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6 18:30:52

文档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题
1.(2023四上·巨野期中)与轻轻拨动橡皮筋相比,用力拨动橡皮筋后,它的振动幅度(  )。
A.变大了 B.没有变化 C.变小了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验发现,拨动橡皮筋力度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拨动橡皮筋力度越小,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故选A。
2.(2023四上·巨野期中)我们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中(  )的作用。
A.鼓膜 B.耳道 C.耳廓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耳郭主要功能是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我们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中耳郭的作用。故选C。
3.(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列关于耳朵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耳郭收集声波
B.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听小骨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故选C。
4.(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图中轻轻敲击杯口,声音最高的是(  )。
A.A B.B C.C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水杯自制乐器时,声音主要是依靠杯子振动产生的,杯子的轻重是影响声音高低的主要因素。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水杯杯口,杯子振动发声,杯子里水越少,杯子越轻,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相反,杯子里水越多,杯子越重,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故选C。
5.(2023四上·巨野期中)按人们生活习惯,食物可以分为(  )。
A.荤食 素食 主食 副食
B.粮食 蔬菜 水果 调味品
C.生食 熟食 植物类食物 动物类食物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肉类、水果、调味品等。选项C符合题意。
6.(2023四上·巨野期中)吸气时,空气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气管→肺→鼻腔或口腔
B.肺→气管→鼻腔或口腔
C.鼻腔或口腔→气管→肺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会扩张,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选C。
7.(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列有关声音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只朝着一个方向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故选B。
8.(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C.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产生就一定会有物体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就会慢慢消失。物体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有声音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A说法正确,故选A。
9.(2023四上·巨野期中)把手放在胸部肋骨上感受“吸气、呼气”,吸气时胸腔(  )。
A.不变 B.扩张 C.收缩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会扩张,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选B。
10.(2023四上·巨野期中)图中把泡沫小球紧贴音叉,敲击音叉后,泡沫小球会(  )。
A.紧贴音叉
B.反复跳动
C.跳动一次后马上紧贴音叉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当击打音又的力量变大时,小球向左侧侧振动的幅度变大。下图中把泡沫小球紧贴音又,敲击音叉后,泡沫小球会反复跳动,所以该题选B。
11.(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B.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故选C。
12.(2023四上·巨野期中)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发声物体在(  )。
A.振动 B.拉伸 C.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故选A。
13.(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面的音符中,(  )是最高音。
A.6 B.7 C.1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在音符中1234567的音调是越来越高,所以最高的是7。
14.(2023四上·巨野期中)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人感染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等。严重时,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①公众场合佩戴口罩。②勤洗手。③多通风。以上措施可以起到预防作用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性传播、交叉感染等方式来实现。疫情期间,我们要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勤洗手,室内常开窗通风,居家不外出,出门戴口罩,外出回来要洗手消毒,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少聚集等。可见C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5.(2023四上·巨野期中)声音我们可以(  )。
A.看到的 B.摸得到 C.感受到(听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其实是一种能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的耳朵能感受到声音。故选C。
16.(2023四上·巨野期中)把一盆清水摆在桌面上,用两块石头在水中互相撞击,我们能听到石头互相撞击的声音,声音是通过(  )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A.空气和石头 B.水和空气 C.石头和水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认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所以能够听到水里石块相击的声音,声音是通过空气和水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故选B。
17.(2023四上·巨野期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抓挠桌面,这样听到的声音与不贴近桌面的(  )。
A.声音更强 B.声音更弱 C.没什么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同桌在桌子另一端用手抓挠桌面的声音,这样听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桌面听到的声音相比声音更强。因为贴到桌面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播的,不贴桌面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选A。
18.(2023四上·巨野期中)弹奏小提琴,首先要定弦,也就是调节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强弱 B.振幅 C.高低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因此调节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高低。故选C。
19.(2023四上·巨野期中)在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纸杯里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在利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声音在棉线这种介质中进行传播。
【分析】声音必须在介质中才能进行传播。
20.(2023四上·巨野期中)以下声音中,(  )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
A.雷声 B.老师的讲课声 C.雨声
【答案】B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雷声,雨声是自然界的声音,老师的讲课声是老师发出的,属于人类产生的声音。
21.(2023四上·巨野期中)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同一把尺子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强弱/高低);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尺子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强弱/高低)。
【答案】强弱;高低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验发现,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2.(2023四上·巨野期中)人体的运动量越大,需要消耗掉氧气   ,人的呼吸就会   。
【答案】越多;越快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逐渐增加,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气体。
23.(2023四上·巨野期中)通过分析探讨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运动都会   我们的呼吸次数,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   的。
【答案】增加;益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肺活量可以通过经常跑步、游泳等身体锻炼来提高,也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加肺活量,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的。
24.(2023四上·巨野期中)小强在远处朝着小明喊“喂”,“喂”是由喉咙里的   振动发出的。小明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他听到的声音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声带;增大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振动。讲话由于声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
25.(2023四上·巨野期中)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即便两个人离得很近说话,也听不见彼此说话的声音(不借助其他设备)。
【答案】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即便两个人离得很近说话,不借助其他设备也听不见彼此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交流。
26.(2023四上·巨野期中)如图人体呼吸系统模型,气球皮往下拉时模拟的是   (填“吸气”或“呼气”);气球皮往上推时模拟的是   (填“吸气”或“呼气”)。
【答案】吸气;呼气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题目实验模拟呼吸系统。用手向下拉“膈肌”(气球皮),此时模拟的是吸气过程,气球皮向下,空气从塑料吸管进入气球,气球体积变大,外界气体经过气管进入肺里。用手向上顶“膈肌”(气球皮),此时模拟的是呼气过程,膈肌向上移,胸廓空间变小,气球体积变小,外界气体从肺经过气管排出体外。
27.(2023四上·巨野期中)音高的单位是   ,它表示   。
【答案】赫兹;物体振动的快慢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单位是赫兹,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8.(2023四上·巨野期中)   是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   的一个指标。
【答案】肺活量;健康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相同条件下,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男生的肺活量大于女生。
29.(2023四上·巨野期中)人耳分为   、   和   三部分。
【答案】外耳;中耳;内耳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传导到中耳、鼓膜,鼓膜往后有听小骨,包括人体最小的三块骨头;
2、中耳:主要作用是将声音放大,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震动,鼓膜通过听骨链将声音进一步放大;
3、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声音通过听骨链震动到耳蜗,耳蜗内有液体和毛细胞。听骨链震动可引起液体流动,造成毛细胞摆动,达到生物电能转化,即将声音转化成生物电,再传导到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大脑。此外,前庭主要是维持人体平衡,与平衡感有关。
30.(2023四上·巨野期中)“隔墙有耳”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
【答案】墙(固体);大地(固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固体能传播声音。
31.(2023四上·巨野期中)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我们能不时地听到外界发出的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那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发声是人的声带在振动。
32.(2023四上·巨野期中)我们拍球时,虽然能听见声音,但是看不见球与地面的振动,因此拍球发声时不振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产生就一定会有物体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就会慢慢消失。我们拍球时,虽然能听见声音,但是看不见球与地面的振动,是因为振动幅度较小,并不是没有振动。题目说法错误。
33.(2023四上·巨野期中)调松二胡的弦能使它的音量增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调松二胡的弦能使它的音高变低。题目说法错误。
34.(2023四上·巨野期中)一呼一吸算两次呼吸。(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35.(2023四上·巨野期中)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是一样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题目说法错误。
36.(2023四上·巨野期中)西红柿既可生吃也可熟吃,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西红柿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生吃,比如说糖拌西红柿,或者直接吃也是可以的,也可以熟吃,比如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鸡蛋汤等。
37.(2023四上·巨野期中)振动的橡皮筋能产生声音,如果橡皮筋停止振动,则不再发出声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产生就一定会有物体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就会慢慢消失。题目说法正确。
38.(2023四上·巨野期中)氧气既是维持我们生命必需的物质,也是植物制造养料必需的原料。(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气体交换。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须的原料。题目说法错误。
39.(2023四上·巨野期中)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40.(2023四上·巨野期中)耳廓能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耳郭主要功能是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题目说法正确。
41.(2023四上·巨野期中)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号;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号;通过实验得知,声音能在   和   中传播;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答案】1、3;2;气体;液体;真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中、水中、固体都可以传播,但在真空中是不能够传播的。
42.(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面是一根橡皮筋的音量变化实验数据表,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各题。
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 50厘米 40厘米 30厘米 20厘米
听到的声音强弱 强 较强 较弱 弱
声音持续的时间 10秒 9秒 8秒 7秒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就越   ,听到的声音就越   。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持续的时间就越   ,听到的声音持续的时间就越   。
【答案】(1)大;强
(2)长;长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就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强。
(2)橡皮筋被拉开不同的距离,我们听到的声音音高不同,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听到的声音越强,振动持续的时间就越长,听到的声音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43.(2023四上·巨野期中)根据下面每幅图所提供的从1~8的顺序,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变化规律。
⑴按1-8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的规律是低→高。
⑵按1-8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的规律是低→高。
⑶用嘴向瓶口吹气,由于瓶内空气的振动能发出不同的音调,按照音调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是   。
⑷通过以上实验,总结发现:
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越   ,发出声音越   ;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越   ,发出的声音越   。
【答案】丙、乙、甲、丁;慢;低;快;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3)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用嘴向瓶口吹气,那么就是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瓶内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所以按照音调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是丙-乙、甲-丁。
(4)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44.(2023四上·巨野期中)模拟呼吸运动。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图中对应的括号里填入模拟的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名称(填序号)
图1 图2
A.肺 B.气管 C.膈肌 D.胸廓
(2)图1,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    );图2,拉下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    )。
A.膨胀B.变瘪C.没有变化
(3)图1模拟的是(    )过程,图2表示的是(    )过程。
A.消化B.呼气C.吸气
(4)呼吸时空气进入人体的起始部位是(    ),空气不经过的部位是(    )。
A.鼻腔或口腔B.气管C.膈
【答案】(1)
(2)B;A
(3)B;C
(4)A;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1)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呼气:肺→支气管→气管鼻腔或口腔。图中从上到下依次模拟的是气管、肺、胸廓、膈肌。
(2)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变瘪;拉下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膨胀。
(3)图3模拟的是呼气过程,图4表示的是吸气过程。
(4)呼吸时空气进入人体的起始部位是鼻腔或口腔,再依次经过气管、支气管、肺,空气不会经过膈肌。
1 / 1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题
1.(2023四上·巨野期中)与轻轻拨动橡皮筋相比,用力拨动橡皮筋后,它的振动幅度(  )。
A.变大了 B.没有变化 C.变小了
2.(2023四上·巨野期中)我们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中(  )的作用。
A.鼓膜 B.耳道 C.耳廓
3.(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列关于耳朵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耳郭收集声波
B.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听小骨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4.(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图中轻轻敲击杯口,声音最高的是(  )。
A.A B.B C.C
5.(2023四上·巨野期中)按人们生活习惯,食物可以分为(  )。
A.荤食 素食 主食 副食
B.粮食 蔬菜 水果 调味品
C.生食 熟食 植物类食物 动物类食物
6.(2023四上·巨野期中)吸气时,空气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气管→肺→鼻腔或口腔
B.肺→气管→鼻腔或口腔
C.鼻腔或口腔→气管→肺
7.(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列有关声音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只朝着一个方向传播
8.(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C.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9.(2023四上·巨野期中)把手放在胸部肋骨上感受“吸气、呼气”,吸气时胸腔(  )。
A.不变 B.扩张 C.收缩
10.(2023四上·巨野期中)图中把泡沫小球紧贴音叉,敲击音叉后,泡沫小球会(  )。
A.紧贴音叉
B.反复跳动
C.跳动一次后马上紧贴音叉
11.(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B.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12.(2023四上·巨野期中)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发声物体在(  )。
A.振动 B.拉伸 C.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13.(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面的音符中,(  )是最高音。
A.6 B.7 C.1
14.(2023四上·巨野期中)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人感染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等。严重时,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①公众场合佩戴口罩。②勤洗手。③多通风。以上措施可以起到预防作用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15.(2023四上·巨野期中)声音我们可以(  )。
A.看到的 B.摸得到 C.感受到(听到)
16.(2023四上·巨野期中)把一盆清水摆在桌面上,用两块石头在水中互相撞击,我们能听到石头互相撞击的声音,声音是通过(  )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A.空气和石头 B.水和空气 C.石头和水
17.(2023四上·巨野期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抓挠桌面,这样听到的声音与不贴近桌面的(  )。
A.声音更强 B.声音更弱 C.没什么变化
18.(2023四上·巨野期中)弹奏小提琴,首先要定弦,也就是调节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强弱 B.振幅 C.高低
19.(2023四上·巨野期中)在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纸杯里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20.(2023四上·巨野期中)以下声音中,(  )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
A.雷声 B.老师的讲课声 C.雨声
21.(2023四上·巨野期中)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同一把尺子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强弱/高低);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尺子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强弱/高低)。
22.(2023四上·巨野期中)人体的运动量越大,需要消耗掉氧气   ,人的呼吸就会   。
23.(2023四上·巨野期中)通过分析探讨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运动都会   我们的呼吸次数,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   的。
24.(2023四上·巨野期中)小强在远处朝着小明喊“喂”,“喂”是由喉咙里的   振动发出的。小明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他听到的声音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
25.(2023四上·巨野期中)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即便两个人离得很近说话,也听不见彼此说话的声音(不借助其他设备)。
26.(2023四上·巨野期中)如图人体呼吸系统模型,气球皮往下拉时模拟的是   (填“吸气”或“呼气”);气球皮往上推时模拟的是   (填“吸气”或“呼气”)。
27.(2023四上·巨野期中)音高的单位是   ,它表示   。
28.(2023四上·巨野期中)   是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   的一个指标。
29.(2023四上·巨野期中)人耳分为   、   和   三部分。
30.(2023四上·巨野期中)“隔墙有耳”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
31.(2023四上·巨野期中)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
32.(2023四上·巨野期中)我们拍球时,虽然能听见声音,但是看不见球与地面的振动,因此拍球发声时不振动。(  )
33.(2023四上·巨野期中)调松二胡的弦能使它的音量增大。(  )
34.(2023四上·巨野期中)一呼一吸算两次呼吸。(  )
35.(2023四上·巨野期中)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是一样的。(  )
36.(2023四上·巨野期中)西红柿既可生吃也可熟吃,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
37.(2023四上·巨野期中)振动的橡皮筋能产生声音,如果橡皮筋停止振动,则不再发出声音。(  )
38.(2023四上·巨野期中)氧气既是维持我们生命必需的物质,也是植物制造养料必需的原料。(  )
39.(2023四上·巨野期中)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40.(2023四上·巨野期中)耳廓能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  )
41.(2023四上·巨野期中)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号;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号;通过实验得知,声音能在   和   中传播;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42.(2023四上·巨野期中)下面是一根橡皮筋的音量变化实验数据表,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各题。
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 50厘米 40厘米 30厘米 20厘米
听到的声音强弱 强 较强 较弱 弱
声音持续的时间 10秒 9秒 8秒 7秒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就越   ,听到的声音就越   。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持续的时间就越   ,听到的声音持续的时间就越   。
43.(2023四上·巨野期中)根据下面每幅图所提供的从1~8的顺序,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变化规律。
⑴按1-8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的规律是低→高。
⑵按1-8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的规律是低→高。
⑶用嘴向瓶口吹气,由于瓶内空气的振动能发出不同的音调,按照音调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是   。
⑷通过以上实验,总结发现:
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越   ,发出声音越   ;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越   ,发出的声音越   。
44.(2023四上·巨野期中)模拟呼吸运动。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图中对应的括号里填入模拟的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名称(填序号)
图1 图2
A.肺 B.气管 C.膈肌 D.胸廓
(2)图1,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    );图2,拉下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    )。
A.膨胀B.变瘪C.没有变化
(3)图1模拟的是(    )过程,图2表示的是(    )过程。
A.消化B.呼气C.吸气
(4)呼吸时空气进入人体的起始部位是(    ),空气不经过的部位是(    )。
A.鼻腔或口腔B.气管C.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验发现,拨动橡皮筋力度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拨动橡皮筋力度越小,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耳郭主要功能是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我们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中耳郭的作用。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水杯自制乐器时,声音主要是依靠杯子振动产生的,杯子的轻重是影响声音高低的主要因素。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水杯杯口,杯子振动发声,杯子里水越少,杯子越轻,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相反,杯子里水越多,杯子越重,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肉类、水果、调味品等。选项C符合题意。
6.【答案】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会扩张,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产生就一定会有物体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就会慢慢消失。物体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有声音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A说法正确,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会扩张,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当击打音又的力量变大时,小球向左侧侧振动的幅度变大。下图中把泡沫小球紧贴音又,敲击音叉后,泡沫小球会反复跳动,所以该题选B。
1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故选C。
1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在音符中1234567的音调是越来越高,所以最高的是7。
14.【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性传播、交叉感染等方式来实现。疫情期间,我们要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勤洗手,室内常开窗通风,居家不外出,出门戴口罩,外出回来要洗手消毒,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少聚集等。可见C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其实是一种能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的耳朵能感受到声音。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认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所以能够听到水里石块相击的声音,声音是通过空气和水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故选B。
1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同桌在桌子另一端用手抓挠桌面的声音,这样听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桌面听到的声音相比声音更强。因为贴到桌面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播的,不贴桌面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选A。
1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因此调节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高低。故选C。
19.【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在利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声音在棉线这种介质中进行传播。
【分析】声音必须在介质中才能进行传播。
20.【答案】B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雷声,雨声是自然界的声音,老师的讲课声是老师发出的,属于人类产生的声音。
21.【答案】强弱;高低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通过实验发现,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2.【答案】越多;越快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逐渐增加,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气体。
23.【答案】增加;益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肺活量可以通过经常跑步、游泳等身体锻炼来提高,也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加肺活量,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的。
24.【答案】声带;增大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振动。讲话由于声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
25.【答案】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即便两个人离得很近说话,不借助其他设备也听不见彼此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交流。
26.【答案】吸气;呼气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题目实验模拟呼吸系统。用手向下拉“膈肌”(气球皮),此时模拟的是吸气过程,气球皮向下,空气从塑料吸管进入气球,气球体积变大,外界气体经过气管进入肺里。用手向上顶“膈肌”(气球皮),此时模拟的是呼气过程,膈肌向上移,胸廓空间变小,气球体积变小,外界气体从肺经过气管排出体外。
27.【答案】赫兹;物体振动的快慢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单位是赫兹,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8.【答案】肺活量;健康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相同条件下,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男生的肺活量大于女生。
29.【答案】外耳;中耳;内耳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传导到中耳、鼓膜,鼓膜往后有听小骨,包括人体最小的三块骨头;
2、中耳:主要作用是将声音放大,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震动,鼓膜通过听骨链将声音进一步放大;
3、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声音通过听骨链震动到耳蜗,耳蜗内有液体和毛细胞。听骨链震动可引起液体流动,造成毛细胞摆动,达到生物电能转化,即将声音转化成生物电,再传导到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大脑。此外,前庭主要是维持人体平衡,与平衡感有关。
30.【答案】墙(固体);大地(固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能传播声音。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固体能传播声音。
31.【答案】正确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我们能不时地听到外界发出的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那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发声是人的声带在振动。
32.【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产生就一定会有物体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就会慢慢消失。我们拍球时,虽然能听见声音,但是看不见球与地面的振动,是因为振动幅度较小,并不是没有振动。题目说法错误。
33.【答案】错误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调松二胡的弦能使它的音高变低。题目说法错误。
34.【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35.【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题目说法错误。
36.【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西红柿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生吃,比如说糖拌西红柿,或者直接吃也是可以的,也可以熟吃,比如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鸡蛋汤等。
37.【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产生就一定会有物体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就会慢慢消失。题目说法正确。
38.【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气体交换。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须的原料。题目说法错误。
39.【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40.【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耳郭主要功能是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题目说法正确。
41.【答案】1、3;2;气体;液体;真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中、水中、固体都可以传播,但在真空中是不能够传播的。
42.【答案】(1)大;强
(2)长;长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就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强。
(2)橡皮筋被拉开不同的距离,我们听到的声音音高不同,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听到的声音越强,振动持续的时间就越长,听到的声音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43.【答案】丙、乙、甲、丁;慢;低;快;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3)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用嘴向瓶口吹气,那么就是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瓶内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所以按照音调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是丙-乙、甲-丁。
(4)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琴弦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越粗的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越短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44.【答案】(1)
(2)B;A
(3)B;C
(4)A;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1)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呼气:肺→支气管→气管鼻腔或口腔。图中从上到下依次模拟的是气管、肺、胸廓、膈肌。
(2)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变瘪;拉下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膨胀。
(3)图3模拟的是呼气过程,图4表示的是吸气过程。
(4)呼吸时空气进入人体的起始部位是鼻腔或口腔,再依次经过气管、支气管、肺,空气不会经过膈肌。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