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沪教版
课时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1
2
3
4
1. 知道铁、铝、镁、锌等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2.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常见金属主要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
顺序
3. 初步认识置换反应;
4. 通过化学史了解金属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为什么它们的发现和利用的年代差距如此之大?
这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关吗?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铝的使用
距今3000年前
距今1500年前
距今仅100多年前
新课引入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Mg + O2 2MgO
点燃
3Fe + 2O2 Fe3O4
点燃
我们已经知道镁和铁都能与氧气反应。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镁和铁燃烧的现象,其他金属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新知学习
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铜与氧气反应
2Cu + O2 2CuO
△
铝与氧气反应
铝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失去光泽,内部逐渐熔化,但不滴落。
在常温下,铝和氧气能发生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4Al + 3O2 2Al2O3
新买的铝锅放在空气中逐渐变暗,会失去原来的金属光泽。小明用钢丝清洁球将它擦亮如新,他做法科学吗?
“真金不怕火炼” 这句话蕴含什么化学原理
?
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金属 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 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铜 在酒精灯上加热 生成黑色固体
铝 在常温下反应 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金 在高温下不反应
4Al+3O2 2Al2O3
大多数金属可以与氧气反应:某些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
2Cu+O2 2CuO
△
3Fe+2O2 Fe3O4
点燃
2Mg+O2 2MgO
点燃
化合反应
(2)我们从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发现金属的活泼性:Mg、Al>Fe>Cu>Au。
(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条件)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
4Al+3O2 2Al2O3
2Cu+O2 2CuO
△
3Fe+2O2 Fe3O4
点燃
2Mg+O2 2MgO
点燃
小结
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
1.能与稀酸反应的金属是哪些?
2.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
3.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4.请根据能否与稀酸反应分类金属
镁Mg、铁Fe、锌Zn
镁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氢气 H2(可以点燃)
Mg、Zn、Fe
Cu
不活泼金属(不与稀酸反应)
活泼金属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镁 表面产生气泡非常快、放热
锌 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铁 产生气泡较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铜 无气泡产生
Mg + 2HCl MgCl2 + H2↑
Fe + 2HCl FeCl2 + H2↑
Zn + 2HCl ZnCl2 + H2↑
Mg + H2SO4 MgSO4 + H2↑
Fe + H2SO4 FeSO4 + H2↑
Zn + H2SO4 ZnSO4 + H2↑
+2 +2
镁与酸 锌与酸 铁与酸 铜与酸
大多数金属可以与酸反应:
某些金属+酸 金属化合物+H2
归纳
(2)我们从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发现: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Zn>Fe(H)>Cu。
(1)有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有的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控制变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
可根据金属是否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控制变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如温度、酸的种类、酸的浓度、金属的大小形状等)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实际上是铁将铜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制取出来。
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又有记载铁能把铜置换出来,有什么启示呢?
将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
Fe + CuSO4 Cu + FeSO4
蓝色
溶液
红
色
浅绿色
溶液
Fe
CuSO4
Cu
FeSO4
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浸入溶液中的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浸入溶液中的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2Al + 3CuSO4 3Cu + Al2(SO4)3
Cu + 2AgNO3 2Ag + Cu(NO3)2
(2)我们从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发现: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l、Fe>Cu>Ag。
(1)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制取出来,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归纳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
可根据金属是否能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越强,冶炼难度越高。因此被开发利用的时间越晚。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铝的使用
距今3000年前
距今1500年前
距今仅100多年前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操作步骤
铜粉(Fe)
FeCl2溶液(CuCl2)
填写下列表格(“混合物”栏中括号内为杂质)。
Fe+2HCl ==== FeCl2+H2↑
Fe+CuCl2 ==== FeCl2+Cu
加足量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洗涤,干燥
加足量无锈铁钉或铁粉,过滤
运用金属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Mg + H2SO4 MgSO4 + H2↑
Fe + H2SO4 FeSO4 + H2↑
Zn + H2SO4 ZnSO4 + H2↑
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Fe + CuSO4 ==== FeSO4 + Cu
单质
化合物
上述实验中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观察有何特点?
单质
化合物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反应
A+BC → AC+B
反应类型 反应特点 反应特征 联系
化合反应 多变一 A+B+ →N 都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一变多 A→B+C+ 置换反应 单换单 A+BC → AC+B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比较: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常见活泼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请举例说明.
2.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置换反应?
1. 关于置换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置换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B. 置换反应发生时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随堂练习
3. 常温下,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ZnSO4 B. Al2(SO4)3 C. FeSO4 D. CuSO4
D
2. 下列有关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金属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大多属于化合反应
C.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
D. 金属与氧气反应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B
3. 如图,将形状相同的铝片、铁片、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 甲中发生的反应为Al+HCl=== AlCl3+H2↑
B. 乙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C. 甲、乙试管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相同
D. 三支试管中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5. 我国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 FeSO4+Cu,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物质都为化合物
B. 反应中有红色固体析出
C.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 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
A
6.经过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可以用钠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工业上可以利用单质铁回收硫酸锌溶液中的金属锌
C. 光亮的铁片与未经打磨的铝片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铝片上先产生气泡
D.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与其他金属盐或酸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D
(1)图1实验前调节杠杆平衡,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后观察到杠杆_____(填“左侧”或“右侧”)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课外活动探究中,小明和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化合物和水):
左侧
2Cu+O2 2CuO
(2)图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在图2中反应后的细铜丝团用水冲洗晾干后重新放回图1的杠杆上(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杠杆最终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细铜丝团表面
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
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