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2月期末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甘肃省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2月期末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18:31:04

文档简介

甘肃省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2月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2021年7月3日,太阳喷出了第25个太阳周期的第一个X级耀斑,标志着太阳活动即将进入极大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周期内太阳活动出现极小年约在(  )
A.2022年 B.2027年 C.2033年 D.2044年
2.此次耀斑爆发可能会导致(  )
A.黑子活动减少 B.海上石油开采量下降
C.日冕抛射物质增加 D.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答案】1.B
2.C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的气候。2.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3.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4.会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5、太阳风到达地球,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
1.根据材料可知,2021年太阳活动即将进入极大年,而根据所学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因此再过5、6年为太阳活动极小年,结027年与2021年相差6年,因此2027年应为该周期内太阳活动出现极小年,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此时黑子活动应该增多,日冕抛射物质应该增加,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太阳能路灯以太阳光为能源,用蓄电池储能,以LED灯为光源,白天充电,晚上使用。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地道路旁太阳能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路段的走向大致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一东南走向 D.东北一西南走向
4.有人注意到太阳能路灯的亮度有时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答案】3.A
4.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纬度、地势、天气状况、日照时间。
3.太阳位于该地区的南侧,太阳能电池板朝向南方,据此判断道路的走向为南北走向,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大气透明度越高,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越多,因此晴朗天气时,太阳能路灯亮度更亮,反之较弱,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表面71%被水覆盖。水有三态变化,有海洋水和陆地水,分布又有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  )
A.冰川 B.河流水 C.浅层地下水 D.湖泊水
6.地球上的水体相互转化过程中(  )
A.高纬地区固态水大量转化成气态水
B.陆地上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能和重力能
D.海洋水的总量不断减少
【答案】5.A
6.C
【知识点】水圈的组成;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5.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所以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最多的是冰川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体相互转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太阳能和重力能,水体的相互转化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海洋水的总量不会不断减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某校地理实验小组在校园内进行不同路面透水差异的实验探究。实验将有机玻璃桶按压在地面并倒水,120秒后标记剩余水位并计算透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组别 1 2 3 4 5 6
地面状况 透水砖 透水砖 水泥地面 水泥地面 草地 草地
水位差(厘米) 1.2 0.5 0.3 0.3 4.5 5.2
透水量(毫米/分钟) 6.0 甲 1.5 1.5 22.5 26.0
7.甲的数值约为(  )
A.1.2 B.2.5 C.5.0 D.7.5
8.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减少城市内涝应(  )
A.用透水砖替代沥青路 B.多用水泥地硬化小区地面
C.用草地绿化楼顶 D.停车位用草坪砖替代水泥地
【答案】7.B
8.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透水性道路能够使雨水快速的深入地表,还原成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及时补充,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和调整生态平衡。因此,透水地坪被称为“会呼吸"的地面。
7.由表可知,第一组地面状况是透水砖时,水位差与透水量相差六倍,因此第二组地面状况是透水砖时,水位差为0.5,则透水量应为2.5,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城市路面建设时,停车场可铺设透水砖,替代水泥路面,能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读某地热力环流形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一般情况下,图中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①②③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B.获得的地面辐射不同
C.水汽杂质含量不同 D.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答案】9.D
10.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 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 高气压 ;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 水平面 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③④两地的气温高于①②两地。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图中近地面③地等压面向上拱起,为高压,④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因此③地气温比④地低。所以气温最高的是④地,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近地面大气接受到的地面辐射多,温度高;越向上接受到的地面辐射较少,温度越低,从而导致近地面和高空气温产生温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山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地面受热不均 B.地面气压不同
C.不同区域间风力不同 D.海拔高低不同
12.河谷处多夜雨,其原因主要是(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答案】11.A
12.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 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 高气压 ;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 水平面 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1.山间河谷地区,受热地区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遇冷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地表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气压差异,进而产生水平运动,产生热力环流,所以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为地表冷热不均,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夜间山坡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河谷,河谷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下图是一摄影爱好者在江苏沿海滩涂拍摄到的地貌景观图,滩面呈链状波痕,波长5cm,波高5mm,滩面物质为土黄色细砂,颗粒分布均匀,滩面上有螃蟹洞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潮汐冲刷 D.人类活动
14.滩涂地貌的特征最可能是(  )
A.滩面千沟万壑,起伏较大 B.沿岸海水深度变化较大
C.滩面开阔,稍稍向海洋倾斜 D.组成物质颗粒大小混杂
【答案】13.C
14.C
【知识点】海岸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 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13.该地貌景观出现在沿海滩涂地区,滩面呈波状,应是潮汐冲刷所致,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海水冲刷力量强大,滩面不会千沟万壑;滩涂堆积,沿岸海水深度变化和缓,海水冲刷的末端地势较高,形成稍稍向海洋倾斜的态势,其组成物质颗粒均匀,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沙嘴 D.海蚀崖
16.该地貌形成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
【答案】15.D
16.A
【知识点】海岸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
15.读图可知,①位于海岸,地势极陡,为海蚀崖,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6.海蚀崖是基岩海岸受海水侵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普勒-22b(Kepler-22b)是一个位于类太阳恒星——开普勒22宜居带内的系外行星,其公转周期约为290天。开普勒22位于天鹅座中,距地球约638光年。至今开普勒-22b的确切质量和表面成分仍不清楚。如果其密度和地球相当,则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3.8倍,表面重力是地球的2.4倍;如果其密度和液态水相当,则其质量是地球的2.5倍,表面重力是地球的0.43倍。开普勒-22b与其母恒星开普勒22的距离要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近大约15%,但从开
普勒-22b的母恒星所发射出的光辐射比太阳约弱25%。
(1)指出开普勒-22b所在天体系统,并说明理由。
(2)推测开普勒-22b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
(3)与地球相比,说出开普勒-22b所处宇宙环境的差异。
【答案】(1)银河系。理由:开普勒-22b所在天体系统的恒星距地球约638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可判断其位于银河系。
(2)与所在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存在适宜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
(3)开普勒-22b较地球距恒星近,获取光辐射较少;开普勒-22b公转周期较地球公转周期短;大气层较厚。
【知识点】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半径约120 亿千米,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开普勒一22b距太阳系约638光年,可见该天体位于太阳系外,位于银河系内,因此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
(2)根据材料可推断,若开普勒-22b存在生命,其判断体积、质量、周期、光照、绕转恒星与地球相似。开普勒-22b位于宜居带上,说明其与所在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应于地球类似,其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层;且自身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此外,还应具有液态水,满足生命生长的需求。
(3)根据材料可知,开普勒-22b位于宜居带上,且与其母恒星开普勒22的距离要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近大约15%, 但从开普勒-22b的母恒星所发射出的光辐射比太阳约弱25%,说明开普勒- 22b较地球距恒星近,公转周期快,但由于母恒星所发射出的光辐射比太阳约弱25%,说明该行星获取光辐射较少;其体积质量大,大气层较厚。
【点评】地球生命的条件有五个,分别是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运行环境、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18.(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图I示意某时段海岸附近的1020hPa等压面分布,图Ⅱ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分布。
(1)图1中等压面出现的时段大致是图Ⅱ中的   ,说明判断理由   。
(2)描述C到D时段图工中等压面变化的特点。
(3)依据图示原理推测某大型海岛在一天中的昼夜天气差异。
【答案】(1)D到次日的C时段。;理由:陆地等压面上凸,说明陆地气压高,气温低,海洋则相反,即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的时段。
(2)C时刻等压面与水平面平行;之后大约到14时,A处等压面下降至最低,B处等压面抬升至最高;之后到D时刻,A处等压面抬升,B处等压面下降,最后再与水平面平行。
(3)海岛相对于海洋白天升温快,海岛垂直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海岛夜间降温快,垂直气流下沉,多晴天。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地等压面上凸,说明陆地气压高,气温低,海洋则相反,即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的时段。因此,图1中等压面出现的时段大致是图Ⅱ中的D到次日的C时段。
(2)C时刻等压面与水平面平行;之后大约到14时,A处等压面下降至最低,B处等压面抬升至最高;之后到D时刻,A处等压面抬升,B处等压面下降,最后再与水平面平行。
(3)海岛相对于海洋白天升温快,海岛垂直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海岛夜间降温快,垂直气流下沉,多晴天。
【点评】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 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 高气压 ;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 水平面 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9.(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环节,河流的径流量等水文特征与水循环关系密切。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
(1)指出图中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2)简析图示河流水源的补给类型及主要汛期。
(3)分析该河下游地区含沙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1)海陆间循环。
(2)该地属于季风区,降水较多,雨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形成夏汛;中游有湖泊分布,湖水可以补给河流;在枯水期,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能够补给河流;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出现的大量积雪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大量融化,形成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3)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上游地区有冲积扇,泥沙率先沉积;中游地区的湖泊在夏汛时滞留洪峰,泥沙在湖中沉积;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利于泥沙沉积。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河流自陆地流入海洋,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2)该地属于季风区,降水较多,雨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形成夏汛;中游有湖泊分布,湖水可以补给河流;在枯水期,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能够补给河流;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出现的大量积雪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大量融化,形成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可知,该河下游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上游地区有冲积扇,泥沙率先沉积;中游地区的湖泊在夏汛时滞留洪峰,泥沙在湖中沉积;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利于泥沙沉积。
【点评】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
1 / 1甘肃省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2月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2021年7月3日,太阳喷出了第25个太阳周期的第一个X级耀斑,标志着太阳活动即将进入极大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周期内太阳活动出现极小年约在(  )
A.2022年 B.2027年 C.2033年 D.2044年
2.此次耀斑爆发可能会导致(  )
A.黑子活动减少 B.海上石油开采量下降
C.日冕抛射物质增加 D.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太阳能路灯以太阳光为能源,用蓄电池储能,以LED灯为光源,白天充电,晚上使用。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地道路旁太阳能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路段的走向大致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一东南走向 D.东北一西南走向
4.有人注意到太阳能路灯的亮度有时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表面71%被水覆盖。水有三态变化,有海洋水和陆地水,分布又有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  )
A.冰川 B.河流水 C.浅层地下水 D.湖泊水
6.地球上的水体相互转化过程中(  )
A.高纬地区固态水大量转化成气态水
B.陆地上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能和重力能
D.海洋水的总量不断减少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某校地理实验小组在校园内进行不同路面透水差异的实验探究。实验将有机玻璃桶按压在地面并倒水,120秒后标记剩余水位并计算透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组别 1 2 3 4 5 6
地面状况 透水砖 透水砖 水泥地面 水泥地面 草地 草地
水位差(厘米) 1.2 0.5 0.3 0.3 4.5 5.2
透水量(毫米/分钟) 6.0 甲 1.5 1.5 22.5 26.0
7.甲的数值约为(  )
A.1.2 B.2.5 C.5.0 D.7.5
8.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减少城市内涝应(  )
A.用透水砖替代沥青路 B.多用水泥地硬化小区地面
C.用草地绿化楼顶 D.停车位用草坪砖替代水泥地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读某地热力环流形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一般情况下,图中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①②③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B.获得的地面辐射不同
C.水汽杂质含量不同 D.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山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地面受热不均 B.地面气压不同
C.不同区域间风力不同 D.海拔高低不同
12.河谷处多夜雨,其原因主要是(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下图是一摄影爱好者在江苏沿海滩涂拍摄到的地貌景观图,滩面呈链状波痕,波长5cm,波高5mm,滩面物质为土黄色细砂,颗粒分布均匀,滩面上有螃蟹洞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潮汐冲刷 D.人类活动
14.滩涂地貌的特征最可能是(  )
A.滩面千沟万壑,起伏较大 B.沿岸海水深度变化较大
C.滩面开阔,稍稍向海洋倾斜 D.组成物质颗粒大小混杂
(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沙嘴 D.海蚀崖
16.该地貌形成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普勒-22b(Kepler-22b)是一个位于类太阳恒星——开普勒22宜居带内的系外行星,其公转周期约为290天。开普勒22位于天鹅座中,距地球约638光年。至今开普勒-22b的确切质量和表面成分仍不清楚。如果其密度和地球相当,则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3.8倍,表面重力是地球的2.4倍;如果其密度和液态水相当,则其质量是地球的2.5倍,表面重力是地球的0.43倍。开普勒-22b与其母恒星开普勒22的距离要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近大约15%,但从开
普勒-22b的母恒星所发射出的光辐射比太阳约弱25%。
(1)指出开普勒-22b所在天体系统,并说明理由。
(2)推测开普勒-22b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
(3)与地球相比,说出开普勒-22b所处宇宙环境的差异。
18.(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图I示意某时段海岸附近的1020hPa等压面分布,图Ⅱ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分布。
(1)图1中等压面出现的时段大致是图Ⅱ中的   ,说明判断理由   。
(2)描述C到D时段图工中等压面变化的特点。
(3)依据图示原理推测某大型海岛在一天中的昼夜天气差异。
19.(2023高一上·靖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环节,河流的径流量等水文特征与水循环关系密切。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
(1)指出图中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2)简析图示河流水源的补给类型及主要汛期。
(3)分析该河下游地区含沙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的气候。2.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3.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4.会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5、太阳风到达地球,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
1.根据材料可知,2021年太阳活动即将进入极大年,而根据所学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因此再过5、6年为太阳活动极小年,结027年与2021年相差6年,因此2027年应为该周期内太阳活动出现极小年,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此时黑子活动应该增多,日冕抛射物质应该增加,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A
4.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纬度、地势、天气状况、日照时间。
3.太阳位于该地区的南侧,太阳能电池板朝向南方,据此判断道路的走向为南北走向,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大气透明度越高,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越多,因此晴朗天气时,太阳能路灯亮度更亮,反之较弱,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5.A
6.C
【知识点】水圈的组成;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5.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所以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最多的是冰川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体相互转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太阳能和重力能,水体的相互转化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海洋水的总量不会不断减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B
8.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透水性道路能够使雨水快速的深入地表,还原成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及时补充,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和调整生态平衡。因此,透水地坪被称为“会呼吸"的地面。
7.由表可知,第一组地面状况是透水砖时,水位差与透水量相差六倍,因此第二组地面状况是透水砖时,水位差为0.5,则透水量应为2.5,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城市路面建设时,停车场可铺设透水砖,替代水泥路面,能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9.D
10.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 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 高气压 ;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 水平面 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③④两地的气温高于①②两地。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图中近地面③地等压面向上拱起,为高压,④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因此③地气温比④地低。所以气温最高的是④地,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近地面大气接受到的地面辐射多,温度高;越向上接受到的地面辐射较少,温度越低,从而导致近地面和高空气温产生温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A
12.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 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 高气压 ;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 水平面 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1.山间河谷地区,受热地区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遇冷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地表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气压差异,进而产生水平运动,产生热力环流,所以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为地表冷热不均,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夜间山坡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河谷,河谷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3.C
14.C
【知识点】海岸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 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13.该地貌景观出现在沿海滩涂地区,滩面呈波状,应是潮汐冲刷所致,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海水冲刷力量强大,滩面不会千沟万壑;滩涂堆积,沿岸海水深度变化和缓,海水冲刷的末端地势较高,形成稍稍向海洋倾斜的态势,其组成物质颗粒均匀,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D
16.A
【知识点】海岸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
15.读图可知,①位于海岸,地势极陡,为海蚀崖,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6.海蚀崖是基岩海岸受海水侵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银河系。理由:开普勒-22b所在天体系统的恒星距地球约638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可判断其位于银河系。
(2)与所在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存在适宜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
(3)开普勒-22b较地球距恒星近,获取光辐射较少;开普勒-22b公转周期较地球公转周期短;大气层较厚。
【知识点】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半径约120 亿千米,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开普勒一22b距太阳系约638光年,可见该天体位于太阳系外,位于银河系内,因此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
(2)根据材料可推断,若开普勒-22b存在生命,其判断体积、质量、周期、光照、绕转恒星与地球相似。开普勒-22b位于宜居带上,说明其与所在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应于地球类似,其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层;且自身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此外,还应具有液态水,满足生命生长的需求。
(3)根据材料可知,开普勒-22b位于宜居带上,且与其母恒星开普勒22的距离要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近大约15%, 但从开普勒-22b的母恒星所发射出的光辐射比太阳约弱25%,说明开普勒- 22b较地球距恒星近,公转周期快,但由于母恒星所发射出的光辐射比太阳约弱25%,说明该行星获取光辐射较少;其体积质量大,大气层较厚。
【点评】地球生命的条件有五个,分别是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运行环境、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18.【答案】(1)D到次日的C时段。;理由:陆地等压面上凸,说明陆地气压高,气温低,海洋则相反,即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的时段。
(2)C时刻等压面与水平面平行;之后大约到14时,A处等压面下降至最低,B处等压面抬升至最高;之后到D时刻,A处等压面抬升,B处等压面下降,最后再与水平面平行。
(3)海岛相对于海洋白天升温快,海岛垂直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海岛夜间降温快,垂直气流下沉,多晴天。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地等压面上凸,说明陆地气压高,气温低,海洋则相反,即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的时段。因此,图1中等压面出现的时段大致是图Ⅱ中的D到次日的C时段。
(2)C时刻等压面与水平面平行;之后大约到14时,A处等压面下降至最低,B处等压面抬升至最高;之后到D时刻,A处等压面抬升,B处等压面下降,最后再与水平面平行。
(3)海岛相对于海洋白天升温快,海岛垂直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海岛夜间降温快,垂直气流下沉,多晴天。
【点评】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 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 高气压 ;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 水平面 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9.【答案】(1)海陆间循环。
(2)该地属于季风区,降水较多,雨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形成夏汛;中游有湖泊分布,湖水可以补给河流;在枯水期,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能够补给河流;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出现的大量积雪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大量融化,形成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3)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上游地区有冲积扇,泥沙率先沉积;中游地区的湖泊在夏汛时滞留洪峰,泥沙在湖中沉积;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利于泥沙沉积。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河流自陆地流入海洋,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2)该地属于季风区,降水较多,雨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形成夏汛;中游有湖泊分布,湖水可以补给河流;在枯水期,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能够补给河流;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出现的大量积雪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大量融化,形成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可知,该河下游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上游地区有冲积扇,泥沙率先沉积;中游地区的湖泊在夏汛时滞留洪峰,泥沙在湖中沉积;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利于泥沙沉积。
【点评】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