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3.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3.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6 23: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
3.能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
4.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登月历程的影响。
【重 难 点】
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月球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今天,老师见到可爱的同学们,非常开心,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字,不知道你们是否认识它?请看大屏幕。知道“玩”字的意思是什么吗?右边是“元”,代表着金钱、财力和智慧;左边是“王”,意味着到了一定境界可称为王(或者是亡),关键看如何把握游戏的技巧和方法。现在人们是如何理解这个字的吗?是智者的趣理游戏。敢不敢和老师一起玩一节科学课?
〖设计意图〗“玩”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性最根本的需求之一。本环节从汉字“玩”入手,让学生在体验祖国汉字文化魅力的同时,激发他们敢于挑战自己、努力学习的热情。
一、引入课题
1.图片引入课题,(出示几张月亮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
平常我们都听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你见过月亮吗?它长什么样?看,它来了。
想不想登上月球去看看?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做一个小小旅行家,一起走进第10课。
板书课题:10 登上月球。
二、活动过程
玩转活动(一):看谁知道的多(交流对月球的认识)。
1.教师提问: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登月之前,我们需要对月球有个了解,课前同学们搜集到了很多月球的资料,你们对月球有哪些了解呢?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预设:
生: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
师:38.4万千米有多远?这么说吧,假如地球与月球之间有一座桥,我们从现在出发,日夜不停的走,大约需要多少年呢? 11年!对,11年呀!那到月球时你们就都变成漂亮的姑娘、帅气的小伙了。如果再接着返回来,一共需要多少年?22年!即便乘坐火车,也需要80天,乘坐最快的飞机,也需要13.5天。看来38.4万千米确实是个天文数字。
师:大家说,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远不远啊?接着汇报。
生: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师:假如地球是一张大嘴的话,那么一口可以吞下49个月球。
假如地球是一个篮球的话,那么月球是就是一个乒乓球。
生: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师:咱们这里夏天热不热?但是也只有30几度,我们还得借助风扇、空调等降温,但是月球上的120度,比刚烧开的水的温度还高,想一想,到了月球会事什么感觉?同样,冬天咱们这里最冷也就零下十几度,我们就用各种方法御寒,学校里也有暖气供应等,那月球上的零下180度就可想而知了。
生:月球上没有空气、液态水和生物。
生: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
……
板书:有高山,有平原,温差大;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
〖设计意图〗与原先版本的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以备学生们的搜集、整理、补充,只是作为一种参考,可不必要完全认知。
3.你们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识呢?
预设:月球是怎样转动的?
月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4.观看“地球、月球运转轨迹动态图”,知道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是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板书: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5.观看“地球的卫星”视频,认真观察月球表面。生畅所欲言。
“刚才某某某同学说是环形山,那你见过环形山吗?我可是见过,是昨天晚上,做梦见到的,哈哈哈”“对了,环形山什么样?想不想真的去看看?那就睁大眼睛看起来”随即播放视频资料。
观看、交流后简单小结: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称为月陆;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称为月海。
6.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相信你们会更优秀。
7.刚才同学们还看到了月球表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出示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表面图),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玩转活动(二)谁探究得好(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1.引导学生猜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
预设:根据观察环形山图片,看到环形山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可能是火山喷发,也可能是其他物体撞击,还可能是......
2.分小组商讨实验方案,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以及注意的事项等,并进行汇报交流和完善。
3.验证猜想,出示实验器材,做个模拟实验(也可分组探究)。
①实验工具: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盘、直尺。
②明确实验步骤:
第一,用直尺或小木板刮平沙盘表面的沙子。
第二,从相同高度往沙盘上投放不同大小的石子或其他物体,观察沙盘上沙子被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第三,从不同高度往沙盘上投放相同大小的玻璃珠,观察玻璃珠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第四,根据现象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③讨论想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实验前要用直尺将沙盘轻轻刮平;
丢石子时不要加力,应让石子自然下落;
取出石子时要小心,不要破坏沙坑的形状;
需要比较沙坑的深浅时,可以用细长的直尺插入沙坑。
4.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说清推测理由。
5.展示“环形山的形成”影像资料,并小结:环形山的大小与撞击物的大小、下落高度有关。
6.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其中在月球背面有5座环形山,分别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和郭守敬命名。前4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万户则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身尝试用火箭飞行的人。“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因为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航天梦想第一人”。那,人类对于月球是怎样探索的?谁能介绍一下?
玩转活动(三)谁了解得深(人类登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古时候,人们因为缺乏先进的科技和完整的科学知识,所以对一些神秘的天文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借助想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
预设:嫦娥奔月、吴桂砍树、玉兔捣药、天狗食月……
2.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发现月亮表面的凹凸不平,还有很多环形山,伽利略据此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3.据说(有争议),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三人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上了月球,并进行实地考察,带回来岩石和月壤的标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4.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以及嫦娥五号采集月壤事件及影像资料。
……
5.师生小结:人类登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漫长的登月经历背后,是胸怀祖国、勇攀高峰、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们明白人类从未放弃对月球的探索,哪怕很漫长,也一直不间断。尤其是突出祖国古老传说与当今的嫦娥工程成果,激发学生们喜欢科技、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玩中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假如要登上月球去玩的话,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月球上哪些地方不适合人类生存,应该怎样克服?(如果时间来得及,这一个问题可以推延到课下)课下同学们继续搜集、查阅资料,下一节课再交流。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出发点就是以“趣理”为中心,通过学生们普遍熟悉的“玩”字入手,结合“谁知道得多”“谁探究得好”“谁了解得深”这三个玩转活动,在有趣的伴随下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整理、分析搜集的资料,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掌握月球的概貌、明白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板书设计】
10.登上月球
有高山,有平原,温差大,引力小......
月球 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不适宜生存
是地球的卫星。
也可以简写为“有......没有......是地球的卫星”(需要再深度考虑)
【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