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3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3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6 21:55: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2张PPT)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3 短诗五首
1.说一说中国新诗文体特点
【课前预习】
2.字词注音
漫漫( ) 装饰 ( ) 舵手( )
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2.抓住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反复朗读诗歌,读准诗歌的重音、停连、节奏、语速、语调等,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感知诗歌情感,能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过程】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教师范读,读准节奏
学习活动一:朗读诗歌,读准节奏,初步感知情感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吟读感知音韵美
2.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3.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吟读感知音韵美
【评价任务2——针对目标2】
能找准诗歌意象,通过抓住诗歌的意象,具体分析每一首短诗表达的情感。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赏读探寻意境美
《月夜》
学习活动二:精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请你说说它的象征意象。
象征意象:
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
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赏读探寻意境美
明确:“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3、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赏读探寻意境美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赏读探寻意境美
1.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哪些意象或词句表达出作者对萧红的深厚情感?
赏读探寻意蕴美
《萧红墓畔口占》
示例:
①“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 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②“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红山茶”寄托作者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叙写诗人拜谒女作家萧红墓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沉追思和缅怀之情,也饱含着二者之间真挚深厚、纯真的友情。
赏读探寻意蕴美
第二课时
《断章》《风雨吟》《统一》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反复朗读诗歌,读准诗歌的重音、停连、节奏、语速、语调等,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感知诗歌情感,能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过程】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学习活动一:朗读诗歌,读准节奏,初步感知情感
1.教师范读,读准节奏
风雨吟
芦荻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在大地的海上。
吟读感知音韵美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吟读感知音韵美
2.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3.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吟读感知音韵美
【评价任务2——针对目标2】
能找准诗歌意象,通过抓住诗歌的意象,具体分析每一首短诗表达的情感。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学习活动二:品读感知意境美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赏读感知画面美
3、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哲理: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悟读感悟哲理美
1.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赏读探寻意境美
2.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赏读探寻意境美
1、 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赏读探寻意境美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
赏读探寻意境美
小结:这首诗歌以叶、花、果为喻,指出“繁多是个谎言”,揭示了万物皆有共性,和谐统一的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统一的向往和追求。
【课后拓展延伸】
结合本课学到的知识,尝试着写一首含有意蕴的短诗。
要求:
1.运用象征手法;
2.选定几个意象;
3.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