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地球的运动--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地球的运动--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7 14:40: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2 地球的运动(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至日正午日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刚果盆地 B.曾母暗沙岛礁区 C.巴西高原 D.北美五大湖地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夏至日时,太阳位于南部天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可能是北美五大湖地区,D对。刚果盆地、曾母暗沙岛礁区、巴西高原都在北回归线以南,ABC错误。故选D。
2.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到春分,由于离直射点越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则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故②错;排除ABD。图示窗户、屋檐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①对;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③对;从而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④对。故选C。
【点睛】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都出现在正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都出现在正北方。
地理兴趣小组针对“地球运动”开展探究性学习,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太阳直射点与M、N两条纬线上各点太阳高度角之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4:00 B.6:00 C.8:00 D.10:00
4.据图推断( )
A.M、N处在南北不同半球 B.直射点的纬度为(α+β)/2
C.M、N的纬度差为(β-φ) D.M、N上正午太阳方位不同
【答案】3.A 4.C
【解析】3.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与M纬线上各点太阳高度角之差最大为90°,说明M纬线上存在夜半球,结合横坐标可以看出,60°W经线处在夜半球中央,其地方是为0:00,国际标准时间为0°经线的地方时,此时应为4:00,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由图可知,N纬线上任一点与直射点太阳高度之差小于90°,则任一点太阳高度都大于0°,即出现极昼现象;M纬线上太阳高度之差等于90°时为夜半球,可知昼长夜短,两地应处于同一南北半球上,且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正午太阳方位相同,A、D错误。β为N纬线上与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小的差值,其所在地地方时为12点,同理,φ为M纬线上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最小的差值,其所在地地方时也为12点。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β=90°-(90°-(N纬度-直射点纬度))=N纬度-直射点纬度,φ=90°-(90°-(M纬度-直射点纬度))=N纬度-直射点纬度,N纬度=β+直射点纬度,M纬度=φ+直射点纬度,两者做差,可算出M、N的纬度差为(β-φ),C正确。α为N线上与直射点太阳高度之差最大的,其太阳高度为子夜太阳高度,根据子夜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出直射点的纬度应为 (α-β)/2,B错误。故选C。
【点睛】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0。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简称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 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同减异加)
下图为浙江某教师7月1日傍晚在校园内拍摄到的落日美景。校内体育馆位置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5.此时拍摄者位于体育馆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6.再过半年,下列现象最不可信的是( )
A.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 B.地球运动到近日点附近
C.悉尼地区高温多雨 D.江淮地区梅雨绵绵
【答案】5.C 6.D
【解析】5.由材料信息“浙江某教师7月1日傍晚在校园内拍摄到的落日美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月1日是夏半年,日落西北;此时日落在体育馆的方向,说明体育馆位于西北方向,而拍摄地点应位于东南方向,C正确。排除ABD,故选C。
6.由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7月1日,再过半年,北半球进入冬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A可信;地球运动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变快,B可信;悉尼地区位于南半球,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悉尼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C可信;我国江淮地区受准静止锋的影响,梅雨绵绵为6月,D不可信。本题选择不可信的,故选D。
【点睛】太阳日出日落方位: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7.我国某学校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下左图示意)。下右图示意某日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北极星高度即为该地的纬度)。同学们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据此观测日期为当地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A
【详解】由右图知,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为45度,北极星高度即为该地的纬度,故该地为北纬45度。由材料知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说明这一天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夏至日、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小,BC不符合题意。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计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度,与右图中测量结果相符,且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增大,A正确。冬至日时计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1度34分,与右图该日测量的结果不符,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δ±φ|。δ代表此地的纬度,φ代表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此地如果与此时太阳直射点同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用“-”,否则,用“+”。
某学校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图2示意)。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图1示意)。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根据活动情况记录可判断,观测地点位于( )
A.河南郑州 B.黑龙江哈尔滨 C.新疆乌鲁木齐市 D.贵州贵阳
9.观测日期为当地(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8.B 9.A
【解析】8.读图可知,观测者当地的北极星高度为45°,所以当地的地理纬度为45°N,由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知,北京时间11:20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可知当地的地理经度是130°E。由此当地的地理坐标是(45°N,130°E),由此可得该地点是黑龙江哈尔滨,其他三地经度均小于120°E,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结合上题推论,该地纬度为45°N,由观测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由材料“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说明这一天过后,北半球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因此,这一天为春分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北半球地点,观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二分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当地地理纬度互余。
我国古代著名的《周髀算经》中提到:凡八节二十四气,气损益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六寸。意思是: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日影长度差为99分;且“冬至”时日影长度最大,为1350分;“夏至”时日影长度最小,为160分。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日影长度为755分的节气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对我国北方城市来说,下列各组节气中日影长度最接近的是( )
A.小寒、小雪 B.立夏、立冬 C.雨水、霜降 D.惊蛰、白露
【答案】10.B 11.C
【解析】10.“夏至”时日影长度最小,为160分,甲处的日影长度为160+99分,A错误;乙处的日影长度为160+99*6分,为754分,B正确;丙处日影长度为1350-99分,C错误;丁处日影长度为1350-99*2分,D错误。所以选B
11.节气中日影长度最接近,应为以夏至或冬至为对称两个节气,小寒与大雪日影长度接近,A错误;立夏与与立秋日影长度接近,B错误,雨水与霜降日影长度接近,C正确;惊蛰与寒露日影长度接近,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正午日影方位与太阳方位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2019年国庆期间,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安徽省某地区进行了关于地球运动和气候方面的研学活动,并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该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金寨县、舒城县两地年降水量的最大可能差值和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299毫米 地形 B.269毫米 大气环流
C.199毫米 地形 D.369毫米 大气环流
13.研学期间( )
A.各县城正午物体日影逐渐变短 B.寿县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短
C.舒城县比霍邱县白昼长度要短 D.霍山县比金寨县日出地方时早
【答案】12.A 13.D
【分析】本题以安徽某地研学活动为背景,涉及等值线的判读、降水影响因素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综合思维。
12.读图可知,金寨县外侧等降水量线数值为1300毫米,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差值为50毫米,所以金寨县的降水量为1300-1350毫米之间,舒城县位于1050-1100毫米之间,二者之间的降水量差值为200-300毫米之间,二者纬度差异不大,金寨县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受地形雨影响,降水较多,因此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13.研学期间为国庆期间,也就是10月1号之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各县城正午物体日影逐渐变长,A项错误;寿县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B项错误;舒城县比霍邱县纬度低,白昼时间长,C项错误;霍山县纬度低于金寨县,昼更长,故日出地方时更早,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省内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皖南山地、皖西大别山区受地形雨的影响,形成两个降雨中心。
地理兴趣小组针对“地球运动”开展探究性学习,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太阳直射点与M、N两条纬线上各点太阳高度角之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12:00 B.8:00 C.6:00 D.4:00
15.据图推断( )
A.M、N的纬度差为(β-φ) B.直射点的纬度为(α+β)/2
C.M、N处在南北不同半球 D.M、N上正午太阳方位不同
【答案】14.D 15.A
【解析】14.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与M纬线上各点太阳高度角之差最大为90°,说明M纬线上存在极夜现象,结合横坐标可以看出,60°W经线处在夜半球中央,其地方是为0:00,国际标准时间为0°经线的地方时,此时应为4:00,D正确。故选D。
15.由图可知,β为N纬线上与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小的差值,其所在地地方时为12点,同理,φ为M纬线上与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小的差值,其所在地地方时也为12点。因此M、N的纬度差为(β-φ),A正确。直射点的纬度应为 (α-β)/2,B错误。N纬线上出现极昼现象,M纬线上昼长夜短,应处于同一南北半球上,正午太阳方位相同,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较大。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深入理解地球运动意义展开实践探究活动。该小组成员观察到该校操场O处(下图)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短随季节而变化。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春分日,该小组成员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且北京时间12:16时旗杆影子位于OP位置。

(1)计算该中学的地理坐标并描述该校自春分日后一周内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
(2)图中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描述当旗杆影子OP最长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3)请帮助该小组绘出OP最短时昼夜分布图(要求:在下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答案】(1)(35°N,116°E) 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2) 正东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并且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少。
(3)
【分析】本大题以物体及影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公转与自转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此处正午时,地方时为12:00,但北京时间为12:16,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所以推测此处位于120°E的西边,并且相差4度,为116°E。春分日,该小组成员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90°-纬度差=55°,由于赤道为0度,此处又是北半球,所以此处的纬度为35°N,该中学的地理坐标为(35°N,116°E)。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一周内此地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2)OP为旗杆正午的影子,春分日此地的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影子朝向北方,OM垂直于OP,所以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正东方向。当旗杆影子OP最长时,说明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并且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少。
(3)OP最短时说明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8日16时30分,北京冬奥会圣火在希腊的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采集。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共设置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崇礼)三大赛区。北京赛区承担冰壶、冰球、短道速滑等五大室内场馆项目。延庆赛区新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雪车雪橇中心,承担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四大项目。张家口赛区新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越野滑雪中心、冬季两项中心,承担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六大项目。下图分别示意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分布和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
(1)北京冬奥会圣火采集时,希腊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此时希腊当地时间(东二区)夏令时为 。北京冬奥会开幕当日正值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与该节气昼长相等的另一节气是 。
(2)描述从北京冬奥会圣火采集至冬奥会开幕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
(3)概括北京赛区与延庆、张家口赛区承担赛事项目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 11时30分 立春 立冬
(2)冬奥会圣火采集至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冬至日至冬奥会开幕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3)北京赛区承担室内冰上赛事项目;延庆和张家口赛区承担室外雪上赛事项目。
原因:北京用地紧张,只适合承办室内冰上赛事项目;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室外空间广阔,(纬度和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山地地形起伏大,适合承担较大规模室外滑雪场馆的建设。
【分析】本大题以北京冬奥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时计算、节气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由题意可知,北京冬奥会圣火采集时,东八区时间为16时30分,经计算此时希腊当地时间(东二区)为10时30分,此时希腊采用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故夏令时为11时30分。由图可知,一年分为24个节气,故相隔一个节气相隔15天。春分日为3月21日,可推知2月4日约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任一点在太阳直射同一纬线时昼长相等,即关于冬至或者夏至对称。根据对称性,可知另一节气为立冬。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北京冬奥会圣火采集至冬奥会开幕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达南回归线后向北移动,故冬奥会圣火采集至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冬至日至冬奥会开幕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3)由材料信息“五大室内场馆项目”和“高山滑雪中心、越野滑雪中心”可知,北京赛区承担室内冰上赛事项目;延庆和张家口赛区承担室外雪上赛事项目。原因在于北京人口众多,城市较大,城市用地紧张,只适合于承办室内冰上赛事项目;延庆和张家口赛区人口相对较少,土地相对充足,可用于赛事的室外空间广阔;当地纬度和地势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积雪较厚;众多的山地地形起伏大,坡度适中,适合于承担较大规模室外滑雪场馆的建设。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津市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该市大气观测站(39°04′N,117°12′E,海拔为2.2m)位于城区南部。研究发现,2008~2011年天津市4、5、6三个月的每月地面太阳辐射均大于7、8两个月的每月地面太阳辐射。图示意2008~2011年天津市不同季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北京时间6~19时)月均值变化特征。
(1)描述2008~2011年天津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特征。
(2)指出2008~2011年春季天津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最大值出现的理论时间(北京时间),并说明理由。
(3)在2008~2011年天津市的不同季节中,冬季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北京时间6~19时)月均值最小,试从地球运动方面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四季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季节差异较大(春夏季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较大,秋冬季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较小);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较大,早晚最小,正午12时前后达到最大值。
(2)理论时间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11。理由:一天中当地时间(地方时)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多;该市经度为117°12′E,因此该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最大值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11。
(3)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包括天津市)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冬季天津市昼短夜长,日照时间不足,导致太阳辐射少。
【分析】本题以天津市不同季节地面太阳辐射数值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到地球运动、影响太阳辐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详解】(1)读2008~2011年天津市不同季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月均值变化图可知:各个季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较为明显的单峰状分布;由于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因此各个季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较大,早晚最小,正午12时前后达到一天之中最大值。各个季节的具体数值大小又有不同,春、夏季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较大,秋、冬季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较小。
(2)2008~2011年春季天津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最大值出现的理论时间(北京时间)为12时11分。理由是:读2008~2011年天津市春季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图可知图中显示地面太阳辐射日间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为12时左右,理论时间应为天津地方时的12时。又根据该市大气观测站(39°04′N,117°12′E,海拔为2.2m)的经度与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经度差为2°48′,可根据时差计算出当天津地方时的12时的时候,北京时间约为12时11分。
(3)冬季地面太阳辐射日间月均值最小的主要原因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处于一年当中的较小值,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较小;此外,太阳直射点位置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照时间不足,导致太阳辐射少;由此可知冬季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时间都较小从而使得地面太阳辐射日间月均值最小。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2 地球的运动(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至日正午日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刚果盆地 B.曾母暗沙岛礁区 C.巴西高原 D.北美五大湖地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理兴趣小组针对“地球运动”开展探究性学习,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太阳直射点与M、N两条纬线上各点太阳高度角之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4:00 B.6:00 C.8:00 D.10:00
4.据图推断( )
A.M、N处在南北不同半球 B.直射点的纬度为(α+β)/2
C.M、N的纬度差为(β-φ) D.M、N上正午太阳方位不同
下图为浙江某教师7月1日傍晚在校园内拍摄到的落日美景。校内体育馆位置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5.此时拍摄者位于体育馆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6.再过半年,下列现象最不可信的是( )
A.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 B.地球运动到近日点附近
C.悉尼地区高温多雨 D.江淮地区梅雨绵绵
7.我国某学校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下左图示意)。下右图示意某日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北极星高度即为该地的纬度)。同学们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据此观测日期为当地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某学校高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图2示意)。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图1示意)。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测量学生的身影稍变短。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根据活动情况记录可判断,观测地点位于( )
A.河南郑州 B.黑龙江哈尔滨 C.新疆乌鲁木齐市 D.贵州贵阳
9.观测日期为当地(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我国古代著名的《周髀算经》中提到:凡八节二十四气,气损益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六寸。意思是: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日影长度差为99分;且“冬至”时日影长度最大,为1350分;“夏至”时日影长度最小,为160分。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日影长度为755分的节气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对我国北方城市来说,下列各组节气中日影长度最接近的是( )
A.小寒、小雪 B.立夏、立冬 C.雨水、霜降 D.惊蛰、白露
2019年国庆期间,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安徽省某地区进行了关于地球运动和气候方面的研学活动,并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该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金寨县、舒城县两地年降水量的最大可能差值和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299毫米 地形 B.269毫米 大气环流
C.199毫米 地形 D.369毫米 大气环流
13.研学期间( )
A.各县城正午物体日影逐渐变短 B.寿县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短
C.舒城县比霍邱县白昼长度要短 D.霍山县比金寨县日出地方时早
地理兴趣小组针对“地球运动”开展探究性学习,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太阳直射点与M、N两条纬线上各点太阳高度角之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12:00 B.8:00 C.6:00 D.4:00
15.据图推断( )
A.M、N的纬度差为(β-φ) B.直射点的纬度为(α+β)/2
C.M、N处在南北不同半球 D.M、N上正午太阳方位不同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深入理解地球运动意义展开实践探究活动。该小组成员观察到该校操场O处(下图)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短随季节而变化。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春分日,该小组成员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且北京时间12:16时旗杆影子位于OP位置。

(1)计算该中学的地理坐标并描述该校自春分日后一周内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
(2)图中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描述当旗杆影子OP最长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3)请帮助该小组绘出OP最短时昼夜分布图(要求:在下图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答案】(1)(35°N,116°E) 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2) 正东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并且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少。
(3)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8日16时30分,北京冬奥会圣火在希腊的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采集。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共设置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崇礼)三大赛区。北京赛区承担冰壶、冰球、短道速滑等五大室内场馆项目。延庆赛区新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雪车雪橇中心,承担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四大项目。张家口赛区新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越野滑雪中心、冬季两项中心,承担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六大项目。下图分别示意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分布和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
(1)北京冬奥会圣火采集时,希腊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此时希腊当地时间(东二区)夏令时为 。北京冬奥会开幕当日正值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与该节气昼长相等的另一节气是 。
(2)描述从北京冬奥会圣火采集至冬奥会开幕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
(3)概括北京赛区与延庆、张家口赛区承担赛事项目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津市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该市大气观测站(39°04′N,117°12′E,海拔为2.2m)位于城区南部。研究发现,2008~2011年天津市4、5、6三个月的每月地面太阳辐射均大于7、8两个月的每月地面太阳辐射。图示意2008~2011年天津市不同季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北京时间6~19时)月均值变化特征。
(1)描述2008~2011年天津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变化特征。
(2)指出2008~2011年春季天津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最大值出现的理论时间(北京时间),并说明理由。
(3)在2008~2011年天津市的不同季节中,冬季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北京时间6~19时)月均值最小,试从地球运动方面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