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地理 2024.1
本试卷共 6页,19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正确粘贴条形码;
3.作答选择题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答案的选项涂黑;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考试结束后,考生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总分 48分)
下表示意 2020 年我国中部某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据此完成 1~2 题。
类别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 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45 岁 58.5% 21.2%
45~60 岁 25.2% 43.6%
>60 岁 16.3% 35.2%
1.形成该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特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B.人均寿命延长
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人口迁移率高
2.该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特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农业收入比重增加 B.农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村土地撂荒严重 D.农业复种指数增加
圣米格尔岛(如图),是孤悬于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新航路开辟后,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
该岛成为大西洋航线上过往帆船的重要物资补给站。19 世纪后期以来,大量过往的蒸汽机船不再进港停泊,
该岛的航运地位迅速衰落,据此完成 3~4题。
3.该岛的港口主要位于岛屿北侧,岛屿南侧较少,与南侧相比,北侧有利于建港最关键的优势是( )
A.避风条件更好 B.地势更加平坦
C.淡水更多 D.水域更深
4.导致 19世纪后期以来该岛航运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航线上途经船舶大量减少 B.造船及航海技术的进步
C.港口淤塞,船舶难以停靠 D.海运成本不断下降
城市通风走廊能够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能耗。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城
市通风走廊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加以实施。如图示意贵阳市某区一级通风走廊剖面。据此完成 5~6 题。
5.为了发挥通风走廊的最大生态效益,该地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是( )
A.东北—西南向 B.西北—东南向 C.南北走向 D.东西走向
6.该地“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对城区生态作用持续时间最长、发挥作用最大的时间段是( )
A.1月份,8点—18点 B.1月份,18点一次日 8点
C.7月份,8点—18点 D.7月份,18点一次日 8点
油茶树喜暖怕寒、广泛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广东、河南等省区的低山丘陵地带,花期主
要集中在每年 10~12 月,若花期连续阴雨,会降低授粉率及挂果率。据此完成 7~8 题。
7.每年秋季,当连续多日平均气温降至 14~18℃时油茶树开花,油茶树开花最早的省份是( )
A.河南 B.浙江 C.湖南 D.广东
8.与湖南、江西等省份相比,贵州不利于油茶树生长的主要气候条件是( )
A.夏季高温天气较多 B.夏季降水量不足 C.冬季气温低光照弱 D.冬季降水量不足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大西洋沿岸,总面积达 1500 平方公里,由众多白色沙丘和深蓝色湖泊组成,沙源主
要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该沙漠所在地区盛行东南风,如图示意巴西局部图,据此完成 9~10 题。
9.结合沙源及沉积环境,千湖沙漠最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千湖沙漠所在地区沙源物质极为丰富,但风沙天气却非常少,主要是因为该沙漠地区( )
A.植被丰富 B.风力微弱 C.土壤含水量高 D.山脉阻挡作用强
洪泽湖属浅水湖,位于淮河中游和下游的结合部,湖底高程一般在 10~11m 之间,承泄淮河上、中游来水
未沙。如图示意 1983~2016 年洪泽潮年际泥沙冲淤变化。据此完成 11~12 题。
11.1983-2016年洪泽湖泥沙冲淤年际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先淤积后冲刷 B.泥沙冲刷为主 C.先冲刷后淤积 D.泥沙淤积为主
12.洪泽湖泥沙冲淤变化特征产生的影响有( )
A.淮河水质持续改善 B.洪泽湖调蓄洪水能力增强
C.淮河洪水下泄不畅 D.洪泽湖溃堤风险不断减轻
焚风是一种气流越山后下沉引起的气温上升和相对湿度降低的现象,多出现在山脉背风风坡,太行山山麓
焚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如图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13.太行山地区焚风效应最强的坡向及该坡向焚风多发季节,组合正确的是( )
A.东坡—夏季 B.东坡—冬季 C.西坡—夏季 D.西坡—冬季
14.早春发生的焚风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土壤冻结厚度增大 B.积雪融水量减少
C.冬小麦返青提前 D.风沙危害减轻
下表为世界某城市 2023 年 8 月 1~3 日日出与日落时间统计(北京时间)。据此完成 15~16 题。
日期 日出 日落 昼长 天亮 天黑
8 月 1 日 17:28:47 08:31:11 15 时 02 分 24 秒 16:55:40 09:04:18
8 月 2 日 17:29:18 08:31:02 15 时 01 分 44 秒 16:56:14 09:04:06
8 月 3 日 17:29:51 08:30:51 15 时 01 分 00 秒 16:56:50 09:03:53
15.该城市天黑时间比日落时间要晚,主要是因为( )
A.大气散射作用 B.日出方位的变化
C.大气反射作用 D.天空云量的变化
16.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
A.印度 B.俄罗斯 C.加拿大 D.巴西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总分 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双孢菇属草腐菌,能很好地利用多种草本植物秸秆和蔬菜叶子中的营养素。双孢蘑菇喜暗光,13℃~18℃
是其出菇的最适宜温度,刚采摘的鲜菇在湿润环境易腐烂变色。主产区在福建、湖南等省。近年来,农林专家
在宁夏闽宁镇采用半地下式菇棚种植双孢蘑菇,并采用“阴阳棚”,发展“光伏—双孢菇—蔬菜”生产模式,
生产的新鲜双孢菇销往我国南方地区。图(a)示意宁夏闽宁镇区位,图(b)示意“光伏—双孢菇—蔬菜”生
产模式。
(1)推测闽宁镇新鲜双孢销往我国南方地区销量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2)简述光伏、蔬菜大棚和双孢菇棚在“光伏一双孢菇一蔬菜”生产模式中发挥的作用。(6分)
(3)结合双孢蘑菇生长习性,分析农林专家在闽宁镇采用半地下式菇棚的原因。(8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是以辽阔的台地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年均降水量不超过 300mm,风力强
盛,常吹时速超过 110km 的狂风,尘暴不断,素有“风土高原”之称。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巴塔哥尼亚高原植
被经过了三个演替阶段。高原南部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其传统民居以低矮、屋顶坡度较
大的木屋为主。如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和该区域 45°S 附近的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以及乌斯怀亚民居景观
图。
(1)简述巴塔哥尼亚“风土高原”的形成原因。(8分)
(2)说明该区域 45°S附近巴塔哥尼亚高原植被演替的三个阶段。(6分)
(3)分析乌斯怀亚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8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威海湾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濒临北黄海,平均水深 7m,面积约 60km2,为半开敞型海湾,沉积物以黏土
质粉砂为主,以砂为主的粗粒沉积主要分布在近岸。多年观测显示,每年夏季威海湾内存在相对稳定的上升流,
对海湾内水文特征及沉积物颗粒产生了显著影响,如图示意威海湾。
(1)分析威海湾夏季上升流旺盛的原因。(4分)
(2)说明上升流对威海湾内表层海水水文特征及底层沉积物颗粒粒径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