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4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科素养(4份打包 含解析)-2024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17:34:44

文档简介

素养4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内涵可细化为地理观察与测量、模拟实验演示、方案设计与实施、学以致用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地理实践力 具体要求
地理观察与测量能力 能够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选择适宜地点进行地理观察与测量,获取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确定方位并描述所处环境特征,具有合作的意识
模拟实验演示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遵循科学的探究过程,模拟演示实验,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具有实验研究能力与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方案设计与实施 能够自主设计与实施地理实验、户外考察与社会调查等活动方案,解释地理问题,为区域发展出谋划策,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学以致用的能力 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纠正生活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日常行为;户外活动时能灵活应对环境及其变化,具有积极适应环境的户外生存能力
(2021·山东地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a)。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1~2题。
1.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c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
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
(2023·天津河东区模拟)我国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冬至日这一天,观测、记录并绘制了“校园国旗旗杆影子轨迹图”(下图)。图中虚线为国旗旗杆影子端点的移动轨迹;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时刻的影长;甲、丁影长接近当天最长,甲与丙、丙与丁之间的夹角为79°30′,乙与丙之间的夹角为30°。据此完成1~2题。
1.当旗杆影子位于乙位置时,当地太阳大约位于(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图示日期,该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大约为(  )
A.5:20 B.6:40
C.7:30 D.8:50
(2023·江苏南通模拟)珠江水系各支径流汇集于三角洲后,通过八条水道注入南海,各水道出口称之为“门”。虎门的年径流量占珠江入海总径流量的18.5%,居八大门之二,潮汐吞吐量居八大门之首。下左图示意2016年11月30日11:00~12月1日13:00大潮期间虎门潮位变化,右图示意虎门年平均盐度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3~5题。
3.2016年11月30日24时相较于19时,虎门口(  )
A.水体盐度有所下降
B.大型货船驶进航道卸货更便利
C.向海搬运泥沙增多
D.占珠江入海总径流量比重下降
4.虎门口水域盐度垂向变化存在明显的盐度拐点。推测7月时虎门口该盐度线拐点水深(  )
A.大于0.2 m B.小于0.2 m
C.等于0.2 m D.无法判断
5.近年来,虎门等珠江口门普遍出现盐度快速升高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减缓
B.人工海岸线占比增加快
C.下游河道挖沙量大
D.珠江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黄土高原,切沟向塬面溯源侵蚀会导致宝贵的塬面缩小、破碎。某黄土塬面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塬面平坦,其边缘发生较为严重的沟头(沟道的源头,接近塬面和坡面的转折部位)溯源侵蚀。该地沟头溯源侵蚀主要包括流水冲刷型、陷穴诱发型、裂缝诱发型三类。流水冲刷型与一般河流的溯源侵蚀原理相似,裂缝诱发型与裂缝的走向和深度相关。下图示意裂缝诱发型溯源侵蚀。
(1)在图中“·”处用箭头绘出径流方向,并分析该地区流水冲刷型沟头溯源侵蚀能力较强的原因。(8分)
(2)根据裂缝的走向,说明裂缝诱发型溯源侵蚀的过程。(6分)素养1 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内涵可细化为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具体要求如下:
人地协调观 具体要求
科学的 人口观 能够意识到人口剧增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具备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知道并能承担个人应担负的责任
科学的 资源观 能够理解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的地域和时间内,资源几乎都是有限的,对非可再生资源能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可再生资源具有保护意识,能够承担阻止滥采滥用自然资源的责任
科学的 环境观 能够辩证地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强度及后果,维护生态平衡,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可持续 发展观 能够理解并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结合现实中的各种地理问题,分析人地关系协调与失调的内在原因,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与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
(2023·海南地理)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图1)。图2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  )
2.图2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
A.抵御外敌 B.蓄水发电
C.防洪排涝 D.美化环境
(2023·江苏扬州模拟)在我国南海分布着许多宛若翡翠的环礁,环礁由珊瑚虫营造而成,造礁珊瑚一般只生活在水温较高、光线充足、水质清洁、饵料和氧气充足的水域。礁灰岩又称生物骨架灰岩,是由一种具有原地固着生长状态的生物骨架构成的石灰岩。这些生物多为珊瑚类、藻类等,并多分布于潮汐作用、风浪作用和海流作用明显的岛礁浅海区。近年来,南海环礁区域开发活动日盛。下图为“我国南海某环礁礁顶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礁前斜坡珊瑚的生长速度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
①海水较深 ②风浪拍抚 ③基底坚实 ④水体清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人们在珊瑚礁区的开发活动,所选择的位置不合理的是(  )
A.海水养殖—礁前斜坡
B.潜水运动—潟湖区
C.水上旅游—潟湖坡
D.工程建设—礁坪区
(202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皖南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清水秀。近年来,当地某高山村落为改善用水条件,建设引水及蓄水工程。下图是“蓄水池结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蓄水池最主要的补给水源为(  )
A.雨水 B.河水
C.山泉水 D.积雪融水
4.对该工程的应用评价合理的是(  )
A.能源消耗较高
B.优先保障生产用水
C.水中杂质排物口单一
D.增强高山村落抗旱能力
5.推测该村落灌溉用水主要用于(  )
A.菜园 B.茶园 C.果园 D.竹林
某生态脆弱区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下图示意该地区自然状态下某地自谷底到顶部植被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东南丘陵 B.云贵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7.该地还林还草工程植被的合理配置是(  )
A.谷底选择耐阴的高大乔木
B.顶部选择侧根少的灌木
C.阴坡选择耐旱的草本植物
D.阳坡选择耐寒的矮乔木
8.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该坡面土壤水分的变化是(  )
A.逐渐增多 B.先增多后减少
C.逐渐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多素养2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素养的内涵可以细化为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具体要求如下:
细化角度 具体要求
要素综合 能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角度综合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时空综合 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地理因果联系的逻辑推理
地方综合 对于给定的区域,既能从所处的大尺度区域对其进行宏观分析与研究,又能从小尺度区域对其进行微观判断与评价,综合而全面地对区域地理事象做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2023·江苏镇江模拟)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多年平均不同坡向的积雪日数及积雪面积占比。据此完成1~2题。
1.与南坡相比,北坡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偏多,是因为北坡(  )
A.大风天气少 B.裸地面积广
C.降雪强度小 D.太阳辐射弱
2.西北坡多年平均积雪面积占比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
A.气温低 B.坡度小
C.风力大 D.积雪日数少
(2023·山东青岛模拟)下图为“某地区略图”。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等温线a的数值可能为-2 ℃
B.河流可能有凌汛现象
C.湖面风速将减小
D.该地位于南半球
4.MN及其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
A.低压槽,向东南移动
B.高压脊,向东南移动
C.低压槽,向西北移动
D.高压脊,向西北移动
5.有关A、B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A地降水概率大于B地 ②A地即将迎来降温天气 ③A地降水概率小于B地 ④A地即将迎来升温天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江苏常州模拟)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退(海冰较常年减少)会导致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北上水流减少。冰进则相反。读图,完成6~7题。
6.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9月达到最大,2月达到最小,据此可推断(  )
A.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B.海水融冰速度总体上比结冰速度快
C.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D.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7.德雷克海峡发生冰退时,短期内将导致(  )
A.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增加
B.澳大利亚东岸暖流势力增强
C.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缩小
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减少素养3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认知就是指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可细化为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五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区域认知 具体要求
区域位置 能够根据区域图及文字材料中的经纬度、地理事物轮廓或地名等信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能说明空间中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区域特征 结合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能够运用地图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观察,概括或推测区域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特征,剖析地理成因
区域差异 能够运用图表及区域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推理等方法,比较并解释区域差异
区域联系 结合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区域联系的内容与方式、产生原因以及给区域带来的影响,具备“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条件,实现互补,谋求共同发展”的意识
区域发展 能够运用动态的观点分析特定区域的环境演变特征,评估其发展背景,认识或推测区域发展产生的问题,全面评价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建议、整治措施,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2023·海南地理)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1~3题。
1.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加速区域城市化
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完善区域铁路网
2.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3.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B.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
C.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
D.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2023·北京西城区模拟)“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概念的延伸,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黄河问题,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下图示意某地水务局的“智慧生态黄河”网页界面。读图,完成1~2题。
1.黄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多建设在下游,这里水质监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主要原因是(  )
①水、沙条件复杂 ②河道狭窄,水流较湍急 ③地形、地质复杂 ④水质较差,污染物复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关于“数字黄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3S”等技术可动态监测流域水旱灾情、水土保持和水污染状况
B.可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河道演变,指导水量调动
C.便于专业人士获取河流数据和政务信息,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不大
D.可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可视化信息,服务于流域的统一管理决策
(2023·江苏苏州模拟)黄河流域地区,在立春时节平均气温和地温双双“转正”之后,地温逐步超越气温,出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现象。下图是“我国西安、北京的平均气温与平均地温的走势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北京平均气温走势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春江水暖鸭先知”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立春时的西安
B.雨水时的西安
C.立春时的北京
D.雨水时的北京
(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南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有大片麦田和牧场,丰收时节金黄的麦田延伸至雪山脚下的昭苏马场(43.1°N,81.2°E),山腰林带缠绕。麦穗收割后,秸秆被捆成草垛,散放田间。下图为“昭苏马场麦收时节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丰收时节在(  )
A.3月 B.6月
C.9月 D.11月
6.麦田中草垛的用途是(  )
A.冬储饲料 B.农家肥料
C.生活燃料 D.旅游景观
7.描写图中山腰林带的诗句是(  )
A.老干虬枝擎天碧,千年胡杨守边疆
B.半山疏林如画境,偃松岳桦渐笼萌
C.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D.春迎喜雨冬迎雪,云杉葱葱四季约学科素养
素养1 人地协调观
真题印证
1.B 2.C [第1题,该处“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并没有大量稻田,排除A、C。桑基狭长,墩宽基窄,D图不符合;B图聚落居中,周边桑基鱼塘广布,符合村落空间结构特点,选B。第2题,水闸连通了河流与鱼塘,通过水闸的开关操作,可以调节聚落周边水位高低,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选C。]
素养落实
1.C 2.A [第1题,造礁珊瑚一般只生活在水温较高、光线充足、水质清洁、饵料和氧气充足的水域,海水较深水温较低、光线不足,不利于珊瑚生长,①错误;珊瑚类、藻类等多分布于潮汐作用、风浪作用和海流作用明显的岛礁浅海区,礁前斜坡珊瑚的生长速度最快,其主要原因是风浪拍抚,②正确;礁前斜坡是石灰岩,岩石基底坚实,③正确;水体清澈、水质洁净,利于珊瑚生长,④正确。故选C。第2题,珊瑚礁生长要求水质清洁,礁前斜坡进行海水养殖会影响水质,不利于造礁珊瑚生长,A不合理;潟湖区水深,风浪小,适宜进行潜水运动,且不会造成污染,B合理;潟湖坡水上旅游对珊瑚生长环境影响小,C合理;礁坪区距离海水较远,对海洋影响小,可以进行工程建设,D合理。本题要求选择不合理的选项,故选A。]
3.C 4.D 5.A [第3题,据图文材料可知,雨水在坡面汇集进入蓄水池会挟带大量枯枝落叶及泥沙,水质较差且雨水水量不稳定,A错;皖南山区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地下水(山泉水)丰富、稳定、水质好且易出露,C对;皖南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水水量季节性变化大,不稳定,该地地处亚热带,气温较高,缺少积雪融水,B、D错。第4题,结合材料,引水及蓄水工程能实现全程自流,能源消耗较低,A错;生活用水出口位置最低,能使用的蓄水池水量最多,因此该工程的首要功能是保障生活用水,B错;泉水中泥沙等少量沉淀物在沉淀池沉淀,少许的落叶等漂浮物可以通过自流出口和灌溉出口流出,可见排出水中杂质的排物口较多,C错;蓄水池具有一定的容量,可以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增强高山村落的抗旱能力,故选D。第5题,据上题分析,该村落蓄水池主要用于生活用水,高山村落菜园离居住地近,面积较小且集中,该蓄水池可实现一年四季灌溉菜园,A对;茶树、果树和毛竹为当地地带性植被,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且茶园、果园以及竹林种植面积大,灌溉需水量大,B、C、D错。]
6.D 7.C 8.B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且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应是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黄土高原,故选D。第7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植被的分布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不同部位的水热条件。谷底海拔低,水热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喜温喜水的高大乔木,排除A。顶部水热条件不佳,可以种植耐寒或耐旱、根系较为发达的植被,排除B。阳坡光照充足,热量充分,可以种植喜光喜温的乔木,排除D。坡面不利于保水,水分条件差,可以种植耐旱的草本植物,C正确。第8题,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短时间内植被覆盖率增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效果较好,土壤水分增多;但长时间来看,植被覆盖率较高,会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使土壤水分逐渐减少,因此坡面土壤水分先增多后减少,故选B。]
素养2 综合思维
真题印证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第(1)题,随着大高加索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等山脉褶皱成山,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湖盆形成。褶皱山脉继续隆起,挤压里海流域面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流域面积减小,湖泊面积随之减少。可见,构造运动不但能形成湖泊,同时也能促使湖泊演化。当褶皱山脉隆起至较高时,阻挡湿润的西来水汽,里海所在区域转为内陆干旱气候,里海演化为内陆湖泊。第(2)题,首先,在末次冰期晚期,里海流域为寒温带和寒带,湖面蒸发弱。其次,湖泊接受位于北部冰川的融水补给,补给量大。特别在冰川消融期,冰川融水量大增。最后,补给大于蒸发,湖泊水量增加,盐度下降。第(3)题,由于气候变化(转暖),里海的补给类型由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转化为以河水补给为主,原有的水平衡被打破,建立起新的水平衡。有多条河流汇入,带来盐分,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加之山地阻挡来自西部的暖湿气流,导致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盐度不断升高。第(4)题,如果板块运动趋势不变,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未来可能陆续演化为湖泊。
素养落实
1.D 2.C [第1题,与南坡相比,北坡更容易受北部冷空气影响,大风天气多,A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B错误;降雪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雪量,对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的影响较小,C错误;整体而言,该区域北坡、西北坡和东北坡等坡向的多年积雪日数更多,主要原因是偏北坡属于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地温和气温较低,故选D。第2题,气温低更容易形成积雪,说明气温低不是其多年平均积雪面积占比小的原因,A错误;坡度小,积雪面积更大,多年平均积雪面积占比应较大,B错误;风力大,风力侵蚀较强,积雪不易保存,影响多年平均积雪的面积占比,C正确;由图可知,西北坡积雪日数较多,且积雪日数多有利于积雪的保留,D错误。]
3.C 4.A 5.C [第3题,结合等压线分布及风向,可以判断MN是低压槽,N处为低压中心,结合当地风向偏转状况,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北侧受高压冷气团控制,越往南温度越高,等温线a的值大于0 ℃,A、D错误;河流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没有凌汛现象,B错误;MN为低压槽处的冷锋,随着冷锋的移动,图中湖面等压线密度逐渐减小,湖面风速将减小,故选C。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MN为低压槽,向东南移动,故选A。第5题,A位于冷锋锋前,B位于冷锋锋后,A地降水概率小于B地,A地即将迎来降温天气,②③正确,故选C。]
6.B 7.C [第6题,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不能说明9月、2月结冰速度、融冰速度为极值,A、C错误。9月(海冰面积最大)到次年2月(海冰面积最小)为融冰期,时长约5个月,而结冰期为2~9月,时长约7个月,所以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海水融冰速度总体上比结冰速度快,B正确、D错误。第7题,德雷克海峡发生冰退时会导致海峡水流通量增加,海峡西侧水位降低,北上水流减弱,则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缩小,C正确;赤道与南极地区的热量交换减弱,A错误;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沿岸地区降水减少,B错误;秘鲁寒流减弱,南美大陆西岸降水增加,D错误。]
素养3 区域认知
真题印证
1.A 2.D 3.A [第1题,图示区域铁路大部分连接内陆矿区和沿海港口,推测其主要目的是方便农矿产品输出,A正确。加速区域城市化应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且图示铁路主要以货运为主,对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影响不大,B、C错误。图示区域铁路密度较小,且修建的铁路并未形成铁路网,D错误。故选A。第2题,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带来了众多就业岗位,增加了肯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促进人口向外流动及缩小南北地区差距是铁路建成通车后带来的影响,A、B错误。铁路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C错误。故选D。第3题,肯尼亚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海拔较高的高原气候较为凉爽,更适合人类居住,A正确。读图可知,部分沿海平原矿产资源也较丰富,B错误。黑土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肯尼亚西南部高原地处热带,无黑土分布,C错误。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利,D错误。故选A。]
素养落实
1.B 2.C [第1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流含沙量大,水、沙条件复杂,①正确;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开阔,水流平缓,②错误;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③错误;黄河下游径流量小,流速缓慢,水体的更新速度慢,且流经地区工农业发达,污染物复杂多样,④正确,故选B。第2题,“数字黄河”可利用“3S”等技术动态监测流域水旱灾情、水土保持和水污染状况,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河道演变,指导水量调动,还可以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可视化信息,服务于流域的统一管理决策,A、B、D不符合题意;“数字黄河”不仅方便专业人士获取河流数据和政务信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河流数据和政务信息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故选C。]
3.C 4.B [第3题,由材料“在立春时节平均气温和地温双双‘转正’之后,地温逐步超越气温”可知,地温在立春后,逐步超过气温,西安位于关中盆地靠近秦岭(34°N),北京约位于40°N,可判断曲线①为西安地温、②为北京地温、③为北京气温、④西为安气温,故选C。第4题,根据材料“地温逐步超越气温,出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现象”并结合图可知,雨水节气时北京地温和气温一致,雨水后北京地温高于气温,才会出现“春江水暖鸭先知”现象,C、D排除;立春时西安地温和气温一致,到雨水时西安地温高于气温,会出现“春江水暖鸭先知”现象。故选B。]
5.C 6.A 7.D [第5题,该地位于天山北麓的昭苏马场,主要种植春小麦,该地春小麦一般秋季收割,故丰收时节应该在9月,C正确。第6题,由材料可知,伊犁河谷有大片麦田和牧场。图示昭苏马场畜牧业占比大,所以该地麦田中草垛的用途为冬储饲料,故选A。第7题,天山山腰林带为山地针叶林,云杉为针叶林,D正确;胡杨是落叶阔叶林,A错误;岳桦林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分布于针阔叶混交林带,B错误;“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描写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C错误。故选D。]
素养4 地理实践力
真题印证
1.B 2.C [第1题,正北方向指向标可以根据当地地物的影子朝向确定。北京时间12:10对应110°E的地方时是11:30,此时太阳在南偏东一点,地物影子应该是北偏西一点。图中石柱影子在左侧,即左侧方向是北偏西,正北方向应该是②所示的方向,选B。第2题,石柱影长一周后变长意味着太阳直射点正在远离该地,小李位于40°N,意味着太阳直射点是向南方移动,排除A、B。地方时11:30的情况下,图中石柱高度6.6 m,影长3.2 m,太阳高度角远大于45°(6.6/3.2≈2.06;tan64°≈2.05,太阳高度角约64°),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应更大一些,说明太阳直射点与小李所在的纬度差不足40°,即直射点在北半球,选C。]
素养落实
1.C 2.B [第1题,由“甲、丁影长接近当天最长,甲与丙、丙与丁之间的夹角为79°30′”可知,丙为该地该日正午时的影子,位于正北方向,从而可推知当旗杆影子位于乙位置时,影子朝向为西北,故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选C。第2题,结合上题,由“甲与丙之间的夹角为79°30′”可知,该地从日出到正午经历了大约5小时18分,故日出时间(地方时)大约为12:00-5:18=6:42。故选B。]
3.B 4.A 5.C [第3题,11月30日19时~24时,珠江口处于涨潮,24时约为潮位最高时间,潮水量大,来自外海的潮水盐度较高,导致虎门口水体盐度总体上升,A错;涨潮水位抬升,利于大型货船驶进珠江口航道卸货,B对;受潮水顶托作用,向海的泥沙搬运作用减弱,C错;该时段珠江口8条水道口都在涨潮,各自入海径流比重不会有大的变化,D错。第4题,图示虎门口的年平均盐度垂直拐点水深大约是0.2 m。7月,珠江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河口盐度降低,导致虎门口的垂直盐度拐点水深加深,大于0.2 m,故选A。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会使珠江口门盐度升高,但该过程比较缓慢,减缓则更不会导致河口地区盐度快速提升,A错;人工海岸线占比增加快,盐度不一定快速升高,二者没有直接关系,B错;珠江上游水土流失加剧,河口地区会因泥沙淤积增加而导致水位抬升,海水入侵减弱,与盐度快速升高的趋势不符,D错;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速度较快,下游河道挖沙等活动使珠江口河道加深,海水入侵,使河口水域盐度快速升高,故选C。]
6.(1)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侵蚀强度大;塬面平坦,沟头汇水面积大,坡面流水冲刷作用强;沟头接近塬面和坡面转折部位,坡度大,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
(2)裂缝走向几乎垂直于切沟,裂缝前的土体可形成完整的滑塌体;强降水时,雨水在裂隙处下渗、灌注,裂隙深度往下延伸;随着裂隙扩大,土体整体坍塌,沟头不断向上游溯源侵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