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动和力(常考经典题)(含解析)上海市2023-2024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练习(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运动和力(常考经典题)(含解析)上海市2023-2024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练习(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7 08: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运动和力(常考经典题)-上海市2023-2024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练习(沪教版)
一、单选题
1.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

A.可能为2米 B.可能为4米 C.一定为8米 D.一定为6米
2.以下哪个物体的重力最接近0.5N(  )
A.一张课桌 B.一个手机 C.一个鸡蛋 D.一个中学生
3.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a)、(b)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4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
A.可能为8米 B.可能为12米
C.一定为16米 D.一定为20米
4.甲、乙两辆车同时在同一平直道路上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8秒两车相距40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则它们(  )
A.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C.可能从同一地点出发,且v甲=10米/秒
D.一定从同一地点出发,且v乙=5米/秒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给车轴加润滑油 B. 自行车脚踏板上有花纹
C.给木箱装上轮子 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6.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 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b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8.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
A.变大 B.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9.如图所示,一个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推车时水平力F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是 ( )

A.F一定小于f B.F可能小于f
C.F一定等于f D.F可能大于f
10.甲、乙两小车分别从相距12米的P、Q两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a)(b)所示。甲车运动30秒后与乙车相距3米,若乙车通过的距离为s,则(  )
A.米,乙比甲晚出发21秒 B.米,乙比甲晚出发3秒
C.米,乙和甲同时出发 D.米,乙比甲晚出发3秒
二、填空题
11.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鹅向前移动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鹅由于 继续向前移动。
12.“天宫一号”飞船逐渐靠近空间站,空间站相对于飞船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助推器喷气使飞船的速度变快,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在运动过程中飞船的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古人用成语“以卵击石”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卵”击“石”后破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撞击过程中,“卵”受力大小 “石”受力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诗句“潭清疑水浅”中的“水浅”是由光的 造成的。
14.小明乘车去崇明岛参观第十届花博会,在进入崇明时看见一个巨大的花博会吉祥物“圆圆梦梦”,以汽车为参照物,“圆圆梦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已知它的s—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行驶160米,所用时间是 秒。小明到花博会门口停车时人身体向前倾,这是由于人具有 的缘故。
15.2022年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项目在位于张家口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举行,在跳台滑雪中,运动员穿专用滑雪板,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如图,运动员离开滑雪道后仍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是因为运动员具有 ,运动员在空中飞行时,相对于地上的观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6.2021年9月20日,装载了大量生活、科研物资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在与空间站对接过程中,选择 作为参照物比较合适(选填“地球”或“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飞船不断地启动发动机来修正位置,这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关闭发动机后,飞船因为 将继续运动。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 G 为 6 牛,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物体所受的地面的支持力F。
18.如图所示,静止的小球所受的重力为6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球所受的重力G。
19.在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G为6牛,用力的图示法画出重力G。
20.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 )
四、实验题
21.某小组同学试图探究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猜想v可能与斜面的倾角θ、斜面材料、物体的质量m三个因素有关,于是选用:一长方体木块、100克砝码片(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进行试验.按图所示,将木块平放在斜面顶端,木块由静止下滑,用传感器测得其到达底端时的v.改变相关条件,多次试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试验序号 θ 斜面 m(克) v(厘米/秒)
1 20° A 200 245
2 20° A 300 245
3 20° B 200 153
4 20° B 300 153
5 25° A 200 307
6 30° A 200 358
7 35° A 200 v7
8 40° A 200 438
9 45° A 200 470
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 无关.
②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5、6、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木块,平放在长度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
③在试验序号7中:v7 厘米/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完成上述试验后,有同学提出新的猜想:v可能还与物体跟斜面的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应选择下图中 与(a)进行对比试验[选填“(b)”、“(c)”或“(d)”],即可得出初步结论.
五、综合题
22.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请回答:
速度(km/h) 40 50 60 80 100
反应距离(m) 7 9 11 15 19
制动距离(m) 8 13 20 34 54
①刹车过程中轮胎会发热,这是由于 力做功引起的。
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汽车制动距离与行驶速度的关系是: 。
③利用上表数据,估算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精确到0.01秒)秒。
④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边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 。
六、计算题
2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求:
(1)乙车的速度 v乙;
(2)经过4秒,甲、乙两车的位置关系。
七、科普阅读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物理学上将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时出现的现象做失重现象。如当人们乘电梯加速下降时,人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人对电梯地面压力就小于人受到的重力;
材料二:如图甲为天宫课堂的两个实验:(a)在太空抛物实验中,被抛出的冰墩墩沿着抛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快速旋转瓶子使其做圆周运动可将水和油分离。
①当电梯加速下降时,电梯内的人受到的重力和电梯对人的支持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②在电梯内用弹簧测力计测重为5牛物体的重力,发现测力计示数大于5牛。请根据上述材料判断电梯的运动情况: ;
③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如果在瓶子甩到最低处(A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如图乙所示,则瓶子离开A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 (选填“a”、“b”或“c”);请根据上述阅读材料与信息说明你选填的理由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设PQ的距离为s,甲到Q点时,乙还未到达P点,且离P点1m,则
解得;s=9m
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当甲到Q点时,乙已经过P点,且离P点1m,则
解得:s=3m
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故此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是4m,也可能为8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一张课桌的质量接近10kg,重力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手机大约200g,即0.2kg,则重力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即0.05kg,则重力
故C符合题意;
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50kg,则重力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经过3s,甲乙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甲=6m,s乙=10m。
A.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8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经过P点,乙和P点的距离是
10m-8m=2m
甲、乙两车相距
6m+2m=8m
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12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和P点的距离是
12m-10m=2m
甲、乙两车相距
6m-2m=4m
故B符合题意;
C.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16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和P点的距离是
16m-10m=6m
乙两车相距
6m-6m=0m
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为20m,经过3s,甲车和P点的距离是6m,乙车和P点的距离是
20m-10m=10m
乙两车相距
10m-6m=4m
由选项B可知,P、Q两点间的距离可能是12m,不一定是20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由图,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A.因为甲、乙两辆车速度不相等,故以乙为参照物,甲与乙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甲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甲、乙两辆车同时在同一平直道路上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D.经过8秒,由图可知,甲运动的路程,乙运动的路程。若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8s后相距
若出发前乙在甲的前方80m,8s后相距
所以甲乙可能从同一地点出发,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给车轴加润滑油,可以减小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脚踏板上的花纹,增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脚与脚踏板之间的摩擦,故B符合题意;
C.木箱下装上轮子,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减小了列车与车轨之间的压力,从而可以减小列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
v甲===0.4m/s;
乙的速度为
v乙===0.6m/s,
故v甲<v乙;
根据题意可知,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故可得:
v甲t+v乙t=10m

v甲t+v乙t=10m+20m=30m,
代入数值可得:
0.4m/s×t+0.6m/s×t=10m

0.4m/s×t+0.6m/s×t=20m+10m,
解得t=10s或t=30s,即t可能为10s,也可能为30s.
综上分析可知,ACD错误,B正确.
7.A
【详解】5s时刻,a的位置是在4.3m处,b在2.5m位置,c在1m位置,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无论乙的图线是b或c,甲的图线必是a;乙图线一定是c.
8.B
【详解】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苹果下落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故其惯性不变.
9.C
【详解】一位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故C正确.
10.A
【详解】由左图知道,甲的速度
由右图知道,乙的速度
由知道,甲车运动30s通过的路程
(1)假设原来甲在乙后方,30s后,甲还在乙的后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
由知道,乙运动的时间
则乙比甲晚出发的时间为
30s-9s=21s
(2)假设原来甲在乙后方,30s后,甲在乙的前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
s2=18m-12m-3m=3m
由知道,乙运动的时间
则乙比甲晚出发的时间为
30s-3s=27s
(3)假设甲在乙的前方,30s后甲还在乙的前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
s3=18m+12m-3m=27m
由知道,乙运动的时间
则乙比甲晚出发的时间为
30s-27s=3s
(4)假设甲在乙的前方,30s后甲在乙的后方3m处,则可知乙运动的路程
s4=18m+12m+3m=33m
由知道,乙运动的时间
则乙比甲早出发的时间
33s-30s=3s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相互 惯性
【详解】[1]鹅的脚掌向后拨水时,对水施加一个力的作用,同时也会受到水给脚掌的反作用力,使鹅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鹅由于惯性继续向前移动。
12. 运动 运动状态 不变
【详解】[1]“天宫一号”飞船逐渐靠近空间站,以飞船为参照物,空间站离飞船的距离越来越近,空间站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空间站是运动的。
[2]助推器喷气产生推力使飞船的速度变快,飞船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运动中的飞船质量不变,则飞船的惯性大小不变。
13. 形状 等于 折射
【详解】[1]“卵”击“石”后破损,卵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卵”和“石”相碰,“卵”对“石”的力和“石”对“卵”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3]“水浅”是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发生了折射造成的。
14. 运动 8 惯性
【详解】[1]在进入崇明时看见一个巨大的花博会吉祥物“圆圆梦梦”,以汽车为参照物,“圆圆梦梦”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圆圆梦梦”是运动的。
[2]由s-t图像如图所示,当车行驶路程是120米时,用时6秒,所以车行驶的速度为
故车行驶路程是160米时,所用时间
[3]小明到花博会门口停车时人身体向前倾,这是由于车由于受力停止运动,人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的缘故。
15. 惯性 运动
【详解】[1]运动员离开滑雪道后仍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员相对于相对于地上的观众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16. 空间站 运动状态 惯性
【详解】[1]在与空间站对接过程中,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选择空间站作为参物比较合适。
[2]对接过程中启动发动机来修正位置,说明力可以改变体的运动状态。
[3]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飞船将继续运动。
17.
【详解】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处于平衡态,物体受到了重力和支持力,那么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那么支持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大小为6N,作用点为重心,故过重心画一条竖直向上的线段,并在末端标上F=6N,即为支持力,故如图所示:
18.
【详解】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图如下:
19.
【详解】小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先规定标度为3N,重力G的图示如下所示:
20.
【详解】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大小为10N,可确定标度为5N,故画重力的图示如图:
21. 物体质量 斜面倾角θ越大,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越大 大于 d
【详解】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其特点为斜面倾角相同,材料相同,物体质量不同,但物体滑到底端时的速度相同,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也是同样的特点,所以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
②1、5、6、8与9的数据的共同特点为:物体质量相同,斜面材料相同,斜面倾角不同,物体速度不同,而且斜面的倾角越大,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越大;
③比较1、5、6、8与9的速度值发现,斜面倾角增加相同的度数时,速度的增加量不是定值,而是越来越小:,,,根据这个规律可知:,则,即;
④要探究速度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应使用同一物体,控制斜面材料、斜面倾角一定,改变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积,所以比较a、d可以完成实验.
22. 克服摩擦 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长 0.66s 见解析
【详解】①[1]刹车过程中轮胎发热是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引起的,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②[2]由表中数据可知:速度由40km/ h到100km/h,对应的制动距离由8m到54m,故知: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长。
③[3]以第一组数据为例40km/h≈1lm/s,反应距离是7m,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依次计算不同速度下司机的反应时间分别为:0.65s、0.66s、0.67s、0.68s,求这几个数的平均值可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④[4]雨雪路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减小。汽车制动后,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摩擦力越小越不易停下来,所以要减速慢行。
23.(1) 1m/s;(2)甲在乙前方4米处
【详解】解:(1)由图象知,乙车用时4s通过的路程为4m,所以其速度
(2)由题意知,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用时4s,通过的路程
s甲=8m
此时甲乙相距
s=s甲-s乙=8m-4m=4m
即甲在乙前方4m处。
答:(1)乙车的速度v乙为1m/s;
(2)经过4秒,甲车在乙车前方4m处。
24. 不是 减速下降/加速上升 a 见解析
【详解】①[1]由题意知,处于失重状态,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人乘电梯加速下降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特点可知,电梯内的人受到的重力和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②[2]由题意知,当人在电梯上加速下降时,人对电梯地面的压力小于人受到的重力,而人对电梯地面的压力和电梯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即此时人受到电梯地面向上的支持力小于人受到向下的重力;当在电梯内测力计对物体向上的拉力大于向下的重力时,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由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识可知,若物体向下运动,则物体向下减速运动;若物体向上运动,则物体向上加速运动,即电梯的运动情况是向下减速或向上加速运动。
③[3][4]瓶子甩到最低处A点时,细线恰好断开,此时瓶子不受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瓶子将保持绳子断开前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轨迹最符合实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