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名称
研究土壤
基本
信息
三年级
第一学期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2
3
4
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第三课
第一单元第四课
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类型
肥沃的土壤
保护土壤
课时
信息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学习内容
3年级学习目标
知道土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 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
质,而是由很多成分构成的
物质
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土壤中的主要成分
观察土壤颗粒,知道这些颗粒有大小的不同
了解人们根据沙粒、粉粒和黏
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成三
类;比较每一种类型土壤的不
同,能举例说出每一种类型的土
壤适宜生长的植物
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描
述其各自的特点
通过观察表层和下层土壤的不
同,发现腐殖质的存在。通过阅
读资料,了解腐殖质对于土壤是
肥沃还是贫瘠起决定性作用。通
过做肥料袋的活动,了解腐殖质
的形成过程。
指导学生讨论土壤对动植物和人
类的贡献,知道植物能保护土
壤,最后讨论人类活动对土壤产
生的不良影响,以及怎样保护土
壤。
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知道土壤中有腐殖
质
做肥料袋,了解腐殖质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
了解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土壤产生了坏的影响
绘制环保小报,指出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
土壤做些什么
1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类型
肥沃的土壤
保护土壤
研究土壤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通过四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土壤的
成分、类型,初步建立土壤的概念,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第一课《土壤的成分》,指导学生观察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知道土
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很多成分构成的。第二课《土壤的类型》,指导
学生观察土壤颗粒,了解人们根据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成三类。
比较每一种类型土壤的不同,能举例说出每一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第三
课《肥沃的土壤》,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表层和下层土壤的不同,发现腐殖质的存在。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腐殖质对于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做肥料袋
的活动,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第四课《保护土壤》,指导学生讨论土壤对动植
物和人类的贡献,知道植物能保护土壤,最后讨论人类活动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及怎样保护土壤。
(三)学情分析
对儿童来说,土壤是非常好的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载体。但受限于认识
水平,对于“土壤”这个科学概念,三年级的孩子还有很多不解之处。譬如,他们
知道在土壤里能找到很多东西,但还不能把这些东西都算作土壤的一个组成部分,
还没有“混合物”的概念。再如,对于决定土壤肥力的腐殖质,孩子们还是非常陌
生的,还有待去进一步发现。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物质;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土
壤中的主要成分。
2.观察土壤颗粒,知道这些颗粒有大小的不同;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粘质
2
土和壤土,描述其各自的特点。
3.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知道土壤中有腐殖质;做肥料袋,了解腐殖质是怎
么一步步形成的。
4.了解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土壤产生了坏的影响;绘制环保小报,指出我们可以
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立足教材,以生为本。
三年级的学生,其心志和接受能力还处于二年级水平,但经过两年的学习,他
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
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本单元以“研究土壤”为主题,强调体验和思维,将二者整
合在一个个活动中。因此在设计作业时立足文本,以课本活动为主,调动学生多种
感官,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积累感性经验。在观察实验中,注重考察学生精准描述、
比较与归纳等思维技能的运用。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促进学
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通过分析讨论土壤与自然地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活的
重要性。
2.践行“双减”,优化作业。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做到减量不减质,减少机械性的作业,多一些灵活性、
动手操作、发散思维类的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作业。根据本学科特点,本单
元设计的作业以实践探究为主,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将自己的探究成果或文字、或
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有科学与生活的关联,也有科学与语文、美术学科的融合,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1.作业内容
(1)去野外挖菜园 和花园 ,通过观察 壤,记录并描述出 观察到的
物质;
(2)利 、放 镜、纸 等物品进 步观察 壤,知道 壤的成分。
2.时间要求:(1)30分钟;(2)30分钟。
3.评价设计
3
(1)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能够将观察到的物质记录下来,要求内容准确清
晰,版面设计美观整洁;(2)评价主体是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将实验过程叙
述清楚,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学生对作业兴趣浓厚,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比较高。学生将自己
在土壤中观察到的物质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版面设计新颖美观;实验
过程叙述清楚,观察细致,能够通过实践了解土壤的成分。
设计意图: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自己亲身实践,
不仅能够感受这门学科的趣味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
5.精彩作业展
4
第二课时
1.作业内容
(1)观察 壤的颗粒,知道这些颗粒有 的不同。
(2) 多种 法 较沙质 、黏质 和壤 ,描述其各 的特点。
2.时间要求:(1)5分钟;(2)30分钟。
3.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是家长。要求学生能够从挖回的土壤颗粒中知道有大小的不
同;(2)评价主体是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清楚表述三种土质的特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学生通过观察挖回的三种土壤,知道是因为根据沙粒、粉粒和
黏粒含量的不同,因此将土壤分成三类。学生用手去触摸,用眼睛去观察,一
目了然,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亲眼所见、亲手触摸会比课本知识讲解生动有趣的多。学生通
过探究发现,掌握科学知识,会更加入耳入心。
5.精彩作业展
5
6
第三课时
1.作业内容
(1)观察 壤,知道 壤中有腐殖质;
(2)做肥料袋,了解腐殖质是怎样 步步形成的。
2.时间要求:(1)10 分钟;(2)10天
3.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是家长。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土壤中有腐殖质;(2)
评价主体是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肥料袋中腐殖质的变化过程,能够清楚记录下
来。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学生乐于动手实践,积极性较高。在等待的过程中,学生对于
肥料袋中的细微变化都感到不可思议,认真记录观察过程。
设计意图:腐殖质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制肥料袋,观察记录肥料袋中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能够激
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5.精彩作业展
7
8
第四课时
1.作业内容
(1)说 说: 类的哪些活动对 壤产 了坏的影响。
(2)绘制环保 报:怎样保护 壤。
2.时间要求:(1)10分钟;(2)40分钟
3.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所得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再
予以指导补充说明;(2)评价主体是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版面,宣传环保
知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对土壤产生坏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需要教师讲解说明;绘制环保小报学生兴趣浓厚,在前期老师的指导下,学生
掌握了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绘制出来,十分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将科学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融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精彩作业展
9
10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1. 活在 壤 的 动物是()。
A.喜鹊
B.蚯蚓
C.蜜蜂
2.在 多种 法 较沙质 、黏质 和壤 的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捻 壤时,沙含量较多的是沙质
B. 捻 壤时,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质
C.在三种 壤中倒 同样多的 ,它们的渗 性相同
3.贫瘠的 壤可以通过增加()加以改良。
A.化肥
B.腐殖质
C.黏
4.下列植物适合种植在黏质 中的是()。
A. 芋
B.哈密
C.荷花
5.下列 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 壤的是()。
A.乱扔垃圾
B.植树造林
C.过度放牧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对应学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完成
时间
序号
类型
难度
来源
了解
理解
应用
1
2
3
4
5
1
2
3
4
4
√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原创
原创
原创
原创
改编
√
√
10分钟
√
√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B(2)C(3)B(4)C(5)B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