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SW生老师
问题探讨
大豆是发源于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大豆田里生长着稗(bài)草、苘(qǐnɡ)麻、鸭跖草等多种杂草,分布着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土壤里还有蚯蚓、线虫,以及多种微生物。每公顷大豆与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过100kg。
讨论:
1.大豆根系会给土壤带来哪些变化?
2.大豆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根据以上讨论结果,请用一句话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讨论:
1.大豆根系会给土壤带来哪些变化?
大豆的根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使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减少;
大豆根的呼吸作用会增加土壤中CO2含量;
大豆和根瘤菌互利共生固氮,会增加土壤氮的含量;
死亡和脱落的大豆根,会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讨论:
2.大豆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种间竞争:大豆与稗草、苘麻、鸭跖草
捕食:大豆蚜与大豆
互利共生:大豆与根瘤菌
讨论:
3.根据以上讨论结果,请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决定了哪些生物可以在这里生存,生物反过来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的定义
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种内、种间相互作用)
非生物环境
相互作用
①要有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②它们之间要能相互作用。
2.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个村庄、一片草原、一片森林 … … 生物圈
3.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
生态系统
人工林
生态系统
果园
生态系统
城市
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
思考·讨论
生态系统1 某荒漠生态系统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柠条
种植
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土壤所栖居的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土壤养分也在改善。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态系统2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
栅藻
团藻
黑鱼
草履虫
水蚤
草鱼
虾
青鱼
田螺
水草
细菌、真菌
思考·讨论
生态系统1 某荒漠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2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
1.按照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上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行归类。
可归类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上述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成分之外有哪些成分?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
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的本质也是物种和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成分。
思考·讨论
生态系统1 某荒漠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2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
3.每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这些生物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细菌、真菌等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获得物质和能量。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
思考·讨论
生态系统1 某荒漠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2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
4.参照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图),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组分1
组分3
组分2
摄入
输出
4.参照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太阳能输入
能量输出
非生物环境
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性动物等。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producer)
消费者
(consumer)
分解者
(decomposer)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糖类、脂质等)
气候条件:光照、温度、气压等
无机物:H2O、CO2、O2、无机盐等
生产者
(producer)
①光合细菌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②硝化细菌、硫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
类型
作用
生态系统的基石。
CO2 + H2O 有机物+ O2
光能
光合
作用
CO2 + H2O 有机物
化学能
化能合成作用
消费者
(consumer)
①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
②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类型
作用
①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②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寄生植物:菟丝子等
寄生动物:蛔虫、绦虫等
寄生菌:痢疾杆菌等
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毫米,无叶。
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
菟丝子
分解者
(decomposer)
类型
①腐生性微生物(乳酸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
②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秃鹫等)
作用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①腐生是生物体获得营养的一种方式。
腐生
②凡从无生命的有机体(动物尸体、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中获取有机物以维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
有些生物具有双重“身份”
猪笼草
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
大肠杆菌
消费者:捕食昆虫
消费者:生活在肠道中
分解者:生活在腐烂的有机体中
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
猪笼草
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叶身可进行光合作用。
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1
肉食性动物2
遗体、粪便等
分解者
CO2
无机盐等
消费者
②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定义
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和能量,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②食物链实例
第五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生产者
(玉米)
四级消费者
(鹰)
第二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
(蝗虫)
第三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
(蛙)
第四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
(蛇)
③食物链特点
玉米
蝗虫
蛙
蛇
鹰
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b.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捕食食物链)
c.生产者(植物)一定是第一营养级
d.植食性动物一定是第二营养级
④食物网的定义
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
⑤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⑥食物网的实例
草
兔子
松鼠
老鼠
食草鸟
食虫鸟
螳螂
蝗虫
蜘蛛
青蛙
蛇
鹰
狐狸
2
2
3
3
2
3
1
3
食物网中有2+2+3+3+3+3+2+1=19条食物链
蛇在食物网中占那几个营养级?
第三、四、五营养级
草
兔子
松鼠
老鼠
食草鸟
食虫鸟
螳螂
蝗虫
蜘蛛
青蛙
蛇
鹰
狐狸
2
2
3
3
2
3
1
3
青蛙与螳螂是什么种间关系?
竞争和捕食
草
兔子
松鼠
老鼠
食草鸟
食虫鸟
螳螂
蝗虫
蜘蛛
青蛙
蛇
鹰
狐狸
2
2
3
3
2
3
1
3
⑦食物链(网)的功能
1、错综复杂的食物网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2、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总结
生态系统
的成分
生态系统
的营养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
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结构
捕食
食物链
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