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视频导入: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简述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方面的进步
2 能理解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3 能对比古今中外的食物储存技术,认识学科技术进步对食物储备产生的影响
4 能说明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重点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难点 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1.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推动;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①20世纪中叶:
高度集约现代农业建立;
②20世纪下半叶:
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高科技农业获突破性进展,农作物和禽畜生产量大幅增长;
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经营模式。
2.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播种机
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
联合收割机
同时完成谷物的收割、脱粒、分离和清选等并最终获得谷粒的机械。
铧式犁
耕地农具,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3.表现:
(1)农业机械化广泛使用
①前提:
②主要机械:
汽油、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
大功率铧式犁、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的应用。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④影响:
③各国特点:
日本番茄机器人
美国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个体农户主要使用小型机械,大型农场普遍采用大型机械。
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成就:
1930年美国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
2014年袁隆平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
2020年袁隆平杂交水稻突破1500公斤。
2021年10月17日,新华社长沙10月17日电(记者 白田田 陈振海)1603.9公斤!10月17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加上今年早稻测产平均亩产667.8公斤,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为1603.9公斤,再次刷新纪录。
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突出贡献
(2)杂交育种技术新的突破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畜牧业(养殖场和牧场)的现代化
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2.生产规模大型化
(三)渔业的现代化
1.捕捞渔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
3.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
项目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具动力 手工和畜力工具;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
生产技术 直接经验 现代科技
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 商品化
使用肥料 天然有机肥料
作物品种 农家原有品种
生产单元 个体小农为主,生产单元也是消费单元,粗放经营为主 家庭农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依赖大量外部投入,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
物质循环 内循环,农产品初步加工
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
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
人工培育品种
外循环,农产品加工非常深入,产业链延长,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原始社会,人们用陶器和地窖储存粮食。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一)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地窖是利用土的热惰性而建成的,一般是根据地下水层的深浅在地下挖个圆型或者方型的洞或坑,可以储存酒,一些陈老质的东西。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
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 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
2.封建社会,储粮技术逐步改进,出现大型粮仓。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现代科技发展,大大推动粮食储备技术进步。
谷物冷却机
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冷冻是指用低温的方法将鱼、肉等食品中的液态水分冻结成固态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防止食品变质。
2010年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消除饥饿与食物安全
《饥饿的苏丹》
1992年非洲苏丹
摄影:凯文·卡特
(一)粮食安全
据当前估计,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一年中增加了1000万,五年中增加了近6000万。重度粮食不安全是与饥饿相近的另一项衡量指标,受此影响的人数也同样呈增加趋势。2019年,全世界有近7.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占世界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联合国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联合国: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为人类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1.背景:
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都把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95年定义粮食安全概念:所有人任何时候都能 获得足够的、 富有营养的和安全的食物,来满足健康的膳食需要和合理的喜好。
1.粮食安全
(1)概念
蝗虫灾害
气候变暖
洪涝
暴力冲突
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粮食需求增加。
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消费结构升级加剧粮食供给压力。
(2)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减少。
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联合国粮农组织
2.应对措施:
①世界:
②中国贡献:
中国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得到方针;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习近平视察水稻长势
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食品安全
1.原因: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食品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世界:
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中国政府还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2.对策:
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保证食品安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消除饥饿意味着消除贫穷,饥饿伴随着苦难,消除饥饿能够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由此,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经济建设。
3.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的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4.未来世界食物生产的挑战与应对
(1)挑战:
①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还有几亿人,在发达国家还有几千万人在长期挨饿。
②农业可持续性减弱:
如水资源短缺、农产品污染、农业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趋严重。
(2)应对:
①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可持续性农业。
②力争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尽最大可能减少因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危机。
③大力发展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于农业生产的“精确农业”。
④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长效发展机制。
⑤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注重食物安全和营养发展相结合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20世纪50年代我国粮食紧张和城市人口逐年增加,陈云提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C项正确;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具体措施,不是我国实行统购统销的根本出发点,A项错误;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是具体目标,不是根本出发点,B项错误;彰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是目的,不是根本出发点,D项错误。
1.陈云是20世纪50年代起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提出者和设计者。1952年1月他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由于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粮食将不是宽裕的,而且城市人口将逐年增加……因此征购粮食是十分必要的。”这反映他提出统购统销政策根本出发点是( )
A.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 B.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
C.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 D.彰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不同国情下产生了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类型,A正确;“唯一”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由科技水平所决定,排除C;人地矛盾只是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之一,排除D。
2.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逐渐探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以荷兰为代表,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以美国为代表,以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土地、劳动力适中型,以法国为代表,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这说明( )
A.国情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B.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
C.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决于农场规模 D.人地矛盾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A
【解析】挤奶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提高奶牛奶产量的20%~50%,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的15%~30%,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故均排除。
3.信息化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据调查,挤奶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产量的20%~50%,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的15%~30%。这体现了( )
A.信息化促进农业效益提高
B.信息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信息化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D.信息化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