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8 13:2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假如工业革命后没有发生,我们今天会怎么样的?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标要求: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理解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出现对人们劳动与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能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2 能充分认识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能理解中西方工业化发展的不同历史特点。
重点 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出现。
难点 充分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一) 机器大生产
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1.背景:
2.标志:
3.特点:
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工厂制度
工厂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工人……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利润的最大增长,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强制性劳动,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①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实行倒班制。
②规章制度严格,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③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④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1.特点: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项目 手工工场 机器大工厂
盛行时间 约14—18世纪
动力机械 使用手工工具
生产规模 规模小
生产技术 局限于手工技术
生产方法 分工少
管理制度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无现代管理制度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意义: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费12小时3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买得起的“平民汽车”。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推动了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的发展。
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的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垄断组织。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二战后发生经营者革命。
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中间阶层崛起。
工业城市、生活改善、休闲娱乐、群众性体育运动、报刊书籍、女性地位提高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工业革命的影响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生活
社会阶级结构
组织与管理
2
3
4
生产力
1
世界格局
5
积极: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社会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弊端: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
1.产生:
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近代工业对比: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民族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
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企业
经费政府调拨,产品由政府分配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带有浓厚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产品满足军事工业需要后进入市场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天津永利碱厂:
产品完全进入市场
不同特 点:
都采用机器生产,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民用工业和民族工业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相同特 点: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城市化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了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1.问题:
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2.解决: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1.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发展迅速。
2.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乡村的改变与时间观念的变化
乡村的改变:
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2.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时间观念的变化:
(1)原因:
(2)表现:
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四)初等教育推广,文化素质提升
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初等教育的发展。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工厂法,规定限制童工劳动时间并提出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教育。国家干预教育始于19世纪30年代。从1833年起,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其拨款数量逐年增加,并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19世纪50—70年代的20年英国教育发生了大变革。政府为推进教育改革,建立了一系列皇家委员会。他们通过对学校的调查研究,写出报告,为制订教育改革方案提供依据。这一措施,逐渐形成英国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独特传统。
1.原因: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①英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②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五)消极影响
1.表现: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2.结果: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角度 内容
积极影响 (1)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缩小,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增大
(3)阶级关系变化,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成为社会发展主导力量
(4)工业城市兴起,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5)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
(6)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
(7)家庭规模缩小,生活内容丰富
(8)教育普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高
(9)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高
消极影响 (1)社会发展带来贫富分化的差距加大
(2)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3)城市发展带来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C
【解析】“1760年到1850年”说明这一时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原棉数量的增加,这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1.(2016·海南高考)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D
【解析】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
2.(2017·全国高考)下表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国民总收入和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据此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A
【解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2016·全国高考)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