2m=0.4m;
(2)由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所以在镜面后放置物体不能阻挡反射光线的传播的,故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3)将平面镜绕O点向右旋转90°的过程中,卡通狗的鼻尖A点与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始终关于平面镜对称。而O点在平面镜上,则AA'的连线、AO和A'O恰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可知,A'O始终等于AO,因此鼻尖A到O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14.【答案】3;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1)小敏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小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就是1.5m,那么他和像之间的距离为:1.5m+1.5m=3m;
(2)小敏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他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因此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15.【答案】(1)乙
(2)C;相等;等于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
(2)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如下:
则图乙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故选C;
②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6.【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虽然成像没有平面镜清晰,但是透过它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通过移动这支蜡烛便于确定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
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蜡烛发出的光会发生两次反射而形成两个像。玻璃板的厚度越大,则这两个像的距离越大,对于寻找像的位置会产生干扰。
(2)所谓重合,即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连线垂直”分析解答。
【解答】(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较薄的,即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小姚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
(3)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姚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
17.【答案】(1)
(2)如答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
(2)小女孩要看到硬币的像,那么反射光线肯定经过小女孩的眼睛。硬币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进入小女孩眼睛的那条反射光线肯定也经过像点,据此找到入射点,最终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解答】(1)在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二者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此平面镜就是物像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①连接AA',找到这条线段的中点;
②连接BB',再找到这条线段的中点;
③将得到的两个中点连接并向两端延长,这就是镜面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①通过硬币A点作镜面的垂线,在镜面另一侧根据“物像等距”找到硬币的像A'的位置;
②连接A'和小女孩的眼睛,与镜面相交于O点,这就是入射点;
③连接AO,这就是入射光线,而O点与女孩眼睛的连线就是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61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4.0(39.3%)
主观题(占比) 37.0(60.7%)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8.8%)
主观题(占比) 7(41.2%)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6(35.3%) 27.0(44.3%)
解答题 2(11.8%) 14.0(23.0%)
实验探究题 1(5.9%) 4.0(6.6%)
单选题 8(47.1%) 16.0(26.2%)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43.0(70.5%) 1,2,3,7,9,10,11,12,13,14,15,16
2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26.0(42.6%) 4,5,6,7,10,17
3 凸面镜和凹面镜 2.0(3.3%) 8
4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3.0(4.9%) 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