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黔之驴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23 22: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黔之驴 复习课城关一初中 周璐复习目标:
1.熟记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翻译。
2.理解文章的寓意。
3.体会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
一、文学常识积累:
1、《黔之驴》作者( ),字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黔之驴》体裁上是一则 。 柳宗元寓言子厚(一)解释下列词语意思喜欢多事的人?用船却巨大的样子把…当作?隐蔽,躲藏;偷看??渐渐????小心谨慎的样子?害怕逃跑二、字词句积累⑴好事者 ⑵船载以入⑶至则无可用??⑷庞然?⑸以为神?⑹蔽林间窥之⑺稍出近之??⑻憫然??⑼大骇?⑽远遁?将要;咬???特别的本领?逐渐;熟悉,习惯?击,扑态度亲近而不庄重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不堪,禁不住用蹄子踢?只,仅??跳跃;怒吼吃光⑾以为且噬己也?????????⑿觉无异能者⒀益习其声⒁终不敢搏⒂稍近益狎⒃荡倚冲冒⒄驴不胜怒,蹄之⒅技止此耳⒆跳踉大???⒇尽其肉??(二)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古今异义)
1、以为神: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2、稍出近之:
古义:渐渐、逐渐 今义:稍微、略微
3、莫相知:
古义: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 今义:互相(三)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1、益:
益习其声( )稍近益狎( )
2、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 )
以为神( )
3、因:
虎因喜,计之曰( )
因跳踉大阚( )渐渐更加认为把……当作因此于是4、之:
放之山下( )
蔽林间窥之( )
驴不胜怒,蹄之( )
稍出近之( )
虎因喜,计之曰( )
然往来视之( )
5、然:
然往来视之( )
憫然( )
庞然大物也( )
代词,它,代驴代词,它,代驴代词,它,代老虎代词,它,代驴代词,指这件事代词,它,代驴 连词,然而、可是……的样子……的样子(四)指出下列划横线的词的用法、含义(词类活用)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2、稍出近之( )
3、驴不胜怒,蹄之( )
4、尽其肉 ( )
名词作状语,用船形容词作动词,靠近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形容词作动词,吃光(五)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老虎看见它(驴),(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
中)把它当作神物。(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
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可是老虎走过来走过去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本领。(老虎)渐渐地习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驴,在它前前
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6、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7、因跳踉大??掀浜恚?∑淙猓?巳ァ?
(老虎)渐渐靠近驴子,态度更加随便,并带有
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
冒犯它一下.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这件事,心想:“驴子的
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怒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
它的肉,才离开。三、分析形象
(1)课文对驴进行了哪些描写?
体态:
声音:
动作:
(2)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外强中干、蠢笨无能的家伙。庞然大物鸣蹄(3)课文对虎的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以为神;憫然,莫相知;以为且噬己,甚恐;
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蔽林间窥之;远遁;往来视之,进出前后;
荡倚冲冒;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 (4)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 )驴——( )驴——( )驴
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的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生性胆大,勇猛凶狠,工于心计,机智勇敢的形象。
惧识吃四、文章寓意1、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本文的寓意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作者借“驴”,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
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技”指本领,文中驴的“技”有鸣叫、用蹄子踢)
启示:
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致于使自己陷入困境。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考题链接甲:黔之驴
乙: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③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濡④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好意,然何足道也⑤!”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⑥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⑦其意,即为之灭火。
注释:①集:停留 ②辄:总是 ③遥:远远地 ④濡:沾湿 ⑤然何足道也:但是(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⑥侨居:寄居 ⑦嘉:赞美,嘉奖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蔽林间窥之( )
以为且噬己也( )( )
益习其声( )( ) 蹄之( )
稍近益狎( )
因跳踉大?? )
然吾尝侨居是山( )( )偷看认为将要渐渐熟悉用蹄子踢态度亲近而不庄重于是曾经这2.翻译下列句子。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鹦鹉想: 待在这山虽然快乐,但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 就离开了。3.甲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4)“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 4.甲文中的老虎和驴,乙文中的鹦鹉分别象征了怎样的人。
老虎象征 的人。
驴象征 的人。
鹦鹉象征 的人。
善于观察机智勇敢貌似强大实则无能重情重义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