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8 13: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903
1908
1932
1949
1950
2017
1964
1969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
美国福特T型汽车
德国第一条高速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工业发展起来
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
日本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中国第一条地铁
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标要求: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阐述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理解变化的特点、原因
2 能理解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重点 20世纪水陆空交通的发展变化
难点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突出交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一)陆上交通的发展
1.汽车工业发展
①时间:
1908年
②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③影响:
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1)福特T型汽车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汽车工业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②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高速公路建设
(1)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二战后,在各国广泛发展。
(2)中国: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1988年建成的上海嘉沪高速
通车之初的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哪些因素推动了高速公路的诞生?
①社会经济的进步
②汽车工业的发展
③战争的需要
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 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和并阐述其意义。
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和意义。
思考
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
意义:
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3.高速铁路建设
(1)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乘坐新干线
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中国高铁
2008年,津京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到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
2014年,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安卡拉)
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材料:到2020年,中国国内高铁规模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展望到2030年,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基础上,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省会城市高速铁路通达、区际之间高效便捷相连。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思考
20世纪中国陆上交通的新特点有哪些?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思考
20世纪中国陆上交通的新特点有哪些?
1、汽车工业发展推动道路建设。
2、发展迅速、专业化、高速化、网络化。
3、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及。
4、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海上交通的发展
1.世界航运业的发展
①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②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海事卫星通行系统(图为海事卫星电话)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
③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 000人。
④航运交通的发展: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中国航运业的变化:
1978年前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后逐渐融入市场。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
1.近代: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现代:
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国家独立、国力强盛的前提下迅速发展。铁路主权等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
1.动力:
2.技术:
3.地区发展差别:
4.对象:
5.进程:
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
6.种类:
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
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
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
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
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航空的发展
(一)世界:
1.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2.1914年,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开通
3.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4.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为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5.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2.21世纪以来中国民用航空迅速发展。
(二)中国:
材料:1950年3月27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同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股本定额为4200万卢布,中苏双方各占50%,经营期限为10年。公司从即日起开辟北京—赤塔、北京—伊尔库茨克、北京—阿拉木图等三条国际航线,新中国民航国际航线就此开通。
中国航空的先驱冯如
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项目 1949年 1978年 1999年
数量 为1949年的倍数 为1978年的倍数
铁路营业里程 2.18 5.17 6.74 3.1 1.3
公路通车里程 8.07 89.02 135.17 16.7 1.5
内河通航里程 7.86 13.60 11.65 1.6 0.86
民用航空航线里程 1.13(1950) 14.89 152.22 134.7 10.2
输油(气)管道里程 - 0.83 2.49 - 3.0
合计 19.24 123.51 308.27 16.0 2.5
结合表格信息,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怎样的特点?
发展迅速;规划科学;道路成网;追求速度;方式多样……
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四、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交通的进步使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将世界变成“地球村”。
魏晋·驿使图
元·深青驿站遗址
清·大龙票·近代邮政
现代物流业
2004年,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的实施,直达特快列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列车一路疾驰,仅用11小时28分就跑完了京沪之间1463公里的距离,平均时速高达127公里每小时,而2020年,我们查看最新的列车时刻表,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G17次列车,只需要4小时18分钟就可以跑完京沪高铁全程(1318公里),平均时速超过306公里每小时。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加便捷。
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4.工作制度的确立以及功能区的分离,导致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5.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使人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材料一: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交通产业自身也创造国民收入,并直接带动旅游无烟产业的发展。
——《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材料二:从文明演进的脉络看,交通运输发展是人类追求交流联通的自由意志挑战时空阻隔的过程及结果,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阶的重要标志。
——《交通运输发展的中国道路》
材料三:交通拥堵、航班延误、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时间浪费、人员伤亡,不仅损坏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人文环境造成混乱和伤害。
——《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思考
(1)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2)加快社会生活节奏,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3)加快了社会的信息传递和运转效率
(4)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1)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
现代交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但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
(2)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
(3)进一步引发能源危机
积极:
消极: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材料二: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材料三: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1、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3、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5、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
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柱状图可以看出,近代中国航运业中,列强占比此消彼长,这意味着中国本民族的航运业长期受到压制, B正确;英国在华航运业所占比例有一定的波动,说明当时英国并不能完全可知中国的航运业,排除A;美国在华航运业的萎缩不等于其在华经济实力的下降,两者不是必然联系,排除C;题干中并未列举中外航运业的整体对比情况,因此无法得出列强在中国航运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
1.(2021·全国高三)下图为晚清时期在华的外国航运比例图,据此可知( )
A.英国控制了中国航运业
B.中国民族航运业长期受到压制
C.美国在华经济实力下降
D.列强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C
【解析】轿车生产滞后主要是基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情考虑,也就是需求不足,故C项正确;AB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2.(2021·全国高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和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②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交通近代化的开始无关,①错误,AB选项排除。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与材料无关,③错误,C选项排除。
3.(2019·浙江高考)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