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16 20: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重难点检测卷-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里面有( )个平行四边形。
A.3 B.4 C.5
2.一条长50米的彩带,第一次剪去15米,第二次剪去18米,现在的比原来短了( )米。
A.17米 B.33米 C.3米
3.下面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4×2+3 B.4×3-1 C.4×2
4.小丽和小军都喜欢看同一本《科学画报》,小丽6天看完,小军4天看完,( )平均每天看的页数多。
A.小军 B.小丽 C.没法比较
5.这条线段长( )。
A.6厘米 B.5厘米 C.1厘米
6.( )口诀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
A.二六十二 B.六六三十六 C.五七三十五
二、填空题
7.数一数,填一填。
上面的图形中,三角形有( )个,四边形有( )个,五边形有( )个。
8.小明拍皮球,第一次拍了15下,第二次拍了27下,第三次拍的下数比第一次多,比第二次少。小明三次最多一共拍了( )下。
9.一辆汽车到站后下去15人,上来8人,现在车上有38人,车上原来有( )人。
10.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1.陈老师想买一些铅笔分给4个同学,她已经买了9支铅笔,最少去掉( )支,就可以平均分;最少还要再买( )支,才能平均分。
12.一根绳子长12米,小明把这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一段长( )米。
三、判断题
13.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14.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减法时可以不用对齐数位。( )
15.根据口诀六六三十六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
16.计算和时,用同一句口诀。( )
17.长2米的绳子要比长200厘米的木棒短一些。(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得数。
6×7= 28÷4= 3×9= 42÷6= 9×9=
9+9= 6×2+6= 45÷5×3= 3×3×7= 64÷8÷4=
19.竖式计算。
47+28+12= 26+67-35= 100-41-19=
20.列算式。
(个) (个)
(个) (组)
五、解答题
21.学校蹈队有男生26人,女生37人,后来有9人退出队,现在学校舞蹈队有多少人?
22.幼儿园有76名小朋友,毕业走了18名,又新来了27名。现在幼儿园有多少名小朋友?
23.一本《故事作文》4元,王老师买5本同样的《故事作文》。
(1)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
(2)付给营业员阿姨50元,还应找回多少元?
24.小明家距离书店60米。星期日,小明去书店买书,走出家门15米后,突然想起没有带钱,于是马上回家拿钱,然后再去书店。这一次小明去书店一共走了多少米?
25.
(1)食堂买来12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几个?
(个)
(2)吃了4个,还剩几个?
(个)
26.一共有36本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
(1)每组分得几本?
( )
(2)平均每人分得几本?
( )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数线段的方法,单一的平行四边形有3个,两个组成的有1个,3个组成的有1个;相加即可求解。
【详解】(个)
所以,图中有5个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计数方法的应用,根据数线段的方法分别列举单一、组合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把第一次剪去的长度和第二次剪去的长度加起来,结果就是现在比原来短的长度。
【详解】15+18=33(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两位数与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应用,要细心分析,找准数量关系。
3.C
【分析】由图可知,有三组星星,有两组里每组里有四颗星星,有一组里只有三颗星星,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图中的星星可以看作是3个4减1,或2个4加3,所以4×2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数一数和乘加或乘减的计算。
4.A
【分析】假设这本《科学画报》有24页,用总页数除以看的天数,即可求出两人平均每天看的页数,再比较大小,得出结论。
【详解】假设这本《科学画报》有24页。
小丽每天看:24÷6=4(页)
小军每天看:24÷4=6(页)
6>4
所以,小军平均每天看的页数多。
故答案为:A
【点睛】也可以根据两人看同一本书,那么看的天数越少的,每天看的页数就越多,比较天数的多少,即可得出结论。
5.B
【分析】用测量结束的刻度减去测量起始的刻度,算出来的结果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
【详解】6-1=5(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线段长度的测量,要熟练掌握测量的方法。
6.B
【详解】略
7. 3 4 1
【解析】略
8.68
【分析】第二次的数量>第三次的数量>第一次的数量,即27>第三次的数量>15,求三次最多拍了多少下,找出第三次拍的最多的数量,再相加计算即可。
【详解】27>26>15,第三次最多拍了26下。
15+26+27=68(下)
小明三次最多一共拍了68下。
9.45
【分析】用车上现在有的人数减去上来的人数,再加上下去的人数,即可求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据此解答。
【详解】38-8+15
=30+15
=45(人)
车上原来有45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10.见详解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红看到的是正对着小熊脸的一面;小兰看到的是正对着小熊背的一面,小刚和小明看到的是小熊的侧面,小刚看到的是脸朝右,小明看到的是脸朝右,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点睛】本题是考查简单图形的三视图,关键是抓住每人看到的重要标识。
11. 1 3
【分析】要想9支铅笔最少去掉多少支,可以平均分给4个同学,可以想乘法口诀二四得八,则9-8=1(支);8÷4=2(支),即9支最少去掉1支,变成8支,可以平均分成4个同学,每人2支;同理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则12-9=3(支);12÷4=3(支),即9支最少再买3支,变成12支,可以平均分成4个同学,每人3支。
【详解】9-8=1(支);12-9=3(支)
陈老师想买一些铅笔分给4个同学,她已经买了9支铅笔,最少去掉1支,就可以平均分;最少还要再买3支,才能平均分。
12.3
【解析】略
13.×
【分析】根据四边形的含义:由四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四边形包括:一般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得: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四边形的含义及分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详解】略
15.√
【解析】略
16.√
【解析】略
17.×
【分析】1米=10分米=100厘米;把两个名数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200厘米=2米
长2米的绳子和长200厘米的木棒一样长,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8.42;7;27;7;81;
18;18;27;63;2
【解析】略
19.87;58;40(竖式见详解)
【分析】根据100以内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加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满“十”则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再继续计算。
【详解】47+28+12=87 26+67-35=58 100-41-19=40

20.8+8=16;16÷2=8;
8×2=16;16÷8=2
【分析】由图可知,每组有8个,共有2组,先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据2的乘法口诀列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详解】8+8=16(个)
16÷2=8(个)
8×2=16(个)
16÷8=2(组)
21.26+37-9=54(人)
【分析】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后来退出的人数=现在学校舞蹈队的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26+37-9
=63-9
=54(人)
答:现在学校舞蹈队有54人。
22.76-18+27=85(名)
【解析】略
23.(1)20元
(2)30元
【分析】(1)每本价格×本数=总钱数,据此列式解答;
(2)付的钱数-5本《故事作文》总钱数=找回的钱数,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1)4×5=20(元)
答:王老师一共要付20元。
(2)50-20=30(元)
答:还应找回30元。
【点睛】关键是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4.90米
【解析】略
25.(1)12÷3=4
(2)12-4=8
【解析】略
26.(1)36÷4=9(本)
(2)9÷3=3(本)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