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泊头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均属于人体血浆组成成分的是( )
A.尿素、CO2、血红蛋白
B.血浆蛋白、胆固醇、胰岛素
C.葡萄糖、甘油三酯、神经递质
D.抗体、唾液淀粉酶、氨基酸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浆渗透压可能增大
B.尿毒症是肾功能障碍,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所致
C.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不补充无机盐,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降低
D.当检测到血浆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时,该人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
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组成
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的中枢
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4.给海豚投喂食物会导致其分泌唾液,但饲养员的脚步声不会。若饲养员每次走来时都投喂海豚,多次后,海豚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引起海豚产生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脚步声引起海豚分泌唾液时,脚步声属于条件刺激
C.食物或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中效应器相同
D.若饲养员多次走来但不再投喂,海豚听到脚步声后分泌的唾液量将逐渐减少
5.如图1、图2分别是人脑对肌肉和膀胱收缩的调节过程。据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1、图2均体现了分级调节,且神经中枢都在大脑
B.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受损时,人将无法发生排尿反射
C.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扩大
D.大脑皮层S区受损时,患者能听懂他人讲话,但说话困难
6.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其作用的靶器官是小肠黏膜
B.班廷和贝斯特给糖尿病狗注射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后,其血糖下降,证明了胰岛素的存在
C.垂体细胞存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D.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在增加产热、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上具有协同作用
7.褪黑素主要是由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它可以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调整时差,其分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B.暗信号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熬夜看手机或打游戏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入睡时间延长
D.褪黑素的靶细胞只有下丘脑细胞,下丘脑是生物节律的调节中枢
8.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同时汗腺分泌量减少
B.运动时,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肝脏、脑等器官的代谢产热
C.某人体温维持在39℃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有限,体温过高或过低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9.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既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又能作为神经中枢
B.抗体、溶菌酶和白细胞介素是体内常见的几种细胞因子
C.免疫细胞包括发挥免疫作用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
D.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10.下图是某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其中I~VII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f代表不同的物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免疫过程中能产生两种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B.图示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病毒表面的抗原
C.d、e均为细胞因子,能促进V和Ⅱ的分裂、分化
D.该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细胞IV和VI能加快免疫反应速度
11.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
B.猕猴桃果实成熟时,脱落酸和乙烯的含量较高
C.赤霉素和脱落酸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
D.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受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1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B.当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0
C.生活在北极同一片海域的海豹和海象的环境容纳量相等
D.气候因素及自然灾害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13.科研人员连续数年追踪了某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数,结果如图所示,A~I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期间,该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B.A~I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越来越复杂
C.推测E阶段该群落动物类群丰富度最高
D.群落达到稳定阶段后,其植物种类不再改变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参与构成的突触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表示促进。
A.三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B.若降低细胞外液的Ca2+浓度,不影响乙神经元的兴奋
C.若增加细胞外液的Na+浓度,乙神经元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峰值增大
D.甲神经元突触小体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可能会促进Ca2+通道打开
15.如图表示人体内激素A、B、C、D的部分分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浓度降低时,可能使激素A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与肌糖原分解以补充血糖
B.若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寒冷时激素C的分泌量增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C.当血钠含量降低时,激素D释放量增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D.接受刺激后,激素A与激素C的分泌过程分别体现了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16.某生物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对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根生长的影响,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激素的种类与浓度
B.经图示各浓度ABA处理后,小麦根停止生长
C.不同浓度的GA3和IAA均促进小麦根的生长
D.结果表明,同时施加6μmol/L的GA3和IAA对小麦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17.某生物小组进行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绘制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B.a~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c点时,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e~f段,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不断减少
18.水葫芦原产于巴西,适应性强,曾经在我国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调查时段 物种数 植物类型 优势种
入侵前 I 120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小叶眼子菜等多种
入侵后 Ⅱ 28 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水葫芦、小叶眼子菜
Ⅲ 12 浮水植物 水葫芦
A.水葫芦入侵前后生物群落不同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不同
B.水葫芦与小叶眼子菜的生态位完全相同,导致了后者的消失
C.Ⅲ时段,水葫芦不仅数量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大
D.I~Ⅲ时段,该水域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逐渐简单化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4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含渗透压、______三个主要方面,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_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剥离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床上能通过测定血液中的激素含量来检测相关疾病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非特异性免疫的具体组成是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糖尿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可分为1、2两种类型。胰岛素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对血糖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除胰岛素外,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种)。
(2)图中①、②过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据图分析,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经胞内信号转导,一方面促进GLUT-4基因的表达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另一方面促进吸收的葡萄糖被利用。
(3)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推测其患病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1分)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中,由B淋巴细胞不能成熟导致的B细胞缺陷病占50%~70%。此外,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也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细胞活化后可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因此B细胞缺陷病患者的主要特征为______合成不足或缺失。
(2)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患者体内的______细胞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导致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免疫下降。
(3)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不同,艾滋病属于______(填疾病名称),其致病病毒主要侵染______细胞,使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瘫痪。
22.(11分)油菜素内酯(BR)已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并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BR浓度/(mg·L-1) 0 0.1 0.2 0.3 0.4 0.5
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0
(1)据表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低浓度BR促进芹菜幼苗生长,高浓度BR抑制生长”的结论,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寻找BR作用的最适浓度,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激素,芹菜幼苗的生长还受环境因素的调节。光既是植物的能量来源,又能作为一种______,被______分子接收,进而影响、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23.(11分)为解决茶树害虫造成茶叶减产的问题,研究人员调查了林下茶园(茶树与高6~8米的乔木马尾松间作)和常规茶园(无树木遮阴)中害虫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的数量及丰富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茶园类型 叶蝉总数/只 蜘蛛总数/只 游猎型蜘蛛丰富度 结网型蜘蛛丰富度
林下茶园 692 1542 14 12
常规茶园 1410 995 14 8
(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林下茶园中的结网型蜘蛛丰富度高于常规茶
园,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的种间关系为______。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中的叶蝉总数明显减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继续调查统计了林下茶园不同体重叶蝉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体重/g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数量/只 22 57 83 72 51 62 63 59 68 74 58 32
注:体重≤3g的为幼龄蝉,体重≥8g的为老龄蝉,其余为中龄蝉。
由表可知,该茶园叶蝉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年龄结构可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泊头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D C A D A C B D B C D C CD ABC BCD BD ACD
1.B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组织液中,而唾液淀粉酶直接释放到口腔中,血红蛋白、神经递质和唾液淀粉酶均不属于血浆的组成成分,故选B。
2.D 解析: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受阻,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血浆渗透压增大,A正确;尿毒症是肾功能障碍,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而积累在内环境中,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严重失调所致,B正确;严重腹泻不仅会使机体丢失水分,还会丢失无机盐,若只喝水不补充无机盐,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降低,C正确;当检测到血浆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时,意味着有红细胞破裂,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出现贫血症状,但不会导致红细胞破裂,D错误。
3.C 解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其中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错误;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B错误;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C正确;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D错误。
4.A 解析:食物导致味觉产生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食物引起海豚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而脚步声引起海豚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此时脚步声已由无关刺激变为条件刺激,B正确;食物和脚步声最终都引起海豚分泌唾液,故两个反射弧的效应器均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C正确;若饲养员多次走来但不再投喂,先前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海豚分泌的唾液量将逐渐减少,D正确。
5.D 解析:由图1、图2可知,肌肉和膀胱收缩直接受脊髓低级中枢的调节,同时还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但神经中枢不止在大脑,A错误;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受损时,人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排尿反射仍能发生,B错误;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而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C错误;大脑皮层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能听懂他人讲话,但说话困难,D正确。
6.A 解析: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合成并分泌,能够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班廷和贝斯特从结扎胰管的狗身上取出萎缩得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射给糖尿病狗,患病狗的血糖迅速下降,证明了胰岛素的存在,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作用于垂体,因此垂体细胞具有这两种激素的受体,C正确;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警觉性提高,D正确。
7.C 解析: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是指下丘脑、垂体、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而图示调节方式不属于分级调节,褪黑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的功能,进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故存在负反馈调节,A错误;暗信号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进褪黑素的分泌,故熬夜看手机或打游戏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入睡时间延长,睡眠质量下降,C正确;由图可知,褪黑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的功能,但是其靶细胞不只有下丘脑细胞,它还能作用于其他相应的靶细胞,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D错误。
8.B 解析:寒冷环境中,机体皮肤血管收缩,同时汗腺分泌量减少,以减少散热,A正确;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脏、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而运动时骨骼肌为主要的产热器官,B错误;当人的体温维持在某一固定值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正确;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进行,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危及生命,D正确。
9.D 解析: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但不能作为神经中枢,能作为神经中枢的是脊髓,A错误;抗体、溶菌酶和白细胞介素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而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是体内常见的细胞因子,B错误;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C错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D正确。
10.B 解析:由图可知,病毒表面有a、b两种不同类型的抗原,因此能产生两种相应的特异性抗体,A正确;图示Ⅰ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Ⅶ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图示d、e均为细胞因子,分别能促进Ⅴ(B细胞)和Ⅱ(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C正确;Ⅳ和Ⅵ分别为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11.C 解析: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A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猕猴桃果实成熟时,二者含量均较高,B正确;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萌发,二者在调节种子萌发上的作用相抗衡,C错误;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12.D解析:种群的数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一段时间后数量不一定增加,A错误;当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通常不为0,B错误;同一区域中不同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C错误;气候因素及自然灾害对种群作用的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13.C 解析:调查期间,该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A错误;由图可知,A~I阶段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最后增加,其垂直结构不一定越来越复杂,B错误;E阶段该群落的植物物种数最多,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推测E阶段该群落中动物种类数最多,C正确;群落达到稳定阶段后,其植物种类数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植物种类可能改变,D错误。
14.CD 解析:由图可知,乙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向丙传递的是抑制信号,不能引起丙兴奋,A错误;据图,若降低细胞外液中的Ca2+浓度,会使甲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进而影响乙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动作电位由Na+内流引起,故若增加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乙神经元兴奋时Na+内流量增加,动作电位峰值增大,C正确;由图可知,兴奋传至甲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体膜上Ca2+通道打开,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为内正外负,D正确。
15.ABC 解析:激素A可以是胰高血糖素,但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若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其分泌激素C,激素C应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当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但醛固酮由肾上腺分泌,不符合图示激素D的分泌过程,C错误;激素A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直接调节,而激素C的分泌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16.BCD 解析: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激素的种类与浓度,A正确;由图可知,不同浓度的ABA作用后小麦根的平均根长与对照组相比均缩短,说明ABA抑制根的生长,但相对于萌发的小麦种子,根的生长未停止,B错误;由图可知,与未施用激素(即0)时相比,不是所有浓度的GA3和IAA均促进小麦根的生长,C错误;本实验未设置同时施用GA3和IAA的组别,因此结果不能表明同时施用GA3和IAA对小麦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D错误。
17.BD 解析: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常采用抽样检测法,A错误;a~c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形数量增长模型,B正确;c点时,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但c~d段种群增长速率为0,故c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错误;e~f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小于0,因此酵母菌的数量不断减少,D正确。
18.ACD 解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A正确;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自然界中一般不存在两种植物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B错误;Ⅲ时段,该群落的优势种是水葫芦,群落中的优势种不仅数量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大,C正确;由表可知,随着水葫芦入侵时间的延长,群落的物种数下降,植物类型只剩下浮水植物,故该水域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逐渐简单化,D正确。
19.答案:(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温度、酸碱度 蛋白质和无机盐
(2)中枢神经系统(1分) 内外刺激(1分) 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1分)
(3)①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随血液流遍全身) ②人体内激素微量、高效,一旦其含量偏离生理范围,就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
(4)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1分)
解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含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三个方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而坐骨神经—腓肠肌不具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因此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3)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随血液流遍全身,且人体内激素微量、高效,一旦其含量偏离生理范围,就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这就是临床上常常通过测定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相关疾病的原因。
(4)非特异性免疫包括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构成,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0.答案:(12分,每空2分)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答出2种即可)
(2)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转化为非糖物质(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
(3)缺乏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下降,合理即可)
解析:(1)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也有神经调节。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2)血糖的去向有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分析题图可知,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经胞内信号转导,一方面促进GLUT-4基因的表达及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进而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另一方面促进吸收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及转化为非糖物质。
(3)通过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浓度,说明患者可能缺少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
21.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抗原与B细胞接触(或抗原刺激);(接受抗原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2分) 抗体
(2)T(淋巴)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3分) 体液免疫和细胞(2分)
(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辅助性T(淋巴)
解析:(1)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分别为抗原与B细胞接触、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的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由B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故B细胞缺陷病患者体内抗体合成不足或缺失。
(2)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因此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患者体内的T细胞明显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所以胸腺发育不良将会使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减弱。
(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其致病病毒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逐渐使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22.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探究不同浓度的BR对芹菜幼苗株高(生长)的影响(或探究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
(2)不能(1分) 在各个实验浓度下,BR均促进芹菜幼苗的生长
(3)在0.2~0.4mg·L-1范围内设置更小的BR浓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
(4)信号 光敏色素
解析:(1)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BR对芹菜幼苗株高生长的影响,或探究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
(2)根据表格数据,在各个实验浓度下,芹菜幼苗平均株高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各浓度BR均促进芹菜幼苗的生长,因此不能得出“低浓度BR促进芹菜幼苗生长、高浓度BR抑制生长”的结论。
(3)由表可知,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在0.2 0.4mg L-1之间,故可在0.2 0.4mg L-1范围内设置更小的BR浓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即可找到BR作用的最适浓度。
(4)光既是植物的能量来源,又能作为一种信号,被光敏色素分子接收,进而影响、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23.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1分) 马尾松为结网型蜘蛛提供了更大的栖息空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衍(合理即可)
(2)种间竞争 其天敌蜘蛛的总数多,对叶蝉的捕食力度大
(3)稳定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1)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林下茶园中的马尾松为结网型蜘蛛提供了更大的栖息空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衍,从而使得林下茶园中的结网型蜘蛛丰富度更高。
(2)根据题意可知,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都以茶园中的叶蝉为食,两者是种间竞争关系。根据表格,林下茶园蜘蛛总数比常规茶园多,对叶蝉的捕食力度大,从而降低了林下茶园中叶蝉的数量。
(3)经计算可知,该区域叶蝉种群中幼龄蝉、中龄蝉和老龄蝉的数量分别为234、235、232,故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