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计划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课时安排如下:集合的认识……………………………1课时练习……………………………………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探究过程中重在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与体验,并在数学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帮助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逐步建立概念的表象。
课 题: 集合
第 1 课时 主备人: 二度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感知集合思想,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韦恩图中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度备课与修改
课前准备:五分钟口算。情境引入1.出示通知:学校定于下周三举行运动会,请各班本周五选拔8名踢毽子同学,9名跳绳同学参加比赛,请相互通知。2.如何选拔学生参加比赛?二、呈现表格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那么,参加训练的一共有多少位同学?(这里引出矛盾:17人还是14人?为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分析:有3个人重复了,找出来。你会用算式表示总人数吗?9+8-3=14(人)提问:这里为什么要减去3呢?——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去3人,所以是9+8-3=14(人)。——因为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呈现集合图如果用两个圆圈分别代表跳绳和踢毽的同学,你想怎么表示?试着画在草稿本上。怎么表示两样比赛都参加的同学呢?(强调:必须同时在两个圈里。)3.展示——问: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 4.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9+8-3=14(人)——(8-3)+3+(9-3)=14(人)巩固运用书本P105做一做第1,2两题。2.课作本P71。
教学札记 练习易错题与学习困难点摘录:
相应教学对策:
课 题: 集合(练习课)
第 2 课时 主备人: 二度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集合图每部分的含义并会分析题意。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度备课与修改
课前准备:五分钟口算。出示集合图回顾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讨论:我们怎么计算重叠部分的人数?解决问题(书本P106-107部分)P106第1题用集合图表示两天进的水果找出重叠部分解决问题P106页第3题出示集合图大于50小于70 大于60小于80(2)两个圈中都有的数有多少个?(3)这两个圈能否合并成集合图?试一试(4)反馈 3.P107第4题(1)出示材料:小雨一家去采摘。爷爷、爸爸、外公、姨妈、小雨、叔叔6人采摘了圣女果,奶奶、妈妈、爷爷、小雨4人采摘了草莓,姑姑、舅舅、外婆3人采摘了小黄瓜。对比思考:这里有三种水果,集合图应该怎么画呢?独立画图,集体反馈展示集合图 列式计算采摘圣女果和小黄瓜的共有( )人。采摘圣女果和草莓的共有( )人。巩固运用练习二十三剩余习题。
教学札记 练习易错题与学习困难点摘录:
相应教学对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