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二 非选择题攻略(6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题型二 非选择题攻略(6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17:33:44

文档简介

技法3 原因措施类
[试题特征]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最直接的题型就是分析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方法措施。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是“分析××地理现象(自然或社会)的原因”“分析××地理事物成因”“简述……措施”“提出……建议”等。
[解题方法] 1.原因类
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阐释”还是“指出”等,并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①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②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
第三步,简洁准确作答。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2.措施类
措施类题目常用措施、建议、方向、方法等词语,做题时不可拘泥于已有的知识储备,出题人会在图像、表格、文字材料、题干中给出相关信息,注意提取信息。
第一步,找到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步,根据主要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2022·广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 605.2 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 430人,常住人口2 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8分)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8分)
[技法点拨] 该题以岭南某城市边缘某村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冲突特征及成因机制,提出城乡统筹与空间协调发展路径。
1.(2023·江苏盐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道宁盆地位于湖南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有近500个古村落密集分布于此。盆地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道宁盆地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材料二 道宁盆地先辈们在建造住宅时,选择了“靠山而处,择水而居”的理念,民居多采用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做法来适应当地的气候,是人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宝地。
材料三 道宁盆地位置图和当地古宅天井景观图。
(1)分析道宁盆地古村落形成且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原因。(6分)
(2)试从通风、排蓄水、采光方面分析古宅的天井如何调节局地小气候。(6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古村落的保护措施。(8分)
2.(2023·江苏苏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花生属喜温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以耕作层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最为适宜。河南花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由于品种突破,产量连年增长。
材料二 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23日12时,河南省此次暴雨农作物受灾面积44 20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并导致51人遇难。
材料三 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郑州此次洪灾发生的原因。(6分)
(2)从社会经济因素角度分析河南花生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6分)
(3)试从防灾减灾角度提出河南省农业抗洪涝的措施。(6分)技法1 分布特征类
典例印证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技法应用
1.(1)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岩浆沿板块裂隙喷发,遇海水冷凝形成海岭;火山继续喷发,海岭出露海面,形成岛屿。
(2)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岛屿南(西南)侧和岛屿高海拔地区。成因: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利于冰川形成;岛屿南侧是西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3)苔原。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西风影响,地表风力强,降水较丰富;多冻土,土壤贫瘠;湿冷、多风的环境,形成苔原。
2.(1)纬度位置(或热量)、海拔(或地形)。
(2)特征:树叶变绿日期等值线大致呈纬向分布(或树叶由南向北依次变绿)。
原因: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气温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递减;太阳直射点位置由南向北推进,气温也随之由南向北逐渐上升。
(3)海拔。甲地位于华北平原,海拔低,旬平均气温先达到5 ℃及以上,树叶变绿较早;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海拔高,旬平均气温达到5 ℃及以上日期较晚,树叶变绿较晚。
技法2 过程分析类
典例印证
(1)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沉积;地壳断裂抬升。
(2)科拉林地垒两侧的河流原为同一水系,随着地垒的抬升,原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新的分水岭,原河道的一段废弃成为古河道;分水岭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断层线发育新的河流;分水岭以东形成断陷盆地,积水形成乔治湖,泰勒斯溪等河流汇入湖泊。
(3)主要通过湖盆边缘出露的含水层补给;补给量小,变化大。
技法应用
1.(1)藻类;无脊椎动物;鱼类。
(2)由于古长江东支溯源侵蚀;河流切穿分水岭;袭夺了川江,川江改向东流,两河贯通。
(3)有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深厚海相沉积地层,可能蕴藏油气资源;中生代为重要成煤时期,有中生代到新生代的陆相地层,可能蕴藏煤炭资源;沉积层巨厚,矿产储量丰富且储存条件优越。
2.(1)北川-映秀断裂带由于地势较低,地表水易在此汇聚成河流;古都坝河走向和北川-映秀断裂带走向一致,且有相交地段,因此古都坝河极易沿北川-映秀断裂带形成河道,最终造成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
(2)曲山至黄家坝河段流向发生转变。通口河发生溯源侵蚀,最终切穿分水岭,通口河和古都坝河相通形成新的水系,且由于擂鼓附近地壳断裂抬升,导致黄家坝河床海拔较擂鼓低,古湔江转而流向海拔更低的黄家坝,最终使曲山至黄家坝河段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北。
(3)利:青莲地区水量加大,水源增多,更有利于农业发展;水量加大,水位上升,利于该地内河航运的发展。
弊:水量加大,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技法3 原因措施类
典例印证
(1)为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宿、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本大题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1)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新建的度假村和外来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2)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重工业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务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3)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整合本村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的需要。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住宿、餐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可以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该村落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配合外来企业发展物流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企业可以开展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技法应用
1.(1)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河流众多;农耕发达;周围高山阻隔,对外交通不便,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2)天井与廊道构成环流系统,利于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天井里排水沟、蓄水池利于排水和调节湿度,兼有防火功能;增加采光面积,改善采光条件。
(3)完善古村落旅游基础设施,整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古建筑的维护,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严禁过度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将重点传统古村落纳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宣传,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
2.(1)夏季风影响,降水多;西部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快;东部地形平坦,排水速度慢;城市大量路面硬化,排水系统建设落后,下渗速度慢。
(2)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农业科技投入增加,良种培育。
(3)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放水腾库工作,提高防洪能力;修建防水堤坝;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及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排水降渍(或者清理疏通排水沟渠,确保排水通畅)。
技法4 区位评价类
典例印证
(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本大题答案仅供参考)
技法应用
1.(1)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临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临近村庄,便于田间管理;海拔较低,便于耕作。
(2)调节气候,为村庄营造冬暖夏凉的环境;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为村庄提供稳定优质的水源;净化空气,改善村庄空气质量。
(3)延长竹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对竹田景观和农田的保护。
2.(1)位于海港城市开普敦附近,临近重要国际航线,海陆交通便捷;大城市附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社会)协作条件好;国家政策支持(或土地价格较低,投资成本较低)。
(2)通过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本土化研发有利于精准把握市场;加强各项服务有利于拓展营销;全产业链生产扎根本土,有利于培育市场,更易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通过大型完整的汽车基地建设,为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3)有利于当地引进投资,创造就业,增加出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技法5 地理实践类
典例印证
(1)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2)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环境质量好。
(3)绘图(见下图)。
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技法应用
1.(1)相同:河流数目多;河流短小(流程较短)。
不同:哈得孙湾水系呈向心状,拉布拉多半岛水系呈放射状。
(2)第四纪冰期时,冰川强烈刨蚀(侵蚀)形成湖盆;冰期结束后,冰川融化,积水成湖。
(3)
夏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表层水温较高,适宜鱼类聚集;气温较高,适宜户外活动;白昼时间长,便于灵活安排垂钓时间。
2.(1)处于稳流槽下方可以获得缓慢、稳定的坡面径流;放在土槽的上方可以用来模拟坡面径流对下方土壤的侵蚀。
(2)产流率和产沙率较高;产流率变化幅度较小;产流率和产沙率大体呈正相关。
原因:冻结坡面初始土壤的含水率较高;有结冰层,地表径流下渗少;冻融作用导致土壤稳定性降低,土壤易被侵蚀。
(3)春季。修建排水沟;加固坡面;平整坡地;植树种草。
技法6 主题论述类
典例印证
(1)15.8(或-15.8)。
(2)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 (1)碳排放量差值=(16.7+32.7+2.7)-(23.8+7.9+11.1+2.6-9.1)=15.8。(2)①减少碳排放、碳中和、碳达峰等。②答湿地的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防洪抗旱、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直接答有利于生态,有利于生态安全也给分。③危及水资源安全(短期),有利于水资源安全(长期)。④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减少,危及粮食安全。再通过其他措施如提高其他地区粮食产量或利用湿地渔业资源等来保障国家安全。
技法应用
1.(1)增大土壤孔隙,减轻土壤盐渍化;使土质疏松,有利于改善盐碱土硬化板结;灌丛植被的枯枝落叶在灌丛沙堆表面长期积累,会使沙子挟带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2)使固定沙丘活化,土壤风蚀强度增大,土地沙漠化程度加剧;灌丛沙堆数量急剧减少,植被退化显著,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河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灌丛沙堆有利于防风固沙(防止土地荒漠化),起到生态屏障作用,保障生态安全;保护灌丛沙堆从近期上看不利于增加耕地面积、改良土壤,使粮食产量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减轻土地退化,保护耕地,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2.(1)板块相向运动使海洋消失,形成陆地;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加速碰撞,陆地剧烈抬升形成青藏高原。
(2)山脉隆起阻挡水汽的进入;古湖区域的气候变得干旱少雨。
(3)周边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湖底,形成沉积层;山脉加速抬升,湖泊干涸,湖底出露,形成札达盆地;象泉河水及短促夏季降水冲刷土层,沉积层被切割、侵蚀形成土林。
(4)观点A:该区域土层以河湖相沉积为主,质地软,容易遭受侵蚀;该区域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风力大,风蚀作用强。
或观点B:札达盆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流水侵蚀作用总体较弱;盆地及其周边植被不发育,土林很少遭受植物根劈作用的破坏;地处干旱区,人类活动较少;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了对土林的保护。技法4 区位评价类
[试题特征] 区位条件评价的设问形式多为“分析某地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区位条件”“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一般有三类:直接评价、给出限制条件进行评价、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
[解题方法]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①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从多角度分析,如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角度分析;③注意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除此之外,解答分析评价类设问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材料信息,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组织答案时突出“关键词”。
(2022·湖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4分)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6分)
[技法点拨] 注意第(1)题的限定条件是“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自然条件可从地形和气候等角度解释。
1.(2023·江苏南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潭阳地处韩国西南部,村庄依竹林而建,得益于竹林的庇护,村民居住舒适安逸。潭阳传统竹林耕作系统采用多层生产模式,竹林与农田共同构成了整体景观。下图为潭阳竹田农业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竹制工艺品长期以来是潭阳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20世纪末期,由于市场对竹产品需求的增长,竹林迅速向周围扩张。为保护农业文化景观,村庄进行产业转型,发展竹保健品、竹工艺品等精品制造和乡村旅游接待。近年来,竹林面积保持稳定,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1)简述潭阳竹田农业系统中水稻田布局的有利条件。(6分)
(2)简析竹林对村庄人居环境的调节作用。(6分)
(3)说明该村实施竹产业转型对当地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分)
2.(2023·福建龙岩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南非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家,吸引大量的中国品牌企业合作投资。2016年,中国与南非最大的合作项目——某品牌汽车集团南非工厂在南非首个经济特区库哈开发区动工建设,着力打造成为立足南非、辐射非洲大陆的海外制造中心。该南非工厂是涵盖汽车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生产基地,计划实现60%的零部件本地化供应,周围聚集了多家国际知名车企。H南非工业园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代表性项目,其中有南非40年来中资企业投资额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工厂。下图为南非区域示意图。
(1)简析H南非工业园选址的主要优势条件。(6分)
(2)分析该品牌汽车集团南非工厂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8分)
(3)说明当地从中国汽车、家电等产业投资中获得的经济效益。(4分)技法1 分布特征类
[试题特征] 关于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根据地理事物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
[解题方法] 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先“总” 首先描述整体分布特征(如分散、集中、均匀、不均等),或描述点状事物分布的形状(如呈环状、线状、条带状、串珠状等)
后“分” 然后局部分述。 ①“点”没有大小差异:可为“位置+数量、疏密”,如××方位分布密集或沿××(如交通线)分布;也可为数量或空间的变化,如由××方位向××方位增多。 ②“点”有大小之分:描述大小、等级的分布差异,如小城市分布在大城市周围,或者污染重的工厂主要分布在××方向
再“极值” 最后描述极值区域,如××方位分布最多(最集中),××方位分布最少
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位置+变化 由××方位向××方位增加(或减少)
位置+走向 ××方向延伸,与××(海岸线、纬线、等高线)平行 (××参照物即影响等值线的因素)
位置+延伸
位置+疏密 ××方向密集(稀疏)
位置+极值 ××方向数值最高(低)(极值是图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3.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积大小及变化 面积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变大还是变小
空间范围的形状 呈现××形状(环状、半环状、带状等)
分布位置及变化 分布在××方位;沿××(如河流、海岸线、铁路线)分布;向××方位扩展
空间格局及变化 集中成片或碎片化严重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技法点拨] 第(1)题考查学生根据地图信息对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变化的特点进行归纳的能力。时间演变重在描述大熊猫栖息地分布的面积大小变化及扩展或收缩方向上的变化趋势;而空间分布则重在就某一具体的时期,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空间形态特征。答题过程关键要抓住图中代表不同时期栖息地范围的“面积大小”和“形态特征”。按照这样的思路,结合材料图提供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归纳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2023·江苏南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央部分的海岭上,岛上分布着大小火山130多座,四分之三土地是高原,沿海有狭小平原,年平均降水量533 mm,7月均温10 ℃,夏季短暂。冰岛约有11%的陆地被冰川覆盖,因多冰川和火山被称为“冰与火之岛”。
材料二 下图为冰岛地形图。
(1)简述冰岛形成过程。(6分)
(2)描述冰岛冰原空间分布特征并简析原因。(6分)
(3)推测冰岛地带性植被类型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解释形成原因。(8分)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为2021年我国部分地区树叶变绿日期等值线图。一般当旬平均气温稳定超过5 ℃时,杨树、柳树、桃树、槐树等落叶乔木就会陆续长出绿色的叶子。
(1)指出影响我国各地落叶乔木树叶变绿日期不同的主要因素。(2分)
(2)归纳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树叶变绿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3)简述甲、乙两地区树叶变绿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5分)技法5 地理实践类
[试题特征] 该类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主要题型有研学旅行、地理实验、作图等。
[解题方法] 1.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类试题一般选择具体的区域,通过研学探究发现区域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设计题目,学生在分析题目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思考当地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演化过程,人类生产活动的条件、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等。
2.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是演示和模拟地理现象的直接途径。在解答地理实验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该实验涉及哪个地理原理或规律;其次是分析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方案、实验器材选择的合理性,分析实验原理,理解地理原理或规律的形成过程;最后调动、运用所学原理和规律解释地理现象,注意使用科学、规范、严谨、简练的地理术语。
3.作图
地理作图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根据地理事物形成过程画出过程示意图,根据地理数据画出坐标图、统计图,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画出地形剖面示意图或河流流向,根据地球运动规律画出光照图、昼夜分布图或正午太阳高度及影子朝向示意图等。解答该类试题要熟悉各类图表的绘制方法,画图时要注意抓住主题,厘清构图要素(箭头指向、曲线变化、空间变化、阶段划分等),准确描绘变化特点。
(2021·北京地理)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 700 m3、12 500 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5分)
任务二 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 000~1 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4分)
任务三 分析梯田减沙效益
下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沙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3)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6分)
[技法点拨] 该题以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为情境,考查学生的绘图能力及灵活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农产品品质优良的条件等能力。
1.(2023·江苏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哈得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曾是第四纪冰川分布的中心,拉布拉多半岛位于哈得孙湾的东部。
材料二 加拿大河湖众多,大奴湖是加拿大第二大湖,湖中鱼类资源丰富,多鳟鱼和白鱼,其生存临界水温为0~24 ℃,最适宜生存水温为16~18 ℃,是著名的垂钓胜地。
材料三 下图为北美部分地区水系图。
(1)比较哈得孙湾水系和拉布拉多半岛水系特征的异同点。(8分)
(2)推测大奴湖的形成过程。(4分)
(3)在下图中绘制夏至日大奴湖垂钓地点(62°26′N,110°W)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并标注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分析游客多选择夏季垂钓的理由。(8分)
2.(2023·福建厦门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为了探究我国黄土丘陵区在冻融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机理,在室内进行了模拟冻融侵蚀实验。下图为室内模拟冻融侵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的水槽用于模拟径流坡面,土槽用于模拟黄土坡面,土槽内可根据实验的需要放置未结冰的黄土或冷冻结冰的黄土。下表为实验主要参数设定。
坡面类型 流量/(L·min-1) 产流历时/ min 初始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g·cm-3)
未冻坡面 1 15 15.78 1.27
冻结坡面 1 15 16.19 1.22
材料二 下图为未冻坡面和冻结坡面的产流率与产沙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1)说明实验装置中水槽位置设置的合理性。(4分)
(2)与未冻坡面相比,简述冻结坡面产流率和产沙率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3)结合实验,推测我国黄土丘陵区冻融侵蚀较为严重的季节并提出防治措施。(4分)技法6 主题论述类
[试题特征] 该类试题是对某一地理问题进行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的论证和阐释,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深层次探究,考查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素养以及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较传统的设问形式,如“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这种设问往往是提供两个完全对立的观点,答题时只需抓住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观点进行阐释即可。这种方式有发散思维的影子,好像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但实际上学生只需明确一个方向即可拿到高分,并没有真正达到考查目标。新的设问方式如直接“论述”某地理事象的影响,要求思维逻辑更加严谨、地理链条延长、多样,甚至转折,这是地理试题中所不曾有过的、全新的答题方向。
[解题方法] 1.传统设问
(1)首先要表明态度,不能模棱两可。明白无误地表明你选择的是哪个观点,不能答成“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该适当发展”,观点不明确,好像既赞同也不赞同、自认为是“科学辩证”的观点。
(2)表达理由时,理由应是正向的,要顺着选择的观点,形成合理的地理思维链条,一直得到最后的结论;不能从另一种观点出发进行“反证法”“排除法”等方式混答,也就是思考的时候可以逆向思维,但落实到答案上必须是正向叙述。
2.新的设问
(1)要求思维有广度,利用发散思维答出多个角度的要点,体现“角度全面”的基本要求。
(2)要求思维有深度,沿着地理事象发展、演化的方向,按正向思维的方向,依次展开前后相连的地理链条,体现出符合地理知识的逻辑链条。鉴于目前才逐渐接触这种延长逻辑链的思路,答题时需要的链条目前还不会太长,2~3级即可。
(3)为考查“批判性思维”,需要有辩证分析的思路,表现为逻辑关系的转折,同样在一个题目里,出现转折关系的两个方向(如短期和长期来看),体现出思维的批判性、创新性。
(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2分)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10分)
[技法点拨] 依据材料准确解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论述,且要充分、有说服力。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前进的风沙流受阻挡聚积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形成高度不等的突起土堆,即灌丛沙堆(图1)。在自然状态下,灌丛沙堆的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套地区(图2)生态环境脆弱,灌丛沙堆广布。利用遥感技术观测到研究点附近地区近十年来灌丛沙堆显著减少,且灌丛沙堆消失后形成了较为平整的土地。走访得知,当地农民每年会引黄河水灌溉淋盐压碱,并将灌丛沙堆里的沙子掺杂在土壤中,以此来改良土壤质地和成分。
(1)分析灌丛沙堆中的沙子对改良土壤的作用。(6分)
(2)简述大量采挖灌丛沙堆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3)说明河套地区保护灌丛沙堆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6分)
2.(2023·江苏扬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3亿年前,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一片海洋,6 500万年前,板块加速运动,大约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还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下图为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1)简述青藏高原地区3亿年以来的地貌变化过程。(4分)
(2)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域气候产生的影响。(4分)
(3)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土林留存时间展开了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4分)
观点A:土林留存时间较短。
观点B:土林会留存较长时间。技法2 过程分析类
[试题特征]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对地理事象的过程性探究已经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方向,通过地理过程性的探究,可以清晰地考查出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时空综合思维、要素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能力,甚至可以深入考查地理实践力,更能反映地理学发展方向,已成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最佳考查方式。
[解题方法] 地理过程要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结合必备知识和题目信息,对设问中的关键词进行要素拆分和过程(时段)拆分,建立思维模型,把握答题的方向和角度。具体如下:
类型 拆分对象 拆分方法
要素拆分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细化概念、思维建模
过程拆分 地理过程 过程的起点、终点、节点
地域拆分 空间地域 将区域整体划分为次一级区域
(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1 )。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2 )。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3分)
(2)说明图1中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
(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4分)
[技法点拨] 结合材料首先进行过程拆分,找出地理事物发生演化的时间节点;然后进行地域拆分,分析节点前后地理事物发生的变化,如对图1中水系的演化过程可进行以下分析:
①结合材料信息“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对“演化过程”进行过程(时段)拆分,并指出构造运动前后水系数量的变化。
②伴随地垒的形成,该区域地形、地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结合地形、地势变化对该区域进行地域拆分,分别说明各地域水系的变化。
④结合指令词和分值要求组织答案。
1.(2023·江苏决胜新高考大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地质史上,四川盆地经历了海盆—湖盆—内流盆地—外流盆地的沧桑巨变,形成了震旦纪(元古宙晚期)—中三叠世海相沉积层和晚三叠世—始新世(新生代古近纪)陆相沉积层,两大沉积层厚度分别达4.7千米和2.7千米。独特的地质演化史使得四川盆地蕴藏了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
材料二 川江(长江四川盆地段)地质历史时期曾经为古长江的西支,自东向西汇入南流的古金沙江。受流水作用影响,其与古长江的东支即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得以贯通,流向转为向东流。下图为四川盆地地形与水系示意图。
(1)指出四川盆地海相沉积层的化石中可能所含有的动植物种类。(6分)
(2)流水作用使川江流向改变并与古长江东支贯通,请描述其作用过程。(8分)
(3)从地层特征说明四川盆地能源矿产丰富的原因。(4分)
2.(2023·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发生后会改变原来水系的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部分河流流向也会发生变化。下图为四川省北川湔江水系流向演化过程图。
(1)说明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的原因。(4分)
(2)指出湔江水系演化过程中流向发生转变的河段,简述其流向发生转变的过程。(6分)
(3)分析新水系形成后对青莲地区产生的影响。(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