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宝山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6 18:4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宝山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Mg-24 K-39 Cu-64 Br-80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 )
A.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B.原子的重新组合 C.氧原子的得失 D.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氯可储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
B.目前工业上可以直接从海水中提取
C.从卤水中提取镁,只需要经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就可以得到金属镁
D.在开发和利用海水过程中,化学无法解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
B.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
C.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D.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4.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但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HCl B.、
C.NaClO、 D.NaCl、
5.如图为含有同一种元素的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b、c是氧化物,d是酸,各步转化均为一步实现,则a可能是①C、②、③S中的( )
a→b→c→d
A.①和③ B.只有① C.①②③ D.①②
6.下列有关含硫物质的转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7.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水反应生成硝酸,说明是酸性氧化物
B.能使溶液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C.因氨气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作制冷剂
D.以、、为原料可以制备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具有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抗氧化剂 B.具有氧化性,可用作纸浆漂白剂
C.是酸性氧化物,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通入气体:
B.将FeO固体放入稀硝酸中:
C.溶液与溶液反应至溶液呈中性:
D.向溶液中加入铜粉:
10.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11.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制备氯气 B.除去中的HCl C.分离和氯化锰溶液 D.蒸干氯化锰溶液制
12.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纯水中加入适量的NaOH,实验开始时,向180g纯水中溶解了4gNaOH,此时溶液中和水分子的个数比是( )
A.1∶100 B.1∶99 C.1∶50 D.1∶10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常因溶有少量而呈现黄色
B.浓硫酸可于干燥CO和
C.向Cu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水,可观察到溶液变蓝
D.pH小于7的降水为酸雨,主要由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引起
14.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型酸雨产生的途径:
B.工业制备硫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C.钙基固硫过程中发生的总反应:
D.实验室制备少量的原理:(固体)(浓)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酸雨侵蚀的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对该土壤进行修复
B.“加铁酱油”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
C.不能用漂粉精和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后的浓溶液清洗马桶
D.“固硫”和“固氮”都是化工生产中减少污染性气体排放的方法
1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农谚:“雷雨肥田”“雨生百谷”描述的都是节气谷雨.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与“雷雨肥田”有关的是( )
A.K B.N C.P D.C
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 B. C. D.
18.足量铜与一定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的混合体,这些气体与1.68L(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 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60mL B.45mL C.30mL D.15mL
19.能说明的氧化性比S强的事实是( )
A.通常情况下,硫为淡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B.硫不溶于水,而氯气能溶于水.
C.与金属反应时,硫被还原为―2价而氯被还原为―1价.
D.与同种金属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为低价态,被氯气氧化为高价态.
20.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H元素被氧化 B.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之比为34∶69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3∶4
2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g金属镁所含电子数目为 B.标况下,22.4L所含分子数目为
C.17g所含质子数目为 D.18g水所含原子数目为
22.硫化氢是危害性极强的毒性气体.T 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脱硫过程中被还原
B.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天然气的催化脱硫
C.理论上,需要氧气的体积是相同状态下体积的一半
D.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溶液
23.探究金属铜与过量浓硫酸反应的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上下抽动铜丝,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e中可以选用NaOH溶液或酸性溶液
C.其他条件不变,用铁丝代替铜丝,c、d中两次实验现象相同
D.为确定a中白色固体是否是硫酸铜,可向冷却后的试管中注入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24.下列有关氨气的制备、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错误的是( )
A.图甲:实验室制氨气 B.图乙:干燥氨气 C.图丙:收集氨气 D.图丁:尾气处理
25.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 2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的盐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已知:;)( )
A.0.2mol B.0.4mol C.0.6mol D.0.8mol
第Ⅱ卷(综合题)
二、元素性质及应用
26.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_,W的浓溶液可以干燥氢气,体现其______性.
(2)Y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含有Y的尾气可以用过量的NaOH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另一类硝酸型酸雨主要由人类活动(汽车尾气)产生的造成的,写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硫酸钠和Z混和溶液,检验存在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
(4)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硫磺是黑火药的成分之一.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生成物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每生成1mol氧化产物,消耗的质量是______克.
27.氮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元素,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
(1)下列变化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填字母).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 b.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c.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 d.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2)汽车尾气中的CO、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溶解.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②在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与起酸性作用的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
三、化学资源的提取
28.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进行综合利用.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Ⅰ.海水提溴过程如下:
(1)“吹出法”提溴是利用了溴的______性;第②步获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工业上进行第③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判断出、、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4)若步骤③通入960g,则理论上可产出______mol,实际产出的质量为1920g,则的产率为______(产率×100%).
Ⅱ.从海洋植物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S)步骤②是加入蒸馏水浸泡,浸泡时应将海带灰放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步骤⑤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通常还含有少量碘单质,检验碘单质存在的方法和现象为______.
四、实验探究
29.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容易造成酸雨污染,因此,我国北方地区在采暖季全面推行“煤改气”,同时提高煤的脱硫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预测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两者应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请写出少量二氯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设计实验:根据上述资料和预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甲同学的部分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3)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
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的现象是:C中溶液______,D中溶液______.
(4)【拓展研究】工业上通常用来吸收燃煤烟气中的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在燃煤过程中加入生石灰,称为“钙基固硫法”,反应可看作两步:
①______(写出方程式)②产物进一步与反应生成
方法二:用足量的氨水(其溶质是一种一元弱碱)吸收,生成铵盐可作为氮肥加以利用,写出吸收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五、化学计算
30.100mL稀硝酸,恰好使铜和氧化铜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 2.24L.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铜和稀硝酸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原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氧化铜的质量为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D D C C D B C A
11 12 13 14 5 16 17 18 19 20
C A B C D B A A D C
21 22 23 24 25
C C D D A
二、(共18分,未标注的是2分,其他题同样)
26.(共11分)(1)(1分);吸水性(1分)
(2)
(3)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入盐酸排出干扰,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4)(1分);67.3
27.(共7分)(1)b(1分) (2)
(3) (1+1+1分) 1∶3(1分)
三、28.(共14分)
(1)挥发(1分);(1分)
(2)富集溴元素(1分);
(3) (4)15;80%
(5)烧杯(1分);取少量该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淀粉溶液变蓝.
四、29.(共12分)(1)
(2)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3)除去过多的或排除的干扰(1分);C中不褪色或变浅(答C中褪色不给分);D中溶液变浑浊(1分)
(4)
五、30.(共6分)(1)2∶3 (2)0.15mol 8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